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

當初徐-敬業起兵反唐的時候,駱賓王就勸他直驅關中腹地,爲什麼?因爲只有關中腹地有武則天的不滿者,還有李唐殘餘實力響應。

天高皇帝遠的南方,對長安有什麼樣的變故,根本不在意。

朱厚煌也是如此。在攻打峴港的時候,朱厚煌從來沒有將勸降當成一回事。但是到了海防,卻又舉起了安南小皇帝的大旗,就是這個原因。

海防離升龍不過一兩百里而已,可以說是整個安南的腹心之地,黎氏的遺澤尚在。安南小皇帝名頭,和大明的名頭或許有用。

海防城中。

怎麼辦?怎麼辦?

一個老頭焦急的在書房之中來回踱步。

他就是接到朱厚煌勸降通告的海防知府。

不過海防知府一點用兵打仗的能力都沒有,他甚至沒有能力將自己的勢力伸進守軍裡面。不是他不行,而是那個姓莫的太過厲害。

已經人頭落地的姓莫的,仗着他姓氏上的便宜,真以爲自己就是莫氏中堅了。見莫登庸在南方大開殺戒,捷報頻傳。

他坐不住了,這個時候傳來,有海盜騷擾海防的消息,他當機立斷,想要立些功勞。所以帶着安南水師出海了,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他這一去就沒有回來的時候,非但沒有回來,反而身首異處了。

本來一直作爲一個文官的海防知府,陡然接到鎮守海防城的重任,面對這樣的局面,他怎麼能收拾的來啊?

“報,大人。明軍在城下列陣了。”

海防知府一揮手說道:“我知道了。”

“報告大人,明軍在城下列出數十門火炮。”

“報,大人,明軍開始轟擊城牆。”

“報,大人,東門傷亡慘重,請大人支援。”

即便是海防知府再不想,所有事務都要彙總在他這裡處理,就算他不去看,但是在城頭上隆隆的炮聲,不管他願意還是不願意。都要硬生生的塞進海防知府的耳朵之中。

海防知府大喝一聲,終於有了決定,就是開城投降。

海防城門咯咯吱吱開了,俞大猷當先入城。

這一次攻城,還沒有真正開始。卻將海防知府給嚇住了。

很多時候,第一層抵抗的士卒都還沒有放棄希望,但是在後面身居高位之人就已經承受不住壓力了。

不過朱厚煌無意在海防城久留,立即讓許棟掌管海防城,按照新洲府的舊例處理,這海防府要比當初的新洲城要厲害的多,朱厚煌也不多想,幾十萬兩銀子還是應該有的。

只是朱厚煌發現並不是攻佔海防之後,就可以一片坦途。

“大人,”海防知府結結巴巴說道:“升龍府爲了防止水師逆流而上,徑直進攻升龍,在大江之中設下了木樁鐵索,海船隻能在漲潮的時候,才能通過。”

朱厚煌問道:“這個下木樁的地方在什麼哪裡?”

海防知府苦笑道:“這隻有一個人知道,就是莫總兵。”

朱厚煌一想所謂的莫總兵,不就是那一位身首異處的人嗎?朱厚煌冷哼一聲,一腳將海防知府踹在地上。

海防知府磕頭如搗蒜,說道:“殿下饒命,殿下饒命。”

朱厚煌無意要他性命,不管怎麼說,他是第一個棄暗投明的人,單單是因爲這個就要保住他的小命,還要讓他過的很好纔是。

不過,這卻解不開他現在的問題。

怎麼逆流而上,去升龍。這看似是一個簡答的問題,卻難住了朱厚煌。

“爲將者,不能不知地利,看來我還算不得一個名將。”

朱厚煌不得不被不知道隱藏在什麼地方的木樁與鐵索攔住,小心翼翼的逆流而上。而莫登庸也知道了海防失守的消息。

清化城下。

莫登庸看着手中的消息,再看着城頭搖搖欲墜的清化城,恨的恨不得咬碎銀牙,但是他再怎麼恨,也不得不撤兵了。

清化是越南的西京,這西京並沒有在東都升龍之西,而是在升龍之南,倒是一件奇事。莫登庸一路上追亡逐北,將鄭綏困在清化城之中,雖然沒有日夜強攻,但是清化城中士氣低落,莫登庸相信,不用強攻,只需困上一些時日,這下清化城就能落到自己的手裡面,卻不想這個時候忽然生出變故來。

正如之前朱厚煌所預料的。莫登庸不能坐看升龍失守。這將是對莫登庸威信前所未有的打擊。

莫登庸本來就不是世家出身,有今日的地位,全靠打出來的。如果升龍一失守,大家都知道莫登庸的實力也不過如此,莫登庸面對的便是遍地烽煙。

莫登庸說道:“撤軍。”

不過陣前撤軍從來是高難度動作,莫登庸親自斷後,纔算是完完整整的將莫軍從清化城下撤了出來。

鄭綏在莫登庸撤出第二日,確定了海防失守的消息,他鼓足餘勇,帶着剩下的兵力,墜在莫登庸的後面。

一旦莫登庸回擊,鄭綏就原地固守,每日行軍速度很慢,幾乎五里一堡,十里一寨。緩緩的向北挪移。

莫登庸知道鄭綏所想,他就是想在莫登庸回軍與明軍作戰的時候,突然參加進去,痛打落水狗,一舉將莫登庸給打死。

但是這是陽謀,莫登庸知道又怎麼樣啊?現在鄭綏大軍不在清化城之中,莫登庸只要猛攻十幾日,定然能大破鄭綏。

但是十幾日之後,升龍府還在不在莫氏的手中,也是一個未知數了。

按理說,升龍府是安南京師,可以說安南防禦最好的城池了,但是再好的城池也需要人來防守的。

莫登庸現在後悔,當初沒有將小皇帝給殺了。但凡小皇帝活着一日,升龍城之中,就一股效忠小皇帝勢力,黎氏百餘年的餘澤,還沒有完全散盡。

莫登庸面對現在的局面,只能壯士斷腕,他沒有時間與鄭綏糾纏下去了,下令道:“所有人拋棄輜重,輕裝前行。”

隨着莫登庸一聲令下,整個由南到北的行軍道路兩邊都扔着大車小車,大大小小行禮,糧食衣物,乃至於兵器,有一種堆積成山的感覺。

但是即便是這樣,莫登庸心中還是不安。“從海防到升龍,有水路可通。行軍之速,倍於陸地,而這一點水路,不過一二百里。如果行船速度夠快的話,一兩日,最多不過三日,就能到達,但是從清化到升龍,一路上河山重重,縱然趕過去。恐怕也來不及了。”

莫登庸即便是心中焦急,也只能保持震驚,權衡利弊之後,不管不故,先行向北而去。

鄭綏看着這一路上的遺留,心中大喜。暗道:“你莫登庸還有今日。”感嘆之後。鄭綏心中也感到不安。

鄭綏可以是莫登庸老對手了。他在莫登庸手下吃過不少虧。所以他對莫登庸最爲了解。從不敢小看莫登庸。

如今莫登庸如此驚慌,好像是喪家之犬一般,鄭綏心中卻有幾分不安,他暗道:“這是不是莫登庸的詭計,他會不會殺一個回馬槍。”

鄭綏一想到這裡,更加覺得不安。

“大人,追還不是不追啊?”、

鄭綏的部下好像是打了一個大勝仗,個個興高采烈。盼着繼續追擊下去。只是越是這個關頭鄭綏就越覺得難以決斷。

追,還是不追,不過是一個字的區別。但是卻在鄭綏的心中反覆權衡,不能決斷。

鄭綏的老毛病又犯了。鄭綏在絕境還能堅持,但是再順境卻會反覆狐疑,不能決斷。莫登庸走的如此乾脆,就是知道了鄭綏有這個毛病。

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四十七章禮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十七章 練兵2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七十一章 銀子
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四十七章禮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十七章 練兵2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七十一章 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