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

北京城雄踞北方,秋風逐漸清涼起來。

正陽門外,一輛單車上,一個老人身披大氅。一挑車簾向外面看到車水馬龍的正陽門。在陽光下,燁燁生耀的三個大字。他心中一嘆:“北京,我又來了。“

他想起當初科場得意,遊歷北京的時候,轉眼已經數十年了。他在科場弊案之後,蝸居江南,從來沒有想過,再次來到北京,還是因爲藩王使者。

“唐先生,風大,你病體初愈。還要多多注意身體纔是。“唐寅身邊的僕役說道。

此刻的唐寅比之之前,要虛弱得多了。他畢竟上了年紀。承受朱厚煌差一點病死的壓力之後。內外交加,差一點跨掉了,本來花白的頭髮,幾乎要變得全白。

唐寅放下車簾,說道:″走吧。“

″先生去哪裡?“

“去豹房。“

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羣,擠進北京城中。外城之中,熱鬧繁華。即使是唐寅在車裡,也聽得清清楚楚。一行人進了內城。市井喧譁之聲,才漸漸落定,只聽見車輪碾過青石板上的聲音。

唐寅敲了敲車廂,說道:“先去找一個大客棧,等去過豹房之後。再去落腳。“

“是。“

不多時,豹房就到了。通名報姓之後,立即有人去報信。過來一會兒,一陣密集的腳步聲傳出。幾十名身穿飛魚服,手握繡春刀的錦衣衛。分列而出。一個身穿蟒服,腳踏官靴的男子走了出來。

唐寅被人攙扶下車,重重的向他行了一禮,問道:“可是錢寧錢大人在上。“

來人正是錢寧,錢寧上下打量唐寅,說道:″可是江南才子唐伯虎,卻不想如此之老了。“

錢寧沒有一點禮貌,看唐寅好像是看一物件一樣。但是唐寅不敢有一絲怠慢。錢寧可不是旁人,那可是鼎鼎有名的大老虎。連尚書級別的官員,都不敢直攖其鋒,何況唐寅。

唐寅好像沒有聽見他話裡不妥之處,說道:″不才正是唐伯虎,雍王殿常言,在京城多受錢大人恩惠。即便是在東雍也常思報答,區區薄禮,不成敬意。“

說話間,唐寅從懷裡掏出一張禮單。

他早有準備。此次他來,並不是簡單的爲正德賀壽而來的。而是爲雍王維繫京師關係,關注中樞的關係。

錢寧身邊人接過禮單,遞給錢寧。

錢寧耗不客氣地打開來看。他匆匆掃了一眼,隨即將禮單扔到一邊,說道:“果然是薄禮。“

唐寅不由大驚,說道:“大人,何出此言?“

這禮物是唐寅親手挑選的,送到京師的禮物,無一不是經唐寅的手。這批禮物總價值有十萬兩。

十萬兩,對現在的朱厚煌也是一筆大數目。也是朱厚煋咬牙支出的。都是南方特產,還有西洋特產。這些東西在北京還能更值錢。

不論怎麼說,一萬兩白銀的禮物。算不得什麼薄禮。

錢寧好像想到什麼道:″算了算了。我與雍王的關係,也不在乎這三瓜兩棗的。不過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像我這麼好說話。“

這分明是話中有話。唐寅說道:″還請大人明言,爲我指一條明路。“

錢寧說道:″雍王在南邊好大生髮,真以爲京城的人都是耳聾嗎?海上的生意,還有金礦。不知道賺了多少錢,京城都傳遍了。大內眼紅的人不少。你要小心啊!“

“多謝,大人提點。我家殿下必有後報。“唐寅說道。

來之前唐寅同朱厚煌詳談過,知道殿下與錢寧的關係並不是那麼好。錢寧與朱厚煌之間的關係,不過是一個政治投機者與其失敗的目標之間的關係而已。除卻這個之外,根本沒有其他關係了。

此刻錢寧一副好像是魏朱厚煌着想的樣子,唐寅根本不信,說不定對雍國財富有所窺視的正是錢寧。

但是場面話,還是要說的。唐寅恭敬的說道:“多謝錢大人照顧。下官一定會轉達給殿下的,讓殿下知道錢大人的心意。”

“什麼心意,不心意的。就不用了。只是現在是多事之秋,讓你們殿下善自珍重吧。”錢寧好像是感嘆,又好像是在暗示着什麼。也不等唐寅去思索到底是怎麼樣的多事之秋。就說道:“你就在這裡等吧,以陛下與雍王殿下的關係。等一會兒,就會見你的。”說完,錢寧帶着他裝逼如風的隨從,就離開了這裡。

見錢寧,這個豹房的大總管如此重視唐寅一行人。其他人自然也對唐寅高看一眼。錢寧走後,立即有人來安排唐寅,讓他進了豹房,在門口一個小院落裡面休息。

不多時,有人回報。已經在京中找好地方安置了。

唐寅乘船自天津上岸,帶了不少禮物,從天津到京師,有百十輛多車隨行。也不能讓這些車站了豹房前面的道路。

朱厚煌讓車隊回去,只剩下只剩下送給皇帝的禮物。

等到了下午時分,一個小太監來傳旨,說陛下有時間了,要見雍王使者。

一時間唐寅心中激動無比,一身五品紅色官袍,忍不住的再次整理一樣。這可是天子,即便是見慣大風大浪的唐寅一時間也激動無比。

很快,他就按制住心中的激動。恢復平靜。

想去見陛下也不是誰都能見的,唐寅的隨從沒有一個人有這一種資格。他在小太監的帶領之下,先來到一處院落。幾個頭髮花白的老太監,說道:“唐大人,得罪了。請唐大人更衣。”

唐寅老老實實換衣服,讓他們每一處都檢查過。

這些老太監的眼睛毒的很,只要輕輕一掃就能看出唐寅身上帶了什麼東西。

其實唐寅必須搜身,也是與唐寅身份有關,一般來說,像大學士,親王這樣身份的人,是不用搜身,朝廷命官,也只需堅持一下就行了,根本不需要如此鄭重。

只是唐寅雖然有五品官身,但是他這個官是雍王封的。而朝廷這邊根本沒有記錄。他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接待所謂唐寅。

最後商議以藩國使臣來接待。藩國使臣是外國人,自然是有一系列很嚴格的搜身檢查。

唐寅檢查過之後,才被小太監引導往裡面走。

豹房雖然是一座離宮。但是建築風格並不是中國人所喜歡的完全對稱的宮殿風格。什麼樣的風格都有。佛教的建築風格,西域建築風格,乃至於清真寺風格,應有盡有。三步一卒,五步一兵。

這些士卒是外四家軍的精銳,跟隨着正德皇帝大戰達延汗。是整個大明一等一的精銳。在唐寅看來,甚至比朱厚煌的親兵還勝上一籌。

整個豹房就好像是一個大軍營一般。

最後在一座大殿之前,引領唐寅的小太監停下了腳步,一個身穿鎧甲的侍衛。引導唐寅說道:“等一會兒,見了陛下不要失禮。雖然陛下不在乎這個,但是作爲臣子的不能不在乎。”絮絮叨叨的將好多忌諱,一告訴了唐寅。

唐寅一一聽在耳朵裡面。將一塊銀子塞進侍衛手裡面,說道:“多謝大人,小小心意,還請見諒。”

侍衛掂量着銀子說道:“我這麼幫你,並不是爲了這一點東西,而是仰慕雍王殿下而已。”說完,將銀子扔給唐寅說道:“快去吧,陛下在等你。”

唐寅這才知道,雍王殿下在京城有着極其豐厚的人脈。隨即他將這些小心思,放在一邊,整理一下衣物。走了進去。立即有一個太監,說道:“雍王使者唐寅進殿。”

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十四章 地圖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三十章 宣府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
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十四章 地圖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三十章 宣府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