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

朱厚煌在安南大半年,終於回來了。一時間動極思靜,只看東雍政務沒有出什麼大問題,也就在家中靜養數日,等大軍陸陸續續的從安南撤回。凡是撤回來的雍軍,全部分批放假。讓士卒得已休息。

不過,升龍城破,安南歸附東雍的消息卻再也隱瞞不住了。很快就傳到了北京。

嘉靖重重的將這一封奏摺砸在地面上,什麼也沒有說。但是心中的惱怒,卻表露無疑。

如果說天下見誰最見不得,朱厚煌有成就的,那定然是嘉靖無疑,嘉靖每見朱厚煌一分成就,就想起當初正德寧死,也不願意將皇位傳授給自己。這是他心頭一根刺了。一想起了就渾身不舒服。

而且之前,朱厚煌與佛郎機之間的戰鬥,其實並不被大明士人看在心上。因爲佛郎機是一個新冒出來的藩國,大家都不知道佛郎機的實力與底氣,這佛郎機到底多大能力,誰也不清楚。所以,東雍擊敗了佛郎機,在大明士人心中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失敗了,纔是新聞。

但是安南卻不一樣,成祖仁宣之際對安南失敗的征服。使得安南被大明士子高看上一眼。大明數十萬大軍沒有搞定的國家,卻被東雍數萬平定了。使得東雍的實力讓很多人重視了,自然而然朱厚煌不過數年時間,就建立起一個強大的藩國。也會被人提起。

到那時候,嘉靖覺得自己一定是做一背景板出現。

宮廷之中,是傳不出秘密的。

嘉靖立即想下令出兵平定東雍,但是一想到朝中的局勢,嘉靖生生的忍住了,他知道,他不忍住也沒有其他辦法,楊廷和在,他的權威受制。

“必須,解決楊廷和。”嘉靖心中暗道:“不解決楊廷和,就無法解決雍王,不解決雍王,朕就在被人嘲笑一輩子。”

嘉靖不正當的繼位方式,成爲了嘉靖的心病所在。

他甚至數次做夢,夢見已經死去的正德聲色俱厲的訓斥,讓他席不安枕。他接受不了,現在的局面。

“黃錦。”嘉靖說道。

“奴婢在。”黃錦一路小跑出外面跑了進來,跪倒在地面上,頭也不敢擡。

黃錦知道,嘉靖發脾氣的時候,不希望別人在身邊,即便是聽見了看見了,也要當做沒有聽見,沒有看見。

嘉靖說道:“讓張璁進宮。立即。”

“是。”黃錦立即去安排。

不過半個時辰左右,張璁就過來了。嘉靖一見到了張璁二話沒說,直接說道:“朕忍受不住了,張卿給朕出個注意,除掉楊廷和。”

張璁說道:“陛下,欲速則不達,萬事不可操之過急。”

嘉靖生氣沒有說話。

張璁斟酌了一下詞語,說道:“陛下,楊廷和在朝廷之上,根深蒂固,不可動搖,想要除去楊廷和,必須徐徐圖之,陛下最大的優勢,就是君臣名分,陛下在皇位上多一日,權威就鞏固一分,何必與楊廷和爭一時之短長。且不說,操之過急,楊廷和鋌而走險,急切之間,除去楊廷和,陛下可有首輔的人選嗎?”

嘉靖說道:“卿不能勝任首輔嗎?”

這些理由,張璁之前大都說過。不過楊廷和去職之後,誰繼承的問題。這還是第一次說。

怎麼說,楊廷和雖然是一等一的人才,但是以大明之廣博,與楊廷和一個等級的人才,決計不少。但是嘉靖麾下卻沒有。只有眼前的張璁而已。

張璁說道:“臣愚鈍資質太淺,還請陛下見諒。”

嘉靖一揮手,說道:“去吧。”

張璁知道嘉靖心中不大舒服,但是他也必須這樣勸告嘉靖,無他,張璁雖然投靠嘉靖,但還是胸懷天下,雖然幫助嘉靖對付楊廷和,有投機的性質,但是在他看來,楊廷和所做的並不對,壓制少主,讓母子不得相認。骨肉不得全聚。

但是同樣張璁在朝中廝混久了,也不得不承認。

現在的內閣萬萬是離不開楊廷和的。

倒不是楊廷和獨攬大權什麼的。而楊廷和的能將國家大事處理的井井有條,也有足夠的聲望鎮住天下封疆大吏。楊廷和縱然有這樣那樣的不是,但是楊廷和也算是一個能臣。所以張璁想用正規的手段,讓楊廷和去位。只是在操作上需要的時間久一點而已。

張璁走了,嘉靖一個人在龍椅之上,愣愣的發呆。

黃錦眼中一紅,黃錦與嘉靖從小一起長大,情分非同尋常,遠勝過一般的主僕情分,他說道:“奴婢該死,不知道該如何爲陛下解憂,不過奴婢想來,陛下煩惱的就是楊廷和。只要陛下下令,奴婢立即去取了楊廷和的項上人頭。”

黃錦也今非昔比。

之前的黃錦不過是一個無權無勢的小太監而已,但是現在的黃錦,早已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了,嘉靖將東廠交給他管理,在東廠時間久了,黃錦自然也開始染上的一些東廠習性,否則暗殺大臣的人士卒一說,黃錦是絕對不會說出口的。

嘉靖一邊訓斥黃錦說道:“怎麼能擅自殺害大臣啊?”

雖然嘉靖如此說,但是這個念頭卻在嘉靖心中深紮下來了。

不過嘉靖知道,即便他想殺楊廷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怎麼說?殺楊廷和的難度,反而在於楊廷和之後,如何善後的問題。恐怕大部分文官,都會上書反對。即便是張璁也不同意這麼做。

嘉靖這邊埋下了殺人的苗芽。而楊廷和也正在爲這一件事情,正傷腦筋了。

“慎兒,你覺得以東雍的兵力,能不能覆滅安南?”楊廷和問道。

大明上下最瞭解東雍的人,並不是別人,正是楊慎。所以楊廷和遇見關於東雍的問題,都習慣叫楊慎過來商議。

楊慎也非常吃驚,說道:“東雍的發展簡直是一日千里,至少我印象之中的東雍絕無可能覆滅安南的時候。”

安南的情況根本隱瞞不了明眼人,楊廷和與楊慎都能一眼看穿,在他們看來,安南已經是東雍的版圖了,不管東雍再隱瞞也沒有用。

楊廷和說道:“對付東雍,慎兒有什麼想法,就說吧。”

楊慎沉吟了一會說道:“東雍的發展實在是出乎孩兒的預料之外。如今對付東雍,也只有兩策了。”

“第一,就放棄將東雍收入囊中。將東雍當成藩國。只求他年年來朝,就可以了。”

“這決計不可能。”楊廷和說道。楊廷和怎麼沒有想到過這些問題。其實按楊廷和的意思,東雍這些偏遠之地,放棄了也就放棄了,雖然他對朱厚煌看不喜歡,甚至繼承皇位這一件事情上,狠狠得罪了雍王,不過,楊廷和覺得現在的大明已經千瘡百孔,需要鎮之以靜,慢慢的修補,而不是隨隨便便出征。

楊廷和之所以極力反對朱厚煌,不就是覺得,朱厚煌不安分,上臺之後,恐怕會興大兵。看朱厚煌來到東雍之後,就可以看出來,東雍從來太平過一年,可以說是無歲不戰。

但是嘉靖不這麼想,他始終認爲朱厚煌是他的巨大的威脅,是非斬草除根的想法纔是對的。

所以楊廷和的想法,雖然他的想法很重要,但是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嘉靖本身,嘉靖一定要滅掉雍王,攔楊廷和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說,第二吧。”楊廷和說道。

“是。”楊廷和答應下來,他微微咳嗽兩聲,清清嗓子,說道:“先下手爲強。”

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
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