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立場

煙雨中的金明池一望無際,水天連成一線。沒有風,沒有浪,眼前惟有一片迷濛,湖中高大的樓船在煙霧中若隱若現,望之如神仙居所。

在這煙雨中,徐平和范仲淹帶着幾個館閣人員一路前行,到了約定的地方。早已經等在這裡的一些年輕官員見到徐平和范仲淹到來,忙上前行禮。

敘禮畢,徐平和范仲淹到上首位坐了。

無論是論官職差遣爵位,徐平都在范仲淹之上,今天自是以他爲尊。實際上今天聚會的花費,也是徐平家裡掏的錢。

早已經來到這裡的劉小乙匆匆忙忙從水邊跑過來,手裡捏着一大把牌子,行禮之後分發給徐平和范仲淹以及後來的衆人,口中道:“官人,今天這一片都是我們家包下來,可以盡情玩樂,不用怕外人打擾。如果有什麼事,只管吩咐我。”

范仲淹接牌子在手,對徐平道:“今天勞徐待制費心了。”

徐平笑一笑:“些許小事,值不得什麼,今天只管盡興就好。這種天氣,水裡的魚都要出來透氣,比平常好釣。都顯顯本事,釣幾尾大魚出來,那邊有我莊上的人收拾,都是江南手藝,必然能夠讓大家大快朵頤。”

劉小乙一路跑着給後來的人分發牌子,口中道:“水邊有釣竿,有魚餌,諸位官人儘管自己去取。這邊水深,大魚不少,諸位官人盡興。”

雖然包下了這一片區域,釣魚還是要憑牌子。金明池是皇家的生意,看池子的監當官也要自己撈些外快,這些人都是權貴子弟,誰的面子都不給。

在後來的人中,直史館宋祁高聲道:“那邊有歌妓,何不唱首新曲來聽聽?一邊聽着曲子,一邊垂釣,纔不辜負眼前美景!”

幾個年輕人一起叫好。

這種聚會,沒有歌妓助興就會顯得怪異,徐平也不會吝惜這點錢財,早早就吩咐了劉小乙叫了一班有名的來,在旁邊等着。

見氣氛熱烈,先來的人中站出張先來,拱手道:“前幾天月夜無聊,在下填了一首新詞《相思兒令》,應不了今天的景色,時令卻正合適,不如就讓那幾位娘子演來聽聽?”

人羣裡就有人道:“子野的詞傳唱最廣,最是精妙,有新詞自然要聽!”

劉小乙眼乖,見了這情景忙去叫歌妓近前來。

徐平和范仲淹對視一眼,都微微一笑,沒有理會。

如今館閣裡,以天聖二年和天聖八年的進士居多,天聖五年的進士高第的一等,大多都離了館閣出去任職了,低等的還沒有機會進來。如王堯臣現在守父喪,韓琦、趙諴和吳育等人都離了館閣任實職,惟有徐平因爲升待制又參與進來。而等第低一些的,典型如文彥博剛剛由知縣升通判,包拯還在家裡盡孝,離進館閣還差着幾年。當然這也與他們的際遇有關,那一屆進士以文學知名的不多,當官恰巧遇到元老重臣的也少。

天聖二年的進士最多,如宋祁、鄭戩、尹洙、曾公亮、葉清臣和高若訥等人。天聖八年的次之,高第的王拱辰、劉沆和蔡襄,以及有特殊際遇的歐陽修幾個人。這幾年館閣人員的分佈,在歷史上因爲慶曆新政影響了他們的仕宦經歷,天聖五年的進士恰巧躲過黨爭,在朝堂上迅速崛起。

當然如今已經不同,只是讓徐平沒有同年支撐,顯得孤單了些。

張先在那裡安排着歌妓的歌舞,徐平和范仲淹起身,帶着衆人到了水邊。

每人隨手拿起一枝準務好的釣竿,上了魚餌,隨手甩進金明池裡,便轉身看歌舞。

“春去幾時還。問桃李無言。燕子歸棲風緊,梨雪亂西園。

猶有月嬋娟。似人人、難近如天。願教清影長相見,更乞取長圓。”

《相思兒令》曲調有些悽婉,配着這唱詞,如泣如訴。眼前的金明池籠罩在一片煙雨之中,仿如夢幻,不知不覺竟覺得有一輪彎月掛在頭上。

張先工慢詞,其文采自是不必說,尤其是寫男女情意,極其傳神。

徐平輕輕抹了一把臉上霧氣積聚而氣的水滴,看了看身邊的范仲淹,轉過身去,眺望一望無際的金明池。

詩莊詞媚,好的詞人又大多都寫情情愛愛的,這個年月詞人的地位不高。就不說別的,張先怎麼也是天聖八年的正榜進士,又在西京幕府與歐陽修等人結交多年,這次回京卻只是守選,沒撈上館閣名額,還不如進士落第的梅堯臣。

也正因爲如此,徐平就是記得後世詩詞,也不會在這種場合顯擺。對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完全沒用不說,還一不小心就會惹上文字官司。

張先的這首《相思兒令》,徐平一聽完就想起前世背過的蘇軾的《水調歌頭》,其中“起舞弄清影”幾句,任誰兩首詞聽過都會覺得從張先詞裡化出來。

很多流傳後世的詩詞文章其實都有別人的影子,文人寫的時候並不忌諱,甚至還會成爲美談。但前提是自己心知肚明,也絕不隱瞞,頗有點致敬的意思。只是流傳後世,隨着原作的失傳,後人就難以明白其中究竟了。

看着眼前景色,徐平還想起范仲淹流傳後世的《岳陽樓記》。他自己本人從來沒有去過洞庭湖,寫景色的地方大量化用楊億的《涵虛閣記》,但《涵虛閣記》失傳,《岳陽樓記》卻流傳千古。範仲範不避諱這一點,文章才傳唱天下,但尹洙卻依然多次抨擊。這些歷史上的文墨官司徐平並不知道,但《涵虛閣記》他可是看過,心中常自警醒,不是自己真正寫出來的文章,還是不要拿出來讓人看笑話。

一曲歌罷,過了一會,衆人才回過神來,一起叫好。

徐平和范仲淹在水邊的交椅上坐下,看着水中的浮子,一時兩人都沒有說話。

待制以上大多都領有其他重要職事,時間一長就不怎麼管館閣事務了。只有兩人剛剛升上來,經常前去輪值,與這些人聯繫的纔多一些。

與徐平相比,范仲淹的壓力更大。最近國子監的帶領下館閣詞臣議論時政,惹得呂夷簡非常惱火,曾經託人帶話給范仲淹,待制爲侍從,備聖上顧問,不是言官,不應該譏刺時政。這不僅是一句話,是帶着政治壓力的,范仲淹默默扛下來,並沒有說給別人知道。

與之相比,徐平的政事雖然忙碌,這些政治壓力卻小得多,他自己也不主動參與朝政的爭論。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輕易不越出職權。

過了一會,范仲淹纔開口道:“前兩天徐待制上奏,要朝廷獎勵開封府和京西路開拓荒田,新田免三年賦稅。恕我直言,此詔一下,現在京城裡的權貴之家,蜂涌而出,到周圍縣裡圈佔田地,此事恐怕非小民之福。”

說起這詔書來徐平就有些好笑,自己是受了那天鋪子開張時王素的啓發,乘着新農具大量投入市場,政策上再推一把,把兩京周圍的農業發展起來。誰知趙禎實誠得過分,把他上奏的事情原封不動地批下來,一是獎勵兩京周圍墾田,再一個限制天下僧道,凡是沒有官府賜額的寺觀全部拆除,沒有度牒的僧道全部勒令還俗。

獎勵墾田倒也罷了,一刀切地拆寺觀影響實在太大,讓徐平有些扛不住。當時議論歐陽修的文章時徐平就是隨口那麼一說,真正實行起來要講策略的,怎麼能這樣硬來。

好在有歐陽修的那篇《原弊》吸引火力,不然徐平估摸着自己要被和尚們編排得下火獄了。歐陽修倒是不在乎,他現在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自認繼韓愈道統,排佛抑道義不容辭,和尚不找他他也要找和尚們的麻煩。

見徐平面色輕鬆不答話,范仲淹有些不悅。雖然是憑着政績戰功升上來,徐平與李用和家的關係卻抹不掉,總有利用外戚晉升的嫌疑。而且在朝政上態度曖昧,與呂夷簡一黨雖然有衝突,但更經常配合,很受范仲淹周圍中下層官員的排斥。

“徐待制莫非以爲在下講得有什麼不妥?”

范仲淹再問一句,徐平纔回過神來,忙道:“不是,範待制莫要誤會,我只是想到了其他的事情。說起兩京墾田,權貴豪富之家出去圈地,自然是有弊端。不過,不管什麼事情都有利有弊,只看利大還是弊大,弊端在不在承受範圍之內。那些田荒在那裡,多少年都沒人墾種,於朝廷來說總是浪費。不管是權貴還是小農,開墾出來總是好的。”

“但權貴圈地,招募莊客,縱有利也是在權貴之家,小民卻無利可圖。”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除了權貴得利,朝廷也得利了啊。再者,就近出產糧食,這些糧食總要賣出來,也免了漕運之苦。兩京多產一石糧食,算上漕運的本錢,最少相當於江淮的兩三石,這利又大了。”

“穀賤傷農,江淮糧多,糧價愈跌,是利是弊也未可知。”

徐平見范仲淹並不認可,突然發現這個問題複雜起來。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再加上不同的立場看同一件事情也有不同的角度,利弊問題還真不是一句話就能夠說清楚的。

范仲淹是站在小農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這個角度徐平還真是沒有仔細思考過。在徐平的想法裡,只是從宏觀上看,並沒有具體到哪個階層。或許范仲淹的想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不仔細理一理,還真是難以說清楚。

有不同的想法,范仲淹沒有直接上奏章反對,而是先與徐平探討,這本來就是一種尊重,徐平總不能把這種好意置之不理。

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57章 千里西來第235章 天機第59章 洞若觀火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12章 私下商量第183章 擒獲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67章 決心已定第54章 解散佛社第60章 慶功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89章 搶佔要地第225章 新消息第187章 包拯第16章 煤球爐第33章 迷惑第34章 同年歡宴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14章 邊亂說一下最近情況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166章 初戰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208章 如果你是元昊怎麼辦?第142章 審問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24章 賭鬥第33章 我有秘法第82章 水淹三軍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272章 換將第165章 版權費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146章 分別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14章 故人第81章 試探第297章 大政第155章 攻城(下)第46章 收割機第82章 別機機杼第32章 春暖花開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151章 新市場第54章 將要離去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195章 大變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218章 銀行(下)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195章 衝突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30章 端午(中)第15章 擺攤第9章 變夷爲夏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24章 談判第31章 攻略(三)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88章 改制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63章 官聲第144章 僵局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16章 還錢第66章 新鮮第117章 僵持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168章 大新聞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63章 工場
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57章 千里西來第235章 天機第59章 洞若觀火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12章 私下商量第183章 擒獲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67章 決心已定第54章 解散佛社第60章 慶功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89章 搶佔要地第225章 新消息第187章 包拯第16章 煤球爐第33章 迷惑第34章 同年歡宴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14章 邊亂說一下最近情況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166章 初戰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208章 如果你是元昊怎麼辦?第142章 審問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24章 賭鬥第33章 我有秘法第82章 水淹三軍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272章 換將第165章 版權費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146章 分別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14章 故人第81章 試探第297章 大政第155章 攻城(下)第46章 收割機第82章 別機機杼第32章 春暖花開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151章 新市場第54章 將要離去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195章 大變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218章 銀行(下)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195章 衝突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30章 端午(中)第15章 擺攤第9章 變夷爲夏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24章 談判第31章 攻略(三)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88章 改制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63章 官聲第144章 僵局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16章 還錢第66章 新鮮第117章 僵持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168章 大新聞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63章 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