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

這個時代物資也能代替銀兩。

東雍能產鹽鐵黃金糧食,這些物資都能代替銀子的一些用途。

王陽明充分發揮了這樣的樣的物資作用,才能代替一些銀兩的開支。

不過很多東西,不與許鬆說是不行的。少府可以說是整個東雍最大才財政支持。談論財政問題,離開許鬆根本不行。

朱厚煌說道:“現在的財政能夠支持多長時間嗎?”

“如果少府能承受這些負債的話,正支持半年,如果少府不能承受的,最多三個月之多。”

半年三個月,都不是朱厚煌想要的,除非朱厚煌立即結束在馬六甲的戰爭,否則,這些錢根本不能維持。

至於在馬六甲城下退兵,朱厚煌想了想,最後還是覺得不能。不能前功盡棄。

如果佛郎機人可以議和,那麼現在的戰爭早已結束了,但是佛郎機人不想議和,這一場戰爭將要綿延下去。如果朱厚煌退後一步,那麼佛郎機人很可能捲土重來。可以說馬六甲這個據點,佛郎機人隨時可再次打通香料羣島,甚至擾亂南海,朱厚煌之前花了這麼大功夫佔據的優勢,就沒有了任何意義。

所以,萬萬不能退。那麼不能退,只能進了。進就需要錢財。

朱厚煌說道:“王師,我們能不能發行交鈔?”

“發行交鈔?”王陽明立即皺起眉頭來。“殿下,何出此言?”

不是王陽明有這樣的表現,而然是中國歷史上發行鈔票從來不是什麼稀罕玩意。但是宋元明三朝的交鈔實驗,都以失敗而告終,所以所有有見識的文臣士大夫都對交鈔,視作洪水猛獸。所以朱厚煌一提起這個,王陽明立即警覺起來了。

朱厚煌說道:“如今東雍財政問題,不是這樣東挪西湊,能度過了。必須另闢蹊徑。所以孤想到交鈔之上。”

王陽明說道:“交鈔不過斂財之策,擾民太甚。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用此策。”

朱厚煌說道:“現在不是已經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了?”

王陽明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話。現在是不是萬不得已的時刻,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在朱厚煌看來是,在王陽明看來並不是。王陽明向來覺得,朱厚煌什麼都好,就是辦事太過急躁了一些。很多事情,最後步步爲營。而不是這樣衝動。

王陽明沒有說話。

不過,沒有說話也是一種態度。

朱厚煌看向吳行之,吳行之眼觀鼻,鼻問心,什麼也不說,朱厚煌知道他什麼也不說,並不是與王陽明一樣,而是他不知道其中奧妙,不知道從何處說起來。

這是以爲你吳行之底蘊缺乏。

吳行之之前不過是小賬房,或許在賬房界能屬於翹楚,但是打理一國財政,卻是有很多缺陷,他只能將賬做平,但是不能提出一點有建設性的意見。

朱厚煌說道:“既然如此,這些問題,到了東雍再說了。先說一說古晉的事情,古晉王師安排的如何了?”

王陽明說道:“臣已經調徐愛來此,古晉的一切事務,都是由徐愛掌管。”

朱厚煌深深的看了一眼王陽明,說實話,他太羨慕王陽明瞭,朱厚煌覺得自己的夾帶裡面的人物,還沒有王陽明的夾帶裡面的人物多。

王陽明在任何位置上都派出自己的弟子代勞。

朱厚煌立即召見了徐愛與王九川。兩人將古晉的情況一一向朱厚煌報告。現在東雍在古晉的統治分爲三部分,第一是港口,港口軍方管轄,關係着征戰大計。所以港口一帶由王陽明親自掌管。再有就是古晉城。

古晉城由王九川掌管。王九川幾個月的努力才堪堪維持住東雍對古晉城的統治。對於古晉城外只能一點一點的蠶食。

剩下的地方就是徐愛的地方了。

徐愛來往於渤泥各大部落之間,收攏各大部落的人心。並且參與進港口的管理之中。

徐愛是王陽明所選的替代之人,所有各方面的事務王陽明都讓徐愛過眼。

朱厚煌一邊聽徐愛與王九川的報告,但是心卻不在這裡。

古晉港口地位會被星港代替,在朱厚煌的眼中古晉港並不重要了。不過也算是一塊在南洋開拓的基地也不錯。但是不值得朱厚煌多費心了。

朱厚煌心中感嘆道:“東雍的財政一定要改革了,但是往那個方面改革啊?”朱厚煌苦思冥想,不得要領。

現實之中銀行到底是怎麼運作的。朱厚煌根本不值得,紙幣到底該怎麼發行,怎麼玩維持紙幣的價格,等林林總總的問題。一股鬧的涌上朱厚煌心頭。讓朱厚煌心中亂糟糟的一點定見都沒有。

朱厚煌讓王陽明去處理古晉事情,讓他們好好的交接,徐愛正式爲了古晉總督。

朱厚煌與王陽明吳行之一併離開了古晉,乘船到去東雍。

朱厚煌獨自一個人在船艙之中,不許人來打擾自己。他一個人想怎麼解決財政問題。

他寫下的第一個辦法是,鑄幣。

鑄幣又分成三種就是金幣,銀幣,銅幣。金幣,銀幣這兩種錢,沒有規格。朱厚煌雖然想鑄造,也不是一時半會能鑄造好的。

能立即鑄造的是銅幣。

臺灣也有銅礦,是與金礦伴生的銅礦,數量也不少。可以用來鑄銅錢,而且銅錢並不值錢,想通過鑄銅幣,發財致富,改善東雍的財政狀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朱厚煌另一件事情,也需要銅材。而且是大量的銅材。

就是攻破法摩沙火炮的問題。

想要攻破法摩沙城,就需要大口徑火炮,佛郎機火炮。而大口徑火炮不能用鐵製,就是因爲大明的鐵礦雜質。只能用銅製,所以需要大量的銅材。

這樣的問題,不能兩全。朱厚煌仔細計算之後,就將這個選項刪除了。因爲得不償失。

金銀幣的問題,不是一會兒半會兒能辦到的,這個問題暫時擱置。

朱厚煌只要想別的辦法。

他又想到後世常見的國債。但是朱厚煌首先想到是,這國債向誰發行。

這個問題,是大問題。

東雍國內,並沒有足夠富裕的階層來承接國債,朱厚煌想來只有兩個階層能承接國債,一個是的海商。

本來東海上的海商。都是半商半盜的存在。但是自從東雍清理東海之後,東雍附近海域,還有東海一帶。風平浪靜。

如此一來本來被壓制的海商瘋狂的成長。

東雍少府在海運上的增長,都比不過這些小海商。三年的時間,已經有一批依附東雍的小海商成長起來。

他們手中有錢。不過,在朱厚煌看來他們的根基太薄弱了一點。

另一批,就是江南的大豪。江南是大明最爲繁華的地方,這裡士紳豪商積累了大明八成的財富,可以說富可敵國。但是朱厚煌想從他們手中弄出錢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朱厚煌暗自想道:“難道我真要去求江南那些人嗎?”

朱厚煌對江南那些寄生在大明身上的寄生蟲,從來看不起。而且朱厚煌知道他們貪得無厭的態度,朱厚煌從他們弄出錢來,必然 付出極大的代價。

只是朱厚煌不想,又怎麼樣啊?

朱厚煌說道:“或許,許大哥有辦法?”

隨即朱厚煌搖搖頭,並不是朱厚煌看不起許鬆,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許鬆再厲害,能憑空變出錢來嗎?

朱厚煌將手中的毛筆擲在地上,滴下大片大片的墨汁。將寫好文字全部撕毀。

第九百章 影響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
第九百章 影響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