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

朱厚煌說道:“多謝皇兄,沒有支持,小弟也不知道現在能不能出東雍島就是兩可嗎?“

“你與朕之間,還需要客氣什麼,煌弟,你覺得孤死後,能不能諡號爲武。”

“皇兄的武功之盛在成祖之後是少有的,定然能得償所願。”正德有一點疲憊了,說道:“你去吧,與楊先生好好談一談,朕累了。”

僅僅與朱厚煌說了一段話,就覺得承受不住,緩緩的閉上了眼睛。

朱厚煌說道:“是。”他緩緩的離開,正好碰到了從外面進來的楊廷和。

朱厚煌搶先一步說道:“見過楊先生。”

楊廷和不敢怠慢,瞭解還禮道:“見過殿下。”

然後朱厚煌就沒詞了,他不知道該怎麼跟楊廷和說。

有些矛盾是彼此的誤會,解開就好了,但是有些矛盾卻絕對不是誤會。比如現在楊廷和與朱厚煌。

正德在病中都有一些軟弱,所以才讓朱厚煌自己去解開楊廷和之間的疙瘩,只要楊廷和支持朱厚煌,朱厚煌登基稱帝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但是朱厚煌不知道從什麼地方與楊廷和說?雙方的思路根本不在一條線上,幾乎是無法溝通。

楊廷和說道:“楊慎代本官招呼一下雍王。”他說完之後,繼續對朱厚煌說道:“雍王殿下,老臣還有事,先行一步。”

朱厚煌立即還禮道:“楊先生請。”

楊廷和帶着幾個侍從走了進去,留下楊慎與朱厚煌兩人。

楊慎與朱厚煌兩人屏退左右,走在豹房之中,豹房的景色不錯,每個建築都有自己的特色。只是此刻兩個人都無心多看上一眼,他們兩人之間只有沉沒。

好一陣子,楊慎說道:“殿下您不該來。”

朱厚煌說道:“皇兄病重如此,孤不該來看看嗎?”

楊慎說道:“殿下,你也知道,現在京中局勢如此,殿下的機會渺茫之極,與其將來朝新君的忌諱,還不如在東雍不過來。”

“孤,不來京師,就不會着新君的忌諱嗎?就不會着楊相的忌諱嗎?孤真不知道,孤到底是何等的禍國殃民,得楊相青眼如此。”朱厚煌也不是什麼老好人。之前還敬佩楊廷和的人品與能力,但是此刻才發現,最好的敵人還是死去的敵人。

“殿下以爲只是家父一個人意見嗎?是滿朝文武的共識。殿下野心勃勃,深肖陛下。又才華橫溢,不得不爲百官所忌諱。”楊慎說道。

“孤才華橫溢?”朱厚煌好像聽到什麼笑話道:“孤連詩都不做。”

楊慎說道:“執政之才,誰看這個?卻不知道才高,乃人君之大忌。殿下才高,野心又大,不近文臣,偏愛武將,在文官看來,殿下像一人。”

朱厚煌說道:“何人?”

“隋煬帝。”楊慎說道。“如果殿下深藏才華,親近儒臣。還有繼位的可能。”

“孤若如此,也得不到陛下青睞。那時候誰知道雍王是誰?”朱厚煌打斷了楊慎的話,說道:“孤今日才知道一句話含義,道不同不相爲謀。”

文官想要的就是一個垂拱而治的弘治天子。所以他們選拔儲君的要求就向弘治天子靠,但是朱厚煌卻不是。朱厚煌絕對不可能如弘治天子,老老實實的做也個太平天子。這一點他們的看法正確,就是朱厚煌登基,絕對會掀起一 場大風波。但是朱厚煌卻從歷史的下游看出來,不管誰登基,都會掀起一場風波的。

無他,文官對皇權的侵蛀,已經到了皇帝不得不反擊的地步了。之後嘉靖所做所爲,就可以證明了。正德對於文官的態度大多帶有迴避,因爲正德畢竟是弘治的兒子,對士大夫有本能的尊重與畏懼。稍想有所作爲的皇帝,都會與文官對抗,已經成了常態。

多朱厚煌一個不多,少朱厚煌一個不少。

而且朱厚煌不管經歷了多久,他想要改變世界的想法,從來沒有平息過。他爲什麼與王陽明說那麼哲學上的問題,就是爲了建立全新的,可以用來發展科學的儒家思想,雖然現在朱厚煌的進展很慢,甚至只是找到了切入點而已。接下來該怎麼走,他也是一步步試探。

但是,朱厚煌要走的路,與程朱理學是決然不同。

道不同不相爲謀,這一句話,將朱厚煌與楊廷和之間的矛盾給說盡了。

從這方面來說,朱厚煌很不會聊天。這一句話,讓楊慎無話可說,朱厚煌說道:“楊師,孤最後一次叫你,楊師,從今之後。你我,天涯陌路,各自安好。”

“殿下還是年輕,如此局面殿下不該勸我倒向殿下,好勸家父改變態度嗎?”楊慎說道。

“你會嗎?楊相會嗎?”朱厚煌問道。

楊慎沉默一會說道:“不會。”

楊慎因爲年輕心思有些活絡,但是楊廷和的意念早已與磐石不可移。而讓楊慎出賣父親,他也是萬萬做不到的。

朱厚煌再行一禮,甩手離開了。

楊慎看着朱厚煌離開,臉色頓時黑了。他心中暗道:“絕對不能讓雍王登基,絕對不能。”

雙方撕破臉了,很容易從政見不同發展到私人恩怨。這種事情古往今來,不勝枚舉,楊慎本來還想左右逢源,他想朱厚煌會求自己,但萬萬沒有想到朱厚煌會如此之決絕。他不可能,也不敢將楊家滿門放在朱厚煌一念之間。

“但是,怎麼確定讓雍王無法登基了?”楊慎心中暗暗思量,他想道:“如果陛下的意見始終不改變嗎?那麼父親也拿陛下沒有辦法?既然正道不行,只好用詭道了。卻不知道如此如何向父親解說。”

楊慎想了想,看朱厚煌的背影消失之後,他也回去看楊廷和了。

朱厚煌出了豹房就有一點後悔了。

正如楊慎所說他今天衝動,如果他委曲求全的,即便不能將楊慎拉過來,也能讓楊廷和放鬆警惕。但是今天他宣戰式的言語,恐怕會將雙方推到決裂。

就在楊慎暗暗後悔的時候,楊廷和也在拜訪一個人,不是別人,正是王瓊。

也不知道是正德賜下藥好,還是王瓊放開了心思,此刻他的神色居然比當初見丘聚的時候好上一點。

“王世叔,身體如何?”王陽明說道。

王瓊靠在被子上說道:“死不了。守仁啊,我沒有想到陛下對你的期望如此之深。”

王陽明說道:“之前,小侄也不知道,小侄不明京中形式如何,還請世叔指點迷津。”

王瓊說道:“楊廷和也是老糊塗了,他在這一件事情上與陛下硬抗,將來能有落的好嗎?”

王陽明一聽,就知道王瓊覺得朱厚煌繼位的可能性大,立即問道:“小侄聽文武百官都對雍王有成見,爲何世叔還覺得雍王成算大一點。”

王瓊說道:“我並不是覺得雍王成算大一點,而是陛下成算大一點,你爲官多在江南,不瞭解咱們這位陛下,不要看他玩世不恭,但他想做的事情,還真沒有做不了。六科言官看上去氣勢洶洶,但是在在陛下眼裡,根本不算什麼,惹急了殿下,他敢六科言官一古腦全換了。文武百官叫喚的再高,也是虛的。真正實的是京營的兵權,陛下牢牢的把握着京師的兵權,即便是現在一絲一豪也不像假手於人,看看京中,張永 谷大用統管京營,許泰,江彬的兵馬就在豹房附近,陛下所在的地方,根本不是宮殿,還是軍營。”

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九章 打虎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四章 豹房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八章 練兵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
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九章 打虎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一百一十章 母后來東雍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四章 豹房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八章 練兵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