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茶業種在山上如何?
雖然大部分茶業都長在山上。但是東雍的山地並不太平。雖然東雍不再興兵討伐那些野人了,但並不是說那些野人,就不存在了,他們之是被從平原之中逼到了山裡而已,即便如此臨近大山的幾個縣,還時不時的聽到了有野人下山搶東西的傳說。
不過大多都被打跑。
如果朱厚煌想開發茶業,恐怕又是一輪殺戮,將很多丘陵地帶清洗一遍才行。
不過,朱厚煌現在不想動兵了。至少不想去山中與這些野人追逐,簡直是得不償失。
朱厚煌岔開茶業的問題,對身邊的侍衛來說道:“拿幾塊糖來。”
“是。”立即有人答應下來。
隨即有一端着一個托盤,托盤上有幾個小碟子,而小碟子上面,卻有幾塊好像是冰塊一樣的東西,這東西當然是冰糖。
朱厚煌對榨糖的環節並不是太清楚,但是隻要他指出方向,雍王府之中,就有足夠的人才,將一份設想變成現實。朱厚煌只記得,明代發明了什麼黃泥製糖法,讓糖產量的大增,而明末清初嗎,成爲國際上的拳頭產品。朱厚煌就從黃泥這個角度來提醒工匠,這才做出這個。
朱厚煌說道:“這是冰糖,還請諸位品鑑。”
糖在大明並不是什麼稀罕物件,畢竟中國從唐代就有糖了,被稱作石蜜。只是因爲產量問題,一直沒有進入百姓之家,但是在座各位都是東雍重臣,誰也不能被稱爲百姓,百姓沒有吃過糖,但是他們誰沒有吃過,味道沒有什麼,只是覺得顏色比尋常的糖好。
朱厚煌生起生產糖,並不是一日兩日了。
朱厚煌問麥哲倫,說道:“麥先生,這糖不錯吧。”
麥哲倫說道:“不錯,這是上帝的味道。”
朱厚煌說道:“那麼,如果大量向西方輸入這個東西,你覺得有人買嗎?”
麥哲倫說道:“一定會有人,因爲誰都拒絕不了,這是上帝的味道。
朱厚煌說道:“南洋比大明更適合甘蔗種植,所以,我準備在呂宋推行大規模種植甘蔗。用甘蔗來製糖,用來代替大明短缺的貨物。”
麥哲倫說道:“殿下,只要你有足夠的糖,一定會給殿下帶來巨大的財富的。”
看着麥哲倫一提到糖,就眉飛色舞的,好像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糖一樣。
朱厚煌長出一口氣,心中暗道:“雖然看上去問題解決了,但是從種甘蔗,還有收穫甘蔗,然後榨糖,都需要時間,特別是開闢出足夠數量的甘蔗院,更需要時間。只是,希望變化沒有那麼快。”
朝廷的反應是比東雍慢一點。
當東雍這邊剛剛確定該怎麼辦的時候,消息也傳到了嘉靖的手中。
嘉靖一看,先是皺起了眉頭,隨即哈哈大笑,說道:“將這個消息傳出去,看看百官的反應。”
大明朝廷的決斷,沒有東雍這樣明快,東雍只需要朱厚煌點頭就可以了,但是在大明卻需要一定的流程,不可省略。
所以嘉靖先將消息放出去,因爲嘉靖的得到的消息,是東廠錦衣衛的消息。官方正式消息,要比錦衣衛的消息來的更晚一些。
數日之後,羣臣議論紛紛,嘉靖乘機召見楊廷和,詢問楊廷和此事的意見。
楊廷和說道:“日本來使,無視天朝,在寧波大大出手,累及百姓,念日本爲太祖不徵之國,故而臣以爲當與日本絕貢。”
嘉靖說道:“單單是絕貢,就行了?”
楊廷和自然能聽出嘉靖有話要說,那就聽着,“陛下以爲?”
嘉靖說道:“民間走私猖狂,朕想重申禁海之策,並派御史巡視海疆,重申海禁之令。請楊先生派出幾個鐵腕人物。”
楊廷和是一等一的聰明人。
東雍的財政運轉內部是怎麼樣的,他已經通過了各種情報瞭解了不少,所以他很明白,貿易就是東雍的死穴所在,而禁海令推行的種種疏漏,他也一清二楚,哪裡不知道嘉靖如此做,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東雍。
但是楊廷和要拒絕嗎?
他片刻之間,就做出決定。當然是不會拒絕了。
他覺得大舉用兵,特別是在東南大舉用兵,耗資太多,而且沒有勝算,特別是東南沿海早就爛成了一團漿糊。所以楊廷和不同意對東雍用兵,並不是楊廷和對東雍就有什麼好感了。嘉靖如此對付,楊廷和是樂見其成的。
楊廷和說道:“陛下英明。臣這就按陛下所說的辦。”
嘉靖說道:“朕認爲,非要日本國王來大明謝罪不可。”
楊廷和心中有些莫名其妙,日本國王不是傻子,他怎麼會乖乖的來大明謝罪。大明對很多藩國失去控制能力,這已然是事實了。當然面子上說萬國來朝,實際上卻是另一回事,但是當政者如果真以爲是這樣,就是太傻了。
嘉靖說道:“雍王是大明賢王,讓日本國王來朝之事,就交給雍王來做吧。”
шшш⊙ttκΛ n⊙C ○
楊廷和這才明白,嘉靖的意思。嘉靖分明是想爲難爲難東雍。
一方面是在財政上給東雍下絆子,另一方面給東雍樹敵。現在明眼人都知道東雍與大明之間,矛盾重重。但是雙方都還沒有撕破臉。雍王是大明親王,嘉靖給他下令是天經地義的,如果他不從,將來出兵討伐,就是天經地義。而且嘉靖也不怕朱厚煌對日本怎麼樣。
因爲海禁一出,東雍恐怕自顧不暇。
但是楊廷和卻不想這樣做,楊廷和說道:“先帝授雍王南海征伐之權,如今又放東雍入東海,恐怕將來雍王勢大難治。”
嘉靖說道:“朕即便不這樣做,他已經在東海了,琉球那一支水師到底是怎麼回事?楊先生不明白。朕就是要爲東雍找一點事做。”
其實楊廷和明白,東雍已經是勢大難治了。所以楊廷和對東雍的處理方案越來越消極,有一種任他自生自滅的感覺。但是嘉靖與楊廷和不一樣,嘉靖看雍王與楊廷和不一樣,楊廷和覺得東雍勢大難治了,楊廷和就改變路線,不再去想辦法平定雍王,試圖冷處理。不去管雍王,反正雍王也在海外,無關大局。
但是嘉靖不一樣,嘉靖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自己,他的皇位是從雍王手中搶來的,雍王不死,他心難安。
所以,雍王的勢力越大,嘉靖心中越不安,對待楊廷和的態度也就越厭惡。特別是楊廷和對雍王的態度,與他相左的時候。
嘉靖絕對不願意看着雍王的勢力一點一點的擴張。但是即便是作爲皇帝也做不得快意事,特別是有一個強勢首輔的時候,更是如此。
對嘉靖來說,寧波之亂,來的正是時候,嘉靖借題發揮,用來對付東雍。
楊廷和也知道東雍的勢力在琉球的存在,一時間也不好反駁。不過,楊廷和對雍王的看法,覺得這區區小事,難不到雍王,只是見嘉靖興致勃勃的樣子,他不好反駁了。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嘉靖在朝中站穩了腳跟,就輪到楊廷和難過了。畢竟大明制度在皇帝一方。楊廷和的權力被一步步剝奪,爲此楊廷和與嘉靖明爭暗鬥好多次,楊廷和都落於下風。所以楊廷和決定不在觸怒皇帝了,這件事情即便不成,也沒有什麼害結果。反正楊廷和已經決定放棄對東雍用武的打算了。讓陛下見識一下東雍的實力也好。
楊廷和說道:“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