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

“哈哈。”盧升忽然大笑道。他笑了好一陣子,沒有人上前發問,問,大人因何發笑。盧升一邊恩恨自己身邊的人沒有眼色,一邊說道:“我笑他們晚了一步。”

“如果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進城中。現在福州城就是他們了,但是現在他們被堵到城外了,只要我們守住城池,他們就進不了,朝廷大軍數日之內一定會到的,到時候所有守城的人,都會有獎賞的。而且兵過如洗。只要亂兵一進城,整個福州城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大家即便是爲了家人,也要鼓起勇氣,跟我一起守城。”

盧升一邊鼓勵所有人,一邊換位思考。

忽然他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福州三衛是福州城之中的土著,全部發配給東雍,是雍王最開始的班底。

雖然沒有任何線索。

盧升立即將身邊的親兵叫過來,說道:“去,派人下去看看,看好幾個城門。”

“是。”這個人還離開。

“大人城門被人打開了。”城下忽然有人大聲喊道。

盧升臉色一陣蒼白,一轉頭,卻發現城外雍軍士卒猛地衝了過來,目標就是城門。

盧升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他就不是一名將軍了。

雍軍派遣內應打開了城門。

盧升說道:“快,快,開炮。剩下的人跟我走。”

盧升一時間恨自己的人手少,城頭上一聲聲炮響,也開始發炮了。

大明使用火器的歷史非常悠久,當初朱元璋就是用火器抵消蒙古的騎兵優勢的。而福州城上,也不是沒有火器。

只是這火器都威力有限,不能與佛郎機炮,和東雍鑄造的銅炮相比。

“轟。”的一聲巨響,盧升猛地回頭。卻發現遍地的鮮血,無數人到在呻吟,原來是炸膛了。

盧升暗罵該死。

不過也沒有辦法。

火炮在時間的沖刷之下,早就不能用了。

盧升其實也做過準備的,比如對這些城頭的火炮挑選了一遍,將那些明顯不能用的全部當鐵料回爐。

當時他不得不承認,城頭的火炮根本完全不能用。

事有輕重緩急。

盧升沒有功夫理會城頭的炸膛了,反正他會部下在城頭。

他來到城門的時候,城門處已經陷入慘烈的廝殺之中。

城門是重中之重,盧升不敢有一絲疏忽,所以他每一個城門都派出好百餘人家丁把守,只是萬萬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盧升先前不是要封死城門。

徵召來不少壯丁,正在用磚石封堵城門,結果封堵到一半,他們不知道得到了什麼信號,猛地反撲起來。

並且用障礙物擋住他圍攻的途徑,並且打開了城門。

雙方就在狹窄的城門洞之中,往復廝殺。不過盧升的親兵佔據了上風。

不管是怎麼樣勇士,武器都佔據了戰鬥力很大一部分。盧升對自己的家丁從來是不吝嗇裝備的,每一個家丁都有鴛鴦戰襖,還有精心打造的雁翎刀。而這些臨時徵召過來的民夫,不過一些木棍而已。

武器上的差距,直接作用在戰鬥力之上。盧升的親兵將這些人殺慘不忍睹。

不過,對於盧升來說,都已經沒有絲毫作用了,因爲他看見兩扇敞開的大門 ,已經即將衝進大門的士卒。

“殺。”衝在最前面的雍軍士卒,渾身盔甲,手中一刀一盾,先是將盾放在前面合身一撞,不管撞到什麼都承受不住。立即能撞出來一處缺口。

然後揮舞長刀殺進去。

一時間血紅橫飛。

刀刀見血。

盧升深吸一口氣。什麼也不去想了,因爲想也沒有用了,他大喝一聲,猛地衝了進去,長刀揮舞,一連殺了數名雍軍士卒,想要以一己之力封鎖住城門。

但是簡直是不可能的。

有幾個冒失的雍軍衝在最前面,被盧升帶着親兵放翻之後,雍軍立即列陣,一排盾牌並在一起,就好像是面盾牆一樣,大吼一聲衝了過來。

盧升被數面盾牌壓制在一起,數柄長刀從盾牌的縫隙之中插了進去。

盧升連中數刀,猛地拔出,身上的鮮血如同噴泉一樣噴了出來,瞬息是鋪滿了一地。盧升倒地,眼睛之中的神光一點點的暗淡起來。

最後消失不見。

盧升的死,表明東門城防的總崩潰。一瞬間福州百姓都放下了武器,各自逃回家中去了。

“各位老鄉,現在戒嚴,都不要出門,只要不出門,絕對沒有問題。”幾十大嗓門正福州城之中大聲喊道。

這聲音之中帶着濃重的福州口音。

聽見這個聲音,城中很多人都變得安分起來。

俞大猷先行進城,進城之後,直接去城中最後一個抵抗的地方。

不是別的地方,就是巡撫衙門。

王詢還不能從城陷的消息之中醒過神來,不過是前後腳的功夫,前面不是還說能堅守一個月,但是轉眼之間,連一天都沒有守到。

“廢物,廢物,廢物。”王詢猛地大罵道,連身前的所有東西都砸在地面之上,硯臺筆筒,這些平日王詢心愛之物,現在都好像是廢物一樣。

“大人,現在我們該怎麼辦 ?”

“是啊,現在正要大人主持大局。”

“------”十幾個身穿官服的官員正在看着王詢。

王詢冷笑一聲,說道:“要我主持大局,主持什麼大局?”

王詢還不知道他們的心思。

他們是不想死,如果有人領頭投降的話,他們很可能就跟隨了。

王詢說道:“我們都朝廷命官,宦遊至此,如今危難之時,都要想想家中的老小,別的都不說,恕本官先走一步了。”

王詢整整自己的衣冠,就大步離開了。

王詢一走,下面就亂成一團了,有大哭則有之,有大笑則有之,有的愣愣發神。忽然一個猛地發足狂奔,然後就傳開一聲撲通之聲,有人在喊:“劉大人投井了。”

這好像是拉開了什麼序幕一樣。

這些人都自殺了。

他們都是流官,要爲自己的家人着想。他們死在這裡,家中人都能得到撫卹,但是如同投降了,家中不知道會遭受什麼。

家族大,還是自己的性命是大,很多人都有不同的選擇,但是在這個時代,大部分都會犧牲自己保全家族。

不過那些小吏可沒有那麼忠誠了。

官員全部是流官,擔心下面的小吏都是本地人,他們可不會自尋思路。

不過一會功夫,大隊人馬進入了巡撫衙門之中。

俞大猷一馬當先,走在巡撫衙門之中。

俞大猷比雍王的感慨更大,要知道俞大猷是本地人,他還記得,當初福州三衛向巡撫衙門請願,求發餉而不可得,最後只能兵變了。

其實兵變之前,福州三衛已經將代死的人選好了,歷來兵變都是隻誅首惡,餘者不論。不鬧一鬧,上面的老爺們是不會知道下面人的苦楚的。

所以每一次兵變之後爲安撫亂兵,都會發餉,還是足額的,不過都會要幾顆人頭爲祭品。

讓所有人都吃飽肚子,與幾條人命相比孰輕孰重。至少在這個時代,是吃飽肚子爲重。

雍王的忽然到來,也不知道對福州三衛是一個變數,本來只需幾條人命能得到的餉銀,卻變成了流放東雍。

但是到了東雍之後,才發現雍王未必不是他們的福音。

俞大猷收回自己的思緒,在這座之前,怎麼也進不來的府邸之中,問道:“巡撫王大在什麼地方?”

“在後院之中,似乎已經自盡了。”不知道誰說道。

“帶路。”俞大猷冷冷的說道。

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四百章 善後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十三章 狩獵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九百章 影響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
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四百章 善後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十三章 狩獵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四百三十五章 出使馬六甲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九百章 影響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