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

朱厚煌的脈是什麼?從中國傳統意義上來說,就是打擊兼併,從道德上來說,就是打擊奴隸主,從財政上來說,是儘量開源,從富人手中收稅。

而這個奴隸的丁稅就是從奴隸主人哪裡收來的。更重要的是官府對奴隸的一種管理,也算是一種保護吧。

所以,朱厚煌不可能不同意。

“那麼兵役怎麼辦?”朱厚煌問道。

“那麼交免役錢吧。”楊慎說道。

很多人都眼巴巴的看着朱厚煌,希望朱厚煌同意一點。

因爲他們之前沒有注意,現在才發現,原來朱厚煌的政策之中,有太多的一刀切的問題。比如這田稅,誰都少不了,除非是封地之內,那些稅收是領主的。但是除此之外,根本沒有誰是免稅的。而且服役又是一個問題,因爲朱厚煌清楚了太多的徭役,只留下兵役一種,但是很多人很快就發現,原來,兵役是不可避免了。

原本的讀書人士紳,都不需要交稅服役的,但是這兩種特權消失的無影無蹤。

不過,事情還不是太急。畢竟這些人很多都是東雍朝廷的命官,

一身官身保證他們不需要服役,但是他們的孩子都需要服役的,算算年紀再過幾年很多官員的兒子,都被迫進軍營了。要是能交免役錢,他們又怎麼能交不起啊。

朱厚煌沉吟了一會說道:“不行,絕對不行,孤絕對不允許有人能不服從兵役。免役錢絕對不行。”

其實朱厚煌並不在乎那一點點兵源,那纔有幾個人了。但是朱厚煌想要的是將尚武精神給發揚廣大,這些人依靠特殊的身份交免役錢,那麼其他人也可能請託,本來雍國的戶口不多,如此一來能徵多少兵,所以,朱厚煌絕對不允許如何人不服兵役。

別的不說,如果這些文官子弟,還有大莊園主,大商人的子弟都沒有在戰場之上,時間一長他們就會鄙視武將,大明的鄙視鏈不就是這樣來的。

當然了給一巴掌,還要給一個甜棗的。

朱厚煌說道:“不過,孤征兵之後,可以按照功名來安排職務,如果在求學之中,可以推遲服役。但是萬萬不能少。”

朱厚煌這是好意,也是限制,朱厚煌的用人政策,所選的人一定是在下面長期沉淪,對世情很少是瞭解的,無論是將軍,還是宰相,所有這些因爲學歷直接空降的,都是用來掛着的,除非有功勞,不過是在軍中廝混一兩年而已。想在軍中發展,根本不大可能。

朱厚煌本來想從免役錢之上,再從那些奴隸主的人身上,再撈上來幾筆,比如說給奴隸交免役錢,但是卻不看這麼做,畢竟太難看,要等等再說。

楊慎說道:“臣明白了。”

楊慎這裡話音一落,很多人目光之中,閃過一絲黯然。

楊慎見氣氛不對,立即轉移話題,說道:“殿下,不知道準備怎麼對這些大地主徵稅?”

此提議由引起了很多人的騷動。畢竟有錢人在東雍並不是太多,大概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以海貿起家的一大批家族,還有那些想金盆洗手的海盜,再有就是東雍的高官了。這些東雍高官俸祿很多,再加上中國人的一行尿性,有了錢怎麼辦,當然是買田置地了。

所以說,朱厚煌這一句話,關係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由不得他們不關心。

朱厚煌說道:“一視同仁。”

楊慎說道:“好。”

朱厚煌也想弄一個階梯的收稅的門檻,但是朱厚煌卻明白自己的事情,東雍的人才不過是堪堪夠用而已,根本不足以玩轉這樣的的徵收賦稅的能力。朱厚煌很多的公務員不過是認識幾百字速成出來的人手。即便是這樣人手,還是有一點不夠用。

這是明面上的東西,還有暗地裡很多東西。

首先是土地買賣,朱厚煌記得,東雍的土地是不允許買賣的。朱厚煌有一段時間,甚至想固定土地國有。

“孤記得,我東雍對於土地交易沒有詳細的規定,他們哪裡的大片土地。”朱厚煌問道。

楊慎咳嗽了兩聲,說道:“開荒所得。”

朱厚煌深深看了一言,沒有說話,就當是開荒所得的。

不是朱厚煌小窺他們,而是自陸完之後,雍軍就是最能開荒的團隊了。恐怕裡面有錢權交易。

朱厚煌的目光直接看向王九川。

王九川眼睛一喜,不再說話了,只有開始默默的關注之前的安置,暗道:“我需要查一查其中的情況了。看看有沒有什麼情弊之事。”

現在並不是關注其中的問題的時候,今天要解決大方向問題,就是土地的問題。朱厚煌說道:“即便是他們的開荒所得,那麼上東雍地契了嗎?”

楊慎說道:“沒有。”

朱厚煌大怒說道:“豈有此理。沒有田契,孤怎麼收稅,連田契都沒有,鬼知道怎麼收稅,記住,這一條絕對能忘記。”

“是。”楊慎說道。

朱厚煌說道:“楊相,孤信得過你,纔將這樣的事情交付給你,孤的根基是自耕農,孤要你保證軍心,不能因爲這些貪婪,引起軍中不平。“

楊慎說道:“是。”

朱厚煌長嘆一聲,說道:“其實,這只是末節而已,其實我所擔心的不是別的,東雍的土地本來在官府手中。可以調節田畝數量,控制自耕農人口,但是這樣大量的土地買賣之後,恐怕百餘年之後,孤分下去的土地,再次匯聚在勢力人之家,孤所做的事情,幾乎沒有任何意義,這一點,楊相可能教我。”

楊慎沉吟了好一陣子,說道:“殿下,臣覺得凡是堵不如疏,即便殿下強堵,又能怎麼樣啊,殿下百年之後,還能如此嗎?倒不如一直執行殿下的策略,對外開疆擴土,凡是我大明百姓,只有是男丁都可以授田,土地兼併,則百姓都流轉到新土地之上了。如此而已。”

朱厚煌沉吟了一會說道:“好。立即記下來,此乃東雍國策,東雍後世之君,必須牢牢記住,不管什麼時候,都必須有能給百姓授田的土地。“

朱厚煌知道這一條延伸出來的是什麼,是擴張擴張擴張,當無法擴張的時候,也就是內亂爆發的時候了。這一個套路,大概能維持個數百年就不錯了。有了這個政策打底,朱厚煌忽然放下心來了。

雖然朱厚煌佈置了很多限制的條款,想方設法增加那些使用奴隸的大地主的權力與財力,但是有一點朱厚煌無法否認的,就是今後這是一股新的政治力量,與雍軍以及雍軍背後的團體格格不入。朱厚煌看到他與勳貴合流的可能,但是要朱厚煌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想來想去,朱厚煌一點辦法都沒有除非有大量的人口。

朱厚煌這一系列政策的制定。

很多勳貴現在做出了反應,比如說戚景通,就出錢賣了大量的奴隸運往封地,其他幾家都不示弱,一時間奴隸的價格再次攀升。軍方甚至對這裡的財富起了心思,劉老刀數次來找朱厚煌,請戰。

但是朱厚煌豈能不制定劉老刀的心思,他不過看這些海盜一個吃的油光滿面,而且都在各府安置的田地,讓弟兄們分了田地,有奴隸幹活,一時間好不快活,心中羨慕而已。

不過,朱厚煌因爲奴隸貿易而填滿口袋之後,也不想再容忍爪哇島上的淡目國了,決定出兵,對淡目國最後一戰。

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
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