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

朱厚煌說道:“功勞第二,就是俞大猷,俞大猷上前。”

“臣在。”俞大猷說道。

朱厚煌對俞大猷寄以厚望,將俞大猷當成了自己將來的大將軍。他在雍王的這個位置上時間越長,就越感覺到,當雍國的勢力越來越大的時候,他親自領兵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少,他必須有足夠的將領帥才。

越是看中俞大猷,朱厚煌心中越發生出培養汪直的心思,無他,制衡耳。他可以容納帝國雙壁這樣的稱呼,但絕對不能容納擎天一柱這樣的稱呼。

大用俞大猷的前提是,有可以制衡他的將領。

朱厚煌這些心思都暗藏在心中,俞大猷自然不會知道,朱厚煌說道:“孤新得峴港府,孤就任命你峴港總督,掌管峴港軍政大權,監督安南占城兩國,有先斬後奏之權。孤還會將刀鋒營留給你,你可以在峴港召集是士卒,組建峴港府兵。”

俞大猷說道:“多謝殿下。”

俞大猷幾乎上是一步登天了,從一個小小的營官,變成一方大員,朱厚煌對俞大猷的任命,幾乎讓峴港成爲藩鎮。

朱厚煌說道:“孤要叮囑你幾句。”他微微一頓,說道:“孤雖然任命你掌管峴港大權,但是記住了,峴港政事自有法度,不需要你事事插手,只需監管好占城,安南兩國,使兩國安享太平便是了。”

俞大猷說道:“臣銘記殿下教誨。”

可以說最瞭解朱厚煌戰略思想的就是朱厚煌親手培養出來的人才,俞大猷自然知道朱厚煌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他這個總督雖然對下面的知府有管轄權,但是本質上還是偏重於軍,而非政。而且朱厚煌對安南的野心,俞大猷也是知道的,所以,他明白的很。朱厚煌所言的太平,就是讓安南不太平。只是現在有外人在此,有些話不好細說。

朱厚煌點點頭,讓俞大猷退下去了。又說道:“鄭懷興。”

“臣在。”鄭懷興出列恭恭敬敬的說道,他那一股恭敬勁,讓朱厚煌想起了許鬆。他隨即將這無聊的想法拋之腦後,說道:“卿父忠君而死,卻也是爲孤而死,孤深感不安。”

“殿下,不必如此,家父求仁得仁,可以說得上無悔。”鄭懷興的心中閃過一絲憂傷。

朱厚煌也不說廢話了,說道:“安南郡王年幼,孤就將安南郡王託付於閣下了。”

朱厚煌知道鄭懷興與其他人不同,不要看鄭懷興口中說臣,他就真的是臣了。鄭懷興與朱厚煌是合作伙伴。

彼此的合作之中,雙方都得到了大大的好處,比如說朱厚煌,一口氣在升龍城之中搶了好幾萬兩。而鄭懷興現在控制升龍城內萬餘軍隊,這些軍隊雖然與朱厚煌並肩作戰,但是並不是朱厚煌的部下。而是鄭懷興的班底。

朱厚煌深深的看了鄭懷興一言,知道他們兩人之間會有一場談判。

不再多說什麼了,朱厚煌將幾個高官的封賞都說了,比如占城軍的主將,比如吳鳳儀的功勞,等等,不過下面營級以下的封賞,朱厚煌就交給別人了,這個別人就是李良欽。

李良欽掌管軍法司,朱厚煌連軍政的權力也一併給了李良欽。李良欽將大大小小的軍官的功勞全部說了出來,並給出建議。某某立下什麼功勞,當授什麼官,如此等等。李良欽讀完之後,面無表情的說道:“軍法司新建,有不妥當的地方當場提出,現在還可以修改,等定下來,就無從修改了。”

李良欽此言一出,俞大猷,吳明兩個人頓時開始爭論了。

李良欽的管轄範圍就在雍軍之中,故而這裡面的人事變遷就在兩個營裡面,人事調動從來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他多佔一個別人就少佔一個,彼此之間互不相讓,他們也不能讓,所謂的部門利益就是這樣。這個時候如果俞大猷敢不爭,下面的兄弟都會埋怨他。

朱厚煌聽他們爭論了好一陣子,才告一段落,朱厚煌將封賞貼了出去,不過升職一事,卻需要回軍之後再說了。

當然了不會只有封官,沒有賞銀,朱厚煌大筆一揮,數十萬兩就沒有了。讓朱厚煌心中肉疼無比,甚至有有一種覺得當初打下升龍之後,就該走,不該在這裡打上一仗。不過,都是虛妄之辭,因爲朱厚煌知道,不打贏這一戰,他得到的東西也未必能全部帶走。

處理好這些事務之後,朱厚煌立即將鄭懷興叫過來商議,商議的題目很大,就是關於戰後安南的新格局。

朱厚煌說道:“坐。”

鄭懷興躬身謝道:“多謝殿下,”隨即淺淺的坐下來,不敢坐實。

朱厚煌說道:“孤不能在安南久留,這升龍一定會交給安南人的,只是交給誰卻是一個問題所在,鄭大人你說對不對?”

鄭懷興說道:“殿下,此言差異。安南郡王是大明皇帝所冊封的安南之主,殿下豈能將安南交給別人之手,豈不是資助那些亂臣賊子?還望殿下三思?”

朱厚煌聽鄭懷興這一番話,心中不知道該罵些什麼?他冷冷的說道:“既然如此,就請鄭大人將手中的兵馬移交給升龍防禦使吧,孤覺得升龍城內應該號令統一,好應對莫賊再次來犯。你覺得如何?”

鄭懷興當然知道朱厚煌所說的話都是虛,比如一點,就是防備莫賊。是因爲莫登庸的損失太大了,他回到海陽之後,只剩下一萬多人跟隨。想要再次反攻升龍,簡直是想都不想,最少是數年之內不用去想了。

鄭懷興絕對不肯將兵權交出去的,特別是因爲手頭沒有兵權,導致受制與人,還間接的導致了鄭老爺子的死亡,讓鄭懷興如何不恨啊。

他深吸一口氣,說道:“殿下到底想做什麼,不妨直說,我鄭氏能滿足殿下,鄭氏絕對不會推辭。”

“好。”朱厚煌說道。“這件事情,會有人跟你談的。”經過了好幾次談判之後,朱厚煌徹底的認識到在談判上自己是一個白癡。所以一般涉及詳細的條款,朱厚煌就會立即將許家兄第出馬。

這一次出馬的還是許棟。

許棟與鄭懷興 脣槍舌戰的時候。朱厚煌也接到了一個消息,說道:“殿下,聖旨來了。”

“聖旨?什麼聖旨?安南小皇帝的東西嗎?”朱厚煌有些吃驚地方說道。

“不是。”來人低聲說道:“是從南京來的,傳來陛下最新的聖旨。給殿下的。”

朱厚煌皺起眉頭,一時間他也猜不到到底是什麼事情。說道:“讓他進來。”

一聲令下一個小太監走了進來,他一進來,就來來到朱厚煌面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了。說道:“見過雍王殿下。”

小太監不男不女的聲音傳到了朱厚煌耳朵裡面,讓朱厚煌渾身一機靈,立即說道:“陛下給了孤什麼旨意。”

小太監說道:“陛下下令,任殿下爲南海大都督,掌管南洋各藩國。”說過,也不念聖旨,雙手向朱厚煌捧了過去。

朱厚煌接過來一看,果然如小太監所說的差不多。朱厚煌暗道:“正德皇兄,對我還真不錯,有了這一份聖旨,我在借大明的威風,就名正言順了。不出十年,我就能霸佔南洋,將整個南洋成爲我的後花園。”

朱厚煌心中精光爆射,在以少勝多戰下,朱厚煌能大獲全勝,讓朱厚煌的自信心爆棚了,心態滿溢出來了。

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九章 打虎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八百章 餘波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
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九章 打虎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八百章 餘波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