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

其中有一個老熟人,就是魏家。

魏家雖然是跑南洋的,但是很多貨物的來源都來自江南。所以江南貨源的變動,對他們魏影響很大,這一次來的是魏大臨。

魏家兄弟兩人,因爲朱厚煌也有了分歧,現在次子魏瑞舟就在朱厚煌的麾下。主持佛郎機炮的鑄造。

其實佛朗機炮的鑄造,魏老爺子自然安排的工匠,不用魏瑞舟,怎麼出力。不過是爲了兒子送功勞而已。

這一點,朱厚煌也是心知肚明的。這一次佛朗機炮威力非凡。魏瑞舟就能借此功勞高升一步了。

因爲有這樣關係,所以魏大臨,不發一言。靜等朱厚煌的處置。

與魏家相鄰的是鄭家,這裡所說的相鄰,並不只是他們作爲相鄰,而是他們也是鄉親。

福建自古以來就有跑海的傳統,這個傳統不會因爲一時的禁海就廢除的。鄭家也是魏家的同鄉。

不過鄭家雖然所是鄭家,但是比不得魏家,魏家的基業由魏家老爺子開基建業。到現在也有幾十年了,第二代也長成了,多得不說,至少能傳承一代。

但是鄭家不過是鄭老虎一個人帶着同鄉兄弟闖出來的名號。聽起來名聲響亮。不過底子上就比魏家差太多了。

鄭家來人正是鄭老虎。

鄭老虎身形不高,有些矮壯,整個人看上去。就好像是一個石墩一樣。常年跑海,臉色被陽光照成了小麥色。

他看向朱厚煌,他眼光之中,有很多複雜的神色。

朱厚煌的意外崛起,對鄭老虎影響很大,鄭老虎之所以要北上走日本航行,就是朱厚煌突然出現,擠壓了他的生存空間,不得不避開朱厚煌。卻沒有想到,他避開朱厚煌走日本航線,再次與朱厚煌相逢。

除卻鄭老虎之外,還有一長衫男子,就好像是一個賬房先生一樣。這個人是雙嶼島的代表。

雙嶼島是與江南那邊關係最爲密切的,彼此之間的關係根本切不斷。朱厚煌也知道,雙嶼的那一份,自己萬萬染指不得的。今日雙嶼島來這裡的人,不過是一個過場而已。

其他還有幾個人,朱厚煌卻不認識了,只是也是海上的海盜,到底是底細,就不大清楚了。

這這七個人,再加上朱厚煌,與大明沿海的水師,就是整個東海最大的力量了。即便是佛郎機人,在這一股力量之前,也必須退避三舍。

這一股力量甚至還沒有算上廣東那邊海盜。

從西方人來到東方之後,他們遇見的第一個敵人就是大明的海盜,他們整整與這些海盜糾纏了數百年,在科技大爆發之後,才完全獲得這一場戰鬥的勝利。

朱厚煌見所有人都靜了下來,說道:“諸位能在海上雄霸一方,自然是一等一的英雄人物,只是生不逢時而已。大明江山雖然有些小患,但卻也穩如泰山。諸位在海上廝混。即便混到頂尖,回到鄉里,還要受一個小小的縣令的氣。豈不是太委屈了。”

“雍王殿下,莫不是想招安不成。”鄭老虎用低沉的聲音說道。

“正是。”朱厚煌毫不避諱說道。“孤在東雍立足,受佛郎機人的奇恥大辱,此仇孤時刻銘記在心。沒有一刻不想報仇。只是孤敗於佛郎機人,也不得不承認,佛郎機人船堅炮利,人雖少,卻精銳非常。諸位都是海上英豪,只好諸位能助孤擊敗佛郎機人,孤絕不惜名爵之賞。”

魏大臨心中嘆息一聲,心中猛地想起了自己的弟弟的魏瑞舟的一番話,魏瑞舟說道:“雍王殿下,身份貴重,又知人善用。身邊有陸尚書,許統領這樣的英傑輔佐,定然大有作爲。而如今雍王身邊缺乏水戰好手,正是我魏家的機會,此刻來投,即便是千金市馬骨,雍王殿下也會給我家一個體面。且雍王殿下歲入,十之八九都來着海上。陸尚書在東雍開河修路,移民建城,所耗億萬。都從海上而來,雍王殿下會坐視我魏家與殿下爭食嗎?”

魏大臨心中暗道:“早知如此,當初就應該助雍王一臂之力。”

雖然魏大臨知道,即便是沒有魏家相助,朱厚煌也未必敗的太慘。此刻也只能在心中嘀咕兩聲,他第一個站出來,說道:“魏家願從殿下之令。”

“好,”朱厚煌對魏家的舉動心中已經有了幾分把握,不過聽魏大臨如此說,還是很高興。魏家投靠,不僅僅是雍國多出幾十艘上百艘船,而是多出一個遍佈南洋的關係網,還有很多久經風浪的水手。

朱厚煌當即說道:“孤這就命魏瑞舟爲南洋艦隊統領,魏大臨爲少府右丞。”

朱厚煌大筆一劃,多出一個南洋艦隊,與許棟所統領的琉球艦隊相對。這個少府右丞,也是硬造出來的官職。

明朝尚左,所謂的少府右丞,就是少府丞的副手。

這一下,魏家在雍國的地位,就僅次於許家了。站在角落裡面的許棟,忽然多出一絲危機感。

鄭老虎忽然說道:“雍王殿下,不知道我投奔殿下,殿下如何安置。”

朱厚煌說道:“孤就給你兩個選擇,第一,自領一支艦隊在外,在孤這個領一個番號,有事徵調,自有獎賞,無事。自行其是,孤概不干涉。第二,就是來孤身邊爲將。孤東雍艦隊,還卻少一個統領。”

鄭老虎不是笨蛋,自然知道,第一個雖然自由,但是不過羈絆而已,東雍不會將他當成自己人的。鄭老虎決定選第二條。

正如最瞭解你的不一定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敵人。

鄭老虎一直以朱厚煌的敵人自居,一直想怎麼從朱厚煌的嘴裡奪食。但是很多時候,他都沒有出手,因爲他沒有看到勝利的的希望。他可以說眼睜睜的看到朱厚煌在不足一年的時間發展成這個樣子,人丁有十萬之衆,戰船近百艘,又有朝廷的支持,真是此誠不可與之爭鋒。

既然無法打敗他,那麼就加入他。

鄭老虎相當的果決,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說道:“臣鄭路拜見殿下。臣有一事,還請殿下責罰。”

朱厚煌說道:“鄭卿何罪之有?”

“伏擊殿下商船的人,是臣。臣冒犯殿下天威,還請殿下重重責罰,以儆效尤。”

朱厚煌知道,鄭老虎是一個聰明人。這個時候提出這個問題,不管朱厚煌心中怎麼想,就必須放過他。朱厚煌哈哈一笑,說道:“此前之事,既往不咎。希望鄭卿讓孤知道,孤今日之舉,絕對值得的。”

鄭老虎說道:“臣定然將佛郎機國王的人頭割下來,以雪殿下澎湖之恥。”

朱厚煌心中有些不舒服。但是強忍着不露出一點來。有些事情,自己能說,但是別人說不得。與佛郎機人的和談,是朱厚煌這一輩子念念不忘的奇恥大辱。從別人的口中說出來,朱厚煌本能敢感到刺耳之極。

朱厚煌轉過話題,將目光轉道不說話的幾個人身上。

一時間雅雀無聲,朱厚煌再等着他們表態。

連雲山的莽漢說道:“我連雲山在江北數百年了,從來沒有想過招安,告辭了。”

朱厚煌說道:“許統領。”

許棟說道:“臣在。你帶這位仁兄下去,買賣不成人情在,將江南的事情給商量好了。”

許棟說道:“是。臣遵命。”

朱厚煌再次看見沉默的幾位,說道:“幾位,是留下來,還跟着這位仁兄離開啊?”

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三章 侍衛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三百三十八章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
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三章 侍衛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三百三十八章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