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

安慶城之中。

此刻的安慶城牆上硝煙的痕跡還沒有淡去,整個安慶城中瀰漫這一股喜慶的味道,因爲正德皇帝要駕臨安慶城了。

不管正德皇帝被民間怎麼詆譭,不管正德皇帝怎麼輕佻,但是正德皇帝還是大明的皇帝。被整個天下認可的皇帝。

此刻安慶城在一場刀兵過後,可以說是百業調零。家家帶孝,戶戶懸白。整個安慶內外,不管是民間還是官府,都有一種哀傷的味道。

所以正德皇帝的駕臨就是最好的沖喜,沖淡了整個安慶悲傷的氛圍,伍文定也是因爲這個原因,決定大操大辦。

安慶南門碼頭上,鑼鼓喧天,無數人翹首以盼。朱厚煌,伍文定之下大大小小的官員都在焦急的等待。

“來了。來了。”不知道水先說一句。朱厚煌拿出只能的望遠鏡來,拉開之後,向東方的江面望去。果然看見一艘大船出現在長江之上。

這一艘船是有艘龍船。龍船是樓船造型,其實並不比朱厚煌的大號福船大多少,不過這也是南京禮部能找到的最大的船隻,最爲御舟了。

這麼多年沒有一個皇帝來南京,南京所存的那些御用之物,早就成了垃圾,根本不用看就知道不能用了。

而這一艘船,還是緊急翻新的。原本的底子到死是什麼船,就不知道了。

長江之上,並不只是一艘船,在龍船前後左右,大大小小的船隻數以百計,將龍船圍在覈心。

雖然是逆流而上,但是在船槳與風帆的作用之下,速度並不是太慢。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南門碼頭。

南門碼頭之前也算是一處戰場,雖然早已清理乾淨了,但是很多地方都露出了新木的成色,看上與本來面目並不怎麼協調。

先有數艘船靠岸,大隊大隊的錦衣衛,身穿飛魚袍,在碼頭上列隊,將伍文定排來維持秩序的人全部趕走了。

錦衣衛圍成人牆,將所有百姓攔開。這時候龍船才慢慢的靠岸。

先下船的人,並不是正德,而是正德的依仗,威武的大漢將軍高高舉起一面面旗幟從龍舟之上下來。

這些旗幟上皇家的依仗了,什麼虎了龍了,還有很多朱厚煌不認識的野獸,大抵是山海經之中所記載的珍奇野獸。

一排排士卒打着旗幟,在此之後,數道長長的木板將龍舟與棧橋連接起來。

一架四輪馬車順着木板從船上下來。

這是一架縮小版玉輅。這一架玉輅從船上下來,無數人統統跪倒在地,高聲呼喊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正德神色莊嚴的站在玉輅之上,四匹馬拉着的玉輅之上,正德一身滾龍袍,頭帶冕旒。穿得無比正式。

以正德的性格,完全按照禮法上要求來,實在是難能可貴。

正德朗聲說道:“安慶上下,抵抗寧寇,奮不顧身,朕心甚慰,特地免安慶上下三年錢糧。”

對於達官貴人來說,三年的錢糧不算什麼,但是對於百姓來說,這三年的錢糧,就已經是很大一筆錢了。他們感到的紛紛下拜。說道:“皇上聖明。”

這一次並不是事先安排好的,所以歡呼之聲,並不整齊,反而有一些雜亂,好像是噪音一樣。

只是這樣才顯得真心實意,而不是僞裝。

正德這微微一點頭,放下玉輅上面的珠簾。正德依仗在錦衣衛的簇擁之下,進入了安慶城之中。在正德身後,就是一隊隊京營士卒。

看着這麼多士卒都來到安慶,安慶百姓立即感到一種安全感,只有經歷過戰亂的人,才知道有強大武力保護的可貴。

京營士卒,居然在安慶城下,受到了整個天下都沒有歡迎。

朱厚煌看正德向安慶城方向而去,也接過士卒牽過來的馬,他翻身上馬,正準備向安慶城中而去,卻聽身後一個人說道:“快帶朕去看看,戰場遺蹟。”

朱厚煌身子一震,他怎麼聽不出這個聲音,正是正德。他轉過頭來一看,正德騎在馬上,就在正德身後,他又看見好幾個熟悉的面孔,正是正德貼身侍衛。

正德既然在這裡,那麼玉輅上面的正德,就一定是假的,距離離得遠,冕旒上的珠簾遮擋住面孔,再加上那個替身與正德也有幾分相像。如何一來,自然分辨不出來真假。

朱厚煌說道:“皇兄,怎麼來這樣啊?”

正德翻了一下白眼,說道:“廢話少說,帶朕去看看,安慶城防,看看寧王的營壘。”正德雙眼放光,好像是一個孩子看見喜歡的玩具一樣。

朱厚煌見正德這個樣子,知道拒絕不了他,只好帶着正德繞開的大隊人馬,從南門到西門,查看寧王當初的營壘,再查看還沒有完成的長圍,又轉到北門 ,詳細說說這裡的攻防戰事。

正德聽的眉飛色舞的,說到高興之處,還與朱厚煌彼此推演戰術,一連數個時辰,伍文定派了好幾撥人來找他們,但是都被他們打發出去了。

朱厚煌見天色已晚了,說道:“皇兄,天色已晚,等明日再來看不遲啊?”

正德長嘆一聲,說道:“不了,明日朕就要西去了,不會在安慶停留的。”

朱厚煌一愣,說道:“皇兄,怎麼這麼急啊?”

正德說道:“不能不急啊?在江西,王陽明已經兵臨南昌城下,南昌破滅指日可待,看寧王大軍回援了,就知道寧王的情況不好,朕要是去的晚了,說不定這寧王就被王陽明給滅了,沒有朕什麼事了。那朕千里迢迢而來,豈不是一個笑話了。”

朱厚煌心想:歷史上你的南征就是笑話,不過現在不會了吧。朱厚煌說道:“寧王應該不會這麼容易被殲滅掉吧?”

朱厚煌說的是心裡話,他現在還記得寧王大軍圍城之時,那種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壓力。

“不會?”正德說道:“朕觀寧王行事,根本就是沒有什麼章法,朕要是他,絕對不會在安慶城下糾纏,定當順流直下,攻南京,南京一下,可以劃江而治。孤大軍進入南京的時候,對於寧王來說,勝負已分,下面不過是收尾而已。他但凡有一分見識,就向朕請降,朕或許還能念在同宗的份上,還能免他一死。可現在依舊冥頑不靈,區區一盤殘局,還想翻過來嗎?”

正德說到這裡,想起了什麼,嘆息一聲,說道:“朕自負行軍打仗不是庸手,但是這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王陽明是兵部尚書王瓊的得力干將,王瓊在來之前,就勸朕無須南征,因爲王陽明在江西,平定寧王之亂,必此人也。朕又批閱王陽明的文案,王陽明此人果然不凡,文武雙全,是一員大將之才,如果朕走慢了,說不定,真要落在王陽明後面了。”

正德雖然不正經,但是並不是不學無術之人。在兵法,佛法,等方面的造詣非淺。對王陽明的行軍打仗的本事,自然能看得出來,究竟有幾分成色。他越是發現王陽明的厲害,他越是焦急,唯恐被王陽明着了先鞭。

“報。陛下。”一名錦衣衛快馬加鞭而來,在正德面前滾鞍下馬,跪在正德面前,說道:“陛下,江西傳來的最新消息,王大人攻下南昌,寧王回軍,王大人於黃家渡火燒戰船,追寧王於漁舍之中,寧王軍大亂,寧王本人已經被擒。”

“什麼?”正德一下子愣住了,他最不想發生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五十章 封賞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五十章 封賞第五章 演武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十九章 經緯【2】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九章 打虎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
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五十章 封賞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五十章 封賞第五章 演武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十九章 經緯【2】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九章 打虎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