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

正德察言觀色的本領不輕,立即說道:“母后,不用擔心,孩兒不會讓這父皇與母后身後淒涼的。”

說話之間,正德猛地咳嗽起來,之前正德的咳嗽非常劇烈,如同天崩地坼一般,但是現在正德的咳嗽卻變得很是輕微,好像是一聲接着一聲的輕喘,並不是正德的咳嗽程度降低了,而是正德的身體遠遠不如當初了,猛烈的咳嗽也咳嗽不來了。

“傻孩子說什麼啊。你好好養病就是了,來日方長。”張太后與正德說話之間,動了感情,也不願意硬逼正德許下什麼承諾,畢竟正德年紀還輕,往常也沒有生過什麼病,身體歷來很好。而過繼的孫子,哪裡比得過親孫子,而起張太后聽所正德不想傳位於繼子,反而想傳位於堂弟。更不願意談下去了。如果不是正德病體虛弱,張太后非要好好像訓斥正德一番,說什麼傻話。

但是楊廷和卻不這樣想,他眼睛一動,說道:“陛下仁德感動上天,臣尊陛下旨意,當選三五成年宗室入京,請陛下從中擇優便是。”

正德眼睛一轉看向了楊廷和,楊廷和微微垂下眼簾,不與正德的眼神對視。

正德心中一陣惱怒,隨即感到一陣虛弱,他連生氣的力氣都沒有了。他說道:“好,傳雍王進京。”他對自己能不能熬過這個冬天,有些懷疑了,下意思想將雍王召回來,一來是雍王剛剛大勝馬六甲,今後一段時間,南洋一帶沒有大戰了,正德已經有三年沒有見過雍王了,想聽聽雍王在南洋的所見所聞,二來就是爲了保險。

正德心中覺得自己還是能熬過去的,只是他做爲皇帝卻要做完全的準備。

楊廷和剛剛想要否定正德所言,隨即心中暗暗想道:“如果,我不給陛下面子,雍王固然來不了京師,但是其他人恐怕也來不來京師了。如何陛下傷勢沉重,一旦有事,從近支藩王之中選出繼位之人,稍有不甚,就天下大亂。”

如果沒有雍王,楊廷和不會這麼擔心,而是朱厚煌這位雍王殿下,剛剛有勝利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一旦正德駕崩,繼位之人,不是雍王,而且還沒有到北京,到時候雍王一旦有什麼不規的心思,說不得江南有披戰火。所以楊廷和不敢,也不想讓儲位懸空,他說道:“臣定召興王,岐王,雍王三王入京。”

正德的意思是召雍王一人,但是到了楊廷和口中就變成了三王入京。

正德知道這是交易,如果正德不答應,這一封聖旨定然會頂在內閣。引發君臣的全面衝突。正德越發覺得身體是一切的本錢,如果正德身體好,且不說楊廷和敢不敢這樣做,就是他敢這樣做,正德也有的是手段收拾這文武百官,但是正德現在連咳嗽的力氣都不大夠了。那有心思與內閣糾纏。一擺手說道:“準。”

楊廷和自然知道正德對雍王的支持,他已經同意了雍王來京,因爲在他看來雍王在京師要比在東雍好收拾。如果雍王在東雍,非要發大兵征討不成,唯獨在京師,一個捕快就能拿下來。楊廷和低着頭閃過一絲光芒暗道:“雍王殿下,莫怪老臣無禮了。”

楊廷和寧可讓三王在北京鬥個昏天暗地,也不願意放三王回封地,現在藩王不掌管實權。但是影響力還是有的。如果正德駕崩,皇位空懸的話,說不定引發什麼亂子。不管楊廷和承不承認,奪嫡之爭已經開始了。所以楊廷和寧肯將這些人全部弄到京師,讓他們在京師殺一個血流成河,也不願意,讓亂象下放到地方,說不定引發一場大明數王之亂。到那時候就更不好收拾了。

張太后對這個結果不滿意,但是無法反駁了。他氣沖沖的走了,但是夏皇后卻留了下來,接管了對正德的所有服侍。

楊廷和根本沒有離開豹房,就在豹房住下來。不過召三王入京的旨意,卻傳遍天下了。天下之間沸騰的議論之聲,卻忽然窒息了。因爲大明多少年的嫡長繼承製,奪嫡之事,都是口口相傳。而今日一場奪嫡大戲,正演到了精彩之處,所以都都等着看奪嫡大戰怎麼展開了。

吳鳳儀在京師暗手,立即將消息傳遞過來,聖旨還沒有到東雍之前,朱厚煌就得到了詳細的消息,朱厚煌連忙找了王陽明來請教。

“王師,陛下命相召?弟子該怎麼辦啊?”正德問道。

王陽明說道:“就看陛下有沒有那個心思了?”

朱厚煌沉默了好一陣子,說道:“孤不想違背陛下的希望。”

王陽明說道:“既然如此,殿下又何必來問老臣。”

朱厚煌再次行禮道:“如果上陣打仗,弟子敢言不輸任何人,但是此去卻不是上戰場,而危險程度還在戰場之外。所以弟子斗膽請王師,隨我北京一行。”

朱厚煌說完這個話,心中也忐忑,不知道王陽明會不會答應下來。他再次知道他自己身邊的人才比較少,此去北京也只有王陽明能派上用場。但是王陽明之所以來東雍,也不過是受了皇命而已,是不是和自己一條心,朱厚煌也不大清楚。但是事到臨頭,也只好如此相請了。

不過朱厚煌卻可以肯定,王陽明絕非兩面三刀之輩,縱然不在這一件事情上助他,也只會開口回絕,絕對不會暗地裡用陰私伎倆。

王陽明一時間左右爲難。

王陽明覺得大明至此,也需要到了勵精圖治的地步,但是朱厚煌能否擔當起這個責任,正德卻不知道。他思量半日,心中 長嘆一聲,暗道:”不管怎麼說,雍王都是我的弟子。我總不能見死不救啊?”王陽明擡起頭來說道:“好,臣答應與殿下走一趟,不過臣有些話事先要與殿下商量好。”

朱厚煌說道:“師傅請講,孤洗耳恭聽。”

王陽明正色道:“此去北京,可順取,不可強求。既然陛下有意於殿下,那自然再好不過了,但是如果最後結果有差,老臣希望殿下能坦然接受。”

朱厚煌激動之色,緩緩變淡了。說道:“在老師眼中,弟子的勝算不大?”

王陽明說道:“未料勝,先料敗,本是兵家常理。殿下不必多想。”

只是王陽明的話讓朱厚煌怎麼不多想,他也知道內閣六部對朱厚煌的意見,他們都是激烈發對。之前還有幾分把握,但是聽王陽明一說,卻沒有了。

王陽明覺得雍王的儲位確定,都繫於正德一身,如果正德去世早了。這皇位絕對沒有雍王了,大明皇帝有幾人的遺詔是自己寫,那些代寫遺詔翰林院到底聽誰的話,不問可知。但是正德如果平平安安的熬過去了,病好之後,正德大概會有另外一個心思。

病人的思路與健康時候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正德一旦康復,未必會兌現此刻的諾言。而雍王所有指望都在正德身上,卻不知道皇帝這種生物是最不可信的。

除非,朱厚煌一到北京,正德正好病重,朱厚煌能與正德見上最後一面,當着文武百官的面上。將這一件事情給敲定,如果不能,其中的變數實在是太多了。只是王陽明沒有將自己也算進去,他雖然跟着朱厚煌去北京,卻沒有竭盡全力爲朱厚煌奪位的心思。

朱厚煌長嘆道:“孤有東雍已經足夠,此去北京不過不負皇兄之念,至於其他不敢強求。”

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十八章 經緯【1】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
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十八章 經緯【1】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