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越次入對

東華門外,徐平下了馬,手持馬繮很是猶豫了一會。

昨夜的夢裡,徐平是穿着朱夜官袍,騎着高頭大馬,突然出現在父母和林素娘面前的,給了他們一個大大的驚喜。但現在,自己要入殿面君,這個驚喜只怕就不能由自己帶回家去了。

把馬繮交給高大全,徐平對孫七郎和秀秀道:“高大全在這裡等我就好,你們兩個先回家裡去,說我至遲今夜就到家。”

孫七郎和秀秀答應,恭聲問徐平還有什麼吩咐。

徐平心中千言萬語,最後卻什麼都說不出來,擺了擺手,讓他們儘管先回。

過了東華門就是皇城,別說徐平沒有皇城騎馬的資格,整個大宋都沒有幾個人有這個資格。皇城再大,也得老老實實走過去。

石全彬上前與守城的兵士說了幾句,徐平是奉旨回京,順利通行。

進了東華門,就是皇城中最重要的一條路,路南是外殿和一些要害機構的衙門和官署,路北就是大內,路的盡頭是西華門。

東華門和西華門遙遙相對,把皇城一分爲二,一爲外朝,一爲內朝。這兩個門具有不同的禮儀功用,並不是想走哪個門就走哪個門。正是因爲如此,去年李宸妃突然故去,呂夷簡堅持要從西華門出,因爲那是李宸妃所應該享有的禮儀。而出西華門,就要走這條路,路南官衙相接,根本瞞不過臣僚的眼睛,而這正是劉太后所要避免的。

順着這皇城中的大路,徐平和石全彬幾個人默默前行,來到了垂拱殿外。

入宋以來,外朝的兩座大殿越來越成爲禮儀性的擺設,除了重大的日子,皇上並不御外朝大殿,早朝改到了內朝的垂拱殿裡。

垂拱殿也是進入大內的門戶,臣僚面君,基本由此而入。另一門戶宣祐門,則直通內東門,到了皇上的寢殿,非極特殊的事情,臣僚是不會到裡去的。

到了垂拱殿外,石全彬低聲對徐平道:“雲行少待,我進去稟過官家,看什麼時候召見。你先到閤門處繳過書狀,靜候就好。”

皇宮裡的事情,自然是石全彬明白,徐平連口答應。

看着石全彬帶着任守忠和幾個小黃門進了殿,徐平整整儀容,自去閤門通名。

皇上不是臣僚想見就能見的,甚至臣僚也不是皇上想見就能見的,必須要過閤門這一關,而閤門這一關則連着中書門下,組織上又歸屬於樞密院。

徐平一個外任官,只有出任辭行的時候走過這一程序,還是與別人一起,自己迷迷糊糊就過去了。在路上,石全彬細細給徐平講了,徐平才知道見皇上一次多麼麻煩。

除了正常的殿上奏對,一般臣僚要見皇上要寫申狀,申請經中書和皇上批准過了,才由閤門排班。皇上一個人面對衆多臣僚,一天能見的人有限,只好按照班次一天一天排下來,這一排就要十天到一個月。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徐平返京入對,即使他爲國家立有大功,也得等上十天以上才能排到自己。

而石全彬傳的皇上的話是入京立即面君,享受這一待遇,除了宰執大臣和開封府知府外,就只有皇上極信任的親貴了。從閤門排班上來說,徐平這就是插隊,正式的說法是越次入對,擠了別人的班次,滿朝的臣僚可都是看着呢。

本來入對要先經過中書門下同意,徐平的這一步已經省了,皇上的話畢竟比宰執管用,但閤門這裡的程序不能省。

先要繳出身文狀,詳列任職以來的履歷,官職升遷,有何功過,等等內容。本來要提前一天送到閤門這裡,徐平只須現在繳上就行。

繳上文狀,還要寫一紙供狀,也就是保證書送到中書門下。內容簡單,不過是面君時不敢妄陳利便,也不能心存僥倖,妄圖恩榮。說白了,面君時說正事,不許打小報告,對朝政和宰執大臣有意見要走正規渠道,上正式奏章,入對時不能亂說。也不能借這個機會向皇上要額外的好處,比如加官進爵,親屬恩賞。

實際上後一條只具形式,越到後來借入對的機會向皇上邀恩的越多,但前一條卻不是開玩笑的。如果被中書知道借這個機會打宰執的小報告,這人也就上了中書的黑名單,不管換了誰來當宰執,以後大約就沒有再跟皇上見面的機會了。

宋朝鑑於唐朝教訓,帝王一般都很重視與臣下面對面交談的機會,防止被重臣隔絕中外,大權旁落。但另一方面,爲了防止佞臣干政,對這面談又有諸多限制。

當然皇上真要見哪個人中書也不可能攔着不讓見,無非是覺得不合適就向皇上表達自己的意見,皇上一定要堅持也就見了,只是不能瞞着宰執見人罷了。

有石全彬指點,出身文狀和供狀徐平早已寫好,拿在手裡,向殿門旁廊裡的閤門走去。走廊裡有偏室,是閤門辦公的地方。

想起前世的影視劇裡,皇上動不動就微服私訪,或者跟民女受恨交織,徐平只能嘆口氣。那種場景只有在王朝初創,各種制度都不完備,或者國家將亡,制度廢馳的時候纔會發生。這正常年月,皇上的一舉一動都在臣僚眼裡,說不定打個噴嚏都有諫官上章,讓皇上保證龍體,少在屋子外面亂走。皇上這差事,幹着也不怎麼愉快啊。

進了走廊,徐平心裡感嘆,這見皇上一面也太麻煩了,如果沒有天大的好處,以後還是少見地好。別人是忠心爲國,自己只要搏個小小富貴也就罷了,何必費這心力。

“哥哥,真的是你回來了!”

徐平被這一低沉的聲音嚇了一跳,擡起頭來,就看見李璋一身武將打扮站在前面,驚喜交加地看着自己。

徐平只覺得做夢一樣,左右看看,太陽雖然已經西斜,殿門這裡依然亮堂堂的,才明白是真的李璋被調到這裡來了。

上前仔細看看已經長成大人的李璋,徐平問道:“聽石閣長說,你是到皇城司裡當差,怎麼到這裡來了?”

李璋笑着撓撓頭:“是在皇城司裡呆了些日子,官家提攜,上個月調到這裡,做個閤門祇候。今天正是我當值,天可憐見正遇到哥哥回京面聖。”

一邊說着,一邊收了徐平手裡的出身文狀和供狀,領着徐平到了偏室。

裡面值勤的衛士如今正在李璋管下,早就聽說他有個在嶺南立了大功的哥哥,見徐平進來,紛紛向徐平見禮。

李璋讓人給徐平看了座,上了茶,口中道:“哥哥稍坐,我去前面政事堂交了你的供狀,回來便帶你進大內去。官家今天正好沒有要緊事,下一班要來陛辭的兩位知州排到明天去就好,哥哥是官家指名要見的人。”

說完,拿着徐平的供狀,帶個衛士出了殿,急匆匆地向對面政事堂去。

閤門這裡最親近皇帝的地方,閤門使、閤門祇候這些既是武臣的階官,也是這裡的職事。雖然級別並不高,但位置重要,多是用勳貴後人或是外戚,李璋是當今皇帝最親近的表弟,讓他來做閤門祇候正好合適,想到這裡徐平也就釋然。

唐朝的時候,閤門這裡都是宦官的勢力範圍,是他們把持朝政的要害之地。自梁太祖朱全忠大殺宦官,逐漸改成由武臣掌管,入宋因之,隸樞密院都承旨之下。

皇城之中,帝國的心臟之地,徐平坐在這裡也有些壓抑。李璋離去之後,見旁邊的衛士都面容嚴肅,徐平也沒有說話,只是靜靜等着。

政事堂與垂拱殿不過一街之隔,都在皇城之內,要不了多久,李璋便從那邊回來,對徐平道:“哥哥,隨我來,官家正在崇政殿。”

徐平本還以爲需要石全彬出來喚一聲,沒想到是李璋領着進去,卻是更方便自己,忙起身隨在他的身後,沿着長廊進了禁宮大內。

崇政殿位於大內深處,徐平雖然來過一次,卻是跟許多新進士擠在一起,哪裡能夠記得東南西北。這次進來走的路又不同,全是在廊裡穿來繞去,更加不知到了哪裡。

直到來到崇政殿殿門外,徐平才找回了記憶中的一點影子,知道到了地方。

一個隸屬於閤門的衛士上前,向殿內內侍通報,用的卻是徐平在前世影視劇裡見過的古人吟詩的調子,甚是奇特,也不知道有什麼講究。

不需多久,石全彬從殿裡出來,與李璋打個招呼,笑吟吟地對徐平道:“官家剛剛提起雲行,可巧你就來了,快快隨我進殿。”

徐平看看李璋,見他向自己點頭,便整整衣衫,隨着石全彬進了殿門。

裡面大致還是當年徐平在這裡參加殿試時的樣子,不過撤去了當時考試用的案几,兩邊的衛士也少了許多。

殿內深處,身穿便服的當今皇上正在案後安坐,看着剛從嶺南歸來,當年在進士唱名時天現瑞光的天聖五年探花郞。

第37章 逼迫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188章 百官圖第69章 山雨欲來(下)第44章 打起來了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83章 以打促和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6章 手段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251章 危機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74章 無妄之災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54章 解散佛社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189章 連鎖反應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26章 不要失職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63章 瞎氈來歸第1章 太后崩殂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149章 應急措施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142章 配合第31章 端午(下)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200章 營田務第1章 回到從前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73章 田二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304章 話從前第155章 解套第25章 對決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121章過門不入第93章 王師北來第201章 提舉官第114章 心經第110章 小大人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60章 致太平(二)第61章 意外第31章 攻略(三)第25章 廷辨第37章 月夜雜談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157章 清場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187章 時差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24章 賭鬥第60章 慶功第37章 閒散日子第35章 我有三策第265章 瀚海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316章 大火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40章 清香白酒第93章 王師北來第142章 配合第67章 猜測第101章 抽血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19章 出行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40章 出人意料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115章 奇觀第65章 智雲法師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39章 先來後到第20章 定計第200章 營田務第136章 近視眼鏡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136章 近視眼鏡第53章 秦二第68章 交易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30章 分道揚鑣
第37章 逼迫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188章 百官圖第69章 山雨欲來(下)第44章 打起來了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83章 以打促和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6章 手段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251章 危機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74章 無妄之災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54章 解散佛社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189章 連鎖反應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26章 不要失職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63章 瞎氈來歸第1章 太后崩殂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149章 應急措施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142章 配合第31章 端午(下)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200章 營田務第1章 回到從前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73章 田二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304章 話從前第155章 解套第25章 對決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121章過門不入第93章 王師北來第201章 提舉官第114章 心經第110章 小大人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60章 致太平(二)第61章 意外第31章 攻略(三)第25章 廷辨第37章 月夜雜談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157章 清場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187章 時差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24章 賭鬥第60章 慶功第37章 閒散日子第35章 我有三策第265章 瀚海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316章 大火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40章 清香白酒第93章 王師北來第142章 配合第67章 猜測第101章 抽血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19章 出行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40章 出人意料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115章 奇觀第65章 智雲法師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39章 先來後到第20章 定計第200章 營田務第136章 近視眼鏡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136章 近視眼鏡第53章 秦二第68章 交易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30章 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