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

朱厚煌收起聖旨,說道:“南京有什麼事情?”

小太監恭恭敬敬的說道:“回殿下,南京沒有什麼大事,只是爲了陛下是否回京一事,爭論了好一陣子,陛下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答應下來了,下月就回京師,算算也沒有多時間了。”

這是朱厚煌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沒有想道來得這麼慢。

天下的文武百官能容忍正德一直滯留江南,不回去,纔是一件咄咄怪事。

朱厚煌又詳細問了問小太監,只是這個小太監品階不高,所知道的也不過是些風言風語而已。

朱厚煌與他說了幾句話,覺得沒有什麼可說的了,就揮揮手讓他回去了。

不一會兒,許棟來了,見了朱厚煌說道:“殿下幸不辱命。”

朱厚煌說道:“哦,你與鄭氏談的怎麼樣?”

許棟說道:“殿下的所有條件,鄭氏都答應下來,第一割讓海防城,第二補貼殿下軍費一百五十萬兩,不過分五年還請。以大米來交易。並且答應年年朝貢。”

朱厚煌點點頭,說道:“不錯。不錯。”其實朱厚煌也覺得自己有一點吃撐了。他本想能讓安南給一些錢就行了,萬萬沒有想到,居然答應下來了。

一百五十萬兩大米,並不是朱厚煌不想要更多了,而是鄭氏給不了更多了,鄭氏現在控制的不過區區一座升龍城而已,而升龍城已經被朱厚煌收刮一遍,裡面簡直比洗都乾淨。鄭氏哪裡有錢給朱厚煌。

“不過,”許棟說道:“殿下,鄭氏並不是沒有條件的。”

“說吧。我倒要聽聽鄭氏什麼條件?”朱厚煌問道。

“第一,殿下要放棄對黃鑫的支持。”許棟說道。

“你可以這樣回答他們,孤從來沒有支持過黃鑫做任何事情。”朱厚煌冷冷的說道。他的確說的實情。

許棟心中知道,黃鑫一定死定了。許棟繼續說道:“他們希望你正與安南郡王會面,當面盟誓。”

朱厚煌聽許棟說起了安南小皇帝,說道:“這位小皇帝,還沒有死嗎吧?”

許棟說道:“暫時,鄭氏也不會讓小皇帝死的。”

朱厚煌說道:“告訴他,孤答應了。”

這一次出征安南,可以說圓滿收官了,可以回師了,一想起新佔領的海防,峴港,一副百廢待興的場面,朱厚煌就不想留在升龍,所以朱厚煌會見安南郡王速度很快。

安南小皇帝其實也已經成年了,可以做一國之君了,想當初正德登基的時候,也不滿兩旬。照樣能當皇帝。

這位安南小皇帝估計要當一輩子小皇帝了。

朱厚煌與鄭懷興和安南小皇帝,在皇城之中的一處涼亭之中,坐着,朱厚煌也是王爺,而安南小皇帝,在大明的體系之中,也是王爺。甚至排位還沒有朱厚煌的排名靠前,所以彼此想間,禮節不好安排。

讓小皇帝向朱厚煌行禮的話,很多人不同意,同樣,讓朱厚煌向小皇帝行禮的話,朱厚煌自己都不喜歡。

所以雙方只能偶遇了。

朱厚煌看小皇帝雙眼無神,打着哈欠什麼也不說,朱厚煌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寫好盟誓文書 ,埋了進土中,好像是過家家一樣。

“殿下,殿下將來可會滅安南嗎?”做完這一切之後,鄭懷興忽然問道。

“滅不滅安南在於你,而不在我,只要安南持續強大,孤不會輕易對安南動手,但是如果安南形勢混亂,如同瓜熟蒂落一樣,即便孤不動手,難道就沒有動手的人了。”朱厚煌單單的說道。

鄭懷興恭恭敬敬的的說道:“多謝殿下指點,臣一定不會給殿下機會的。”

朱厚煌淡淡一笑說道:“有些東西不可強求。”

朱厚煌對鄭懷興的表態,一點也不在乎。反正朱厚煌覺得等幾年之後,他的東雍就有能力將對手給平推了,何必考慮那麼多了。

第二日一早,大軍就開拔。朱厚煌離開了升龍城。

帶着數百兩萬銀子,還有一萬多士卒,以及好幾百口棺材。其他雜七雜八的東西,比如從升龍府之中一古腦拉走的郎中,鐵匠等等的技術工種全部帶走一大批。反正都是朱厚煌所需要的。

朱厚煌來的匆匆,走的利落,卻宛如一塊石頭重重的砸進安南這一塊水潭之中。餘波久久不息。

且不說本來敗的很慘的鄭綏忽然之間有了喘息之極,甚至與升龍鄭氏聯合,一舉成爲了安南最有權勢的家族。

而莫氏,本來有希望登上安南最高位置的莫登庸,一下子被打回了原形,身邊只剩下兩三萬殘兵敗卒,要不是他在海陽威望太重,再次召集兵馬,聚集了一萬多,坐擁四萬左右士卒,再加上之前莫登庸威名赫赫,纔算是讓升龍府這邊沒有追擊。

當然了留着莫登庸不卻解決,並不僅僅是莫登庸實力恢復之快,超出他們的預計,還有鄭懷興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第一件事情,剷除黃鑫。

不得不說黃鑫這個人雖然讓莫登庸栽了一個大跟頭,但是黃鑫本人與莫登庸相比差遠了。

雖然朱厚煌臨走的佈置,讓黃鑫掌控數萬大軍的軍權,但是他卻沒有能力整合士卒爲自己所用,反而鄭懷興一點點派人拉攏黃鑫手下的大將。

黃鑫越是着急,就越是昏招疊出。就越發令人失望了。就這樣鄭懷興一點點的架空黃鑫,黃鑫想立即起兵誅殺鄭氏,但是又畏懼鄭氏威名,不敢輕舉妄動,就這樣任憑局面一點點的掌控在鄭懷興的手裡面。

鄭懷興要忙活的不僅僅是這裡,還有升龍附近的州縣。鄭懷興發動鄭氏的人脈,以距離升龍的遠近爲標準,一點點的收復各地州縣。不過升龍之南的很多地方,都在海陽的掌控之下,故而,鄭懷興發展驅使是向北。只有全面掌控北方州縣之後,他纔會大舉南下,一統安南。

這些州縣大部分都承認了鄭氏統治地位,這樣一來有大批州縣的補血,鄭懷興的統治也越發穩固,也得到了遺留在北方的莫氏殘軍的頭靠。

就在鄭懷興的實力越來越龐大的時候。南方鐵山伯余部,也不甘示弱,向北出發了,與鄭綏開戰,想吞併鄭綏。

鄭綏被莫登庸打得元氣大傷,現在還沒有恢復過來,一時間被打得節節敗退,不得已只好向升龍求援。

但是升龍軍想要南下,就必須面對海陽的威脅,與莫氏一戰。就在安南新一輪內戰就要開始的時候,朱厚煌已經來到了海防。

海防成爲了朱厚煌的地盤其實有一點出乎意料之外,畢竟海防是升龍的門戶,鄭懷興居然這麼大方的交給他。實在讓朱厚煌有些想不通。

朱厚煌決定將阮潤臣掉往東雍,將東雍那邊的地方官調過來幾個,一個爲峴港府知府,一個爲海防府知府。而這兩府都歸位俞大猷總督掌管。

朱厚煌就要離開安南,將這一次攻安南的成果,完完全全的交給了俞大猷,他雖然信任俞大猷攻城拔寨的能力,但是並不是太信任他理政的能力,絮絮叨叨叮囑了俞大猷很多。

正在這個時候,忽然有一個侍衛說道:“殿下,有一個專門來拜訪您。”

朱厚煌皺眉說道:“孤不是說了嗎?現在什麼也不見。”

這個侍衛面有難色。

俞大猷說道:“殿下何不聽聽是誰,臣想一般人也不讓他們費心通報的。”

朱厚煌點點問道:“來者何人?”

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一百章 傷寒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
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一百章 傷寒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