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

王勳帶着自己大同鎮的精兵,西向應敵。他的臉色陰沉之極,按他的本意,他絕對不想出城應敵。

無他,達延汗幾十年來的赫赫威名,名震天下,不知道多少邊軍猛將折到了達延汗的手裡面。他只想死守城池。

反正大同是九邊重鎮,自成祖遷都北京以來,九邊之中,最重宣大,就是宣府大同兩鎮,因爲這兩鎮是京城門戶,宣大有失,北京不穩,北京不穩則大明震動。最要緊不過的地方,即便是再艱難的時候,對於宣大也從來沒有放鬆過,整個大同城,再加上大同外邊各個關卡與城堡,都是歷代經營而來,可以說銅澆鐵鑄。

不是王勳看不起達延汗。不要說達延汗只帶了五萬靜騎,就算是再多帶上五萬精騎,只要自己穩守大同,達延汗也不可能破門而入。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正德皇帝,不在京城好好待着,反而到了宣府,到了宣府也就罷了,但是你在宣府好好得着也好啊,卻不想你居然還想親臨戰陣。王勳肚子裡面一萬個曹尼瑪,不敢說出來。這已經讓王勳頭大了,但是王勳萬萬沒有想到還在後面,正德想讓王勳進攻的達延汗。

天見可憐,縱然王勳掃地成兵,在大同之中,也不過數萬兵卒而已,更何況,大同要不要守了,這些長城城堡,要不要守了。

這樣一來,王勳從手指縫上扣出來,能出派出的士卒也不過是一萬多而已。

這一萬多人,還不是騎兵。而是步騎夾雜。用這一萬多步騎夾雜的兵馬,來牽制五萬騎兵,這本來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對方圍攻王勳,王勳有辦法在五萬騎兵的圍攻之下,堅持個十天半月,但是騎兵來去如風,如果這五萬騎兵執意要走,王勳什麼也辦不了。

王勳對這一次出兵,有一種不詳的預感。特別是他身邊還有這樣一個人。

魏彬一身蟒袍,手持一聖旨,目光陰冷,總是在王勳的脖子上瞄過,讓王勳覺得,恐怕這位魏公公一直存在殺人奪軍的心思。

這一點身上,王勳不敢有一絲怠慢,魏彬倒是對皇帝的命令,百分百執行。皇帝的命令下達,逼得王勳不得不立即出兵,連拖延都無法拖延。

“我軍夜不收發現蒙古大隊,就在西邊百里之外。”

王勳臉色立即冷下去了,說道:“來得好快。”他閉上眼睛,王勳是將門世家出身,王家世世代代都在大同鎮守,對大同的地理實在再熟悉不過了,不用地圖,就知道現在他在什麼地方。

他猛地睜開眼睛,說道:“傳令下去,全軍南下,去應州城,立即派人去應州城讓他們準備接應,步兵先走,騎兵留下來。”

一隊隊騎兵留在王勳身邊,大隊步卒帶着無數輜重馬車,拐向南方,南方十幾裡處,就是應州城。

王勳說道:“下馬。”說完之後,王勳也翻身下馬了。

譁得一聲,三千多騎兵全部下馬,就在原地休息。大同鎮年年與蒙古交戰,大戰不多,但是小戰不斷。這三千騎兵,是王勳最大底牌。

“王大人,你這是怎麼了。”

魏彬趾高氣昂的來到王勳身邊,也不下馬,居高臨下的說道。

王勳向魏彬拱拱手,說道:“魏公公,達延汗來了。”

“什麼?”魏彬的臉色瞬間凝重起來,說道:“他不是剛剛過黃河嗎?”

王勳說道:“我不知道,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我已經讓步卒轉道去應州城了,而我在這裡與達延汗先鋒碰上一碰。還請魏公公去應州城等我。”

王勳已經等好與蒙古交戰了,所以已經讓所有人下馬,修養馬力。這個礙事的魏公公還是先送到應州城比較好。

魏彬臉色微微放緩,帶了幾絲客氣,說道:“那麼祝王大人,旗開得勝了。”說完二話不說,帶着身邊幾十騎護衛,向南方而去了。

“什麼玩意。”王老虎說道。

王老虎是王勳貼身親兵,與王勳同宗,也算是本家兄弟,而且一身本領在邊軍之中,也算是出類拔萃的了。

“好了,老虎,再怎麼說,也是皇帝身邊的人,不許亂說。”王勳教訓他說道。

“我就是看不慣他那一副沒有卵子的樣子。”王老虎小聲嘀咕道。

王勳的臉色瞬間冷了下來。

王老虎立即沒有脾氣了,說道:“好了,好了。我什麼也不說便是了。”說話之間,王老虎眼睛一凝,說道:“韃子來了。”

王勳擡頭一看,果然,有零零碎碎的幾騎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了。

出現的不僅僅是蒙古人,還有夜不收。

蒙古探子與夜不收在遠處的纏鬥,從遠處的弓箭,到近處的馬刀,殺在一起。

這些人都是大軍之中挑出了的精銳,放到現在就是能單獨執行任務的特種兵,擔任着爲大軍探查前路,尋找敵人,是整個大軍的精銳。不過在這方面蒙古人與明君半斤八兩,既然明軍的夜不收,已經探測到蒙古大軍的前鋒,那麼,蒙古人摸到明軍面前,也是理所當然了。

王老虎有得閒不住了,說道:“大哥,我去看看。”

王勳點點頭頭,說道:“去吧。”

王勳看看天色,又看看的周圍,說道:“所有人移到那個高坡上。”

不過一會兒,王勳將三千騎兵移到高坡之上,並命令所有人飲水,吃乾糧。王勳自己也將自己的馬拉到自己身邊,從馬身上找出一小袋子黃豆來,一邊撫摸馬頭,一邊將黃豆餵給馬兒吃。

大約一個時辰左右,蒙古探子越殺越多,大軍周圍不知道有幾十具屍體,橫屍在荒野之中,有韃子,也有大明夜不收。

在這一刻,所有人才發現,原來的生命脆弱之極。

王老虎帶着幾名夜不收,來到王勳身邊,說道:“大哥,蒙古人來了。”

王勳說道:“多少人?”

王老虎擦擦身上的血,說道:“大概有幾千吧,看架勢沒有一萬。”

此刻不只是,王勳知道了,連身邊的其他騎兵也知道了,因爲大地在微微的顫抖,這分明是大隊騎兵就要來的架勢了。

“準備。”一面將旗陡然豎起來,王老虎光着兩個胳膊,將一杆王字大旗,高高的舉起來。

王字大旗一舉起來。所有騎兵幾乎一瞬間全部上馬,跟着自己的長官排成一個個並不規則的陣勢。

所有的馬兒都在輕輕的騷動,騎士們也有意識讓馬兒活動兩下,讓馬兒熱熱身。

無數匹馬蹄不安的扣着地面,風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吹起來了。

好像一瞬間,一面大旗衝出了地平線,無數騎兵好像是海水一下子漫了過來。

這些騎兵鬆散的根本沒有隊形可言,也沒有是統一的服裝,看上去根本不是軍隊,而好像是民兵而已,但是他們的戰鬥力絕對不容忽視。

這些騎兵並沒有直接衝過去,而是在離着王勳高坡前數裡之地,一下子停了下來。

王勳忽然笑了。“這一次我們贏定了。”

王老虎說道:“爲什麼?”

王勳說道:“因爲他們不該停下來,他們從幾十裡之外,狂奔而來,到了這裡早已疲憊,全憑藉一口氣撐着,他這一停下了,這一口氣就泄。等再鼓起這一口氣來,就不是三五個時辰可以了,我會給他三五個時辰嗎?”

王老虎摸摸了頭,說道:“不懂。”

王勳深吸一口氣,緩緩的說道:“去準備吧,一刻鐘之後。出擊。”

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四十七章禮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四章 豹房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一百章 傷寒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
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四十七章禮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四章 豹房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一百章 傷寒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