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

朱厚煌知道自己花錢大手大腳的,他在東雍的作爲都能用四個字來形容,急功近利,好大喜功。

但是東雍在朱厚煌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之下,還能迅速發展的原因,就在於有足夠的金錢支持。特別是南洋航線。

日本航線只能供給朱厚煌是十萬兩的利潤,這已經是朱厚煌精耕細作,幾乎驅趕了所有競爭對手之後了,但是南洋航線,與佛郎機人的交易,是被佛郎機人奪取了大半利潤之後,還有十五萬兩之多。

這就看出來了,連接東西的航道,是這個時代的風口。是一頭豬也能被吹起來。

朱厚煌就是藉着這一口氣膨脹起來的,只是在澎湖協定之後,朱厚煌不能在南洋航道之上奪取太多利益之後,他就覺得捉襟見肘了,有意停了很多動作,最少大規模造船由福建那邊造船場,也變成了等東雍這裡的造船廠開工。

不管怎麼說道,每況日下的經濟條件,讓朱厚煌日日憂心,他卻不知道在這樣的環境下來,吳行之居然還能給他攢下來這麼多錢。

朱厚煌說道:“多謝行之。行之請坐下。”

朱厚煌對着所有人說道:“今日之會,就是想辦法要開源節流,請大家暢所欲言。”

“臣有言。”一個聲音從下面響起,聲音很洪亮,朱厚煌一眼看去是汪直。

“汪直,你是說金礦嗎?”朱厚煌問道。

“殿下英明。”汪直說道。

朱厚煌說道:“說正事。”

汪直說道:“是”汪直微微正色說道:“金瓜子金礦規模還可擴大,不過需要更多的人力,不過,”汪直將醜話說到前面,說道:“金瓜子金礦儲量有限,想加快開採,必須要火藥加大爆破,這樣一來成本要增加,而且開採的也不會太乾淨。”

朱厚煌說道:“孤知道了,等江西的人過來,先將桀驁不馴的人派過去採礦。汪直,如果以後每月能增加一萬兩,孤對你重重有賞,如果能增加二萬兩,那麼工部司官就是你了。”

汪直大喜說道:“多謝殿下。”

不要小看一個區區的司官,其實東雍很多職位都沒有合適的人選,陸完雖然有長史之位行丞相之職,其實按所做所爲,分管工部纔是正理。

只需看吳行之坐穩了戶部,雖然是一個司官,但是在東雍是妥妥的第三人了。

汪直心中暗道:“想要拼命出金,少不得用一些陰私手段了。”汪直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

“殿下,臣有一言,還請殿下笑納。”忽然有一個說的,朱厚煌轉頭一看,卻是許鬆。

朱厚煌問道:“許鬆你有什麼話說?”

“殿下,臣以爲如果將這七萬戶安頓在屯田之上,想要有所收入當在期年之後,但是安頓在少府作坊之中,卻很快就有收益了,所以臣以爲當將這七萬戶散作坊之中,能快速盈利,纔是上上之策。”許鬆說道。

他慢慢的意思到這一點,發展農業自然是好的,但是農業的週期太過漫長的。但是不管是採礦業還是鹽業,乃至於冶鐵,都是可大賺一筆的生意。

至少在日本市場還沒有飽和之前,曬鹽是決計可以當成長久的事業來維持的,雖然東雍的海岸線上適合曬鹽的地方其實並不算太多,但是總歸可以曬鹽了。不管是曬鹽還是冶鐵的資金回籠速度都要遠遠的高於農業,而且能安排的人手,也不少。

朱厚煌心頭一震暗道:“我怎麼沒有想到這一點啊?”

發展農業與發展工業,那個重要,任何穿越者都會毫不猶豫的說出來是工業。因爲歷史證明了農業國是沒有前途的。

朱厚煌自然明白這一點了。

那麼將人口流向農業,還是流向工業,還需要什麼選擇嗎?

朱厚煌正要答應下來。卻聽陸完一聲暴喝說道:“不可,民以食爲天,東雍糧食不能自給是極大的危機。當以屯田爲重。”

陸完這麼惱怒,不是因爲許鬆的建議不行,而是許鬆的建議非常行,正因爲可以,才讓陸完惱怒,這涉及到了部門利益。

陸完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農業發展,將東雍建設成一片產糧區。但是他又知道其中的難處。

很多人的印象之中,好像種地很容易的。但是爲什麼很多國家的農業並不發達。

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

因爲現在中國的所有耕地,都是祖先一塊塊平整下來的。想要建設一片產糧區,所花費的功夫絕對不小,而且需要大量的水利工程,好像是秦國的鄭國渠。

陸完將自己今後的所有功業都賭在建設東雍上來,如果許鬆的建議行得通。陸完可以預見東雍的財政都向少府傾斜,這樣一來陸完得不到財政支持。他怎麼完成他的計劃啊。

朱厚煌不想得罪陸完,陸完這樣的能臣不多見。

朱厚煌說道:“陸師按照陸師的計劃,有這麼大的財政缺口,東雍不能支撐,陸師何不聽聽,許鬆的計劃?”

面對百萬兩銀子的缺口,陸師也無話可說,他雖然也看出了朱厚煌的心意已經向許鬆這邊偏了,但是他也沒有解決方案。只能悶哼一聲,不再說話了。

朱厚煌對許鬆說道:“許少丞,現在你只是空口說說而已,孤需要你現在就去做計劃,孤要知道,少府各工坊到底能安置多少人?”隨即他又想起汪直,他對着汪直說道:“汪直你也是。”

“是。”汪直與許鬆齊聲說道。

朱厚煌再次對陸完說道:“陸師,總共七萬戶人口,工坊完全安置不了所有人,剩下都繼續由陸師安置。”

陸完說道:“好吧。”事到如今,陸完也無話可說了。

朱厚煌說道:“開源之法,少府這邊也就完全沒有了。不過南洋航道上還大有可爲。這一點讓魏瑞舟來談。”

魏瑞舟說道:“是。”

魏瑞舟重新將南洋之事說了一遍,雖然所有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都乘着他說話的時候,再次梳理了一次思路。

朱厚煌等魏瑞舟說完之後,這才說道:“諸位對南洋之事有什麼建議嗎?”

“殿下,”陸完開口說道:“臣以爲應該派使臣出使南洋各國。重新拉攏南洋各國,只有南洋各國心向大明,都是我們助力。不過這個使臣難選。”

陸完看着在座的人,輕輕的搖搖頭。

朱厚煌說道:“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爲使者?”

王陽明忽然開口說道:“不是鹿公看不上他們,而是他們的確不能成爲使者,大明使者並不是任何都能當的,身言判行,那一樣不行,都不能讓他們將人丟到國外去。”

朱厚煌看着他的大臣們,不得不承認,他的大臣之中,也只有王陽明與陸完兩個人是進士出身,能成爲使者。

王陽明自然也是知道的,他說道:“正好,我在東雍無事,可以代殿下在南洋走一遭。”

朱厚煌大喜過望,說道:“多謝王師。”

王陽明說道:“我可以出使南洋,但是南洋成敗卻不是在一個使者上。”

“的確。”朱厚煌也承認王陽明的話,一切行爲都建立在實力之上。朱厚煌說道:“我準備讓水師下一躺南洋。”

許棟說道:“我們大舉進入南洋,佛郎機人的態度很值得考慮。”許棟已經提前進入水師統領的角度考慮。

朱厚煌想了想說道:“既然如此,我要先跟佛郎機人做一筆交易。”

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五十章 封賞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六章 不服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十章 宣府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
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五十章 封賞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六章 不服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十章 宣府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