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

陳堯佐大張着嘴巴看着前方,那塊形成小峭崖的巨石已經完全消失,只剩下一堆碎石。

“這是——這是火藥炸的?山都碎沒了?沒了——”

陳堯佐喃喃道,轉身看着徐平。

徐平道:“是啊,火藥能夠開山碎石,炸掉一塊巨石並不算什麼。只要使用得當,採石並不是什麼難事。”

“不難,不難,有了這種神物,把這廣武山平掉,又有何難!”陳堯佐清醒過來,一邊說着,一邊當先跨出去,到前邊亂石堆裡仔細觀看。

徐平急忙帶人跟上,口中道:“相公小心,亂石遍地,千萬看好腳下!”

陳堯佐是個急性子,哪裡顧得上那麼多?在亂石堆裡踉踉蹌蹌,東走西看。一邊的橋道廂軍兵士看見,忙上前護住。

看了一會,陳堯佐對跟上來的徐平道:“這樣一炸,開出來的山石,只怕要一指揮的人忙上一年,還未必有這麼多!”

徐平笑道:“其實沒有那麼神奇,只是碎石都浮在了地面而已!火藥雖然威力巨大,還要有人用得好才行。魯芳他們這些橋道廂軍,常年用火藥開山修路,纔有這個效果,換了人來,說不定只是聽個響而已。真正採石,還是要搞清楚山石走向,配合上火藥,才能夠收到奇效。器物再工,還是靠人來用。”

陳堯佐點頭:“說的不錯,不會用,火藥也只是個煙花爆竹。”

說完,把魯芳叫到身邊,詳細問了他的姓名籍貫年齡以及出身,對徐平道:“徐龍圖你對自己手下的人過於苛責了些,似這等人才,又有戰功,如何還在廂軍裡?等過兩日我上到奏章,把這些橋道廂軍隸進禁軍中去,錢糧衣料一應遵照上軍發放!”

徐平苦笑着搖頭:“相公,他們這些人是能幹,但是要用來修橋鋪路的。多發些錢糧我一直在想辦法,只是隸入禁軍,還是罷了。三衙的管軍大將,朝廷裡有幾個人能夠說得上話?到時候他們舒泰了,修橋鋪路卻沒有人做了。”

“也有道理,此事我們以後再議,總不能苦了這些人。”

別說現在不做宰執了,就是以前在政事堂的時候,陳堯佐也管不了三衙禁軍。作爲廂軍,不管是政事堂還是三司,還是地方官府,都可以調動他們,讓他們做事。一旦作爲禁軍隸到了三衙之下,就再難以調動了。別說他們,就是樞密院也輕易調不動禁軍。

三衙的八位管軍大將,地位類比宰執,俸祿還要高過宰執一截。最頂級的三帥,地位與樞密使等同,就是見了宰相,也不過是橫杖唱諾,不用行禮。這幾個人,除非是有皇帝支持,不然宰相也拿他們沒辦法,他們手下的人哪裡是隨便能用的。

樞密院管的是軍政,並不掌管軍隊。如果以徐平前世來比,樞密院不過是有一部分四總部中的總政、總後、總裝的權限,最核心的總參的權限,是在三衙的。所以樞密院越到後期越是傾向於文職官員,因爲他們做的就是文職的工作。而三衙一直是被武將牢牢把持住的,歷史上直到靖康國難,禁軍完全崩潰,三衙管軍大將的地位才喪失。而到了那個時候,禁軍已經與廂軍一樣,淪爲非正規軍了,三衙被新的管軍體系所代替。

正是因爲如此,徐平也知道禁軍的待遇高,但從來沒有動過把魯芳等人歸入禁軍行列的念頭。那樣一來,這支隊伍就完全脫出了自己的掌控,要做類似的建設工作,就必須重新培養一支隊伍出來。他寧願通過其他途徑,給這些人一些補償。

陳堯佐看過了炸出來的碎石,明顯有些興奮,對徐平道:“龍圖,我們回去商議。”

吩咐人把現場收拾一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徐平一行下了廣武山。

到了三皇廟,在大銀杏樹下坐定,不等茶上來,陳堯佐便興奮地對徐平道:“既然手中有火藥這種神物,在廣武山採石便就易如反掌!——對了,現在這些橋道廂軍手中的火藥多不多,用起來貴不貴?”

“貴——還是有些貴的。相公知道廣備攻城作一直造火藥,現在的火藥與以前的火藥價錢差不多,還要便宜一點。至於數量不用擔心,儘夠使用。”

不把火藥大規模地用於戰爭中,實際消耗不了多少,廣備攻城作產的每年都有很多富餘,徐平還怕受潮將來用不了呢。以前產的火藥都是用來放煙引火,不怎麼怕受潮,現在可是不同了,一旦受潮便就要重新加工。

“好,以前那樣的價錢哪裡算貴?”陳堯佐搓着手道,“既然手裡有足夠的火藥,便就依龍圖先前所說,在廣武山就近採石。至於人手,從賈谷採石務調一些來,再從四州的民夫中調一些來,足夠用了。龍圖,我在想,如今石料充足,築的大堤便就可以用大石護起來,比原來夯土可是結實得多。你覺得如何?”

“如此自然是好,只是用的人力和時間可是要長一些。”

“四州的民夫都調來了,不怕人手不足!”陳堯佐一揚手。“調這麼多人來,如果我不把堤修得好一點,如何向其他人交待?下邊木龍,後邊夯土築堤,上面用大石護住,就是這樣定了!有木龍殺水,堤築得寬一點,結實一點,最少要保幾十年不壞!”

徐平道:“如此自然是好,只是相公要辛苦一點。”

公吏上了茶,陳堯佐喝了一口,朗聲道:“我雖年過七十,便身體強健,這點辛苦又算得了什麼!廉頗八十依然能夠上陣殺敵,我修河只是小事!對了,我聽人說,徐龍圖以前在邕州的時候,曾經廣築道路,當地人深蒙其利。那些路都是下用大石,上面用小碎石子覆蓋,可行大車,不留車轍,多年不壞,人稱‘徐公路’,不知是不是?”

徐平笑道:“我們爲官作吏,只要真能造福方,百姓便就多年不忘,便就如人稱相公當年修的堤爲‘陳公堤’。其實真正說起來,相公修的築保了地方百姓幾十年安寧,我修的不過就是道路而已。那些路確實是可以行大車運重物,不怕碾壓。”

第52章 虛開中路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218章 銀行(下)第23章 流民第91章 大勢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240章 身後殊榮第57章 千里西來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69章 光耀門楣第332章 建節第30章 烈士暮年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61章 裂痕第250章 修兵書第299章 不吝重賞第96章 貴客盈門第111章 根源第293章 敕勒川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23章 蔡襄之錯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168章 交權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53章 一條出路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39章 待以客禮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152章 渡河第66章 金光洞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60章 新的門路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27章 辨司馬光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109章 補天裂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2章 夜談第202章 換相(上)第29章 孫沔的麻煩第65章 永寧侯府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4章 炒花生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54章 解散佛社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111章 封堵第68章 交易第31章 牛官司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6章 還錢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54章 心有不足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26章 不要失職第128章 換相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64章 善後第25章 追捕逃亡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53章 甘谷歸附第27章 小隱君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78章 提攜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156章 明爭暗鬥第96章 貴客盈門第195章 大變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177章 決戰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89章 定論第165章 試探第152章 渡河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26章 峰迴路轉第88章 改制第310章 最後爭取
第52章 虛開中路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218章 銀行(下)第23章 流民第91章 大勢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240章 身後殊榮第57章 千里西來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69章 光耀門楣第332章 建節第30章 烈士暮年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61章 裂痕第250章 修兵書第299章 不吝重賞第96章 貴客盈門第111章 根源第293章 敕勒川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23章 蔡襄之錯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168章 交權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53章 一條出路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39章 待以客禮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152章 渡河第66章 金光洞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60章 新的門路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27章 辨司馬光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109章 補天裂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2章 夜談第202章 換相(上)第29章 孫沔的麻煩第65章 永寧侯府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4章 炒花生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54章 解散佛社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111章 封堵第68章 交易第31章 牛官司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6章 還錢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54章 心有不足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26章 不要失職第128章 換相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64章 善後第25章 追捕逃亡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53章 甘谷歸附第27章 小隱君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78章 提攜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156章 明爭暗鬥第96章 貴客盈門第195章 大變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177章 決戰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89章 定論第165章 試探第152章 渡河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26章 峰迴路轉第88章 改制第310章 最後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