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

唐家鎮不過是一個江南小鎮,本身沒有幾個酒館。

朱厚煌幾個人在一個小酒館坐下,點了幾個江南小菜,

江南風味朱厚煌好久沒有吃過了。這麼純正的江南小菜,味道好極了。

朱厚煌一心享受江南美味,但是吳行之卻沒有這個心情了,他從小在江南長大,什麼江南風味,根本沒有心思品嚐。叨了幾筷子,忍不住說道:“殿--公子,是小的做錯了,憑空讓公子受次侮辱。”

朱厚煌輕輕一笑說道:“無事?其實我本來對唐寅這個人就不是多喜歡的。”

“怎麼說啊?在我看來,唐伯虎雖然是一個解元,在江南享有聲望。但是在我的眼裡不過爾爾。”

吳行之低聲說道:“殿下,慎言啊。”

朱厚煌左右一看,卻見酒館裡面這些人,一個個看過來。特別是在旁邊有一個老者也看過來,目光之中有一種奇怪的神色。

吳行之說道:“這是唐家鎮,大半都是姓唐的。是唐寅的本家。殿下慎言啊。”

朱厚煌露出一個尷尬的神情。

本鄉本土,唐寅又是唐家的驕傲。朱厚煌這樣說的話。小心被唐家打一頓。

“好,小兄弟,你說的對。我早就看唐寅這個東西不順眼了。你說說爲什麼看不上唐寅。”這老頭走過來,在朱厚煌這一座上坐下。

朱厚煌說道:“怎麼說啊?大丈夫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唐寅弄得自己三餐不繼,妻離子散。縱然在書畫上造詣再高,又有什麼用處啊?”

老者拍桌子說道:“好。爲這一句話,當浮一大白。”他到一點也不顯得生疏,自顧自的倒了一杯酒。

“老先生是唐家的人嗎?”吳行之說道:“我們是雍王府的人,來請六如先生,卻被六如先生據見,才發發牢騷。還請先生見諒。”

不管怎麼說,疏不間親,這是唐寅的故鄉,這個老頭說不定怎麼和唐寅沾親帶故的。多說唐寅的不是,總是不好的。

老頭說道:“我早看不起唐寅那個窮酸樣子。讀書不走正路,連養家餬口都做不了,還一副清高的樣子。誰都看不起的樣子。真不知道這一點,他哪來的優越感。”

朱厚煌喝了兩杯酒,說道:“正是,即便是書法再好,畫技再好,不過是小道而已,能濟何用?治理國家的法度,真的在四書五經之中?未必吧。”

老頭狠狠喝了一杯說道:“是啊,能濟何用。”

“還有,他來牽扯到科場舞弊案。更讓我不知道說什麼好的。”朱厚煌酒量不高,黃酒喝起來沒有什麼感覺,但是後勁比較大,朱厚煌的酒勁上來了,一副指點江山的樣子,說道:“如果他真的舞弊了,那就是品德問題,有才無德,這人也不能用。如果他沒有舞弊,反而被栽贓了。那說明他的聰明只是小聰明,在大事上見識不清,居然被人當成替罪羊。”

老頭又猛地喝了一杯,“啪。”的一聲,將酒杯重重的放在桌子上。說道:“說的好。”

吳行之有一點着急。小酒館之中人不多,但是都用一股奇怪的眼神看過來,氛圍有一點點怪異。他小心的踢了踢朱厚煌的腳。

朱厚煌有一點奇怪的看向吳行之說道:“行之,怎麼了?”

吳行之不知道該怎麼說。

“好,小老弟,好見識,我從來沒有見過人這麼說唐寅老兒。”不知道怎麼的,這個老頭話語之中,有一股咬牙切齒的感覺。

“百無一用是書生啊。”朱厚煌說道。

“好一句百無一用是書生啊。”老頭不由讚歎道:“可有整聯?”

“整聯?”朱厚煌不由的歪着腦袋想想,有些疑惑的說道:“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這一句話,正中老者的心思,一時間覺得悲從中來,感覺這一句話,實在太符合自己的一聲了,不由大笑出聲,聲音之中有不盡悲涼。長吟道:“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同樣的一十四個字,在朱厚煌嘴裡說出來,味同嚼蠟,並沒有什麼出奇之處。但是從這老者嘴裡讀出來,如讓感受頭皮發麻,悲涼無奈,種種感覺迎面而來。

老者二話不說推桌而起。轉身就走了。

朱厚煌說道:“怎麼回事?怎麼說的正高興的就走了。”

“高興?”來上酒的小二,冷笑一聲,將一罈子酒重重的砸在桌子上,說道:“那位就是你們想找的六如先生。”

“那個是唐伯虎?”朱厚煌本來微醺的酒意,一下子都醒了。他尷尬的看了吳行之,吳明一眼,說道:“快吃吧,吃過之後,咱們就回去吧。”

朱厚煌暗暗恨自己多嘴多舌,經過這一場之後,他對邀請唐寅做幕僚一點想法都沒有了。

唐寅跌跌撞撞的走在大街之上,反覆沉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百無一用是書生。”他下意識的向自己的桃花庵走去,跌跌撞撞來到了桃林之外,忽然看見一道火焰跳躍,唐寅一下子酒醒了,看向遠方自己的桃花庵方向,瞬間感到一盆冷水從頭潑下來。

失火的地方就是唐寅的桃花庵。

唐寅瞬間想起寧王來使走得時候,那個怨毒的眼神。“好狠辣的手段,我如果還待在家鄉之中,恐怕不僅僅是我,連我的家眷也會受到威脅。”

唐寅妻離子散,只有一個女兒,已經出嫁了。他不能不爲她着想。

“解元公,怎麼不去救火啊?”有幾個鄉民發現了這裡的大火,連忙來幫忙救火,唐寅卻擺手說道:“不用了,救不過來了。”

的確如此,他的桃花庵並不在河邊,周圍也沒有什麼水,火已經燒起來,根本救不過來了。唐寅根本沒有去看正在着火的桃花庵,轉身回到唐家鎮上。跑到小酒館上,問道:“那幾個人了?”

小二說道:“解元公,他們已經走了。要不要我們找幾個人教訓他一頓?”

唐寅根本沒有接話,立即向唐家鎮的碼頭之上跑去。

“寧王行事肆無忌憚,絕不是善與之輩,而且士林傳聞,寧王有謀反之意,絕不是空穴來風。我絕不能與寧王弄到一起去,我一條老命沒有什麼。但決不能牽連到唐家。”

唐寅的兄弟姐妹很少,只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他絕不願意因爲自己的事情牽扯到他們。

“而寧王來使能做出放火燒房之事,如果我再行拒絕,恐怕他們會對我下手。幸好,現在有雍王的人就在小鎮之上,雍王是皇帝的堂弟,與陛下的關係很好,絕對不會有謀反的想法。”

唐寅雖然在鄉村之中,卻胸懷天下,對朝廷上的變化談不上了如指掌,但大致變化還是能理清頭緒的。

比如雍王與正德的關係,雍王這一次封藩的不同之處。

所以,唐寅斷定,託庇雍王門下,雖然不好聽,但是絕對不會有什麼危險,即便是寧王,也要給雍王一些面子的。

“哎,當初我不爲浙藩小吏,今日卻免不了受藩王之辱了。”

唐寅來到碼頭之上,見朱厚煌一行人正好登船,立即叫住了他們,上前說道:“在下唐寅,思慕雍王殿下之名,特來自薦。”

朱厚煌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有想到峰迴路轉到這個地步,心中卻有些懷疑,他剛剛那番話,可以說惡毒之極。這唐寅怎麼還會來投奔自己啊?是什麼讓他的心思大變?

不管朱厚煌心裡怎麼想的,但是口中卻說道:“得唐先生之助,大事可成。”

“大事。”唐寅心中咯噔一下,暗道:“不會纔出虎穴,又入狼窩吧。”

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八十章 先鋒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十四章 地圖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
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八十章 先鋒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十四章 地圖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