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提兵雒陽

正在交易的牧民們都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他們一齊畏懼地躲到車師駝隊的貿易場地。班太公的鄯善駝隊場地內一下子冷清起來,只剩下少許膽大的匈奴牧民和蒲類城內的貴族們,仍在挑選貨物。

刑卒們神情緊張,手悄悄握住劍柄,一齊用眼睛偷看着周福。只要周福一聲令下,刑卒們將殺個魚死網破!

危急關頭,權黍一悄聲對周福令道,“不得輕舉妄動!”說罷,便向百騎長迎了上去,“請問將軍,這是……”

百騎長擺擺手,拖着長腔大呼道,“蒲類國尉、鎮守使枯且罕大人駕到!”

果然,一個矮胖的匈奴千騎長與夫人一起,隨着百騎長的通告聲,騎着馬已經來到場地內。原來,是匈奴蒲類城鎮守使枯且罕攜夫人親臨現場了。

“‘帳頭’權黍一恭迎大人!”權黍一嘴裡說着,躬身迎接鎮守使夫婦。

枯且罕夫婦一起躬身還禮,這個矮胖子笑道,“‘帳頭’不必客氣,蒲類城歡迎商賈設市,吾先逛逛!”說着,便帶着夫人興致勃勃地逛了一遍,夫人高高興興地挑選了一批繒帛,而鎮守使卻看好一堆漢朝的小農具。

鎮守使來了,班太公自然出帳相陪。兩人客套一番,班超請鎮守使帳內小坐,而夫人興致尚高,權黍一便陪着她繼續挑選着繒帛、瓷器。班秉進帳給鎮守使看上茶,鎮守使雖然是一個千騎長,但卻平易見人,言語和氣,似乎頗有文官素質。

見小姑等四條獵犬威風凜凜地坐在班超案側,枯且罕便高興地撫摸着小姑、小奴脖子上的厚毛,嘴裡一邊讚歎着“好狗,好狗”,一邊說了一大通諸如歡迎商賈到蒲類國交易等官話。班太公原還有警戒心理,可兩人“聊”了一會,卻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但這次會見,主要是枯且罕說,班太公恭敬地聽着。如枯且罕道,“太公可大戰後再來,盡帶漢人之鍤、鋤、钁、鐮、犁等鐵具,有多少吾高價盡收之。”見班太公不解地看着他,枯且罕又解釋道,“呼衍部十數萬人,大軍近三萬,所費頗多。伊吾與疏榆谷水草豐沛,土地肥美,人僅耕作十有其一……”

班太公明白了,所謂幹什麼吆喝什麼。這個鎮守使雖然也是一個千騎長,但原來真的還是一個管糧秣、管屯田的文官。於是,班太公又不解地問道,“伊吾與疏榆谷綠洲地大物博,供養三萬大軍還有難處麼?”

枯且罕立即眉飛色舞起來,“太公行商在外,全不知持家之難,非僅呼衍族需糧爾。匈奴國地處漠北,遊牧爲主,僅有少許稼穡。近年來蝗災不斷,地近絕收,牲口多亡。雖然河川衆多,草地廣闊,然每年冬季,馬瘦人飢,漠北不似鄯善,更不及河西、中原,供養大軍一天比一天困難。常言道,兵無糧草自散,況乎一國乎?”

說着,又嘆了一口氣道,“匈奴人平時爲民,戰時爲兵,管肅較散。但戰時尚能將土上下齊心,可是真到了缺草斷糧的時候,也難免軍心動搖。過去,祖先以牛馬爲軍糧,匹牛隻囊(注:一條牛製成幹脯粉,僅裝一囊,爲行軍乾糧,可食近月),打遍天下。現在不行了,牧民喜習漢人定居,種植五穀,過安定日子。幸賴據有西域,已成爲糧秣主要來源。西域各國,綠洲遍地,人煙稀少,如吾能盡有漢朝農具,以西域之廣大,收成定能資助單于大軍,此也是不得已而爲之啊!”

班太公頻頻點頭,用恍然大悟的語氣一語雙關道,“聽大人一言,吾明白了。大人真謀國之臣也,令吾佩服。汝放心,吾歸去後,定至漢朝河西各郡,廣購農具,儘快再度來疏榆谷!”

聞班太公說起河西,這個文人鎮守使突然憤憤道,“哼,說起河西,吾就有氣。太公有所不知,二百年前,河西原爲吾匈奴休屠王、渾邪王駐牧之地。後漢賊貪婪,霍去病小兒殺休屠王,逼降渾邪王,掠得河西。此仇匈奴人世代不忘,有朝一日,單于不僅要收服河西,還要提兵雒陽,牧馬於渭西上林苑也!”

班太公虛心地請教道,“雒陽乃漢朝都城,吾知之。上林苑爲何物耶?”其實,太公心裡此時正在開罵,狗日的,渭西上林苑早已成前漢往事,現在的上林苑則在雒陽郊外,連這都不知道,還想提兵雒陽,做夢去吧!

“哈哈哈!”枯且罕大笑道,“太公走南闖北,好沒見識也。上林苑乃漢朝皇帝私家苑林,地域廣大,圍長安城數百里,樓榭宏偉,美姬遍地,花團錦簇,氣象萬千,乃是人間仙境也……”

兩人相談甚歡,班太公在帳內置酒,熱情招待鎮守使夫婦。席間,班超言及夜來有小偷的事,枯且罕嘆息一聲,又附耳對班超道,“太公有所不知,蒲類人原不敢作亂,定是漢軍奸細作的孽。前時有幾個奸細來山北探聽虛實,爲眴第和呴黎壺大人困在疏榆谷。咋日在海邊被查獲,四死其三,俘者一心求死。現已被扔進後溝獸牢,三日內必被熊食!”

權黍一道,“漢欲徵天山,眴第和呴黎壺乃左右大都尉,何故留守蒲類,幾個漢軍奸細,還需要如此動靜麼?”

枯且罕道,“‘帳頭’未來過蒲類城,蒲類賤民懶怠,蒲類城名爲城,卻無城牆,實則一座木寨爾。漢軍若過白山進入疏榆谷,蒲類城無險可守,城必敗矣!是故大王嚴令眴第和呴黎壺兩位大人,務將奸細捉拿歸案,以絕兵患!”

班太公忽然笑了,躬身抱拳道,“既然大戰將至,是非之地,吾不該來,還是遠離吧。交易已完,今日夜,吾駝隊將啓程返回蒲類國營地。明日早早還山南。屆時不能相別,就此與大人相別吧。至於關防,還請大人……”

枯且罕夫婦也躬身還禮,枯且罕關心地道,“太公不必客套,行前吾會令人專程送來附傳,定保駝隊一路無阻。離開也好,傳聞漢朝欲徵白山,或大戰將至,太公還是早早離開是非之地回國更好,免得擔驚受怕……”

第二十一章 劇變前夜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二十九章 逾牆相約第五章 一個理由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六章 恐怖記憶第四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三章 賞罰分明第二十二章 摸嶺人家第十二章 解憂之後第四十一章 漢人情懷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三十章 榻前較量第三十五章 癡人說夢第三十九章 泥淖花香第二十四章 壯士末年第二十三章 天總瞎眼第六章 防範萬一第三十章 雞飛狗跳第一章 想死也難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四十七章 雄關要塞第十章 引蛇出洞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二十二章 亡國孤兒第二十三章 天總瞎眼第十六章 絕境生機第十四章 陡陷絕境第九章 威服於闐第二章 樓蘭驚變第二十四章 楊終發難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一章 掌控莎車第三十章 雞飛狗跳第四章 海底撈月第二十五章 禮遇王妃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二十八章 洞房古風第十九章 蘭臺事發第三十二章 意猶未盡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三章 國將生變第二章 樓蘭驚變第九章 釋比秘營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五章 崇尚強者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六章 羣魔亂舞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二章 步步驚心第四十一章 張望受阻第一章 馬氏驕奢第四十七章 潛入白山第二十二章 班昭牽線第一章 驟遇宋母第三章 波紹被俘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二十四章 楚楚可憐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十七章 附庸風雅第七章 拜井得泉第十七章 通風報信第十九章 救美之後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三十五章 自接納采第九章 西山激戰第十八章 兄妹重逢第二十四章 精絕小城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六章 死到臨頭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三十二章 冤家路窄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八章 洞中歷險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二十六章 竇固出征第二十七章 漢廷震怒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八章 洞中歷險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二十五章 大勢已去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十三章 歲月如煙第五章 漢宮夜讀第十二章 鐵血外交第二十四章 莫非爲難第四章 國士之謀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五章 撫慰公主
第二十一章 劇變前夜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二十九章 逾牆相約第五章 一個理由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六章 恐怖記憶第四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三章 賞罰分明第二十二章 摸嶺人家第十二章 解憂之後第四十一章 漢人情懷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三十章 榻前較量第三十五章 癡人說夢第三十九章 泥淖花香第二十四章 壯士末年第二十三章 天總瞎眼第六章 防範萬一第三十章 雞飛狗跳第一章 想死也難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四十七章 雄關要塞第十章 引蛇出洞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二十二章 亡國孤兒第二十三章 天總瞎眼第十六章 絕境生機第十四章 陡陷絕境第九章 威服於闐第二章 樓蘭驚變第二十四章 楊終發難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一章 掌控莎車第三十章 雞飛狗跳第四章 海底撈月第二十五章 禮遇王妃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二十八章 洞房古風第十九章 蘭臺事發第三十二章 意猶未盡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三章 國將生變第二章 樓蘭驚變第九章 釋比秘營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五章 崇尚強者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六章 羣魔亂舞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二章 步步驚心第四十一章 張望受阻第一章 馬氏驕奢第四十七章 潛入白山第二十二章 班昭牽線第一章 驟遇宋母第三章 波紹被俘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二十四章 楚楚可憐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十七章 附庸風雅第七章 拜井得泉第十七章 通風報信第十九章 救美之後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三十五章 自接納采第九章 西山激戰第十八章 兄妹重逢第二十四章 精絕小城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六章 死到臨頭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三十二章 冤家路窄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八章 洞中歷險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二十六章 竇固出征第二十七章 漢廷震怒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八章 洞中歷險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二十五章 大勢已去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十三章 歲月如煙第五章 漢宮夜讀第十二章 鐵血外交第二十四章 莫非爲難第四章 國士之謀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五章 撫慰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