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

更始失敗後,三輔的耆老士大夫們,全部逃奔到上邽歸附了隗囂。隗囂素有謙恭愛士之名,待名士以布衣之禮。王莽新朝的平河大尹、長安人谷恭,被任爲掌野大夫。平陵人範逡任師友,趙秉、蘇衡、鄭興爲祭酒,申屠剛、杜林爲持書,楊廣、王遵、周宗以及平襄人行巡、河陽人王捷、長陵人王元、安陵人馬援皆爲大將軍,杜陵、金丹等若干人爲賓客。

多年的苦心經營,謀臣、勇將竟相來投,使隗囂擁精兵十數萬,可謂名震隴右,威名聞於長安以東。可自從隗囂欲長期割據一隅,並暴露出爭霸天下的企圖後,一些遊士長者,已經看清他的結局,便開始逐漸離開河東,轉投他處。

與隗囂相比,竇融當時勢弱,孤處河西一隅,天下名士很少看好他。班彪是隗囂陣營中第一個轉投河西的人,而竇融正是從班彪欲西行這件孤立的事情,看到了河東、河西彼此力量的消長。

爲接應班彪,竇融和河西二號人物樑統親自策劃了一次成功的渡河襲擊行動。

這天夜半,河西軍屯騎營軍司馬陶恭率領二千鐵騎主動渡過鸇陰河(注:即黃河武威郡段),奔襲被隗囂河東軍佔領的祖厲城。夜晚鼓聲四起,烽火連起,河東各城震動,正在高平的隗囂急命大將周宗馳援。乘着三水一片混亂,班彪便欲悄悄出逃。

就在此時,卻出現了意想不到之事。

原來,隗囂將隗靈嫁給班彪,隗靈還承擔着看守班彪的任務。見班彪欲逃河西,隗靈便竭力阻止。她甚至告訴班彪,自己已經懷有班彪的骨血,如果班彪狠心棄河東,她則必死。但班彪胸有大志,豈會爲其所絆。

見班彪心意已決,隗靈傷心欲絕,便悄悄派人告了密。

當時正在三水城的隗囂,聞班彪竟然欲逃河西,震怒中便下達了絕殺令,派出一支騎兵追捕班彪一家。

班彪帶着樊儇、夜玉和虞四月,駕二輛輜車,夜晚混出三水城後,便一路狂奔,天亮前已到達河邊。

這裡不是渡口,河堤下蘆葦叢生,十幾條戰船停在河邊。班彪一家與三水派出的追兵幾乎同時到達河邊,相距不過一二里。情急之下,他們棄車下堤狂奔。班彪背起樊儇,虞四月則背起夜玉,四人倉皇奔進河堤下的蘆葦叢內,跑向河邊。

追兵至河沿,正要下堤追擊,陶恭命河西大將秋臣率一彪人馬從斜刺裡殺出,將追兵截住廝殺一陣,掩護班彪一家登船。樑統的水軍校尉秦巔則親自駕一葉快船,將班彪一家渡過鸇陰河。陶恭和秋臣俱是竇融帳下勇將,隗囂的河東兵不敵,只好退去。

等隗囂親率大軍趕來,河西軍得已安然退回河西。

爲防河東軍報復,竇融精心謀劃佈局,急令張掖太守史苞、酒泉太守竺曾、敦煌太守辛肜和金城太守厙鈞,均率軍雲集樸箚城。河西大軍雲集,嚴陣以待,隗囂找不到機會,到底嚥下了這口惡氣,班彪一家這才得以平安歸河西。

這是一次極其成功的營救行動,文人班彪的軍事生涯,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

河西大將軍竇融也是前漢外戚世家,其七世祖竇廣國,是前漢文帝竇皇后的親弟。他親自與樑統在太守府擺酒,爲班彪接風壓驚。第二天,他們長談整整一天,竇融便正式命班彪爲帳下從事,秩比一千石。負責起草文稿,參與帷幄運籌。

兩漢時的“從事”一職,類似於後世的“參軍”。從這一任命不難看出,竇融對班彪是何等的期待!

秋末從河東逃至河西,自呈送《王命論》後,樊儇和夜玉過了四五個月驚惶不安、草木皆兵的惶恐日子。進入武威郡首府姑藏城後,生活才安定了下來。冬天河水結冰,河東軍不時寇武威,有兩次一直打到樸箚城下,俱被竇融擊破,退回河東。

春天開凍後,河水(注:黃河)阻隔,戰事稍息。隗囂兵勢已竭,雙方攻守雖未逆轉,但勢均力敵,又開始隔河相持起來。隗囂無力再犯河西,竇融便命樑統整修河防長城,嚴加防守,自己帶領大軍返回住於張掖郡的觻得城屬國都尉府,從長計議。

竇融是一個威鎮一方的大將軍,心細如髮。隗靈雖然背叛了班彪,但班彪與樊儇一直對隗靈念念不忘。因此,待局勢穩定下來後,他便專門派出河西大將、斥侯掾吏(注:類似於今情報首腦)西風,隱秘潛入河東,想找到隗靈,並將其帶回河西。

可班彪出逃後,隗囂大怒,便將隗靈嫁給了大將王元爲妻,已經移居西城。而且,並未聽說隗靈生養了孩子。因此,西風只得空手撤回河西。從此,班彪與樊儇便失去了隗靈音訊。

從班彪加入河西軍開始,竇融很多便倚仗甚至離不開他了。

當時河西未受戰亂紛擾,加上竇融治理有方,河西各郡富庶豐饒,府庫豐盈充實,在各方割據勢力眼裡,是一塊肥肉。不僅受到隗囂河東軍強大的壓力,而且高原上的羌人,沙漠之北的匈奴人,時常派兵寇掠,一時戰亂不斷。

班彪爲竇融獻策,“隗囂後有漢軍,且前有天險所隔,必不敢全軍向河西。羌人全爲財貨,全無裂土之心。故可結羌人,防隗囂,戰匈奴。匈奴敗,則羌人也將自安。彼時,則可全軍爭河東……”

竇融按照班超之策,派西風攜重禮出使高原羌人,穩定後方。又命樑統穩固河防,並嚴令“以河爲險,據城堅守,勿得出戰!”自己則親率三萬河西軍精銳,出漠北一直打到郅居水畔(注:即今蒙古北部色楞格河右支流,源於杭愛山脈北麓,流入貝加爾湖),一連四戰,殲滅匈奴大軍數萬人,俘兵民二萬餘人,牛羊二百餘萬頭,打得匈奴人幾年內不敢出漠南。

這場大戰,是河西軍與匈奴數百戰中,最爲慘烈的一仗。六千餘河西子弟,長眠在苦寒的漠北草原之上。受傷士卒,則高達一萬餘人。

第八章 烏夜有啼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五章 生死旅程第二章 背後一刀第一部《國運較量》主線劇情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二十三章 劍指崑崙第四章 染指隴右第十章 變態死法第二十七章 南山羌族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二十五章 冷節遺芳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七章 隴右羌變第十七章 舌戰衆將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八章 智鬥羣狼第二章 班氏任俠第十七章 通風報信第二十六章 于闐河畔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三章 召見王景第二十一章 劫後重逢第二十七章 從天而降第四章 染指隴右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九章 千鈞一髮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二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二十三章 得進掖庭第四章 萬民景仰第二十二章 身後之事第二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二章 清算舊政第十二章 囂張漢使第二十七章 當廷雜考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第十七章 舌戰衆將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四十七章 潛入白山第十二章 廷議辯決第二十六章 兄妹鬥智第四章 竇氏封后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二十九章 聚陣死戰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二十六章 一下莎車第四十四章 壬辰詔令第十七章 罪當火刑第三十二章 圍營打援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四十二章 小宛吃醋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八章 烏夜有啼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十八章 男大當婚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五章 漫漫駝道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十六章 蟄伏西城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十章 變態死法第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二十章 幽幽漢魂第十七章 通風報信第十八章 兄妹重逢第二十五章 沁水公主第十五章 險鑄大錯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二章 步步驚心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二十三章 再戰皮水第八章 匪夷所思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二十六章 別時亦難第四十四章 去太華山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三十九章 泥淖花香第二十二章 大禍將臨第十四章 無地自容第十章 張網以待第六章 死到臨頭第十六章 以命擔保第二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二十三章 雪夜激戰
第八章 烏夜有啼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五章 生死旅程第二章 背後一刀第一部《國運較量》主線劇情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二十三章 劍指崑崙第四章 染指隴右第十章 變態死法第二十七章 南山羌族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二十五章 冷節遺芳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七章 隴右羌變第十七章 舌戰衆將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八章 智鬥羣狼第二章 班氏任俠第十七章 通風報信第二十六章 于闐河畔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三章 召見王景第二十一章 劫後重逢第二十七章 從天而降第四章 染指隴右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九章 千鈞一髮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二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二十三章 得進掖庭第四章 萬民景仰第二十二章 身後之事第二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二章 清算舊政第十二章 囂張漢使第二十七章 當廷雜考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第十七章 舌戰衆將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四十七章 潛入白山第十二章 廷議辯決第二十六章 兄妹鬥智第四章 竇氏封后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二十九章 聚陣死戰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二十六章 一下莎車第四十四章 壬辰詔令第十七章 罪當火刑第三十二章 圍營打援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四十二章 小宛吃醋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八章 烏夜有啼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十八章 男大當婚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五章 漫漫駝道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十六章 蟄伏西城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十章 變態死法第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二十章 幽幽漢魂第十七章 通風報信第十八章 兄妹重逢第二十五章 沁水公主第十五章 險鑄大錯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二章 步步驚心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二十三章 再戰皮水第八章 匪夷所思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二十六章 別時亦難第四十四章 去太華山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三十九章 泥淖花香第二十二章 大禍將臨第十四章 無地自容第十章 張網以待第六章 死到臨頭第十六章 以命擔保第二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二十三章 雪夜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