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以命擔保

班超身不由已地成爲魚邸“保護神”的同時,牟融正在風塵僕僕地趕赴三輔途中。

豐縣令牟融接到皇帝詔令後,不敢延誤絲毫,迅速從沛國啓程,順着寬闊的官道,過陳國、穎川郡,匆匆忙忙趕赴三輔。二千餘里官道,他乘車馬不停蹄,沿途各驛置前出接送,十二日後,他突然出現在京兆府衙門。

京兆府尹閻興等一干三輔官員並不知牟融已經到來,牟融迅速與尚書檯官員會合,正式出任司隸校尉,並迅速接管了班固私修國史案。只到此時,三輔官員才知道大事不好。司隸校尉牟融已經從天而降,三輔衆官人人自危,惴惴不安。

對能臣牟融而言,查清這麼一樁小案子,簡直太簡單不過了。

誣告班固的雍營司馬李銘被囚,僅僅幾天時間,京兆府便將從班家所有查抄之書,悉數解送朝廷。牟融則親自到獄中探望了班固,還令司隸校尉部的司隸們接管了整整一排囚室,將班固嚴密的保護了起來。

只到一切安排停當,牟融這才趕赴雒陽,到皇宮面見漢明帝覆命。

書簡被送到漢宮的幾天後,漢明帝再次召見班超。班超這次隨小黃門進入殿內,自與上次不同。滿朝文武,俱對英武逼人的班超投來友愛善意的目光。

“渭西庶民班超,再拜皇帝陛下!願陛下千秋萬歲,長樂未央……”

“班超,起來說話!”

漢明帝已經與滿朝文武官員共同審閱了《漢書》部分書稿,衆官驚歎,連連稱奇。尤其是漢明帝,當堂讀了部分書稿,對班固的才華感到大爲驚異。

班超欲再拜,漢明帝向堂外擺擺手,還命權倌捲起珠簾,直視着堂下的班超道,“班超,好好說話即可。爾所言不虛,卿父兄果然大才,雖居陋室,偏處安陵,然不忘爲國修史。雖然私修,然確是冤枉,朕自會還他公道……”

“陛下聖明!聖明啊!願陛下千秋萬歲,長樂未央……”漢明帝還未說完,班超便大喜過望,竟然納頭大拜,搶話高呼道。

“罷了罷了,班超,讓朕說完……”漢明帝並未見怒,卻撲哧而笑,並笑嘻嘻地看着班超。朝堂上文武官員,也俱笑了起來,氣氛輕鬆,如沐春風。

漢明帝忽然從御牀上站起身,郎聲說道,“班固果然有文采,可稱天才,竟然埋沒我大漢鄉間俚舍。試問衆卿,大漢還能有幾個班固?國家正用人之時,右扶風守舉薦‘孝廉’不力,令司隸校尉再往查辦。如有徇私枉法情節,幾同禍國殃民,朕定殺不赦!”

“臣遵旨!”司隸校尉牟融出班道。

漢明帝雖然說得溫和,但心裡的大怒還是溢於言表。在衆大臣聽來,已經聲色俱厲,如春風過後一下子掉進嚴冬,一夕三驚,朝上大臣們俱嚇得跪拜於席。

班超開始時心裡還很有點不安,如果兄長的書不入皇帝法眼,戲可就演砸了,自己倒黴不說,班家可就真萬劫不復了。可是,沒想到皇帝和衆臣交口稱讚,他的一顆心才放了下來。感覺自己幾年的農活苦累,值了。現在,見皇帝對枉法官員要嚴厲懲罰,心裡真是爽透了。

有這麼好的皇上,爲什麼還會有那麼多的惡官?這讓他十分不解。

漢明帝繼續說道,“環視當朝史官,可有超越班固者乎?天下之大,絕非一個班固散落民間!尚書檯速傳朕旨意,即刻詔告天下,命各州府郡縣舉薦茂才,不得循私而費可造之人,違者將重罰!朕命班固任蘭臺史令,專修國史,續編《史記》(注:即纂《漢書》),不得有誤!”

“臣遵旨!”

明帝又對班超稱讚道,“班超,汝鳴冤上書,所言俱實。令兄所纂書稿確是一部奇作,汝也算識大體、有見識,朕心甚慰!”

此時的漢明帝,或許對班超的認識僅限於此。只是他此刻不知道的是,正是這個莽撞鄉漢,十年後即開始石破天驚,終於替漢帝國再一次收回西域,立下彪炳史冊的大功一件!

漢明帝言畢,又下詔道,“令京兆尹閻興迅速放人,並由京兆尹和右扶風親送班固至京。從即日起,班固充入蘭臺,爲蘭臺令史,掌、校詔書、典牘,編撰《漢書》與本朝信史……”

衆臣都聽明白了,皇帝的命令可不是玩的。擺明了,是要京兆尹與右扶風以身家性命,確保班固安全哪。說白了,班固如果被弄壞了,這兩人就只能抵命。而被御史臺當廷彈劾的右扶風郡守,則性命堪憂,皇帝斷不會輕饒他!

班超在京城打官司期間,就一直落腳在阿翁班彪的故主竇融府中。

此時的竇融,已如驚弓之鳥。班超來到竇府的當天晚上,竇融夫婦詳細聽了班超稟報的廷議詳情後,無一絲猶豫便出手了。竇融身爲故主,太瞭解班家了。他情知班固有冤情,便不顧自己已經失寵,且屢受明帝詔責,還是連夜寫好了兩道奏摺,遞進宮去。

皇上很有可能赦免班固,他要以自己的方式,幫班家一把。非常時期,開國功臣竇融就是拚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向皇上擔保班固清白!

對風燭殘年的竇融和風雨飄搖的竇府而言,竇融呈上這樣的奏摺,意味着什麼他和竇夫人老倆口一清二楚。從即位時開始,漢明帝牢記先帝囑託,以竇氏爲朝廷抵抗漠北各國的柱石。但這並不代表竇氏子孫可以胡作非爲,不管是誰,枉法則必受懲處。而竇融也因教子不嚴,多次受到皇帝詔責。

因此,奏拆呈上後,竇夫人手持便面(注:漢時女子遮面物,類似於今扇子),情緒低落,默默帶着僕婢們收拾行李,準備再受皇帝重罰。

“大人,妾身教子無方,讓大人您受連累了……”面對竇融,老夫人痛哭失聲。

“養不教,父之過,老夫也是罪不容赦啊!”竇融趕緊安慰夫人,話鋒一轉,竇融又安慰夫人道,“唉,這就是竇氏之宿命也,夫人不必難過。竇氏子孫,寧做血性的狼,寧受朝廷懲處,也不能做溫順的綿羊,失去吾河西軍血性……”

第十章 變態死法第十章 閉門思過第十八章 心有靈犀第三十一章 客棧歷險第十章 變態死法第九章 王師來了第五章 于闐墨爵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四十三章 書傭帶兵第四章 海底撈月第十五章 魚邸風情第二十章 御史自參第五章 一個理由第二十四章 桑株古道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四十章 擊殺信使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十八章 名門之後第十二章 班勇出世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十三章 初露崢嶸第七章 因愛生恨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十七章 激戰東城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二十四章 潛入楨中第二十七章 耿恭悒亡第十五章 焚滅羣虜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十三章 焉澠現身第五章 崇尚強者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二十六章 北嶺告急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十五章 再犯于闐第一章 焚姑墨倉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二十六章 女人如花第二十六章 兄妹鬥智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二十章 視死如歸第三十八章 犒賞勇將第十六章 功過相抵第十七章 插翅難逃第四章 原始圖騰第四十三章 魚兒心機第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三十七章 洞房花燭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六章 市井人生第十一章 犒賞三軍第三十八章 內室風景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二章 千里迂迴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二十一章 封地桎梏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二十八章 空手奪刃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二十三章 蒙榆逞威第二十六章 兵敗羅谷第五章 撫慰公主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十八章 男大當婚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三十七章 官道歷險第十七章 隱秘戰線第二十六章 北嶺告急第十六章 賴丹之後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二章 西池密報第三十八章 戰機驟現第二十一章 生不逢時第十七章 書蘅失言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十一章 一夥強人第十九章 再嫁小叔第四十四章 壬辰詔令第十五章 擊破石舂第二十一章 封地桎梏第四章 原始圖騰第十八章 男大當婚第三十一章 爲救吾嫂第三十八章 胡焰獻策第八章 漢使不賞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
第十章 變態死法第十章 閉門思過第十八章 心有靈犀第三十一章 客棧歷險第十章 變態死法第九章 王師來了第五章 于闐墨爵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四十三章 書傭帶兵第四章 海底撈月第十五章 魚邸風情第二十章 御史自參第五章 一個理由第二十四章 桑株古道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四十章 擊殺信使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十八章 名門之後第十二章 班勇出世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十三章 初露崢嶸第七章 因愛生恨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十七章 激戰東城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二十四章 潛入楨中第二十七章 耿恭悒亡第十五章 焚滅羣虜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十三章 焉澠現身第五章 崇尚強者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二十六章 北嶺告急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十五章 再犯于闐第一章 焚姑墨倉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二十六章 女人如花第二十六章 兄妹鬥智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二十章 視死如歸第三十八章 犒賞勇將第十六章 功過相抵第十七章 插翅難逃第四章 原始圖騰第四十三章 魚兒心機第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三十七章 洞房花燭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六章 市井人生第十一章 犒賞三軍第三十八章 內室風景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二章 千里迂迴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二十一章 封地桎梏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二十八章 空手奪刃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二十三章 蒙榆逞威第二十六章 兵敗羅谷第五章 撫慰公主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十八章 男大當婚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三十七章 官道歷險第十七章 隱秘戰線第二十六章 北嶺告急第十六章 賴丹之後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二章 西池密報第三十八章 戰機驟現第二十一章 生不逢時第十七章 書蘅失言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十一章 一夥強人第十九章 再嫁小叔第四十四章 壬辰詔令第十五章 擊破石舂第二十一章 封地桎梏第四章 原始圖騰第十八章 男大當婚第三十一章 爲救吾嫂第三十八章 胡焰獻策第八章 漢使不賞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