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

北京城中的風波纔剛剛涌起,今後的浪潮只會越來越高。

不久興王封地啓程的來京師的興獻王妃蔣氏,經過幾個月的長途跋涉來到的通州,就快要到北京了。

張璁立即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張璁通過黃錦秘密入宮。不過這個時候的張璁已經是觀政進士了。在六部行走。雖然沒有確定正式官職。

張璁爲嘉靖獻上一計,這一計就是苦肉計。

就在整個京師都在爲蔣氏入京準備的時候。忽然一個消息傳開了,蔣氏在京師外不走了。

這個消息轟然傳開。

楊廷和心中咯噔一下,心中暗道:“不好。”隨即立即有太監傳詔。嘉靖召見楊廷和。

楊廷和從內閣到了嘉靖寢宮,還沒有行禮,就聽嘉靖“哇”的一聲哭了出來,不知道真哭假哭,反正看上去涕泗橫流。

楊廷和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將頭死死的栽在地步上,說道:“陛下節哀。陛下節哀。”

嘉靖收了哭聲,說道:“楊先生,朕不當皇帝好嗎?朕不當皇帝了,朕要跟着母后回家。朕要回安陸。”

嘉靖言語之中缺乏誠意,最少連自稱也沒有變,可見嘉靖對屁股下的寶座看重之極,絕不想讓出。只不過是做個姿態而已。

楊廷和說:“陛下何出此言,大明江山豈能如同兒戲一般,說當就當,說不當就不當啊?”

嘉靖說道:“可以,朕要以何禮節見母后啊?”

楊廷和說道:“這--”他一時語塞。

嘉靖與楊廷和雖然一直在敵對,但是還沒有撕破臉。所以對興獻王封號如果確定,還有與嘉靖如何稱呼弘治與正德,這些問題都是懸而未決。

因爲這些問題是嘉靖與楊廷和都萬萬不肯也不願意讓步的地方。

但是現在卻出現一個問題。

如何迎接蔣氏,按蔣氏的身份不過是一個藩王妃而已。按照大明的禮節,藩王妃見皇帝,那是要行大禮的。

但是嘉靖是蔣氏的兒子,天下真的要母親叩兒子嗎?根本沒有這個道理。

嘉靖乘勝追擊,說道:“朕真的不孝,如果讓母后向朕行此大禮,朕寧可回安陸做一藩王。”

嘉靖說的斬釘截鐵。但是根本上就是再向楊廷和逼宮。

楊廷和想不在這上面讓步都不行了,孝道從來是大節所在。

嘉靖如此做,是站在正理之上。如果楊廷和硬頂,反而顯得楊廷和跋扈。

但是楊廷和卻不想在這上面讓步。一時間大腦一片漿糊,說道:“請陛下放心,臣一定會將王妃請過來的。”

嘉靖眉頭一皺,他心中暗道:“不應該啊?”在他想來,楊廷和勸解一二纔對,但是沒有想到楊廷和直接退縮了。他斟酌詞句,說道:“楊先生,母后有什麼要求,請楊先生千萬答應下來。”

“劉臣遵旨。”楊廷和說道。

楊廷和口裡是這麼說的,但是心中卻不是這麼想的。

楊廷和恭恭敬敬的離開了嘉靖身邊,回到了內閣。來回踱步,叫一個人將楊慎給叫過來,翰林院與內閣相距不遠,不過一會功夫楊慎就來了。

楊廷和將這一件事情原原本本告訴楊慎,說道:“用修,你覺得這件事情該怎麼辦?”

楊慎想了想,說道:“好一招苦肉計啊。這定然是張璁的手筆。”

楊廷和想了想,說道:“張璁,這老秀才,還真有兩下子。”

楊廷和與楊慎都是神童出身,很年輕都中了進士,但是張璁在科考上蹉跎人生數十年,單單是這一件事情,楊廷和就看不起他。

不過,楊廷和不得不承認張璁這一招很毒。

文武百官都等着結果,如果楊廷和讓蔣氏回安陸,那就是致天子於不孝,如果讓蔣氏跪拜天子,又是至天子於不孝,簡直是左右爲難啊。

除非,楊廷和爲興獻王夫婦正名分。

但是這又是楊廷和萬萬不想做的事情。

楊慎也覺得棘手。

楊慎沉吟一會兒,說道:“父親,當今之事,不難解決,但是我擔心這事情之後。我們能擋一次兩次,能擋三次四次嗎?恐怕越擋,越使得陛下心中不高興。”

楊廷和當然知道這一點。

嘉靖始終是皇帝,而且才十四歲,除非楊廷和不給嘉靖活命的機會。否則嘉靖終究會長大的。現在能堵住,將來恐怕堵不住了。

所以楊慎一直不想與嘉靖爲敵。

但是楊慎的話,卻不被楊廷和聽在兒裡。楊廷和說道:“不必多說,直接說怎麼辦?”

楊慎說道:“要想蔣氏見陛下不行大禮,就必須擡高蔣氏的身份,所以封蔣氏爲後。興獻王爲帝。”

楊廷和皺起眉頭了,說道:“這還用你說嗎?”

楊慎說道:“父親,誤解了我,興獻王夫婦於陛下有養育之恩,有功於社稷。當追封帝號。但稱帝不等於承嗣。”

楊廷和緩緩的點頭了,他知道楊慎打的是什麼注意。不就是用一個封號,將興獻王妃騙進京師再做計較。

不過,楊廷和很明顯的發現一個問題,說道:“冊封封號,是要聖旨的,陛下絕對不會下這樣的聖旨的。”

楊廷和當然知道嘉靖想要的是什麼?興獻王妃或許不大明白裡面的套路,但是嘉靖這麼多天的摔打之中,已經歷練出來了。一眼就看出其中的貓膩所在。

楊慎輕輕一笑說道:“用不着陛下,還有一個可以做出這樣的決定。”

楊廷和腦袋瓜輕輕一轉,說道:“你說太后。”

楊慎說道:“正是。”

張太后執掌皇宮內外,理論上懿旨的威力不下於聖旨。不過對文官來說,聖旨他們都敢頂回去。更不要說是懿旨了。

“只是,我與張太后的關係並不好,這一道懿旨不好求了?”楊廷和說道。

正德之死,是楊廷和內心之中的隱痛,同樣也是張太后心中的隱痛,在正德死後,張太后閉門不出,什麼時候也不管了,整日裡吃齋唸佛,好像是超度正德。

楊廷和在正德臨終之事做了一些什麼事情,楊廷和自己知道,他也不願意去見張太后。好像是在見苦主一樣。

楊慎心中微微一嘆:“張太后是一個關鍵,萬萬不能有什麼閃失。要不我楊氏就不好收場了。”

現在楊廷和正在風口浪尖,已經夠辛苦了。如果張太后再出了什麼事情,楊廷和就算是有九張嘴也說不清楚了。

“父親,孩兒代你走一趟吧。”楊慎說道。

“你。”楊廷和有些遲疑。

楊慎說道:“如今事態緊急,讓人知道的太多了,反而不好,我是父親的兒子,最能取信於張太后。”

“好。”楊廷和說道:“如此你就去一趟後宮。記住要早點回來。”

“是。”楊慎說道。

雖然黃錦一遍遍的處理宮中的宦官,其中御馬監的人已經驚動的。但是這樣的局面,也阻擋不了。不過小半個時辰,就來到了張太后的宮殿外面。

楊慎不再隱藏身份,讓宮女去通報一聲。

正在對這一尊觀世音菩薩像誦經的張太后聽了宮女的話,皺起眉頭問道:“他來看什麼?”

隨即又好像是想到什麼一樣,說道:“讓他進來吧。”

“是。”宮女答應下來了。

不過,片刻之後,楊慎進來了,說道:“臣楊慎拜見太后。”

張太后頭也不回的說道:“起來吧,你這個宰相家的公子,來見老身有什麼事情。”

楊慎明確的感受到,現在張太后與之前的張太后有很明顯的不同,之前的張太后身上有一股咄咄逼人的氣質,而現在的張太后身上卻是沒有了。

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二十章 經緯【3】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八章 練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
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二十章 經緯【3】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八章 練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