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

所謂數米下鍋。

有多少東西,做多少事情。

雍軍從東雍進攻大明的時候,不過十萬之衆,當然這十萬之衆,並不算水師。但這半年以來,雍軍已經擴軍了不少。

雍軍的佔領區,是一道狹長的地域,從漳州到寧波,沿海各地都是雍軍佔領區。除卻杭州這十萬大軍之外,其他地方零零點點,也有不少大軍。

首先是漳州,至少有一萬大軍,因爲他正對廣東。雖然兩廣地區的兵力都在與安南軍對峙,鄭綏做的不錯,將兩廣兵力全部牽扯鎮南關,還有一些在雷州半島之上,誰讓瓊州也被雍軍所佔領,其實漳州一萬大軍對面沒有什麼敵人,所以漳州這一萬大軍,大多都是新兵。

還有福建內陸各府縣,也有駐兵,少則千餘,多則五千,很多都是從投降明軍裡面收集的精壯之士在這裡安置,就是當預警用的。反正東雍只要沿海精華地帶,至於那些深山之中,朱厚煌並不在意。

至於到了浙江更是兵力稀薄,浙江西南四府,以金華府爲首,本來戚繼光的主攻方向是這邊,不過,在何文淵的三寸不爛之舌下,這裡都保持了中立,在最後結果出來之前,不會有什麼大動作。不過,即便如此溫州與台州,乃至寧波也不能不駐守一兵一卒。

單單是這樣,從漳州到寧波,快駐軍都有數萬了,雖然戰鬥力不大行,大多都是新兵與俘虜,當時在東雍教官的培訓之下,戰鬥力正在提升之中。

不要看杭州有十萬大軍,但是這十萬大軍,並不是雍軍所有的機動兵力,至少有很大一部分要駐紮在江南一帶,江南一帶如此繁華地域也不小,最少要一兩萬駐軍才能滿足,畢竟是新定之地。

所以能動用的兵力,也就是機動兵力,不過八萬,還有分兵數路,如果平均分配的好,一路不過一兩萬的話。

這樣的兵力實在太過單薄了。

這也是朱厚煌所擔心的事情。

“殿下,”戚景通說道:“殿下志在天下,不應該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

朱厚煌立即明白,戚景通的意思,意思是從別的地方抽調兵力。

朱厚煌說道:“那你準備----”

戚景通說道:“殿下,以臣之見,水上一路,應該多依賴水師,只需派遣一萬陸師就差不多。沿江不需要與敵軍多做接觸。而西去攔截援軍的士卒,也不用多少兵力,不過是營造形式,只要兩三萬就可以了,大軍應該沿着運河而上,應該營造兵威赫赫之勢。杭州剩下的兵力全部從這一路北上。”

朱厚煌說道:“那麼從哪裡抽調兵力,北上天津衛?”

戚景通說道:“抽調南都兵力。”

朱厚煌皺起眉頭說道:“抽調南都兵力?”

不僅僅是朱厚煌皺眉頭,連其他人也都皺起了眉頭。

不爲什麼?

因爲南都兵力並不多,南都現在只有吳明所部,滿打滿算有兩三萬之多,還有很多都是不能抽調兵力的地方,即便是放棄了椰城,也不夠能抽調兩萬,甚至更少。

而且抽調這些兵力的後果很嚴重。南都空虛的話,很容易有失。畢竟南方並不是沒有敵人的,佛郎機從來是不知道依靠的,至於滿目國也是隱患之一。

南都是朱厚煌打下了,但也是雍軍數年以來重點經營的方向,南都城建立起來了,各級將領的家眷也都在南都城之中安下家了。

讓他們放棄,所有人都不願意。

這是一場大冒險。

戚景通看到這一點,說道:“殿下,我們要抽調兵力,進攻北京,主要在於突襲。所以也注重突然性。所以,最後,不能在江南抽調兵力,因爲從江南抽調兵力去天津衛。因爲如此瞞不過人。”

朱厚煌深吸一口氣,問道:“諸位如何看。”

俞大猷說道:“任憑殿下決斷。”

“任憑殿下決斷。”

這樣大事,從來都是朱厚煌斷決。

朱厚煌深吸一口氣,該想的也都想了,不該想的也都想了,剩下的只有決斷了。

朱厚煌說道:“既然如此,就按戚大人所說的辦了。”

南都雖然危險,但是並不是說就一定有危險。

佛郎機糾纏於亞齊,而滿目國也糾纏於萬丹。一年之內,恐怕還沒有什麼不會有什麼危險,而且有雍軍的餘威震懾,應該沒有問題。

時間長了,或許沒有問題。但是一兩年之內,還是沒有問題的。

天平的砝碼,一邊是大明,一邊是南都。誰都會選,只是這需要勇氣。

不過,事情也不是說定下,就可以完事的了。剩下的事務還很多。

朱厚煌先要確定的是分兵之後,各軍的主將。這是必須等朱厚煌來做決斷的事情。別人不可能做。這也是朱厚煌的權威所在。

朱厚煌沒有立即決定,而是散會之後,慢慢的斟酌。

沿江而上的一路,以黃士龍爲主將,劉伯臣爲副將,因爲這一路是以水師爲主,黃士龍的權威資歷也在劉伯臣之上。

而且劉伯臣也在水師廝混過。在這裡也是比較合適的。

至於西方一路,朱厚煌決定讓戚繼光,黎子云過去。

在朱厚煌的估計之中,大江上游也不會有什麼大軍來援,以大明的動員實力,從軍隊集結到向東開拔,非要幾個月不可,再加上主客軍的矛盾。所以軍隊的速度快不起來。

除卻西南,與九邊的軍隊常年在戰備狀態以外。其他各地的軍隊都需要好一陣子才能進入行軍狀態,尤其是越是太平的地方,越是如此。

所以,西去攔截的軍隊,很可能遇見不到什麼敵人,只能虛晃一槍,給北京方面震懾而已,讓北京方面知道,如果不,北兵南下,南京就失守在即了。

至於主力大軍,自然是朱厚煌爲主帥,俞大猷爲副,而戚景通坐鎮杭州,至於何文淵,也升職了。

打下杭州之後,有大片的官員投降,而何文淵也成爲降臣的首腦。而且何文淵也立下了不少功勞,這些降臣很多都是何文淵招來的,何文淵還安撫了浙西南四府,讓朱厚煌的後方安穩了不少。

何文淵代表了降臣的利益,就水漲船高,朱厚煌任命他爲東雍副相,僅次於楊慎的職位。楊慎在後方維持整個東雍的運轉。等過一陣子,將事情安排好了之後,楊慎也會過來來。

現在,東雍的文臣以何文淵爲首,朱厚煌讓何文淵專門負責招降事務。畢竟有何文淵現身說法,很多大明官員都願意投入朱厚煌的麾下。

至於突襲天津衛的軍隊只能慢慢的籌劃。不過單單憑藉在東雍留守的軍隊是不行的。因爲不夠,區區兩萬人想突入北京城,也太不把北京城放在眼裡面了。

不過,戚景通所說的也有道理,數萬大軍的行跡,根本遮掩不住,這邊傳雍軍大軍出海,北京立即知道是怎麼回事了,起不到突擊的作用。

畢竟在大明的土地上,也不太不把錦衣衛當一回事了。

所以這一件事情,只能從長計議了,朱厚煌覺得在征戰的過程之中,化整爲零,再從南邊調過來一些軍隊,慢慢的精銳部隊調入海上。

反正到南京城下還有一段時間,到了南京再想辦法也不是太遲,這一件事情,不用太着急。

因爲這個時候,真正的着急上火的是京師,朱厚煌所煩惱的是幸福的煩躁,但是嘉靖所煩惱的,就不是那麼幸福了。他面對的簡直是悲慘人生。

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八百章 餘波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
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八百章 餘波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