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

宋朝要求契丹提交劉三嘏罪證,再決定送不送其回契丹的決定,讓耶律宗真及其手下大臣極爲震怒。幾天之後,契丹即在燕地點集兵馬,揚言要在秋後南侵。

得到消息,宋朝即向河北增兵。四月中旬,正式決定營建北京宮室和署衙,以樞密直學士王舉正和內侍藍元震爲正副使,到大名府監督施工。以王德用爲知定州兼真定府定州路都部署,借其威名震懾契丹。接着,趙禎正式下詔,將於六七月間巡北京大名府。

一時河北與契丹劍拔弩張,朝野譁然。百官紛紛上章。有認爲要休養生息,不可擅興刀兵的,也有慷慨激昂,要一舉恢復幽雲十六州的,什麼言論都有。

中書和樞密院判斷,仗應該是打不起來,不過爲防萬一,需要謹慎應對。大舉增兵逼着契丹點集兵馬,使其國力疲憊,有百利而無一害。

幾個月前,平塞軍都指揮使王凱定爲提點御前忠佐司,後來因爲與契丹對峙,繼續領軍沒有成行。至此決定由折繼閔權都指揮使,王凱回京任樞密都承旨,兼提點忠佐司。李璋繼續爲樞密副都承旨,同提點忠佐司。這是未來的軍校,也是數月之後趙禎北上,可能親征的軍事參贊機構,爲皇帝參謀軍事的司令部。

京城禁軍開始分批開拔,向河北移防,重兵沿真定府、大名府一路梯次配置。大軍開拔的賞銀,由趙禎從內庫撥付,是近幾年他的內庫最大的一筆花銷。

這些禁軍從京城調出去,十之八九是不會再讓他們回來了,直接在河北路揀汰,編練新軍。於宰執和皇帝之間,這是心照不宣的事情,只是沒有人說出來罷了。

禁軍的揀汰,朝廷不惜花費巨資,儘量做到讓他們滿意。但如果在京城裡,這麼多人拿刀拿槍,還是可能會出意外。調出京城,事情便就好做了許多。

禁軍移防,趙禎前去大名府,在那裡親自掌握新軍的整編,軍權還是在他手裡。等到回京的時候,帶着整編過的新軍回來,完成新舊禁軍的替換。趙禎不懂沒關係,有王凱和李璋這兩個人在,除了徐平,隴右諸軍是怎麼回事,就他們兩個最明白了。

此次挑起與契丹的緊張狀態,消耗契丹國力是一,最重要的,是爲了新舊禁軍的平穩過渡。徐平沒有說出來,呂夷簡同樣沒提,趙禎也沒問,三人心照不宣,最後把事情推到了這麼一個局面。其他的宰執,有猜到的,也有沒向這方面想的,都當沒有這回事。

沙州即漢所置敦煌郡,安史之亂後陷於吐蕃,後張議潮起兵,建歸義軍。一直到景祐年間被元昊攻破,這個孤懸於大漠之中的漢人政權才滅亡。自漢武帝起,歷朝歷代向這裡不斷移民,以瓜沙兩州爲主的歸義軍實以漢人爲主。由於唐朝不斷把胡族內遷,其東部的河西直到銀夏,反而漢人勢力沒有這裡強盛,造成其孤懸於中原數千裡之外的局面。

韓琦帶兵帶兵佔據肅州後,依中書敕令,沒有再對瓜沙兩州大規模用兵,以原歸義軍政權的人員爲主,重建了秩序。不久,以趙滋爲甘肅路西都巡檢使,駐沙州。實行了短暫的軍事管制之後,以龍圖閣直學士、右諫議大夫孫祖德爲知州,正式治理。

自漢朝傳入中國,其風漸盛,沙州正當要衝,是佛教東來的孔道,尤爲盛行。後來各朝崇佛之風對這裡影響深遠,與中原文化隔絕數百年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風俗。

大約來講,當中原王朝強盛,沙州及周圍的各勢力,慕中原教化,上層崇儒學,而下層則尊佛。當中原王朝衰落,則不管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事佛,形成佛國。

此時沙州西有西州回鶻,南有黃頭回紇和吐蕃,面臨的形勢非常複雜。因爲距中原過於遙遠,河西數郡還沒有完成開發,不足以支撐大規模的戰事,主要以撫綏爲主。

包拯跋涉數千裡,到達沙州,遵朝廷詔命,與孫祖德一起查訪張家後人。

張承奉在唐朝滅亡之後,建西漢金山國,自立爲白衣天子。金山國亡,張承奉據說絕嗣,後人已渺不可尋。查訪張家後人,其實是找張議潮或者其同族的後人。

州衙揭榜,並沒有說要找張家人立西平王,而是連曹家、索家等等這些曾經做過歸義軍節度使及重要職務的一起,查找後人撫卹。一時之間,這事情在沙州鬧得沸沸揚揚。

張佛奴已經記不清自己家世了,只是周圍都說他是張議潮一支傳下來,真真假假,沒有人說得清楚。他自幼窮困,父母早亡,由僧人收養長大,是以名爲佛奴。這是沙州一帶非常常見的名字,用與佛相關的字詞起名,是一種風俗,就如從前用忠、孝起名一樣常見。

十年前張佛奴生了一場大病,不得不典身於本地大戶曹法律爲奴,勉強存活。

這一天夕陽西下,張佛奴從外面爲主家放羊歸來,就見到家主曹法律等在村頭,伸着脖子一直看。見到張佛奴的身影,曹法律出了一口氣,急忙迎上來道:“佛祖保佑,你可算是回來了!今天到哪裡去放羊?我去尋了幾次都沒有看見。”

張佛奴行個禮:“家主,小的見一片水草極是豐美,前所未見,到那裡耽擱一天。”

曹法律急忙搖手:“自今以後,切不可再以主僕相稱。我才知道,原來你是張公的後人。張公盛德,數州百姓均記得他好名字,怎麼讓你爲奴!”

張佛奴不知道什麼意思,他這張家後人只是個傳言,也沒有確信。以前沒人當作一回事,怎麼今天主家就說出這番話來。

曹法律也不細說,取了一張紙出來,道:“今日放你良,立書爲證。我家裡列子已經通簽過了,官司面前,可以作證。你若沒有去處,可依先前替我家放羊,我算錢與你。”

知道張佛奴不識字,曹法律念給他聽:“竊以天高地厚,人在其中,南閻衆生,人人受業不等……今放之爲良。從良之後,如魚得水,任意沉浮,如鳥出籠,高飛雲外。寬行南北,大步東西。今對四王設誓,八部燈盟,地陷天傾不移,故勒此契。”

後面是曹法律和其諸子的簽名畫押,依唐律傳下來的規矩,張佛奴從此除賤爲良。

聽着曹法律抑揚頓挫念着,張佛奴一片茫然,不知道今天怎麼回事。

念罷放良書,曹法律對張佛奴道:“今日你除賤爲良,是難得好事。與我一起,到韓社長那裡湊到酒席,慶賀一番。”

張佛奴喃喃道:“我身無長物,哪裡有錢飲酒?”

“我自與社會湊錢請你,不必憂心。你在我家多年,多有辛勞,再宰一口羊,痛痛快快吃喝一場,以全我倆曾經的主僕之義。”

韓社長名僧正,也是當地的一個富戶。張佛奴被收養的那個寺,就是這些人立社建起來的,近百年來這些人家一直奉佛,社也一直沒散。是以,曹社長對張佛奴是有恩的。

張佛奴懵懵懂懂,隨着曹法律到了韓社長的家裡,韓社長卻出門去了。曹法律讓張佛奴等在這裡,自己回家招呼兒子準備酒和羊。

沙州一帶會社非常普遍,這裡是佛國,最常見的就是因爲佛事立社。其餘的窮人互助和因爲農事、經濟原因的社也非常多,是政權鬆散時期,民間的自組織形式。社分公社和私社,傳承久遠,最少從春秋時代就很常見了。一直沿續到宋朝,都是百姓最爲常見的組織形式,反而因宗族結在一起的情況很少見。

一般的社都有三個人管事,爲社長、社官和社老,社老有的也稱錄事。這三個人是由社人推舉出來,以牒狀的形式立下社條、社規,專門處理某一件事情。比如建廟,或者是修渠,有的就是單純的互助。

徐平不敢把中原的治理方式直接移植到這裡,很大的原因就是這種複雜情況。要麼就是皇權不下縣,政權除了收稅,對其他的事情不管不問。要想直接治理,必然會出現無窮無盡的矛盾衝突。因爲百姓有社集結,一鬧事就是聲勢浩大,牽連甚廣。

內地的會社,多是因爲經濟原因而集結在一起的,無非是稍富裕的地方還有學社。這一帶卻是以佛事最多,帶有很強的宗教性質,只能慢慢教化改變。

韓社長大步流星迴到家裡,遠遠看見張佛奴坐在門外,高聲道:“佛奴原來在這裡!”

張佛奴起身行禮:“見過社長。我家主說是今日要爲我放良,要社長作個見證,請你飲杯酒。家主回去準備酒肉,看看就來。”

韓社長一拍大腿:“曹法律倒是個人精,看出了你身份不凡,提前放良。佛奴,我說與你聽,你是菩薩下凡,非普通人。我自州衙來,太守知道你是我社裡佛寺養大,讓我回來說與你聽。朝廷已經定了,立你爲西平王!稍後便有詔旨來,與你封號,從此你就是這一帶百姓的佛主!此是朝廷的事,等詔旨到了,與你法衣,我自拜你!”

(備註:法律是指佛教的法條戒律,與僧正都是當地常用的人名。)

第65章 名將第37章 月夜雜談第97章 布衣上書第158章 三司新人第23章 蔡襄之錯第141章 永寧侯不得意?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63章 工場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158章 桃花運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28章 蟾宮折桂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80章 起風雷第19章 宣詔使臣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76章 稅改第25章 官身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45章 安撫第144章 各司其職說一下最近情況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134章 亂局第191章 反擊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284章 新軍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196章 神針第146章 分別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6章 酒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8章 讀書第146章 印錢吧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59章 掃雪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39章 兄弟夜話第45章 孟州李迪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156章 破城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30章 攻略(二)第91章 大勢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31章 攻略(三)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29章 名人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1章 太后崩殂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40章 從前第24章 賭鬥第115章 開戰第67章 找盟友第49章 串連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164章 口袋陣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90章 各讓一步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114章 心經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55章 利用第142章 配合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18章 草市第59章 分歧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68章 別跟着我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98章 破上思寨
第65章 名將第37章 月夜雜談第97章 布衣上書第158章 三司新人第23章 蔡襄之錯第141章 永寧侯不得意?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63章 工場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158章 桃花運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28章 蟾宮折桂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80章 起風雷第19章 宣詔使臣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76章 稅改第25章 官身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45章 安撫第144章 各司其職說一下最近情況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134章 亂局第191章 反擊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284章 新軍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196章 神針第146章 分別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6章 酒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8章 讀書第146章 印錢吧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59章 掃雪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39章 兄弟夜話第45章 孟州李迪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156章 破城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30章 攻略(二)第91章 大勢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31章 攻略(三)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29章 名人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1章 太后崩殂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40章 從前第24章 賭鬥第115章 開戰第67章 找盟友第49章 串連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164章 口袋陣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90章 各讓一步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114章 心經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55章 利用第142章 配合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18章 草市第59章 分歧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68章 別跟着我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98章 破上思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