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東雍

“先帝將陛下託付給臣,臣總要有所作爲?臣不是治世名臣,但是身爲大明首輔,總要爲大明負責。不敢說挽回大明頹勢,但是也要留下一個清清楚楚大明,以爲後世者鑑。”楊廷和麪無表情,好像是一塊石頭。

“好,先生想做什麼?我都支持。”

在家國大業面前,雍王世子小小的請求,根本不值一提。

楊廷和此刻根本沒有多去想雍王會怎麼做,縱然雍王發展到如他說道永遠一省之地,也是在幾十年上百年之後了,到那時候大明還是佔絕對優勢這一點,到時候再想如何解決雍王一系也不遲。但是大明現在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是不是到了盛極而衰的極點,是不是到了一個臨界點。人口滋生是不是到大明現在的極點。

而這一切在楊廷和眼中都是模糊不清的。因爲楊廷和手中的所有數據,根本就沒有準確度而言,但是楊廷和大致推算,大明人口也有億萬上下,不去細想,楊廷和也不覺得怎麼樣,但是一去細想,立即讓他毛骨悚然。這個數字已經大大超過了,漢唐極盛的數字了。越是如此越是讓楊廷和感到心驚膽戰。再加上剛剛霍亂數省的劉六劉七之亂。更是讓他坐立不安。

正如楊廷和自己所說。提出問題容易,但是解決問題卻是一個難題。所以楊廷和苦思整整一夜,也沒有想到什麼破局之策,畢竟自古以來中國人都以多子多福爲要義,想讓人少生孩子,那有多難,楊廷和想想都知道。、

所以正如楊廷和自己所說,他所能做的就是丈量田畝。查清楚大明的根底,剩下的只能留給後來人了。

爲什麼要清丈田畝?不清丈田畝根本不能查人丁,因爲大明百姓凡是官方有戶口的人,都有丁稅,還有勞役。大家自然能瞞就瞞,能不報就不報。

只有徹底的清查田畝,才能完完全全掌握整個國家的人口狀況。到底已經到了什麼樣的地步。

不管怎麼評價儒臣,但是那些以天下位己任的真儒者,全都值得敬佩。

恐怕連朱厚煌也沒有想到,他的蝴蝶翅膀扇出來一個楊廷和新政,從正德十三年,至嘉靖初年,楊廷和以鐵腕手腕,打擊兼併,清丈田畝,限制正德,打擊權貴,與民休息,雖然經歷了寧王之亂,正德無嗣等政治事情,依舊保證了大明平穩運行,被後世稱爲與張居正並稱的大明名相。

不過楊廷和的下場也不是太好,當然這是後話。先不去提楊廷和所轄的決心。

單單說朱厚煌,有了楊廷和的默許。朱厚煌的計劃就失去了最大的阻礙,在朱厚煌耐心的等待了好幾天之後。正德終於見他了。

在豹房之中,朱厚煌剛剛進來,一卷聖旨被正德扔了下來。朱厚煌立即伸手接住,打開一看,洋洋灑灑有千餘字,不知道是那一位翰林學士的手筆。朱厚煌略過這些華麗的辭藻。這封詔書之中只說了兩件事情,第一,是雍王世子年齡到了,要繼承雍王之位,進行過封王大禮之後,朱厚煌就要被稱爲雍王了。第二,是雍王所請,以周制封建之法,將雍王封到琉球。

朱厚煌撫摸着聖旨上光滑的綢緞,說道:“多謝皇兄。”

“皇弟,朕最近手頭也緊,北面一仗打下來,內庫也均不出錢來。皇兄只能給你十萬兩做爲支持。好生去做吧。朕在這裡看着你。”

“多謝陛下。”朱厚煌說道。

“說吧,趁着還在京師,有什麼要求給朕提,只有是朕能辦到的,朕都答應你。”正德鄭重其事的說道。

“那麼臣弟就不客氣了。臣弟那三百士卒想要帶走。”

“你不說,這些人也要給你的,琉球蠻荒之地,你身邊豈能少了人,要不要從京營之中再挑選出一些人?”

“不用了,皇兄。”踩低捧高,是人之常情。朱厚煌可不會覺得,他一個要道蠻荒之地建國的藩王,能使得動這些驕兵悍將。但是嘴裡面卻不能這麼說。說道:“琉球就南方,而京營多北方之人,到了南方恐怕不服水土,皇兄還是讓我在福建三衛之中,挑選一些人好了。”

正德想了想道:“好,那麼你就在福建三衛之中選兵吧。”

朱厚煌繼續說道:“琉球在海東,與大陸往來需要渡海,還請陛下高擡貴手,開海禁。”

“開海禁?”正德說道:“朕倒是想開,算了,想來琉球與福建之間,允許你准許的人往來。”

朱厚煌大喜,有這麼一條,朱厚煌敢保證,在幾年之內,在臺灣上建設一個繁華的港口城市。大明海禁之策,本就是一個篩子,禁小民,不禁士紳。不是在官場上有關係的人,根本不能做海商生意。而有正德這一句保證,朱厚煌就能名正言順的介入海商之中。其實的不敢說,最少有一大筆財源到手了。

“臣還請陛下撥下些船隻。”

“這等下事,去找錢寧就行了。”正德有一點不耐煩了。

“臣弟還有兩事。”朱厚煌說道:“琉球雖然還是蠻荒之地,但是臣弟有信心在數年之內,將琉球建設出一個樣子來,只是開擴琉球實在太過辛苦,臣擔心母親不能承受,故而請皇兄照顧母親數年,等兩年之後,臣再來京師接母親去琉球。”

“朕許了。”正德或許想起了什麼。

“臣還想將從朝中帶走幾個人。”正德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正德打斷了,說道:“這些事情,你直接去找楊慎吧,這些事情他能給你辦好。”他稍稍一頓,忽然說道:“琉球這個名字,與海外那個小國同名實在不好,你是雍王,這琉球島就叫東雍吧。”

“謝陛下賜名。”

臺灣再這個歷史上,也許永遠不會出現了,代替他出現的是東雍了。

朱厚煌拜別了正德,立即去找錢寧。

只是錢寧的態度卻大不如之前,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說道:“雍王有所不知,知宣德年間到現在,已經很少造大海船了,這樣吧,我將福建三衛的戰船撥出來一些給你,你到了福建直接交接便是。”

之前錢寧對朱厚煌親熱無比,但是此刻卻有單單的抗拒,只留下公事公辦的情面了。

朱厚煌明知道這才正常現象,但是心裡還是覺得不舒服。

拜別了錢寧,朱厚煌直接來找楊慎。

楊慎皺着眉頭看着朱厚煌的名單,說道:“就這些人而已嗎?”

“正是。”朱厚煌說道。

楊慎手中的名單,他並不陌生,都是正在修歷的那一批人,那一批天文學家與數學家。說道:“你找這些人幹什麼?我以爲你會讓我推薦一些文臣。”

朱厚煌說道:“師傅,你知道我最喜歡前漢,你知道前漢諸位宰相,我最敬佩誰?”

“誰啊?”

“張蒼。”

楊慎說道:“你也是效仿張丞相嗎?”

“非也,這一段時間,我也知道了我大明的各項數據爛成了什麼樣子,不由想到,如果張丞相主計,天下安敢如此?漢家天下雖然承秦制,但前漢制度成於張丞相。固然我願追思張丞相。”

張蒼與大名鼎鼎的韓非,李斯一樣,是荀子的弟子,追隨劉邦。張蒼爲丞相的時間,完善了整個大漢的制度,他做事最重算學,古代有名的九章算術,就是張蒼編寫的。

朱厚煌真的多佩服張蒼嗎?

非也,但是他想將來雍國的各項機制轉換爲現代體質,最好的辦法,就是高舉張蒼的大旗,這樣一來。他要求從上到下落實每一個數字,也有了來處。

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四章 豹房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十三章 狩獵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十四章 地圖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九百章 影響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
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四章 豹房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十三章 狩獵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十四章 地圖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九百章 影響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