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佛郎機

朱厚煌不由的失笑,說道:“楊學士差矣。佛郎機是西方大國,其國在數萬裡之外,遠在大食之西。其國數萬裡而來。滅滿刺加一國。”

“哦,”楊慎不由的皺起了眉頭。

數萬裡而來,並能滅一國,讓楊慎心中生起一絲好奇。

楊慎自己身爲大明帝國的核心一員,自然知道,能在數萬裡之外滅一國是何等的困難。

當然讓楊慎感到害怕還是不可能的,但是不妨礙楊慎高看佛郎機一眼。不將佛郎機看成南洋野人。

但也僅僅如此而已。

朱厚煌看到楊慎的臉色,猜到了他幾分心思,心中不由哀嘆起來。看來我大中華天朝上國的情節,早已是自古以來的弊病了。

不得不說。這種從骨子裡面的驕傲雖然讓人詬病,但是我喜歡。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世界第一,當了第二都不舒服。

很多國家成爲世界第一梯隊就很滿足了。

但是中國感到頭上有一個美國,就很不爽。即便是現代也是如此,就不要苛責明代的士大夫了。

朱厚煌不得不再次爲葡萄牙吹噓,說道:“我想見佛郎機就是因爲一個西方學者。這學者提出了日心說,我對這個很感興趣。”

“日心說?”楊慎有些好奇的問道。

“大意是宇宙以太陽爲中心,羣星包括地球,都圍繞着太陽旋轉。等等,我也是聽說,故而很好奇。”

“地球?是指大地嗎?”楊慎聯繫上下文,問道。

“正是。”

地球這個詞彙也算是舶來詞,當時是沒有的。朱厚煌覺得與楊慎說話,實在是方便,很多詞彙朱厚煌都習以爲常了,但是說給別人,非得做一番解釋不可。但是在楊慎這裡一點就透,根本不用多做解釋。

真是和聰明人說話方便啊。

楊慎也對這方面升起了好奇之心。

不要以爲楊慎對天文方面沒有造詣。楊慎是整個明代歷史上著作之多,是明代第一人,很多人都稱讚楊慎是明代的蘇東坡,可見楊慎博學多才。

楊慎在天文學上也不是沒有建樹的,有一次正德召見欽天監的時候,問道:“星有注張,又作汪張,是何星也?”左右不能答。楊慎說道:“是柳星。”

可見楊慎學識之廣博。

楊慎繼續問道:“整個學者叫什麼名字?”

“哥白尼。”

朱厚煌他記不清楚很多天文學家的生卒年月,但是誰前誰後還是記得清楚的,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這三個人之中,他選擇是說哥白尼。

楊慎說道:“整個事情,我會注意的,不過我想提醒世子,身爲藩王,私習天文也是犯忌諱的,如果世子想學習天文,最好讓陛下知道。”

朱厚煌對自己藩王的身份,有些不知道說什麼話好,身爲藩王他有很多便利,比如,如果他不是藩王,怎麼這麼容易與當世最傑出的士大夫相交。但身爲藩王也有先天性的限制,比如見外國使臣,學習天文,讀書做官,等等,很多事情士大夫做來沒事,但是藩王做出來就有事情。

不得不說。

藩王這個身份,給了朱厚煌便利的同時,也給了朱厚煌極大的枷鎖。

楊慎告辭離開之後。

朱厚煌開始往來軍營與家裡。

三百名士卒與朱厚煌身邊的十幾個侍衛混編。每一個侍衛都成爲小頭目了,以吳明爲總教官。

朱厚煌每天都來看一看,只是每天朱厚煌看到這些骨瘦如柴的身影,心中不由嘆息一聲,知道還不是開始訓練的時候,這個時候貿貿然訓練,小心會死人的。

不過,軍營這邊沒有發展,但是另一方面卻有很大的進展。楊慎來找朱厚煌了。

楊慎身爲翰林學士,區區一個王府官不過是兼職而已。雍王府能有什麼事情處理啊?楊慎當王府官以來,不過來了兩次而已。

這一次是第二次。

楊慎見了朱厚煌開門見山的說道:“世子,佛郎機使臣哪裡已經我已經安排好,等一會兒,就去會見,不過?”

朱厚煌心中激動,他說道:“不過什麼?”

“不過,世子以自己的身份會見藩王使臣卻是有些不合適。”楊慎饒有深意的說道。

朱厚煌立即接上話茬,說道:“不知道我以什麼身份去合適?”

楊慎說道:“就做我的學生吧。”

朱厚煌很上道,立即上前一步,就準備跪下來,說道:“弟子見過師傅。”

楊慎立即攙扶起朱厚煌,說道:“世子請起。”

朱厚煌恭敬站立,說道:“師傅叫我厚煌便是。”

朱厚煌之所以恭敬,其實並不是多喜歡楊慎的學識,或者說想從楊慎這裡學到些什麼東西。而是一心想加入士大夫的圈子裡面。

不管怎麼說,現在的明朝已經是一個士大夫的世界,縱容是皇權也被士大夫日侵月侵,早已不復當年太祖成祖之時了。與士大夫相比,大明皇權之中異類,藩王的身份更是尷尬無比。

不管朱厚煌想有怎樣的作爲,他必須做一件事情,就是拉攏士大夫,不拉攏士大夫,就沒有足夠的人才,沒有足夠的人才那是什麼事情也做不成。

成大事,首在得人。

所以朱厚煌在士大夫之中有一個身份,就極其重要了。

而楊慎,父親是楊廷和,現在內閣第一人。縱然最近幾年內閣失權,那也是響噹噹的文官領袖,正德見了,也得恭恭敬敬的叫先生。而楊慎自己,也是正德六年的狀元。在士林之中,以博學廣聞著稱。也是響噹噹的金字招牌。

有這個師傅,朱厚煌想做什麼都方便的多了。

楊慎說道:“厚煌,你既然叫我一聲師傅,我有些話要對你說。當今天子春秋鼎盛,你如果嫌藩國偏遠,師傅可以給你使使力氣。但是如果有非分之想,師傅第一個容不得你。”

朱厚煌立即跪倒在地,指天發誓,說道:“弟子絕對沒有非分之想。”

此刻朱厚煌心中最後一絲僥倖的念頭也淡去了。

不管是來自吳王后的教誨,還是楊慎的警告,都讓朱厚煌明白一件事情,大明嫡長繼承製,早已深入人心了,雖然說不可撼動有些太過,但是卻不是朱厚煌一個區區藩王世子能夠撼動的。

他想在京城直接待到正德駕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

是時候,爲自己將來的藩國選一個地方了。

只是選哪裡啊?臺灣?

一時間朱厚煌還沒有想清楚,但是直覺告訴他,臺灣纔是他的用武之地。

楊慎警告過朱厚煌之後,就讓朱厚煌換了衣服。扮成青年學子跟在他的後面,去會見佛郎機使臣。

宴會的地點在狀元樓。

狀元樓名字起得喜慶,因爲離考場近,一旦臨近考期,那是興旺得不得了,但是一般時候,冷清的多了。

朱厚煌與楊慎來到的時候,其他人早就到了。朱厚煌一入席,就看見一個葡萄牙人。一頭深色捲髮,棕色的眼瞳,一身緊身衣,頭當帶着一個插着羽毛的大帽子。腰掛一柄長劍,不是細劍,而是比一般漢劍寬一點的劍,雖然朱厚煌不知道是什麼劍,但是一看,就是一柄殺人利器。

這個葡萄牙人身邊,還有一個人,個子低矮,皮膚黝黑,有一種滑稽的氣質。應該是東南亞人,可能葡萄牙人的翻譯。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人,雖然沒有穿官袍,但是一身官員的氣質。領頭一個人見楊慎進來,立即說道:“用修老弟,你可算來了。”

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四百章 善後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八十章 先鋒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
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四百章 善後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八十章 先鋒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