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經緯【1】

朱厚煌對吳明說道:“剩下的一段時間,沒有其他了,就是每天加練,將這些都練到他們的的骨子裡面去,就是死也不敢違背。”

吳明說道:“是。”

朱厚煌說道:“那麼這裡就交給你了。”

修煉軍隊,有時候很枯燥,每天都是大量的重複訓練。朱厚煌卻不能將自己的時間全部綁到這裡。

他還有一個新的任務,就是繪製地圖,繪製精確的地圖。

“世子這邊請,”一個白髮老公公向朱厚煌走來。

朱厚煌說道:“您就是印綬監的衛公公吧。”

衛老公公說道:“正是奴婢,皇爺將繪製天下地形的事交給了奴婢,奴婢等一心想辦好,可是除卻北京城內外,其他地方所繪製的沙盤,陛下都不滿意的很,讓奴婢等很難辦,皇爺讓奴婢等向世子求教,可惜世子一直在練兵。今天世子可算是有空閒了。還請世子給奴婢一個主意。”

正德皇帝雖然有些胡鬧,可不是一個好糊弄的主,他身邊的這些武官,雖然有胡作非爲之舉,但是在本職身份上卻還是很合格,比如江彬,不,現在的朱彬,當初就是因平劉六劉七之亂有功,這纔算提拔重用。他在宣府,山東,河南都跑過。對下面送上來的沙盤,一眼就看出來對勁不對勁。像他這樣的軍官不是一個兩個,正德調外四家軍入京,雖然被文官們詬病,但是事實上卻不得不承認,這外四家軍都是能征善戰的軍隊,其中的軍官對邊塞形勢瞭如指掌。讓他畫圖,擺沙盤,他們或許弄不出來,但是弄出來之後,看像不像卻還是能看出來的。

這位衛老公公是前朝老人,成化年間就在宮中了,也沒有什麼大成就,一步步的熬到了印綬監的掌印太監,不過印綬監,掌管古今通集庫以及鐵劵,誥赦,貼黃,印信,圖書,勘合,符驗,信符等。也算是一個實權部門,不過這衛老公公,不過熬資歷的老人,勉勉強強撐起這印綬監。

這一件事情,就落到了衛公公的手裡面了。

朱厚煌說道:“不急不急,先去看看,你們現在的成果。”

衛老公公帶着朱厚煌,在宮殿之中,轉了好幾個圈,最後終於來到了印綬監的角落裡面。

整個大殿之中無數小調教忙忙碌碌的,一張張地圖在四面八方的牆壁上掛着,好像門簾一樣,歷朝歷代的地圖都有,但是最多的還是本朝的地圖,旁邊還無數地圖一卷一卷的地圖。不愧爲掌管天下圖書的地方,這裡的地圖相當的豐富,在這裡朱厚煌還看到一副禹跡圖。

這一副禹跡圖,海岸線的輪廓幾乎與現代地圖上的一模一樣。讓朱厚煌歎爲觀止。

朱厚煌看過周圍的地圖,再去看大殿最中間的沙盤。

大殿最中間的沙盤,並不一整塊,而是以一張一米見方大小的桌子爲一塊,有好幾十塊。每一塊上面的地形都不同。

朱厚煌看得出來,這裡面是將各地的沙盤分成一塊塊的,最後再組合成一大塊沙盤。將天下九州的地理全部囊括進去。

現在只是開始,從北京開始。

以朱厚煌對北京的認識也看不出什麼不對勁,這才知道,這衛老公公八成是給自己面子,這才如此說的。整個沙盤雖然還沒有完全做完的,但是已經有一股氣勢磅礴的感覺。想來正德見了成品,也不會細究哪裡有什麼毛病。只有大差不差,將九邊一帶做得仔細一點就好了。

不過,這不是朱厚煌想要的。

朱厚煌問道:“衛公公,可有南洋海圖?”

衛公公說道:“當然有了,當初鄭和公公的海圖,雜家這裡還有一份。”

朱厚煌有些驚奇。說道:“不是聽說,這鄭和海圖,已經被兵部給燒了。”

衛公公撇撇嘴說道:“兵部那一份是燒了,不管天下什麼東西,從來是一式兩份,外面有得,大內全都有,外面沒有的,大內也有,兵部沒有了,雜家這裡還有。小子們去將鄭和公公的海圖搬出來。”幾個小太監立即應命下去了。

不一會兒,就擡出幾個厚重的大箱子。全部是紅木鑲銅的箱子,看上氣派的很。衛公公打開大鎖,將箱子掀起來說道:“鄭和公公是宮裡公公的榜樣,故而這鄭和公公的東西,都在這裡好生報管着,宮外面是沒有了,但是宮裡面絕對不會沒有的。

幾個小太監將一副大地圖展開,這副大地圖,是三米長,一米寬爲一面,一共有六面,將東南亞到東非的海圖畫着清清楚楚。而且在航路上用蠅頭小字寫着很多小字,都是針路的標誌。

比如在某處可見某星,某處什麼角度能見某星。

只是朱厚煌對天文一點都不瞭解,所以看不懂這份標誌,但是即便是這樣,這一副地圖在朱厚煌看來,也是無價之寶。

朱厚煌想到什麼隊衛公公說道:“公公也知道,當今好武厭文。而想要行軍打仗都少不得輿圖。我有西洋製圖之法,不知道公公想不想聽?”

衛公公臉上帶笑,但是心中暗暗鄙視朱厚煌,好好的一個世子,不去學老祖宗的留下的東西,偏偏學什麼西洋製圖之法。實在是莫名其妙。只是他卻面子上一點也不漏,說道:“世子請講。”

朱厚煌說道:“卻不知道衛公公支持渾天說,蓋天說,或者是宣夜說?”

渾天說,與蓋天說,還有宣夜說,是中國古代的三種宇宙思想,其中渾天說是認爲,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卵,地如雞子中黃,孤居其中。”蓋天說,就是所謂天圓地方說,天如羅蓋,地如棋盤,而宣夜說主張,日月星辰,自然漂浮在虛空之中,其行其商標,皆須氣也。”

這三種思想,幾乎涵蓋了中國古代宇宙觀。

衛公公不知道這個朱厚煌想說什麼,問道:“這有什麼問題嗎?”

朱厚煌說道:“不管是渾天說,還是宣夜說,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咱們腳下的大地是一個圓球。”朱厚煌看了衛公公一眼,衛公公也卻沒有什麼表情,只是做一個洗耳恭聽狀。朱厚煌做好準備來說服衛公公相信地球是圓的,卻不知道衛公公對這東西毫不在意。

地球是圓的也好,是方的也好,我只問一句,這對我有好處嗎?故而衛公公直接省略了朱厚煌這一句話,聽後面的正文。

朱厚煌說道:“鄭和公公的海圖之中,很多提到針路。而所有針路都是用星辰來定位海上位置。我們知道這大地是一個圓球,何不以周天星辰來定位各地?”

衛公公一臉迷茫,聽不明白朱厚煌到底說的什麼意思,最後衛公公說道:“世子,我有些不明白?能不能說得仔細一點。“

朱厚煌說道:“找一個球來,或者珠子來。”

衛公公立即說道:“小兔崽子,還不快去。”在位公公的催促之下,不過一會兒功夫,就有一個圓圓的石頭,送到了朱厚煌的手上。

朱厚煌拿着手中的石頭珠子,不過一拳大小,上面還有什麼包漿。看上去有些眼熟,應該是有人常常拿着把玩。他微微看了一眼,用手指着手中的石珠表面說道:“我們以縱線爲經,橫線爲緯。將整個地球分成無數小份,這樣就能確定每一地的位置,這樣就可以精確的定位,與實地勘察所結合,繪製出高精確的地圖出來。”

衛公公看了,還是一眼迷茫,說道:“不過怎麼做啊?”

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三章 侍衛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三章 侍衛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五十章 封賞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九百章 影響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
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三章 侍衛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三章 侍衛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五十章 封賞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九百章 影響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