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

“只要京師的軍權在陛下手中,陛下就有底氣推行他的任何命令。文武百官根本無法左右。”王瓊說道。

在王瓊看來,正德與楊廷和這樣的僵持,不過是正德朝中無數次僵持的重現而已,正德北征,南下,出城打獵,甚至建造豹房,那一樣科道言官看過眼了,但是那一樣正德不是做下來,正德依靠的是什麼,就是他身上的皇帝名分,以及手中的軍權。

一個軍權在握的皇帝,的確有爲所欲爲的本錢。

從這方面來分析,對大明文官來說,他們是寧肯京營繼續爛下去,也不要他們再次恢復當初的強大。朱厚煌名將的光環,正是他們極力厭惡的東西。

雖然王瓊如此之說,但是他依然覺得,有些不對勁,但是哪裡不對勁,王陽明一時半會也想不明白。

其實朱厚煌請王陽明來做爲這一次奪嫡的軍師,就是一個錯誤的選項。

術業有專攻。王陽明是大才,在軍事上,在文學上,在儒學上,都是建樹,但是對於奪嫡這樣考驗人心險惡,道德下限的東西,他還是一個新手,如果他真得有權謀上的本領,也不會一直流落在下面當地方官了。

王陽明聽了王瓊分析,將信將疑。但是王瓊病體在身,不敢多做打擾,時間差不多了也就離開。

就在朱厚煌與王陽明在京中活動的時候,有一行人也來到了京師。

一個十七八歲的年輕人挑開了馬車上的簾子,說道:“王爺,京師到了。”

一個嘴邊長着絨毛的年輕人,看向外面的,只見北京城的城門宏偉而壯觀,城門下面人頭涌動,擠滿了想要進城與出城的人。

“陸炳,放下簾子,沒有什麼好看。”

“是。王爺。”陸炳聽聞,放下了簾子。

周圍的依仗將人羣隔開,馬車也緩緩的進了城。

正正是興王一行人。

而那個嘴邊站着絨毛,卻一臉鎮定,少年老成的人,正是興王朱厚熜。也就是後來的嘉靖皇帝。

不過此時的興王卻憂心忡忡的。

對於朱厚煌來說,儲位之爭是一條隱線早就開始了,但是對於朱厚熜來說,皇位之爭卻是天上掉下來,讓他激動不已,又擔心不已。他對他那位皇兄雍王越是瞭解,越是覺得不是雍王的對手。只是他天性沉穩,即便心中很着急,還是能沉得住氣。

興王一行在京城安頓下來。興王再也按捺不住了,說道:“黃錦,準備一下,換身衣服,我們出門。”

黃錦說道:“殿下,我們去拜訪誰?”

興王想了想,說道:“楊慎。”

他似乎對權力鬥爭有着敏銳的嗅覺。他一下子抓住了現在朝爭的關鍵。現在儲位之爭,就是正德與楊廷和之爭,他想要上位,必須要有楊廷和的支持,只是楊廷和身爲首輔,皇帝病重之後,一直在豹房之中,幾乎不回家了,興王想接上楊廷和的線,就必須通過楊廷和的兒子楊慎了。

而且不能太引人注目了。

興王所能動用的資源很少。幾乎上沒有多少資源,興王府遠遠不能與雍王府相比,或者說現在的大明任何一個王府也不能與雍王府相比。而且興王的父親剛剛去世沒有三年,他是提前出孝來到北京。他將陸炳派出去給楊慎送信。

楊慎很驚訝興王的大膽,但是也要預估一下興王的成色,所以就答應私下見上一面。

兩人在楊慎找的一處民宅見了面。

興王先到一見楊慎就行禮道:“小王拜見楊狀元。”

楊慎攙扶住興王說道:“臣拜見興王殿下。”

兩人賓主落定之後,楊慎先開口說道:“殿下,今後有事,只能書信相傳,不可再見面了,殿下身處嫌疑之地,還是小心爲妙啊?”

宗室王爺結交大臣,本就是大忌諱。所以楊慎所說的也是正理。不過,興王聽了沒有一點不高興,反而滿臉感激道:“小王,初到京師,什麼也不懂,還強楊大人多多指點。”

興王所高興的並不是楊慎的話,而是楊慎的態度,楊慎這一句話已經是預設態度了,他是支持他的。

楊慎有一股當仁不讓的氣勢,說道:“殿下此來,臣只有一句話相勸,就是鎮之以靜。”

興王說道:“可是小王聽聞我雍王兄的事蹟,可謂雄才大略,爲何小王只需鎮之以靜就可以了?”

楊慎說道:“百官不喜歡雍王,就是剛愎自用。不納人言,偏偏才華橫溢,這樣的人爲臣則可,如果爲君,正是商紂王,隋煬帝一般的人物。所以殿下只需與雍王相反即可,雍王不喜聖學,殿下要親近聖學,雍王喜武厭文,殿下喜文厭武。雍王密諜百出,殿下閉門自首。到時候百官歸心,何愁不立爲儲君啊?”

興王大喜道:“孤如果能成就大事,定然以楊大人爲首輔,讓國朝也有父子丞相之美名。”

楊慎說道:“殿下,言重了。言重了。”

興王的眼睛微微一眯,楊慎卻沒空看到興王眼中的寒光。他朱厚熜可不是一個可以被容易擺佈的人。不過現在爲了皇位,隱藏鋒芒而已。

楊慎將興王送走之後。回到了豹房,楊廷和問道:“興王如何?”

楊慎說道:“興王好聖學。一時間也看不大清楚,不過是一個聰明人啊。”

楊慎與興王之會,雖然彼此之間,都沒有說實話,但是楊慎已經感受到興王城府之深。幾乎好像是一個老練的官僚一樣。楊慎有時候也感覺自己感覺是錯覺,總之他知道興王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而已。

楊廷和緩緩的坐在椅子上閉上了眼睛,說道:“好聖學就夠了。”

楊慎感受到楊廷和有一種意興闌珊的感覺,輕聲問道:“父親可是陛下的病情有了反覆嗎?”

楊廷和沒有睜開眼睛,說道:“今日陛下吐血了。”

“什麼?”楊慎大吃一驚,說道:“那麼陛下,陛下?”

楊廷和說道:“太醫說道,陛下只要不吐血,就能撐過這個冬天,到一陽復始的時候,陛下的病就能好轉,但是一旦吐血,就是藥石罔顧了。”

一時間楊慎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雖然楊慎這一段時間忙着儲君之爭,但是在楊慎心中根本沒有想過正德會這麼快的不行了。在楊慎的記憶之中,正德從來都是一個很矯健,很英武的一個人,只是不知道怎麼會轉眼之間病成這個樣子。再眨眼之間,就沒救了。

很多時候人有一個錯覺,就是我還能活,其實已經快死了。就如同正德。

楊廷和緩緩的睜開了眼睛,眼淚從眼角流了下來,說道:“陛下---”

楊廷和與朱厚煌的爭執是真,楊廷和與朱厚煌的感情也是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正德與楊廷和相處幾十年,從小時候的老師,到後來倚重的大臣。正德幾乎是楊廷和從小看大。這種亦君亦子的感情,讓楊廷和積極在正德與文官之間調和。也積極的爲朱厚煌做下的荒唐之事收尾。

此刻得到正德身體已經不行的消息,楊廷和恨不得以身相待。

“父親,那麼確立興王爲儲君的事情怎麼辦?”楊慎輕聲問道。

“加快。”楊廷和說道:“不等岐王了。陛下一輩子做了許多錯事,我不能讓陛下最後一件大事做錯,絕對不能了。”楊廷和說道。他只覺得他沒有教導好,才讓正德行事如此乖張,他很多事情沒有矯正過來,最後一件事情一定要矯正過來。

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十八章 經緯【1】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十九章 經緯【2】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十章 長史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九百章 影響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
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十八章 經緯【1】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十九章 經緯【2】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十章 長史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九百章 影響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