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二下伊吾

“女婿?韓將軍女?!”耿秉鞭子懸在空中怔住,衆將看着跪在地上的纖弱婦人也都一齊大驚!

韓融乃河西軍大將,當年在竇融麾下,威震河西,令匈奴人聞風喪膽,大漢無人不曉。後來,韓融受竇融委派進入西域,最後助於闐國擊破匈奴、莎車聯軍並復國後,被于闐國貴族車裂害死。班超奪于闐國後,已經斬殺了罪魁禍首呈於霸,並曾呈報朝廷,耿秉豈能不知!

韓大人竟然還有一女流落到車師後國,併成了車師國王妃,耿秉趕緊滾鞍下馬,飛身將王珏從地上扶起。暮色中只見這是一個三十餘歲的婦人,身長七尺有餘,穿一身綠色胡袍,腰扎白色縑帶,腳著牛皮高靴,脖子上圍着狐皮圍領,頭戴紅白相間氈帽,雙眼含淚,楚楚動人。

耿秉向王珏深深鞠了一躬,嘴裡說道,“王后免禮,本將不知韓大人之後在此,恕罪恕罪。河西軍戰旗便是吾漢軍戰旗,河西軍傳人竇都尉便爲吾漢軍主將,夫人可隨吾去見故人!”

王珏趕緊還禮,回首盯一眼跪於地上的國王,嘴裡道,“請將軍還是先饒過國王吧!”

安得跪在一邊,心裡正竊喜着呢。當年,他還是當王子時恰好王妃病逝,心情不好便上山打獵,在天山山巔草甸內見到一個漢人小部族。部族不過十餘人,酋長竟然是一個美貌少女,兩人一見如故。於是,半個月的相處,他們擦出了愛情的火花,王珏也因此成了王夫人。

現在他雖然低着頭一付請罪、並十分害怕的模樣,其實一雙小眼睛正骨溜溜地轉着,心裡也正高興着呢。自己的夫人是漢人河西軍後人,在漢軍中這面子可是比天大,他便是正宗漢人女婿。耿秉雖然性格暴烈,定然也不能拿他怎麼樣。

軍司馬蘇安見王妃求情,可耿秉還怒視着國王,便主動跪下請罪,替國王開脫。耿秉抽了蘇安幾鞭子,這才饒恕了安得。然後,帶着國王、王妃與衆官急驅金滿城,稟報竇固。

此時天已一更時分,聞報耿秉帶着國王、王妃來降,竇固便在金滿城官署正式升帳,副長史郭恂命鼓樂,舉行正式降漢儀式。

或許是怕丈夫受罰,王珏跟隨耿秉在樂聲中款款進入官署大堂。耿秉至側案後坐定,衆將在兩邊站列,她則大大方方地走到堂下,面向竇固跪下,撫手着地,稽首間用漢話說道,“後國王妃王珏,拜見大漢奉車都尉竇將軍!”

“汝會漢話……”竇固和衆將都略感詫異。耿秉趕緊低聲向竇固介紹了王珏的身份,竇固大驚,“什麼?韓大人後人?!”

官署內兩國衆官都怔住了,竇固此時疑竇叢生,向後一招手,音樂聲停下,再問道,“于闐事變,韓大人一族爲國捐軀。今漢使班超進入于闐,已斬殺兇手呈於霸一族祭奠韓大人。汝說是韓融大人之後,何以爲證?”

婦人卻擡起頭來,一雙淚眼看着竇固,彷彿離散的小女看見阿翁,只聽她哭訴道,“都尉大人,先父確是河西軍大將韓融,現有符信爲證。永平初年先父歿于闐國前,便感覺風聲緊,便令吾姊妹二人隨身帶着信物,藏匿在崑崙山下山坳中,方躲過一死。妹韓英潛匿於闐,吾流浪天山北。十數年矣,吾孤苦悽零,無時不仰望東天,盼王師早日到來……”

說着,婦人取下狐皮圍領,從脖子上抽出一塊銅牌、一塊綠色月牙形玉雕,雙手舉過頭頂。

黃沾走下堂下,將銅牌和玉雕拿過,呈遞竇固。竇固接過,只看了一眼便面色劇變。這面雕着蒼狼的銅牌,分明便是河西軍大將的符信。而這面月牙形綠玉雕,乃是河西軍敵後斥侯信物。他豹眼圓睜,分明怔了一下,震驚地看着婦人。

班超在於闐國斬殺了呈於霸並呈報朝廷時,或許是爲保護王珏、吳英,故意隱瞞了韓融女流落車師後國和于闐一事。

此刻,竇固長鬚顫抖着,眼裡噙着淚花,一步步走到婦人身前。他親自躬身將婦人扶了起來,並上上下下仔細看着她。婦人怔怔地看着竇固慈祥的面容,她以手捂嘴,羞澀地斂首致禮,一任淚珠撲簌簌地滾落。

三百年來,多少漢家男兒,埋骨西域這塊戈壁荒漠。輝煌的歲月,十萬河西健兒金戈鐵馬、百戰不撓,多少風流人物,建功遠域,成爲大漢中興功臣。只有韓融卻湮沒在西域戈壁黃沙之下,這一直是河西衆將心中永遠的痛啊!

竇固感慨萬千,他輕撫王珏瘦削的雙肩,象阿翁憐愛小女一樣喃喃地道,“哭吧,哭吧,孩子。把苦水都倒出來,倒出來就好了……”

官署內衆將與衆官看着這戰後團聚的一幕,都止不住淚落!

王珏卻不哭了,她擡起淚水漣漣的秀目,羞澀地露出笑顏,“將軍,吾不哭了。吾終於等來了這一天,吾應該笑啊!”

“也是,是應該笑——”竇固點點頭,憐愛地替她戴正了已經歪了的紅白相間的氈帽,嘴裡說道,“從今起,公主便爲汝母,汝若回河西、雒陽,河西竇府、雒陽竇府皆是汝家。大漢再不會讓韓大人後人受顛沛流離之苦,車師後國將永屬吾大漢,該哭的應該是蒲奴!”

竇固命賜坐於側案,先將銅符信和玉雕莊重掛於她脖間,這纔開始忙正事。

安得帶着百官魚貫走進堂來,他撲倒叩頭,“叩見大漢奉車都尉,車師後國小王安得誓言離匈附漢,永不反叛……”

此時竇固沒心情聽他叨嘮,他擺擺手道,“起來罷,賜坐……”

當天晚上,安得便在官署舉大宴,爲漢軍衆將接風。席間王珏告訴竇固,阿妹吳英是得到沙匪胡焰相救,才擺脫呈於霸魔掌的。

“胡焰?這麼巧?”竇固若無其事地問。

“對,是胡焰,那個醜陋的斷耳賊。此匪勇悍決絕,當年奉竇老大人令進入西域,便是令其襄助家父。家父變故後,胡焰便找到吾妹,後二人成了夫妻!”

“汝妹嫁給了胡焰?”竇固不動聲色!

“只是吾女弟嫌棄其匪盜行當不堪,常常不允其歸巢……”王珏說着便大笑,再也說不下去了。衆將聞言,都鬨堂大笑。

好事一樁接着一樁,竇固下車師後國第二天,探馬來報,呼衍王、左鹿蠡王已經率軍從天山南邊向龜茲、焉耆諸國退去,車師前王安就已向追殺而至的宜禾都尉曹錢、蒲類國王霜刺投降。

……

竇固大軍自崑崙塞北上出塞後,敦煌太守鄭衆便派出信使,命曹錢所部多備旌旗、六頭火炬(注:即每三支火炬捆在一起,稱爲六頭火炬),率部自樓蘭出白龍堆越大流沙北上,務於陰曆十一月二十二夜,擂鼓、舉火炬、張旌旗,轟轟烈烈圍伊吾廬城。

這是一盤驚天棋局,身處樓蘭城一隅的曹錢不知全貌,故接到此命令時他還吃了一驚。一年來,他殫精竭慮,無時不在思慮如何奪回伊吾廬呢。但鄭衆接下來的命令更是明確,“下伊吾後,宜禾都尉府本部人馬應速進軍車師前國並圍交河城,逼降車師前王!”

曹錢聞令頓時渾身一震,瞬間充滿了力量。鄭大人未提如何應對疏榆谷之敵,未提竇固麾下漢軍主力動向,分明是竇固都尉已自將大軍出天山以北,出擊疏榆谷。果如此,天山以南北匈奴各部豈不是成了孤軍,又焉能不敗?!

他不敢猶豫,而是與霜刺率本部二千餘人,以及麥香、陳留的八百蒲類國兵,迅速北上。越過白龍堆大沙漠時,適遇大沙暴阻礙,士卒被沙丘埋了十數人,再也找不到了,大軍也延誤了行程。

只到陰曆二十四日凌晨前,他們纔到達綠洲邊緣。此時,曹錢已經沒有時間抉擇,他急命全軍舉火、張旗、擂鼓,仿如千軍萬馬,轟轟烈烈地向伊吾廬撲去。

他們未遇到抵抗,大軍直驅伊吾廬城下,伊吾廬已經成了一座空城。白山南麓這座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塞外古城,再一次回到漢軍手中!

原來,漢軍二十二日凌晨越過大漠進入做伊吾綠洲,猶如千軍萬馬,呼衍王、左鹿蠡王聞漢軍已下疏榆谷,並擊破疏榆谷萬五千守軍,此時又見大軍自大流沙上滾滾而來,自然一下子喪膽,全無戰心。他們擔心南呼衍部被夾擊,便倉皇向車師國撤退而去。

曹錢迅速控制了伊吾廬城,城北大營內,呼衍王坐榻上虎皮還是溫的,可見匈奴人逃走時是何等倉促。曹錢此時纔對鄭衆的命令感到欽服,他急命麥香、陳留、黑稗留守伊吾廬,清剿城內外與白山上、綠洲內之殘敵。自己與霜刺國王則率宜禾都尉府本部兵,迅速向車師前國追擊。

進入車師前國境內,各部族都亂成一團。大軍一路上未遇到象樣抵抗,直出交河城下,卻見車師前國的國王安就已經率領百官,早早等在這裡跪迎他了!

第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三十一章 帝幸三輔第三十七章 婦公送喜第二十四章 閃擊燕然第二十三章 再陷詔獄第四十二章 帝哭竇府第一章 客棧遇刺第五章 于闐墨爵第一章 兵臨城下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三十九章 河西往事第十六章 功過相抵第一章 引而不發第四章 于闐大捷第三十九章 亡羊補牢第四章 封爵之爭第四十章 三輔事變第二十九章 活色生香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四章 國士之謀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三十三章 伏擊援軍第七章 天心難測第三十六章 父女論戰第十五章 魚邸風情第二十九章 冒險收屍第二十四章 戰端再起第十章 直下車師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三十四章 查抄班府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二十二章 兵行險道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第二十八章 私定終生第三十五章 無地自容第二十三章 蒙榆逞威第八章 漢使不賞第十二章 不死斥侯第二十章 陰陽相濟第二十四章 令出內廷第五章 漫漫駝道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五章 穀雨定策第四十一章 華塗趙統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二十一章 大漠孤旅第十二章 廷議辯決第三十七章 巨孝還齊第四章 萬民景仰第二十二章 坐陣漢苑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二十一章 生不逢時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四章 犬惹不起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十二章 亡命途中第十七章 知性女人第三十章 再埋禍端第五章 十年之約第二十二章 摸嶺人家第十七章 傳檄烏孫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四十一章 侯氏田舍第二章 除痾祛寒第三十九章 河西往事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三十八章 詣闕上書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二十六章 河畔刑場第四十一章 張望受阻第三十六章 再得大將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七章 隱秘北上第九章 遭遇沙匪第二十五章 公開南下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十四章 重現江湖第九章 夢中訣別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十八章 御賜金匾第三十八章 詣闕上書第一章 秘境神技第四章 國士之謀第四十四章 壬辰詔令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八章 大禍驟臨第二十九章 冒險收屍第十章 斬蛇滅魔第三十一章 客棧歷險第八章 西羌使者第五章 漢宮夜讀第四章 冤家聚首第七章 天心難測第二十二章 安得殉國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
第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三十一章 帝幸三輔第三十七章 婦公送喜第二十四章 閃擊燕然第二十三章 再陷詔獄第四十二章 帝哭竇府第一章 客棧遇刺第五章 于闐墨爵第一章 兵臨城下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三十九章 河西往事第十六章 功過相抵第一章 引而不發第四章 于闐大捷第三十九章 亡羊補牢第四章 封爵之爭第四十章 三輔事變第二十九章 活色生香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四章 國士之謀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三十三章 伏擊援軍第七章 天心難測第三十六章 父女論戰第十五章 魚邸風情第二十九章 冒險收屍第二十四章 戰端再起第十章 直下車師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三十四章 查抄班府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二十二章 兵行險道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第二十八章 私定終生第三十五章 無地自容第二十三章 蒙榆逞威第八章 漢使不賞第十二章 不死斥侯第二十章 陰陽相濟第二十四章 令出內廷第五章 漫漫駝道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五章 穀雨定策第四十一章 華塗趙統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二十一章 大漠孤旅第十二章 廷議辯決第三十七章 巨孝還齊第四章 萬民景仰第二十二章 坐陣漢苑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二十一章 生不逢時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四章 犬惹不起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十二章 亡命途中第十七章 知性女人第三十章 再埋禍端第五章 十年之約第二十二章 摸嶺人家第十七章 傳檄烏孫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四十一章 侯氏田舍第二章 除痾祛寒第三十九章 河西往事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三十八章 詣闕上書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二十六章 河畔刑場第四十一章 張望受阻第三十六章 再得大將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七章 隱秘北上第九章 遭遇沙匪第二十五章 公開南下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十四章 重現江湖第九章 夢中訣別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十八章 御賜金匾第三十八章 詣闕上書第一章 秘境神技第四章 國士之謀第四十四章 壬辰詔令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八章 大禍驟臨第二十九章 冒險收屍第十章 斬蛇滅魔第三十一章 客棧歷險第八章 西羌使者第五章 漢宮夜讀第四章 冤家聚首第七章 天心難測第二十二章 安得殉國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