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

“只是,”王陽明聲音一轉,說道:“殿下,你這樣做是爲什麼?”

不是王陽明奇怪,朱厚煌所關注的東西未免太奇怪了一點,因爲這些東西一般是大儒做出解釋的。

朱厚煌深吸一口氣,他一直想不明白,怎麼解釋給王陽明,什麼是科學。朱厚煌忽然想到:“我可以要解釋給他聽,王陽明是天底下一等一的聰明人,自然有其過人之處,孤只需將科學擺在他面前,他自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豈不是勝過我千言萬語嗎?那麼將什麼實驗放在王陽明面前。”

朱厚煌想到這裡兩眼放光,心中暗道:“就是最簡單,就經典的槓桿定理。”

朱厚煌看向王陽明說道:“孤聽說過,王師曾經格竹子,格了七天七夜大病一場,什麼也沒有格出來。可有此事?”

這是關於王陽明著名的段子,即便是後世也是大大有名。

王陽明也不否認,他說道:“的確有此事,不過是少時無知而已。”

朱厚煌說道:“孤在格物致知上,也有一點點心得,想與王師分享一點。”

“哦。”王陽明開始感興趣了。因爲王陽明的學問就在格物致知之上。王陽明以爲朱厚煌想要向自己請教學問,說道:“殿下請講。”

朱厚煌說道:“王師稍待。”他立即去讓侍衛,將他需要的東西拿過來。

很多小東西,一一擺了出來。這是一個投石機模型。朱厚煌不一會兒,就行槓桿原理講完了。

其實很簡單的東西,甚至王陽明本人的生活經驗,也足以讓他明白這一點。而此刻他依舊驚呆了。

他驚呆的不是槓桿原理,因爲不知道多少年前,中國先民就知道這個原理。而是朱厚煌一些手法。

假設,計算,分析,總結,歸納,從一個小小的玩具之中,總結出一個條道理。

“格物致知,這就是格物致知嗎?難道是我錯了嗎?”王陽明好像是自言自語的說道。

格物致知在王陽明這裡將格物的物,解作事,與朱熹的解釋不統一,而朱厚煌這一系列研究分明是走朱熹的道路。

朱厚煌說道:“王師,孤覺得弄沒錯,因爲陽明心學,就是專注於精神世界,而並非物質世界,而這種格物致知,也只能研究無知死物而已。”

“你怎麼想到這樣做的?”王陽明說道。

“弟子學問淺薄,跟隨朱裕朱大人學習天文曆法之時,學了一些計算之道,而天文觀星,需要大量計算。故而弟子用演算星辰的辦法,來推敲各樣事物,從中找出數學規律。”朱厚煌說道。

“你是以數學以尺,衡量天下。”王陽明說道。“殿下的意思,臣明白了。臣會在府學之中推廣這種格物之法。”

“王師,孤之所以看重這種格物之法,就是他的可以積累的特性。數學可以將大道解析的明明白白。孤在王師面前賣弄一番,王師也已經知道槓桿定理,而王師就可以在孤的基礎之上繼續研究。如此一來,則師徒之間代代積累,總有一天可以明白天下之間所有道理。”朱厚煌說道。

朱厚煌想盡辦法,這才爲將來科學發展推開了一扇門,自然要趁熱打鐵。

王陽明一聽此言,渾身一震,起身來回踱步。隨即又緩緩的坐下來,說道:“不過是小道而已。儒者,齊家治國平天下才是大道所在。不能本末倒置。”

朱厚煌心中咬牙說道:“錯,這纔是大道所在,齊家治國平天下才是小道。王師,即便是能齊家,百年之後,何家之有,能治國,千載之下,何國可存。即便平定天下又能如何,不過天地又一輪迴,人世之間蠅營狗苟。有何意義,而孤參悟出的道理,百年後當如此,千年之後當如此,萬年之後亦當如此,對成住壞空之人事,何如對永恆不變之大道?”朱厚煌此言振聾發聵,的的確確是朱厚煌的肺腑之言。

科學家是特別是理論科學家其實都是很了不起的。不過朱厚煌言語之中的味道,離儒家很遠,離道家很近。

不過這是道儒釋,互相解釋的時代。王陽明並不怎麼在意。

只是王陽明覺得接受的事情太多了,一時間大腦當機。王陽明有如此的表現,並不是王陽明愚笨,恰恰相反是因爲王陽明夠聰明,普通人聽了朱厚煌的講解,不過是聽個熱鬧而已,王陽明就能從中看到幾乎無限的未來。

如果不是朱厚煌從後世而來,知道科學是怎麼樣的飛一樣發展出來,他也不會想出這麼多。所以單單論智慧,朱厚煌遠不及王陽明。

王陽明深吸一口氣,說道:“單單是也個所謂實驗說服不了我,也說服不了天下人。臣需要更多實證。”

朱厚煌說道:“王師,弟子總結的實驗之法。實驗,指的是格物致知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據格物致知的目的,儘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響,突出主要因素並設計一些手法,而人爲地變革、控制或模擬研究對象,使某一些事物(或過程)發生或再現,從觀察到大道定理。”

隨即朱厚煌給王陽明講了一堂實驗課。將怎麼做實驗等等。

不知不覺之間,朱厚煌與王陽明說到深夜,又從深夜說到天亮。朱厚煌非常之興奮,他終於有一個志同道合之人。

或許現在還不能說志同道合,畢竟現在的王陽明努力的瞭解朱厚煌所說的一切,此刻朱厚煌也體會到什麼是天才。不過一夜功夫,朱厚煌所言自己參悟出來的格物之道,已經被王陽明全部瞭解,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嘗試一下了。

王陽明起身要告辭的時候,朱厚煌忽然想起了最重要的東西,他說道:“王師,陸師生病的事情,您知道吧?”

王陽明說道:“臣知道。”王陽明的臉色有一點不好看,其實他早就有所預料了,他來之前就猜到自己將擔任雍王長史之職。也做好了心理準備,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雍王會給他說這個,這一夜之中,王陽明都沉浸在喜悅之中,他不知道朱厚煌所說的對也不對,但是朱厚煌這個思路很不錯,故而王陽明願意一試。

他都準備去做實驗了,朱厚煌居然又想將長史之位給他,王陽明就有點不樂意了。

朱厚煌這邊還在興奮。

“只要王陽明站到我這邊,將來心學也將站在我這邊。有了心學支持,我行事就方便了。”

朱厚煌與王陽明只要在發展科學上面合拍之後,其他方面都能相互妥協,朱厚煌覺得有王陽明這個宰相實在太稱心了。他心中在暗自憧憬將來王陽明將科學之道併入心學之中,然後他將以心學爲官學,將來人再吏試的時候,他們會發現他們不僅僅要做八股,還要格物,算術。等等科目。那麼東雍的吏試將來就與現代的公務員考試製度無限接近了。對了,還也要再加上一門申論。

朱厚煌正在想着。

“殿下,臣不能爲長史了。”王陽明說道。

“爲什麼?”朱厚煌大驚失色,朱厚煌花一夜時間,與一個老頭子徹夜商談,不就是爲了找一個三觀相符的宰相嗎?他好不容易找出來了,王陽明居然不想幹了?

“臣心但向大道,不願意爲成住壞空之事。”王陽明說道。

一時間讓朱厚煌不知道說什麼好,王陽明雖然在做官,但是在王陽明來說,做學問纔是第一位的。

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九百章 影響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十四章 地圖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
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九百章 影響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十四章 地圖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