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絕域孤城

很多長矛轟然巨響後深深地扎進城牆中,有的帶着令人心悸的呼嘯聲遠遠飛過城頭,扎入東面山澗對面崖上。

漢軍躲藏在女牆後面,躲避着敵巨弩轟擊。只到密密麻麻的北匈奴士卒到了城下不足百步遠時,城頭的巨弩這纔開始大發神威。

“各弩瞄準,預備——放!”

石修一聲令下,士卒們手舉擊發木榔頭狠狠敲向扳機,二十幾具巨弩在嘣嘣的絃音聲中,如短矛一般的巨大箭矢居高臨下、颼颼飛向敵叢,將一串串陷城士卒釘成一串,再扎到地上。攻城隊列血肉被犁開,哀嚎慘鳴,死傷慘重。第一波進攻,士卒未接近城池邊上,便已經被巨弩屠殺得不成隊形,迅速潰敗下去。死亡是幸事,那些毒箭射傷仍在掙扎的士卒更慘,他們躺在草地上翻滾哀嚎,其狀不忍卒睹。

左鹿蠡王大怒,他連續斬殺數名百騎長,才制止住潰逃。各營只好整肅結隊,在隆隆的戰鼓聲中以密集的隊形一擁而上,不計傷亡登城。前面的被射殺,後面的踩着同伴的屍體,擡着簡易雲梯嗷嗷吶喊着衝到城下,開始不顧一切地登城。

耿恭站立在譙樓上,見十幾架雲梯搭上城頭,北匈奴士卒不顧傷亡的同伴,正頑命登城。而城下敵騎弩兵來回疾馳,用密集的矢石壓制城頭漢軍,給漢軍造成巨大傷亡。戰鬥進入白熱化,敵麇集城下,耿恭抓住戰機下令,“火攻!”

張封、蔣逍等將指揮士卒擡過滾油澆下,雲梯上的士卒被滾油燙傷一串一串,落地翻滾哀號慘叫,其狀慘絕。醪嘯、成郇、初石等人則將浸過獸膏的棉氈、葦捆點着扔下,濃煙中城下火起,十幾架雲梯被一起點着,伴着一片絕望的慘嗥聲,很快便燃起熊熊大火。

無數傷卒在烈火中蠕動、掙扎着、慘鳴着,與無數逃跑不及的士卒被燒成了大火球。

黑色的濃煙瀰漫到城頭上,遮天蔽日,嗆得藏身女牆後的漢軍士卒睜不開眼。第一波登城被擊破,北匈奴各營整肅人馬,一隊隊士卒們擡着簡易雲梯,在城頭弩箭射程之外列隊,新一波攻擊即將展開,城下濃煙烈火中的慘景令他們無不喪膽。

就在此時,城內的拋車又開始發威,呼嘯聲中將無數石頭擲向城外敵叢中,瀰漫的銷煙中,麇集一起的各營人仰馬翻,死傷慘重。由於地形受限,施展不開,很多騎弩兵躲閃不及,連人帶馬被砸成肉泥。蠻攻堅城不行,這慘烈的一幕令左鹿蠡王有心停止攻城,但望一眼身旁面色鐵青的老單于,只得下令連續發起一波波攻擊。

於是,慘烈的攻城戰整整持續了一天一夜,打到第二天傍晚時分,左鹿蠡王在疏勒城下扔下了近千具屍體,卻一無所獲,士卒無一登城。看着硝煙瀰漫、高高矗立在山樑上的巍峨堅城,蒲奴單于不得不怏怏下令停止攻城。

大戰方歇,此時的疏勒城下已經成了人間地獄。

血順着坡地流進山澗,讓地面和澗水都被染成了紅色。北匈奴損兵折將,漢軍也付出了巨大傷亡,四十餘人被敵騎弩兵在城下射殺,數十人負傷。燮神仙在官署中開了救護站,重傷者迅速得到手術,輕傷員簡單包紮後,則繼續返回城頭戰鬥。

最慘烈的是士卒吉浩,巨弩發射的長矛從耳邊飛過,巨大的衝擊力和慣性,將他的整個右耳朵給生生擦去。血止不住便有喪命的危險,燮神仙不得不將短刀燒紅,生生地給燙住止血。等一陣滋滋的青煙飄散後,吉浩半邊臉已經成了黑色,人也昏死了過去。

喧囂的戰場終於沉寂下來,單于未在白天繼續進攻。

相持的幾天,漢軍將被巨弩損壞的城頭一一修補完畢。這天夜裡二更,耿恭突然被城頭的牛角號音驚醒。這是夜晚警戒的漢軍士卒發出的警報,匈奴人又在夜裡準備攻城了。漢軍迅速登城防守,司馬石修見耿恭奔上城頭便稟報道,“虜營中驟然騷亂,恐會夜中陷城!”

石修的判斷很準確,他剛稟報完,進攻便開始了。

只見無數士卒推着雲梯,在巨弩的掩護下,正不顧死活地向城池衝來。張封指揮十幾架拋車瘋狂轟擊,將無數石塊轟擊到敵陷城隊列中。人羣如此密集,每一塊石頭都會砸死砸傷數人。而譙樓、箭樓、角樓和城頭垛口後的漢軍士卒,則箭無虛發,射殺無數。

戕罅是神射手,他與李楓的戰位在西北角的箭樓上。戕罅箭無虛發,已經射殺十一人,無一脫空。而李楓僅射殺六人,他不服地謾罵道,“狗日的,屠夫!”

“吾曾經是庖丁,殺人如殺豬,就是要冷血無心……”戕罅話未說完,突然一腳將李楓與蕭木踹倒在地。只聽“轟”地一聲巨響,一支巨弩射出的長矛從箭孔轟然扎入,深深插入對面的牆壁上。

“天哪!”箭樓內數人都大驚。如果不是戕罅反應快,如果不是巨型弩箭受到射擊孔牆壁碰撞略微改變了方向,李楓這回定然就交待了。

此時,在騎弩兵們掩護下衝到城下的北匈奴士卒,一邊舉着大盾護體,一邊順着簡易雲梯魚貫而上。漢軍士卒或奮不顧身地掀翻雲梯,或用弩箭、滾木、擂石將敵壓了下去。

此次夜戰,在城上城下敵慘叫、哀嚎聲中整整進行了大半夜,敵曾數度突上城頭,但左鹿蠡王又丟下了數百具屍體,打到下半夜天將明時,不得不狼狽退去。

不計傷亡的強行登城,半個月連續不間斷的攻城,左鹿蠡王部死傷慘重,損失了千五百餘人,城下屍體已經堆積如山。蒲奴單于與左鹿蠡王再不敢這樣打了,他們無奈地下令停止攻城。

北匈奴流行野葬,只有各部貴人以上纔有資格習漢俗實行土葬。初秋時節,山樑上氣溫還較高,大量屍體堆積城下,腐爛發臭嗆得人無法在城頭立足。敵我暫且休兵,耿恭不得不派士卒到城外點火焚燒掉敵屍。

漢軍焚燒敵屍的濃煙大團大團飄過左鹿蠡王營地上空,令左鹿蠡王各營士卒魂喪心悸,沒有人還有信心攻城,士氣低落到極點。

這場慘絕人寰的攻城戰,蒲奴單于從頭至尾看在眼裡。他沒有斥責左鹿蠡王,他打了一輩子仗,此時也是一籌莫展。不過一小股數百漢軍,不過一座小小的崖頂城堡,漢人卻再一次給了他強烈的震撼!

上一次是在前年的金微山下,當時,能征慣戰的呼衍王萬餘鐵騎被漢軍假司馬班超的千餘人擊破後,僅率領數百人馬竟然被班超數十騎追殺數百里。呼衍王倉皇奔逃,無處躲藏,一路損兵折將,就在單于的眼皮子底下差一點兒成了俘虜!

班超,耿恭,劉莊、竇固麾下到底還有多少噬血悍將?!

他站在山嶺上,望着巍峨的疏勒城和連綿起伏的山巒,苦苦思索良策!

疏勒城緊靠山澗,位於坡嶺之上,山澗是唯一的汲水通道。漢軍在弩兵掩護下,晝夜不斷地至澗內取水,匈奴弓兵則在澗東面以箭矢相阻,雙方互有死傷。單于看着這一切,忽然計上心來,“分兵截斷澗流,城中無水,吾看漢蠻還如何逞勇!”

左鹿蠡王心領神會,他迅速命人到疏勒城東邊山澗河道①的上游,築起圍堰,堵塞河道,將漢軍的水源給生生切斷了。

澗內斷流了,耿恭站在城頭看着這一切,一陣陣心驚。北匈奴有能人,這一招夠毒的。他對司馬石修道,“傳太軾、段剛,掘井!”

太軾是工匠,匠作之事,無所不能,他很快跑來了。耿恭看着他,憂心忡忡地道,“匈奴人已斷澗流,城內能否掘井?”

太軾遙望着北方高聳入雲的延綿雪山,又扭頭向四周山樑上看了看,最後肯定地道,“校尉,雪山融水無窮無盡。大地之下,孕涵無數水道。單于想截澗斷水涸城怕是做不到,末將以爲城內定能掘井!”

耿恭大喜道,“好,給汝五十人,擇地掘井!”

“末將遵令!”

太軾領命跑下城去,集合人馬,準備掘井。他先在城內四處轉了幾圈,先在馬廄旁邊選定了一個地方。想一想,又稱到城內最低窪處畫了一個圓圈,士卒們便開始挖土掘井。

段剛是兵曹,耿恭問道,“城中水能支持多久?”

“稟報校尉,人、馬共用可持五天。如人馬少飲,則可持十天。”

“好。水由汝來分配,人、馬略少飲,最少需要支持十五天!”

“末將明白!”

接下來的二十餘天,兩軍象有了默契一般,左鹿蠡王不再攻城,只是在山澗與山下山口紮營,將城堡緊緊圍住。而城內的漢軍則架起轆轤,晝夜不停、不顧一切地掘土掏土掘井。一丈兩丈三丈,到了三丈深,竟然還見不到水,連耿恭都沉不住氣了。

“是否換個地方再掘?”

“不不不!”太軾卻胸有成竹,堅信他相中的地方一定有水,“校尉勿急,水脈有深淺,此處土層不透水,是打井極好地方。越難掘得,一旦通了,必得大水!”

太軾說得決絕,耿恭相信自己部下,但士卒們將信將疑,似懂非懂,只得繼續深掘。

北匈奴人狂攻逾月,突然停止攻擊,躲藏在天山深處草甸內的王夫人有了一絲恐懼感。匈奴攻城期間,她幾次登上山巔,看到胡兒損兵折將,心裡舒服極了。此時,北匈奴突然不攻了,她急命昷枂派人探聽消息,看看到底怎麼回事兒。

士卒很快回報說,單于命人斷澗,截斷了城中水源。

王夫人急了,這可怎麼好?忽然想起昷枂曾信誓旦旦地說過,疏勒城中掘井可得水,便又放下心來。她又命士卒好好放牧牛羊,她清楚,耿恭將牛羊這麼多藏匿在這裡,是爲了關鍵時刻頂大用的啊!

——————————————————————————

注①:即今奇臺縣半截溝鄉麻溝河。《後漢書·耿恭傳》記載“恭以爲傍澗水可固”,《後漢紀·孝明帝紀》記載“恭以疏勒傍有水”(《東觀漢記·耿恭傳》和《資治通鑑》都有相同記載),故選擇疏勒城爲固守地點。一個“傍”字,說明疏勒城應在澗水旁邊,且取水方便,同時名將耿恭定然會想到敵斷流後的城中吃水問題。筆者曾兩度實地考察過石城子漢城遺址,以爲耿恭疏勒城即是今“石城子”遺址可能性應該最大,可信度最高,且漢時澗崖應該比現在要高出許多,河中水量也應比現在要大許多。從2014年至2016年,新疆考古所和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的考古挖掘也證明,半截溝石城子漢城遺址即是耿恭堅守的疏勒城!

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九章 黑臉男人第二十五章 上兵伐謀第八章 洞中歷險第二十四章 塞人美女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三十一章 帝幸三輔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四十三章 偶得匪蹤第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二十二章 溫宿易主第二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十八章 起兵大計第二十四章 莫非爲難第三十五章 班妤山下第十五章 崑崙有變第二十三章 放棄西域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二十章 孤軍北上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二十七章 班昭出嫁第十四章 小露身手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三十七章 婦公送喜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二十五章 果斷出手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四十章 一門三將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四十二章 那是座山第五章 痛下殺手第二十九章 冒險收屍第八章 于闐危急第六章 天折將星第十三章 被困沙窩第十四章 無地自容第八章 暗藏乾坤第四十六章 妒火中燒第二十七章 當廷雜考第二十章 孤軍北上第六章 市井人生第二十九章 逾牆相約第七章 驚鴻一瞥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八章 文星隕落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四十三章 火焚莊園第三章 國將生變第二十三章 誅殺癡王第三十七章 巨孝還齊第三十六章 無功即過第二十三章 燭下美人第三章 巔峰論劍第三十五章 校場比武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十七章 書蘅失言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四章 河西陣圖第四十一章 張望受阻第二十五章 柳中詐降第四十二章 小宛吃醋第二十六章 竇固出征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十五章 險鑄大錯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二十章 嬌俏憐人第二十三章 鐵腕平叛第十二章 解憂之後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一章 引而不發第一章 帝戲秦娥第二十二章 百密一疏第六章 商隊遇襲第十三章 紮根韓苑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二十七章 從天而降第二十四章 運籌帷幄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九章 羌胡謀漢第四章 明帝駕崩第二十五章 滿覆虛欹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二十四章 運籌帷幄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二十六章 女人如花第二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一章 風瀟瀟兮第三十六章 父女論戰第五章 崇尚強者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十七章 附庸風雅第二十七集 圍魏救趙第六章 千古賢后
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九章 黑臉男人第二十五章 上兵伐謀第八章 洞中歷險第二十四章 塞人美女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三十一章 帝幸三輔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四十三章 偶得匪蹤第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二十二章 溫宿易主第二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十八章 起兵大計第二十四章 莫非爲難第三十五章 班妤山下第十五章 崑崙有變第二十三章 放棄西域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二十章 孤軍北上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二十七章 班昭出嫁第十四章 小露身手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三十七章 婦公送喜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二十五章 果斷出手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四十章 一門三將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四十二章 那是座山第五章 痛下殺手第二十九章 冒險收屍第八章 于闐危急第六章 天折將星第十三章 被困沙窩第十四章 無地自容第八章 暗藏乾坤第四十六章 妒火中燒第二十七章 當廷雜考第二十章 孤軍北上第六章 市井人生第二十九章 逾牆相約第七章 驚鴻一瞥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八章 文星隕落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四十三章 火焚莊園第三章 國將生變第二十三章 誅殺癡王第三十七章 巨孝還齊第三十六章 無功即過第二十三章 燭下美人第三章 巔峰論劍第三十五章 校場比武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十七章 書蘅失言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四章 河西陣圖第四十一章 張望受阻第二十五章 柳中詐降第四十二章 小宛吃醋第二十六章 竇固出征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十五章 險鑄大錯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二十章 嬌俏憐人第二十三章 鐵腕平叛第十二章 解憂之後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一章 引而不發第一章 帝戲秦娥第二十二章 百密一疏第六章 商隊遇襲第十三章 紮根韓苑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二十七章 從天而降第二十四章 運籌帷幄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九章 羌胡謀漢第四章 明帝駕崩第二十五章 滿覆虛欹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二十四章 運籌帷幄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二十六章 女人如花第二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一章 風瀟瀟兮第三十六章 父女論戰第五章 崇尚強者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十七章 附庸風雅第二十七集 圍魏救趙第六章 千古賢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