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謀定後動向何處

建安五年春,劉琮領荊州牧、鎮南將軍、成武候,假節都督益、交、揚三州軍事,開府儀同三公。蔡瑁之亂既平,附逆之官吏、世家、豪強,各責有司懲罰,明正典刑,以儆效尤;有功者封賞如儀,褒獎忠心。如此一來,襄陽城很快便恢復了往日的寧靜,漏網之魚惶惶不可終日,忠志之士奮發砥礪,而劉琮則召集賈詡等人,商議荊州以後該向何處佈局。

春日明媚,春風和煦,立於堂上的劉琮,擡眼望向座中諸人。

蒯越因在平定蔡瑁之亂中的表現,獲得了劉琮的信任,所以這次也得以與會,席次僅在賈詡之下。這其中自然也有劉琮厚待老臣的意思,讓世家知道自己並非刻意與他們敵對,在當前初掌荊州的時候還是很有必要的。

席間的新面孔,還有個相貌奇特的年輕人,說奇特或許並不準確,他面貌古拙,雙目突出,不過身在此間神態自若,並不拘謹。他便是劉琮就任荊州牧後第一個徵辟的人才——龐統龐士元,年方二十一歲。雖然劉琮給他的官職不高,僅僅是錄事掾史,但這份首徵殊榮,卻被許多人傳爲美談,暗自羨慕不已。

原來的牧守主簿綦毋闓託病請辭,劉琮知道這老頭兒因爲薄葬劉表和自己接掌荊州之事不滿,也不勉強,更不會做出什麼再三挽留的舉動,很快便準其辭官養老。如今的主簿,自然就成了王粲。

至於賈詡,仍爲軍師,卻不再是南陽軍的軍師,而是鎮南將軍軍師。雖然這稱號感覺有些不太吉利,賈詡倒也不在意。相比之下,徐庶的官職倒變動不大,但是權利卻隨着劉琮而水漲船高,以前只管南陽軍之事,此後便要管荊州各軍,這讓徐庶深感責任重大,越發勤勉。

此時堂內武將不多,除了趙雲之外,便只有中郎將王威等人,魏延、張繡等人仍留駐南陽,防備曹操。

堂上氣氛頗爲莊重肅穆,劉琮走到主席的几案之後,擡眼端詳掛在木架上的地圖,沉吟片刻扭頭對堂上諸人說道:“今天下大亂,四方虎爭,連年戰亂,往昔跨州連郡者現十不存一。公孫瓚、袁術等相繼敗亡,劉備、呂布窮途來投,荊州當何去何從,還請諸位各抒己見,不吝建言。”

劉琮說完之後,堂上諸人或微閉雙目沉思,或微微仰首斟酌,一時間堂上靜得彷彿掉根針都能聽到。

“將軍,此時袁曹相爭,未可定也,誠宜廣蓄軍資、興農桑、練強兵,以待時變!”蒯越見衆人不語,便率先說道。他這建議老成持重,若放在平時,倒也不失爲良策。然而劉琮本就不是個被動等待機會的人,更何況熟知官渡之戰的歷史,怎能坐觀袁紹大敗?不過他即便知道歷史也不敢保證自己就能左右,摻合進去到底會不會將結果引向自己所期望的局面,劉琮現在並不十分肯定。

見劉琮只是頷首並不出言,蒯越便有些摸不準劉琮的想法,目光中不覺多了幾分疑惑。

坐在他上首的賈詡,此時撫着稀疏的鬍鬚,蠟黃的臉龐上頗爲嚴肅,他先是輕聲咳嗽了一聲,這才擡眼望向劉琮說道:“將軍想先易後難還是想難而後易?”

劉琮心中一動,對賈詡說道:“先生但請直言。”

“所謂先易後難,無非先並西川,再下江東,兩者皆平,後圖中原。”賈詡說道:“益州劉璋闇弱,才非人雄。據聞此時州內大將作亂,蜀地不平,當可計謀。吞併西川之後,再轉而東進,以益州之民豐輸送糧草,以荊州水軍順流而下。待蕩平江東之後,兵分兩路,自南陽出大軍北伐許都,自江東出偏師攻伐徐、揚。然孫策驍勇,江東兩世之基,比之益州更爲難下。至於北上而攻,則難上加難。”

“那麼難而後易,就是順序相反?”劉琮蹙眉問道。

賈詡微微點頭,說道:“先下江東,則可得其精兵,收其財富,不虞相攻。彼時揚州既定,益州亦不難克,相機再奪漢中,則可由關中而出。中原之地,將無以爲憑也。”

其實無論是江東還是益州,甚至是關中漢中,早晚都是要拿下的,但是先後順序的確影響很大。平心而論,劉琮更願意先難後易。在他看來,不把江東解決掉,始終是心腹大患。至於袁紹和曹操,最好是能夠相持下去,互相削弱。

所謂謀定而後動,三國在後世一直保持着相當的熱度,不是沒有原因的。作爲繼春秋戰國之後中國的第二個歷史大動盪時期,縱橫捭闔的你爭我奪,翻雲覆雨的聯盟拆解,變化莫測的戰略重組,戰亂蹂躪下的民生困頓,似乎進入了歷史的輪迴。

與春秋戰國不同的是,兩漢帝國的參照系和漢代社會形成的獨特背景,使三國的戰略不同於先秦而有了質的提升。漢末之間的羣雄紛爭,孕育了戰略思想的空前進展。此後中國歷史上的戰略構思和設計,基本上再未能超出三國的模式和框架。

能親身參與到這樣的佈局謀劃之中,在座諸人或者體會還不是特別強烈,但熟知歷史再世爲人的劉琮,就有一種強烈的命運感和由此而產生的激動之情。他知道定下戰略方向之後,便會是波瀾壯闊的戰爭,無論是對於當下,還是未來,影響都會非常之深遠。

劉琮的目光,不覺望向了諸葛亮。

名傳千古的《隆中對》是不可能出現了,不過劉琮並不覺得隆中對的戰略適合自己。首先荊州與江東孫氏乃是不死不休的仇敵,沒有任何講和結盟的基礎,其次《隆中對》是建安十二年,也就是七年之後才由諸葛亮提出的,那時曹操已平定北方,擁百萬之衆;江東被孫氏佔據,已歷三世,民附兵強。

任何戰略,都離不開對自身實力和所處環境的分析和考量,先易後難還是難而後易,實際上也只是籠統的說法,在實施過程中,如果遇到外力的影響,定然會產生相應的變化。

也許是感受到了劉琮的目光,一直埋首記錄的諸葛亮擡起頭,明亮的雙眼中帶着幾分堅定。他放下手中的狼毫筆,稍一沉吟,環視衆人鄭重說道:“亮不才,愚見淺短,然軍師所言,或可商榷。”

劉琮聽了嘴角微翹,到底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面對賈詡這樣的名士,諸葛亮毫無怯意,侃侃而談:“以亮揣度,江東並不難克!何也?江東自孫堅奮起,至今不過數十年。其子孫策並有江東,多有殺伐,雖有張昭、周瑜、魯肅等輔佐,其根基其實未穩。將軍以雄兵順大江,策以何當之?前有彭澤之敗,其部見將軍旗號,必心懷畏懼,士卒沮喪,將士離心,此又不難也。”

座中諸人聽了或點頭附和,或沉思不語,不過很顯然,對諸葛亮這番話都頗爲重視。尤其是徐庶,見諸葛亮敢於直抒己見,頗爲欣慰。

賈詡考慮的是大勢,諸葛亮注重的是實情,兩者很難說誰對誰錯,而且也沒有必要非要分出對錯。劉琮對於現在堂上的氣氛,還是非常滿意的,即便是賈詡,聽了諸葛亮所言也只是微微頷首,並不覺得這是諸葛亮故意冒犯。

倒是蒯越這會兒回過神來,他意識到劉琮與劉表不同,後者安於自保也好,坐觀成敗也罷,在戰略上採取的都是保守方陣。而劉琮則銳意進取,主動出擊,這不僅僅是風格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將影響荊州乃至天下的大勢。

看來以前的許多想法,都要隨之改變了,蒯越這一瞬間下定決心,唯有跟上形勢,纔不會被淘汰出局。

其他諸如杜襲、裴潛、司馬芝等人,隨着劉琮就任荊州牧,也各自從南陽郡升任州官,不過他們更擅長各自所掌之事,對於戰略大計並不參與。但這並不等於他們就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杜襲就農事而言,提出若想對江東用兵,最快也要等到今歲秋收以後。

徐庶對此說道:“軍資糧草,尚不足用,此爲實情。然時不我待,或可遣精兵逐步蠶食,或以奇兵襲擾,使江東不得安寧。待我軍糧草備足之後,大軍再相機而動,或可收到奇效。”

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是戰術方面的討論了。劉琮並不急於決定,而是任由諸人各抒己見,畢竟他現在需要的是注重全局,在許多細節方面,比起杜襲等人就所知不多了。

和以前出征作戰不同,現在劉琮要考慮的就不僅僅是南陽軍,還必須將整個荊州的軍力都納入其中。然而荊州郡兵來源複雜,良莠不齊,統屬紛亂,若要對外用兵,首先要做的,便是理順指揮,去蕪存菁。

想到這裡,劉琮轉頭望向徐庶。這個繁雜而又急迫的重擔,唯有他來挑起了。當然自己也不會袖手旁觀,必要的時候,還得自己親自出馬。

畢竟這個時代許多將領的部衆就是其部曲,清理軍伍,絕非易事。

與此同時,劉備和呂布,又當如何措置?

種種問題涌上心頭,劉琮不覺閉上雙眼,凝神思索。

第230章 天命無常保荊揚第415章 追兵已至立營守第468章 大水襲來營寨毀第188章 調兵南下援陳留第232章 另闢蹊徑脫穎出第230章 天命無常保荊揚第22章 增竈設疑出奇計第25章 誰遣雙璧奉君前第552章 彎弓虛射戲敵騎第243章 縱然身死又如何第166章 大江夜雨立飛舟第162章 山道密林遇敵襲第167章 已定決心棄許都第586章 攻營伊始烈焰起第122章 三天爲期再言退第204章 故佈疑陣欲回師第533章 以攻代守未奏效第152章 大敵當前舉豪傑第387章 險中敵計暫退避第558章 陰雲密佈石如雨第207章 不戰而走趨陳留上架忐忑和其他第211章 不若遠走離死地第544章 少年強則中國強第154章 大軍將至開城降第29章 破城必先破寨牆第6章 人中之傑呂奉先第204章 故佈疑陣欲回師第393章 預作準備待廝殺第147章 欲擇何人輔爲將第558章 陰雲密佈石如雨第122章 君有良將自知否第332章 飛矢如雨阻敵軍第562章 援軍已到何人率第363章 巷戰破敵飛熊軍第14章 誰奉將令使敵營第115章 人盡其才始於學第1章 大戰前夜追兵急第593章 又見敵軍出城來第46章 草廬陋室惟德馨第167章 已定決心棄許都第436章 懷心機兄弟論策第600章 受命入城豪情涌第481章 識破詐降急圍攻第45章 嬉笑怒罵斥漢賊第417章 盡遣精銳定戰局第542章 虛實難料撲中軍第290章 笑問婚事戲諸葛第387章 險中敵計暫退避第175章 若是城破將如何第593章 又見敵軍出城來第194章 風捲狂沙鐵蹄疾第150章 慘遭劈砍欲退兵第623章 竟有援軍忽入營第35章 連環毒計套連環第358章 夜空忽起孔明燈第6章 人中之傑呂奉先第551章 呈送統帥決戎機第473章 水軍已滅重設防第639章 早被敵軍識行蹤第283章 速攻交州先擒王第549章 怎可私自行毒計第275章 偶得感觸說必然第254章 安撫人心舉賢才第333章 誘敵深入甘冒險第244章 禍從口出劍光寒第309章 佈局已定觀變化第646章 回首往昔思窮途第543章 自有應對出兵計第357章 何不棄城遷綿陽第310章 剛烈狠辣法孝直第18章 各方應對皆不同第332章 飛矢如雨阻敵軍第345章 鐵騎突襲穿鑿過第197章 奉命討賊敢不從第510章 率兵迴轉待定奪第535章 率領殘部出城去第299章 以人爲本須自愛第504章 臨機應變布疑兵第119章 反客爲主一念生第340章 益州降卒何處用第387章 險中敵計暫退避第164章 狹路鬥將鐵騎行第9章 霹靂摧城天地動第626章 猝然相遇最強軍第454章 有何深意守堅城第626章 猝然相遇最強軍第646章 回首往昔思窮途第551章 呈送統帥決戎機第467章 重立新營防水患第287章 應使士民知恩威第146章 獨當一面君可允第45章 羽扇綸巾孔明燈第359章 城門洞開火雨落第430章 展閱密報思對比第114章 意氣風發思凱旋第130章 引狼入室何以對第175章 若是城破將如何第472章 艨艟迫近攻水寨第496章 厲兵秣馬待敵攻
第230章 天命無常保荊揚第415章 追兵已至立營守第468章 大水襲來營寨毀第188章 調兵南下援陳留第232章 另闢蹊徑脫穎出第230章 天命無常保荊揚第22章 增竈設疑出奇計第25章 誰遣雙璧奉君前第552章 彎弓虛射戲敵騎第243章 縱然身死又如何第166章 大江夜雨立飛舟第162章 山道密林遇敵襲第167章 已定決心棄許都第586章 攻營伊始烈焰起第122章 三天爲期再言退第204章 故佈疑陣欲回師第533章 以攻代守未奏效第152章 大敵當前舉豪傑第387章 險中敵計暫退避第558章 陰雲密佈石如雨第207章 不戰而走趨陳留上架忐忑和其他第211章 不若遠走離死地第544章 少年強則中國強第154章 大軍將至開城降第29章 破城必先破寨牆第6章 人中之傑呂奉先第204章 故佈疑陣欲回師第393章 預作準備待廝殺第147章 欲擇何人輔爲將第558章 陰雲密佈石如雨第122章 君有良將自知否第332章 飛矢如雨阻敵軍第562章 援軍已到何人率第363章 巷戰破敵飛熊軍第14章 誰奉將令使敵營第115章 人盡其才始於學第1章 大戰前夜追兵急第593章 又見敵軍出城來第46章 草廬陋室惟德馨第167章 已定決心棄許都第436章 懷心機兄弟論策第600章 受命入城豪情涌第481章 識破詐降急圍攻第45章 嬉笑怒罵斥漢賊第417章 盡遣精銳定戰局第542章 虛實難料撲中軍第290章 笑問婚事戲諸葛第387章 險中敵計暫退避第175章 若是城破將如何第593章 又見敵軍出城來第194章 風捲狂沙鐵蹄疾第150章 慘遭劈砍欲退兵第623章 竟有援軍忽入營第35章 連環毒計套連環第358章 夜空忽起孔明燈第6章 人中之傑呂奉先第551章 呈送統帥決戎機第473章 水軍已滅重設防第639章 早被敵軍識行蹤第283章 速攻交州先擒王第549章 怎可私自行毒計第275章 偶得感觸說必然第254章 安撫人心舉賢才第333章 誘敵深入甘冒險第244章 禍從口出劍光寒第309章 佈局已定觀變化第646章 回首往昔思窮途第543章 自有應對出兵計第357章 何不棄城遷綿陽第310章 剛烈狠辣法孝直第18章 各方應對皆不同第332章 飛矢如雨阻敵軍第345章 鐵騎突襲穿鑿過第197章 奉命討賊敢不從第510章 率兵迴轉待定奪第535章 率領殘部出城去第299章 以人爲本須自愛第504章 臨機應變布疑兵第119章 反客爲主一念生第340章 益州降卒何處用第387章 險中敵計暫退避第164章 狹路鬥將鐵騎行第9章 霹靂摧城天地動第626章 猝然相遇最強軍第454章 有何深意守堅城第626章 猝然相遇最強軍第646章 回首往昔思窮途第551章 呈送統帥決戎機第467章 重立新營防水患第287章 應使士民知恩威第146章 獨當一面君可允第45章 羽扇綸巾孔明燈第359章 城門洞開火雨落第430章 展閱密報思對比第114章 意氣風發思凱旋第130章 引狼入室何以對第175章 若是城破將如何第472章 艨艟迫近攻水寨第496章 厲兵秣馬待敵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