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

寧王一死,寧王之亂算是徹底瞭解了。

正德就被跟過來的文武百官,勸着要他回京。正德千方百計的想辦法推託。他們見一時間半會沒有將正德怎麼樣。他們就將注意力放在了朱厚煌身上。

開始趕朱厚煌離開。

朱厚煌知道,他在安慶待的時間並不會太長了。

這個時候滿城風雨的時候,另一個人也來到了安慶城之。就是王陽明。

王陽明處理到了南昌那邊的事情,將寧王之亂是首尾處理完了。王陽明就來安慶來接受他的封賞。

“賢侄啊。”王瓊在安慶碼頭迎接王陽明,一見面後說道:“你的封賞已經下來,是新建伯。”

王瓊充滿了自責。

王陽明淡淡一笑,說道:“王世叔不必傷心,事事豈能盡如人意。”

王瓊說道:“賢侄的才能,老夫素來是知道的,老夫這個位置,將來少不得讓賢侄來坐上一坐。只是這一件事情,”王瓊再次嘆息一聲,說道:“這一次是世叔無能。”

王陽明說道:“天下之事,也未必都在仕途,小侄早已看來,專心於經典,早已將仕途之事,視爲浮雲。”

“這位可是王守仁王大人。”一個聲音忽然插進來,王瓊轉過頭來看,皺起眉頭說道:“雍王殿下?”

來人正是朱厚煌。

朱厚煌離開安慶的時間不遠了,甚至離開大陸的時間也不遠了,這一次離開,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回來。朱厚煌這一段時間放下所有事情,在安慶城中轉悠,並遊覽長江兩岸的名勝古蹟。

今日,朱厚煌聽說王陽明要到安慶。心中陡然一動,他想來看看王陽明。王陽明的大名,在後世也是如雷貫耳。

可以說後世正德的名聲都壓不住王陽明的名聲。故而朱厚煌對王陽明抱有極大的好奇心。

王瓊皺起了眉頭,他雖然爲朱厚煌說過話,但並不是多喜歡朱厚煌。

不管什麼時候,文官看藩王的目光的從來是有色眼光了,他見朱厚煌出現在這裡,心中就不住的犯嘀咕。

朱厚煌也看見了王瓊,說道:“見過王尚書,見過王先生,晚輩仰慕王先生學問,今日特地來請教。”

王陽明有一點興趣,說道:“哦,卻不知道王爺知道我的學說。”

朱厚煌說道:“怎麼能不知道,先生致良知之說,爲儒學開闢一方新天地。晚輩又豈能不知道,晚輩也有很多疑問,想向王先生請益,卻不知道王先生有沒有時間?”

王陽明正要說什麼。王瓊在背後輕輕的拍了一下。王陽明立即會意,沒有多說話。

王瓊說道:“我這賢侄正要面聖,最近沒有什麼時間。”

朱厚煌一看王瓊的樣子,就知道不管王陽明有沒有時間,王瓊都不喜歡王陽明與他多接觸。

不過,朱厚煌還是厚着臉皮問道:“晚輩明白,卻不知道王先生就封新建伯之後,將高升何處?”

一句話,問得很不合時宜。

王陽明是因功封爵,所以要從南贛巡撫上高升。

但是在南贛巡撫之上的職位,文官的職位有,武將的職位也有,但是給文武雙全之人職位卻沒有。而且封爵雖然沒有說,但是也有一種蓋棺定論的意思。

可以說王陽明現在已經卸去了南贛巡撫之職,但是新的職位卻遙遙無期。甚至說,沒有有新的職位可言了。

朱厚煌簡直哪壺不開提哪壺。

王瓊的臉色一下子黑了。王陽明淡淡一笑說道:“我年事已高,這一戰熬得我心神俱疲,想退居家中,修書傳道。”

王瓊滿臉拒客之意,說道:“雍王殿下,老夫還有要事,少陪了。”話一說完,根本不去看朱厚煌,帶着王陽明甩手就走了。

朱厚煌只能遠遠看到王陽明的背影而去。

“王陽明好像沒有什麼安排,這一點是不是可以做些文章。”朱厚煌心中暗道。

朱厚煌越發進入一個君主的角色,對於一個君主來說,什麼樣東西是最寶貴的,第一就是人口,人口代表一個國家的實力。其二就是人才。

而王陽明就是這樣的人才。

朱厚煌看中的並不是王陽明打仗的本事,不客氣的說,即便是王陽明是一個帥才,但是朱厚煌並不是太在意。因爲王陽明其他方面的才能要遠超領兵打仗的才能。

王陽明是一個儒學宗師。

雖然後世看儒學並不是重要,但是當時是主流的意識形態。

中國古代社會的特點,就是這樣,任何改造都必須在道理上說得通,宋時就有天大地大,道理最大之語。

而朱厚煌想要做的一切,改變東雍的社會結構,並且將東雍的社會轉向成一個爭霸海洋的社會。

但是,朱厚煌一個人力量是有限的。

即便是他竭力推行,讓所有人臣服在他的權力之下,非但不效率,而且不能讓人信服。所以怎麼解釋,他爭霸海洋,控制海洋後面的道理,卻不是一般人可以辦到。

先有大一統理論,後有秦定天下於一。朱厚煌必須從儒學之中找到,支撐海洋擴展的理論。但是朱厚煌半調子儒學,不不不,是連入門都沒有的儒學修爲,怎麼可以做到。所以面對王陽明這樣的儒學大宗師,朱厚煌怎麼不心中垂涎不已。

他心中有了想法,立即去找許泰。

安慶城之中,朱厚煌熟悉的人並不多,其中許泰是最關係最好的,特別是經過安慶之戰後。兩個人並肩作戰的情誼,讓兩人的關係再上一層。

許泰見了朱厚煌,不等朱厚煌先說話,許泰就說道:“雍王來的正好,陛下準備回京了。”

朱厚煌大吃一驚,在他想來。正德不在江南遊覽幾個月,是絕對不會想回京的。

“不是北京,而是南京。”許泰說道:“安慶本來就被戰火摧毀了不少地方。能看的地方不多,如果陛下不是沉迷於戰爭的遺蹟,早就回去了,現在該看的,也都看了,自然要回南京。”

朱厚煌這才說道:“孤就知道,陛下是不會這麼容易回京。”

許泰說道:“你不來找我,我就要去找你。船隻有一些缺口,你的船隊借我用用吧。”

朱厚煌說道:“好說,不過孤來找你,也有一事相求。”

許泰說道:“哦,什麼事情?說來聽聽。”

朱厚煌說道:“王陽明的安排下來嗎?”

許泰說道:“安排什麼啊?根本沒有安排,聽說王陽明已經想退隱了,上面的人幾乎上都用共識了,就等這王陽明自己上表了。否則這一件事情還真不好解決。”

朱厚煌說道:“前一段時間,陛下安排楊慎來當雍王長史,孤想請許將軍幫幫忙,讓王陽明當雍王太傅?怎麼樣能不能成?”

許泰猶豫了一下,說道:“這一道聖旨好下,反正當初太祖之時,也任功臣爲藩王師的故事。但今非昔比。現在藩王官名聲可不好聽。地位大不如當初了。聖旨下來,如果王陽明封還的話,我可就沒有辦法了。”

即便是王陽明現在被封爵了,但是在骨子裡面,還是一個文人。封還聖旨的事情,做的可不要太輕鬆了。而且因爲藩王官的事情封還聖旨,還能得到士林的支持。

朱厚煌想將王陽明弄到東雍,必須親自上門說通之後,纔可以的。

“先不管能不能行。”朱厚煌說道:“你先把這一個任命給弄下來。”

許泰說道:“好吧,這一件事情,我給辦下來,但是成不成,就不好說了。”

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四十七章禮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九百章 影響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
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四十七章禮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九百章 影響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