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不要失職

司馬光走到徐平身前,先向殿上的趙禎行禮,趙禎曰可。司馬光轉過身來,對徐平躬身行禮:“光以微末之官,欲辨宰相。相公,光失禮否?”

徐平道:“不失禮。官高官低,朝廷之位也。朝廷之位,選賢而任能,朝廷之意。朝廷之意自歸朝廷,不關人之賢否。我不賢而居高位,爾賢而位卑,不過朝廷失察。朝廷失察非朝廷之錯,只是此時欲用我之能,而忍賢德不足。日後你之能過我之能,位自會居我之上。賢又過我,則賢能相當,朝廷得之必大喜。是故,你近前若未拜陛下,未揖我,是失禮之舉,禮在朝廷。以小官辨宰相,是爲朝廷爭,不失禮。”

司馬光忙拱手:“光何德何能,敢當賢於宰相上?相公欲譽我而實訾我耶?”

徐平道:“非。你與我廷辨,是否因朝堂之榜而辨?”

“答相公,確是因朝堂之榜。”

“既如此,必是對榜上所列有所見不同之處。宰相當位,朝廷選賢與任能也。宰相實未必賢能當天下之選,朝廷或有失察之時。失察非朝廷之錯,蓋朝廷非聖人,實難明察於天下。百官、百姓助朝廷察之,此應有之意。廷辨,百官助朝廷察之。你欲辨榜文,必是於榜上所列某處,與見不同。榜文未行,不關能否,此時與宰相廷辨,必是助朝廷查宰相賢否。你可以,百官可以,細民亦可。所見不同處,必是於此處見宰相之失賢,必是於此處以己賢居宰相之上。不然,出列廷辨爲何?此無關對錯善惡,你爲官之職也。”

說到這裡,徐平的表情嚴肅起來,對司馬光道:“君實,你欲辨宰相,我曰可,斂容出列。何也?此我於朝廷之公也。我賢能或未足,所言或有未賢之處,與你一起查之,助朝廷之宰相合於賢。此時是你、我於朝廷之公事。你以譽、訾問我,是以己私,犯所任朝廷之公職,爲失位。以私害公,士大夫不當爲,以後切不可再犯!”

司馬光愣了一下,忙躬身謝罪,轉身對趙禎行禮:“臣犯因私害公,請陛下罪之!”

趙禎不罪,司馬光請再辨。趙禎曰可。

一道德不是要在政權中貫徹徐平的意志,而是要讓政權形成自己的意志,也就是有統一的意識形態。以意識形態來統領政治,就是政權意志的表達。在政治中意識形態貫徹得越堅決,執行得越徹底,政權的獨立人格就越強大。

這個過程不是看哪個官員聰明,也不是看哪個官員能幹,只是確保意識形態的完整和統一。只有如此,才能確保意識形態的貫徹,這就是一黨執政的內在邏輯。

在政治中摻入了官員私人的動機猜測,善惡評價,就是失職。

公天下和私天下的政權,不會特別強調要求官員的忠誠,他們就是政權的本體,他們的忠誠表現在對政權的忠誠上。從漢朝到宋朝,中國對官員的道德評價體系中,賢能奸佞更重要,忠不忠於皇帝本人一般不會特別強調。漢朝講孝,不是從家庭倫理來的,而是來自於天命的天之子,政權意志在政治中的表達。只有家天下,官員分家臣和客兩種,纔會要求官員強調自己是家臣而非客,要求官員完全忠於皇帝本人。春秋家臣多客卿少,戰國客卿增多,就是文明從家天下慢慢走向大一統的過程。明清逆着這個過程來,就是從大一統慢慢向着諸侯林立的穩定狀態退化,官員客的身份越來越少,漸漸變成了奴才。

漢武帝之前是漢文明的準備時期,之後到宋亡是漢文明的發展時期。政權是文明獨立人格的表達,也有發育成長,形成靈魂的過程。從漢到宋,宗族一直在消解,到了宋朝怎麼想重建宗族都建立不起來。明到清,宗族一直在壯大,就是爲天下分家作準備。

徐平前世跟很多人一樣,非常好奇如果沒有洋人,清朝最終會發展到哪一步。現在終於想明白,終點無非是諸侯林立的周朝,一如羅馬滅亡之後的歐洲。在遙遠的未來要麼把漢文明徹底遺忘,要麼漢文明重新覺醒,再次私天下或公天下,走向大一統。

特殊的歷史原因,中國經過了晚清民國這樣一種變相的短期諸候林立,快速重建了大一統。但是隻要漢文明沒有復興,文明人格沒有重建,大一統維持就非常艱難。凡事只看對不對自己有利,家庭比國家重要,屁股比腦袋重要,都是思想展現。只要條件合適,天下瓦解,先按照地盤分裂,再按照家族分裂,由血統提供政權的合法性。

羅馬滅亡之後沒有留下民族主體,其文明寶庫歸於滅亡了羅馬的人,他的地盤就很難再統一了。每個民族所形成的國家,將再次開始文明的成長,形成不同的文明。

社會是由生產力,及由生產力決定的生產關係也就是階級的對立統一,和人與人交流所生的文化共同形成的。社會繁榮不繁榮,國力強大不強大,主要由生產力決定。而文明則主要由人的文化決定,否定人有個體和集體兩種人格,極端強調人的社會性,單純的生產力決定論,已經證明不合於人類的實際。

文明的成長,就是從認爲大家思想都一樣,人由天定,表現出來的就是政權的合法性來自於天授。到追究爲什麼不一樣,人的性情到底是個什麼樣子,表現出來的政權合法性就是來自於政權的善惡動機。最後完成矛盾的對立統一,文明的人格確立,政權的合法性獲得了堅實的基礎。到這一步,一個國家才從政治上到文化完成統一,形成文明。

這個年代的邵雍、二程,包括站在徐平面前的司馬光,以及衆多的官員,就是把宋朝的政權合法性建於施政動機的善惡上。這個探究性情善惡的過程,跟生產力中的兩個對立階級矛盾發展一起,組成了政權執政中的爭端。合到一起,就是兩黨制。

生產力的發展和文明進化不合拍,有先有後,一元論靠不住,並不能夠爲政權提供完整的合法性。政權的穩定合法性,要兩者結合才確立,不然就會淪爲純粹的屁股論,在文化上難以維持大一統的局面。

有這種認識,是因爲徐平想起了他前世的那個世界第一大國美國,在文化上種種稀奇古怪的行爲。比如用科學手段證明同樣戀是不是一種病,種族歧視和種族平等在政治上的尖銳對立,諸如此類,實際都在徐平身邊發生着。他前世覺得美國人好笑,現在才認識到一點不可笑,那是非常認真地在對待,美國文明的獨立人格正在形成。一旦形成,美國將從一個聯邦制粘在一起的國家,完成文化的統一,形成獨立的美國文明。美國文化上的不穩定性將徹底消失,擺脫了昭昭天命,政權獲得牢固的合法性,兩黨制變成一黨制。

文明一旦被滅掉,人格會慢慢消散,重起的政權要麼向宗族,要麼向天或者是神要合法性。蘇聯崩潰後形成的一系列國家,無不如此。此時宗教支持政權大一統合法性的作用就充分顯現出來了,宗教國家會在競爭中慢慢壓倒宗族國家,吞併消化。

這個從認爲人性由天定,到分善惡,再到對立統一的過程,就是先秦典籍中所記載的一爲二,二爲三的過程。走完了,就是一道德,立天下。文明不是隨着政權建立而生,也不是隨着政權失敗而亡,而是有一個成長和死亡的過程。宋及之前的朝代,國號都是以興地而名,元及之後的朝代則不是,不願繼承也是漢文明在消解的一種下意識反應。

徐平前世那個世界美國的吸引力,不只是因爲富裕,更因爲他是正在成長的惟一一個大國文明。這種吸引力,一如當年漢文明確立時期的吸引力,比經濟的作用更大。前世總說漢人的同化能力強,其實一點也不強,當文明從成長期走向消亡期,宋朝之後再進入中國的人羣,實際上就很難同化了。民族本就沒有同化能力,有同化能力的是文明。

宋朝同樣有五代遺留的大量異族同化問題,看清了宋朝,再看美國就有意思了。

當去掉了外來思想,用中國傳統文化的眼光看歷史,看世界,會發現熱鬧得很。

說司馬光失職,因爲徐平欲一道德,立天下,徹底確立起漢文明,這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容不得半點馬虎。在周邊數個大勢力藉助宗教和民族認同崛起的要命時刻,不能夠實現底層的文化統一,會非常危險。

防外敵僅僅靠隴右軍改就夠了?不能夠爲政權提供完整的合法性,國家形成強大的凝聚力,還是要吃大虧。問怎麼防止宋朝亡於蒙古,就跟問怎麼防止蘇聯崩潰一樣。一說就簡單無比,一推演就會覺得四處是漏洞,防不勝防。

第42章 強買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1章 宰相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66章 同年知縣第78章 提攜第50章 大典(上)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221章 細腰城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156章 銅版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59章 致太平(一)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27章 牧草換豆第24章 留客第172章 夜戰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110章 小大人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98章 三人成虎第307章 萬事皆要本錢第115章 開戰第93章 汝州第11章 德政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102章 幫一把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112章 黑吃黑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36章 組織第22章 忠州來人第44章 細鹽第47章 法外之地第209章 楊文廣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67章 晾到一邊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14章 治術(五)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288章 分岐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125章 終於有事做了第119章 審問第12章 空調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120章 破陣子第208章 使氣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55章 晏殊之論第36章 組織第31章 牛官司第124章飛來橫財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83章 地形沙盤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161章 開課第11章 治術(二)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232章 李覯出仕第45章 孟州李迪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36章 組織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24章 富貴田園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51章 三路佈防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2章 夜談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
第42章 強買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1章 宰相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66章 同年知縣第78章 提攜第50章 大典(上)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221章 細腰城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156章 銅版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59章 致太平(一)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27章 牧草換豆第24章 留客第172章 夜戰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110章 小大人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98章 三人成虎第307章 萬事皆要本錢第115章 開戰第93章 汝州第11章 德政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102章 幫一把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112章 黑吃黑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36章 組織第22章 忠州來人第44章 細鹽第47章 法外之地第209章 楊文廣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67章 晾到一邊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14章 治術(五)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288章 分岐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125章 終於有事做了第119章 審問第12章 空調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120章 破陣子第208章 使氣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55章 晏殊之論第36章 組織第31章 牛官司第124章飛來橫財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83章 地形沙盤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161章 開課第11章 治術(二)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232章 李覯出仕第45章 孟州李迪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36章 組織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24章 富貴田園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51章 三路佈防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2章 夜談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