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佛郎機

朱厚煌不由的失笑,說道:“楊學士差矣。佛郎機是西方大國,其國在數萬裡之外,遠在大食之西。其國數萬裡而來。滅滿刺加一國。”

“哦,”楊慎不由的皺起了眉頭。

數萬裡而來,並能滅一國,讓楊慎心中生起一絲好奇。

楊慎自己身爲大明帝國的核心一員,自然知道,能在數萬裡之外滅一國是何等的困難。

當然讓楊慎感到害怕還是不可能的,但是不妨礙楊慎高看佛郎機一眼。不將佛郎機看成南洋野人。

但也僅僅如此而已。

朱厚煌看到楊慎的臉色,猜到了他幾分心思,心中不由哀嘆起來。看來我大中華天朝上國的情節,早已是自古以來的弊病了。

不得不說。這種從骨子裡面的驕傲雖然讓人詬病,但是我喜歡。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世界第一,當了第二都不舒服。

很多國家成爲世界第一梯隊就很滿足了。

但是中國感到頭上有一個美國,就很不爽。即便是現代也是如此,就不要苛責明代的士大夫了。

朱厚煌不得不再次爲葡萄牙吹噓,說道:“我想見佛郎機就是因爲一個西方學者。這學者提出了日心說,我對這個很感興趣。”

“日心說?”楊慎有些好奇的問道。

“大意是宇宙以太陽爲中心,羣星包括地球,都圍繞着太陽旋轉。等等,我也是聽說,故而很好奇。”

“地球?是指大地嗎?”楊慎聯繫上下文,問道。

“正是。”

地球這個詞彙也算是舶來詞,當時是沒有的。朱厚煌覺得與楊慎說話,實在是方便,很多詞彙朱厚煌都習以爲常了,但是說給別人,非得做一番解釋不可。但是在楊慎這裡一點就透,根本不用多做解釋。

真是和聰明人說話方便啊。

楊慎也對這方面升起了好奇之心。

不要以爲楊慎對天文方面沒有造詣。楊慎是整個明代歷史上著作之多,是明代第一人,很多人都稱讚楊慎是明代的蘇東坡,可見楊慎博學多才。

楊慎在天文學上也不是沒有建樹的,有一次正德召見欽天監的時候,問道:“星有注張,又作汪張,是何星也?”左右不能答。楊慎說道:“是柳星。”

可見楊慎學識之廣博。

楊慎繼續問道:“整個學者叫什麼名字?”

“哥白尼。”

朱厚煌他記不清楚很多天文學家的生卒年月,但是誰前誰後還是記得清楚的,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這三個人之中,他選擇是說哥白尼。

楊慎說道:“整個事情,我會注意的,不過我想提醒世子,身爲藩王,私習天文也是犯忌諱的,如果世子想學習天文,最好讓陛下知道。”

朱厚煌對自己藩王的身份,有些不知道說什麼話好,身爲藩王他有很多便利,比如,如果他不是藩王,怎麼這麼容易與當世最傑出的士大夫相交。但身爲藩王也有先天性的限制,比如見外國使臣,學習天文,讀書做官,等等,很多事情士大夫做來沒事,但是藩王做出來就有事情。

不得不說。

藩王這個身份,給了朱厚煌便利的同時,也給了朱厚煌極大的枷鎖。

楊慎告辭離開之後。

朱厚煌開始往來軍營與家裡。

三百名士卒與朱厚煌身邊的十幾個侍衛混編。每一個侍衛都成爲小頭目了,以吳明爲總教官。

朱厚煌每天都來看一看,只是每天朱厚煌看到這些骨瘦如柴的身影,心中不由嘆息一聲,知道還不是開始訓練的時候,這個時候貿貿然訓練,小心會死人的。

不過,軍營這邊沒有發展,但是另一方面卻有很大的進展。楊慎來找朱厚煌了。

楊慎身爲翰林學士,區區一個王府官不過是兼職而已。雍王府能有什麼事情處理啊?楊慎當王府官以來,不過來了兩次而已。

這一次是第二次。

楊慎見了朱厚煌開門見山的說道:“世子,佛郎機使臣哪裡已經我已經安排好,等一會兒,就去會見,不過?”

朱厚煌心中激動,他說道:“不過什麼?”

“不過,世子以自己的身份會見藩王使臣卻是有些不合適。”楊慎饒有深意的說道。

朱厚煌立即接上話茬,說道:“不知道我以什麼身份去合適?”

楊慎說道:“就做我的學生吧。”

朱厚煌很上道,立即上前一步,就準備跪下來,說道:“弟子見過師傅。”

楊慎立即攙扶起朱厚煌,說道:“世子請起。”

朱厚煌恭敬站立,說道:“師傅叫我厚煌便是。”

朱厚煌之所以恭敬,其實並不是多喜歡楊慎的學識,或者說想從楊慎這裡學到些什麼東西。而是一心想加入士大夫的圈子裡面。

不管怎麼說,現在的明朝已經是一個士大夫的世界,縱容是皇權也被士大夫日侵月侵,早已不復當年太祖成祖之時了。與士大夫相比,大明皇權之中異類,藩王的身份更是尷尬無比。

不管朱厚煌想有怎樣的作爲,他必須做一件事情,就是拉攏士大夫,不拉攏士大夫,就沒有足夠的人才,沒有足夠的人才那是什麼事情也做不成。

成大事,首在得人。

所以朱厚煌在士大夫之中有一個身份,就極其重要了。

而楊慎,父親是楊廷和,現在內閣第一人。縱然最近幾年內閣失權,那也是響噹噹的文官領袖,正德見了,也得恭恭敬敬的叫先生。而楊慎自己,也是正德六年的狀元。在士林之中,以博學廣聞著稱。也是響噹噹的金字招牌。

有這個師傅,朱厚煌想做什麼都方便的多了。

楊慎說道:“厚煌,你既然叫我一聲師傅,我有些話要對你說。當今天子春秋鼎盛,你如果嫌藩國偏遠,師傅可以給你使使力氣。但是如果有非分之想,師傅第一個容不得你。”

朱厚煌立即跪倒在地,指天發誓,說道:“弟子絕對沒有非分之想。”

此刻朱厚煌心中最後一絲僥倖的念頭也淡去了。

不管是來自吳王后的教誨,還是楊慎的警告,都讓朱厚煌明白一件事情,大明嫡長繼承製,早已深入人心了,雖然說不可撼動有些太過,但是卻不是朱厚煌一個區區藩王世子能夠撼動的。

他想在京城直接待到正德駕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

是時候,爲自己將來的藩國選一個地方了。

只是選哪裡啊?臺灣?

一時間朱厚煌還沒有想清楚,但是直覺告訴他,臺灣纔是他的用武之地。

楊慎警告過朱厚煌之後,就讓朱厚煌換了衣服。扮成青年學子跟在他的後面,去會見佛郎機使臣。

宴會的地點在狀元樓。

狀元樓名字起得喜慶,因爲離考場近,一旦臨近考期,那是興旺得不得了,但是一般時候,冷清的多了。

朱厚煌與楊慎來到的時候,其他人早就到了。朱厚煌一入席,就看見一個葡萄牙人。一頭深色捲髮,棕色的眼瞳,一身緊身衣,頭當帶着一個插着羽毛的大帽子。腰掛一柄長劍,不是細劍,而是比一般漢劍寬一點的劍,雖然朱厚煌不知道是什麼劍,但是一看,就是一柄殺人利器。

這個葡萄牙人身邊,還有一個人,個子低矮,皮膚黝黑,有一種滑稽的氣質。應該是東南亞人,可能葡萄牙人的翻譯。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人,雖然沒有穿官袍,但是一身官員的氣質。領頭一個人見楊慎進來,立即說道:“用修老弟,你可算來了。”

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一章 元宵宴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
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一章 元宵宴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