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扶搖(一)

河間郡的戰況以最快的速度傳到了幽州軍主帥大營,一瞬間,幾乎所有人都如遭雷擊。大夥這些天來分明看見李旭的戰旗飄揚在易縣城頭,已經被流矢射得千瘡百孔。就在勝利已經伸手可及之時,左營行軍長史秦濟帶來的消息卻打碎了大夥所有夢想。

“弟兄們的傷亡情況怎麼樣,現在撤到了什麼位置?”強壓着內心的驚慌,羅藝沉聲追問。他現在最想知道的其實是兒子羅成的下落,憑藉一個做父親的對年青人的瞭解,他知道心氣極高的愛子絕不會甘心接受這麼殘忍的打擊。成兒可能會不顧一切跟敵將拼命,而李仲堅在傳說中也是萬夫不擋的勇將…….

如果答案真的如此的話。自己還取這如畫江山做什麼。自己只有這麼一個兒子,從小到大就沒讓他受過什麼傷!

“弟兄們前後陣亡了大約六千多人,其他的大多數被李賊俘虜了。”滿臉是灰的秦濟偷偷看了看四周,儘量把聲音放緩,“少帥,少帥沒遇到什麼危險。李賊親口對屬下說,他看到少帥向南方去了……”

“其他人呢,範仲謀和劉德馨兩個呢,他們兩個跟在少帥身邊麼?”老長史秦雍恨不得上前踢自己的族弟兩腳,雖然對方身上多處受傷,血已經透過裹傷的麻布滲到了破碎的鎧甲之外。

“秦長史是被人放回來的吧?你的弓馬無論如何也沒有少帥嫺熟!”搶在秦濟回答之前,曹元讓不陰不陽地插了一句。

周圍看過來的目光立刻帶上了鄙夷。雖然關心自家兒郎的安危,但幽州將領們更看不起變節投敵者。在戰死和投降之間,他們之中大多數人希望自家子侄選擇前一項。

“範小將軍和劉小將軍戰死了。崔、沈兩位將軍受傷被俘,屬下無能,請大帥責罰!”秦濟直挺挺地跪在羅藝面前,目光不敢再與衆人相接。在東路幽州軍所有將領中,以他的年齡最大,作戰經驗最爲豐富。而最後只有他逃了回來,這份責任已經不是他一個人所能承擔。

虎賁鐵騎在幽州盤踞了這麼多年,幾乎每位高級將領身後都站立着自己的家族。如果惹得衆人誤會的話,秦家有可能被連根拔起。

“其他人都戰死了,你怎麼有臉一個人回來!”老長史秦雍快步上前,劈手先給了自家兄弟兩記耳光。虎賁鐵騎中沒有弱者的位置,秦濟更應該和別人一樣戰死,而不該回來報信。雖然他帶回來的消息可以讓大軍早做防備,但對於家族而言,其行爲無疑是一種背叛。

秦濟的臉立刻腫了起來,鮮血順着嘴角緩緩淌落。他苦笑着抹了一把臉,低聲迴應:“姓李讓我必須活着把話給羅公帶到,否則他就不再管俘虜死活。秦某無懼一死,但不敢辜負了大帥和其他被俘的弟兄!”

此言一出,四下裡看過來的輕蔑目光立刻被焦慮和哀傷所取代。大夥再顧不上指責秦濟貪生怕死了。如果沒有他忍辱負重回來替敵人傳話,天知道被俘虜的幽州子弟會落到什麼下場!姓李的對他麾下的將士和百姓雖然很和氣,對待敵人卻是出了名的狠辣。第二次遼東之戰,此子將高句麗數百里江山蹂躪成了一片焦土。而雁門關一戰,據說落在他手裡的突厥狼騎最後沒有一個得以生還。

“姓李的讓你帶回了什麼話?”幽州大總管羅藝目光從秦濟破碎的鎧甲上掃過,問話的聲音如冰一般寒冷。

他能猜到對方爲什麼放秦濟回來。那是一種非常明顯的示威舉動。李某人試圖通過這個軟蛋之口,告訴幽州將士,他手裡有一夥奇貨可居的人質!而按秦濟剛纔彙報的情況估算,扣除已經陣亡者,目前被李賊仲堅所俘虜的幽州兵馬至少還有一萬五、六千之衆。這其中很多將領都是老將軍們的後生子侄,很多人身上都揹負着整個家族的希望!

秦濟低着頭,血珠和汗珠同時向地下掉。他不敢不回答羅藝的話,卻無法找到一個不激怒大夥的說辭。想了好半天,才把心一橫,咬着牙稟告,“回,回大帥。李,李賊說,他說,他說博陵軍不日即將渡過矩馬河,與將軍會獵於幽州。幽州的麥子熟得晚,請將軍不要擔心他軍糧不足!”

果然,話音剛落,已經有幾個將領同時跳了起來。“姓李的欺人太甚!末將願意領一支兵馬殺到河間去,救出所有弟兄!”鷹揚郎將盧矩大步走到羅藝面前,躬身請命。

“對,咱們直接殺回涿郡,堵在矩馬河邊上,把姓李生擒活捉!”曹元讓揮舞着手臂,唯恐別人看不見自己對幽州的忠誠。

“姓李的幾乎,幾乎,沒,沒受什麼損失!”反正已經到了這種地步了,秦濟索性實話實說。“少帥也沒犯什麼錯,只是,只是對方老謀深算!”

四周沸油般的喧囂聲瞬間被這瓢冷水所潑熄。雖然秦濟的話令人憤恨,但所有將領都不得不承認盧、曹兩人的想法過於自不量力。連幽州軍年青一代中最出色的將領羅成都被李旭輕易擊潰,實力還不如羅成的人送上門去,豈不是白白讓對方抓到更多的俘虜?

“唉!”羅藝在心中暗自嘆了口氣,將目光看向了自己的左膀右臂。此刻,壯武將軍劉義方正沉寂在喪子之痛的哀傷中,晶亮的眼淚滾滿了鬍鬚。懷化中郎將範恆大雙手捂着臉,身體顫抖,努力不讓自己哽咽出聲。只有老長史秦雍的表現還算鎮定,狠狠地瞪了自家兄弟一眼後,他走到羅藝面前,躬身建議:“稟主公,屬下以爲,李賊一時半會兒打不破薊縣城,當下之計,與其回軍與他相爭,不如抓緊時間攻破易縣,生擒呂欽和劉弘基!”

“對,生擒呂欽和劉弘基!”大帳之中羣情激昂,半數以上的人都認爲秦雍的建議有可行之處。易縣守軍已經到了強弩之末,連日來,從城頭上砸下的滾木都帶着白花花的刀茬。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是臨時趕製出來的。等守軍將城內房樑拆無可拆時,幽州戰旗可輕鬆地插上城頭。

更關鍵的一點是,眼下幽州軍手裡沒有足夠的籌碼可以與敵人交易。他們必須進口抓到一批數量與自家俘虜相等的博陵將士。否則,誰也甭想再見到自家子侄!

“倘若大帥不願以屬下的血污刀。秦某願意趕往陣前,做攻城先鋒!”跪在地上的秦濟也重重地向羅藝扣了個頭,請求。

“嗯!”羅藝手捋鬍鬚,低聲沉吟。作爲一方諸侯,他非常理解秦雍所提那個建議的原因。那不是上上之策,但處在老長史秦雍那個位置,卻只能如是選擇。戰死和被俘者中沒有秦雍的家人,他如果直接提出退軍言和,就是對其餘將領的出賣。

而李仲堅的最高明之處便是刻意將羅成放走。在自家兒子安全而部將的兒子或者戰死或者被俘的情況下,接下來無論選擇戰與不戰,對羅藝而言都會後患無窮。

姓李的“光棍兒”已經開始兌現他當日的威脅,羅藝可以將博陵砸爛,他也可以砸爛幽州。大夥頂多一拍兩散,誰也笑不到最後…….

“大帥,末將以爲,儘早回師與李賊言和爲好!他肯放秦長史回來報信,又沒有追殺少將軍,應該是不想雙方把仇結得太深。”正當羅藝猶豫不絕的時候,壯武將軍劉義方擦去臉上的淚,提出了一個與衆不同的建議。

與羅家一樣,劉家的人丁也非常單薄。劉德馨是唯一的嫡出,並且自幼被當作整個家族的希望來培養。如果能有擊敗博陵軍的機會,劉義方恨不能親手將李旭抓過來,千刀萬剮。但是,眼下不是被仇恨矇蔽理智的時候,倘若薊縣被攻破,幽州軍將像當年的八千西楚健兒一樣無家可歸。

四面楚歌這種老套的戰術,姓李的肯定知道,並且絕對不吝試上一試!

“大帥,你,你就聽劉將軍一句吧!”懷化中郎將範恆大走到劉義方身邊,哽咽着勸告。

“範將軍、劉將軍,羅某知道你們的想得周到。但現在,咱們先把情況弄清楚!”羅藝感動地彎下腰,向兩位心腹愛將施禮。“如果已經沒有取勝之機,羅某絕不逞一時之快。如果將來能給兩位侄兒報仇,羅某會親自提刀…….”

說到這,他的聲音也有些哽咽。範、劉兩位將軍卻將個人的恩怨放在了幽州利益的後面,此番高義,不由得他不敬重。

“將來若有機會,秦某也願意爲幾位賢侄報仇!”秦濟抓住機會,趕緊表白。

“你先站起來吧。來人,打盆水來給秦長史洗洗臉!”羅藝又嘆了口氣,命令。

“謝大帥不殺之恩!”秦濟知道自己的性命保住了,再次叩頭及地。他是被李旭逼着回來給羅藝送信的。事實上,他寧願去做俘虜,也不想擔任這個差事。但惡鬼一樣的敵將用刀逼着他跨上了戰馬,並且讓他再也沒勇氣回頭。

非但如此,倘若幽州軍和博陵軍再來一場戰爭,秦濟寧願躲得遠遠的。他可以放棄自己的前途,放棄家族事業的繼承權,也不想在面對那個姓李的惡棍。永遠也不想。

取得了幾位肱股老將的支持後,羅藝開始着手佈置回軍事宜。眼下第一要務不是跟敵人爭一時意氣,而是確保博陵軍不渡過桑乾河,突入幽州老巢。東線兵馬全軍覆沒後,戰局主動權已經被對方牢牢掌握。眼下幽州軍不但要搶在李旭北進之前擋在他必經之路上,而且要隨時提防呂欽從易縣追上來,給大夥背上再捅一刀。

爲了撤退得更從容些,羅藝將拔營時間安排在了後半夜。在將士們分頭去做準備這段空閒時間內,他又把幾位肱股老將和兵敗歸來的秦濟召集到自己的別帳,從頭諮詢河間之戰的具體經過

“你跟我說一說戰鬥的詳細情況,把你知道的都說出來!成兒到底怎麼輸掉的,你下午不是說,他沒犯什麼重大失誤麼?”看着滿臉忐忑的長史秦濟,羅藝儘量和氣地命令。

“開始的時候,我等一直以爲自己的對手是趙子銘……”秦濟想了想,吞吞吐吐地開始。這會不會讓大帥覺得自己是在推卸責任?他有些害怕,心臟像小鼓一樣敲個不停。

“唉!你繼續說,不用給老夫留顏面!”羅藝嘆了口氣,脾氣突然變得極爲柔和。無論願不願意,他都必須得承認幽州軍事先在戰略上準備不足。從一開始,大夥就堅信李旭已經陣亡,所以整個東線就沒有派任何老將坐鎮。當李旭採用了避實就虛策略時,整個戰場的薄弱環節立刻被其抓到。

“李賊渡過滹沱河後,第一天便強行軍六十多裡,殺到了距離束城不到三十里的葫蘆谷。少帥和大夥商量的了一下,決定派……”秦濟看了看族兄的表情,又看了看劉義方和範恆大兩位老將軍,猶豫着說道。

“輿圖!”羅藝衝着親信用力揮手,命令。

幾名文職幕僚趕緊從一大堆輿圖中將有關河間郡的那張翻出來,七手八腳擺在羅藝面前。專爲大隋軍用的地圖畫得很詳細,但葫蘆谷卻依舊只用了兩根蚯蚓般的曲線和三個文字表示,根本無法看清楚其具體形狀。

“那地方據說是個喇叭口型,越向裡邊越窄!”見羅藝等人眉頭緊皺,秦濟趕緊將自己知道的情況合盤托出。“當時李賊在谷口靠裡一點的半山坡上紮營,貼近谷底的山溪!”他解下自己的束腰板帶,折成山谷的兩翼。“少帥和大夥認爲姓李的遠來疲敝,就派了沈炯將軍帶領兩千兵馬去…….”

“胡鬧!”範仲謀冷哼一聲,毫不客氣地打斷了秦濟的陳述。“對方是打了整整六年硬仗的將軍,會不防備你們這些小伎倆麼?輕敵大意,輕敵大意,死有餘辜!”

說到死字,他的眼圈又開始發紅。饒是打了半輩子仗,見慣了血流五步,當輪到自己的親人喪生時,沒人能依舊保持心態冷靜。

“不是去劫營,只是去騷擾!少將軍想讓姓李的睡不安寧。我等已經很小心了,甚至立刻派人去平舒和魯城傳令,讓兩地守軍儘快向束城靠攏!”秦濟不認爲羅成和自己是因爲驕傲導致了失敗,提高了聲音辯解。當時的真正情況是,所有人都充分重視了那個姓李的到來的消息。在他的記憶中,從沒看到少將軍羅成對任何一個敵手如此小心。

“的確重視了。但還心存一戰成名的僥倖!”劉義方嘆了口氣,直言。如果當時他在羅成的位置,絕對會不求取勝,但求維持一個不勝不敗的僵局。可他的年齡已經接近半百,而羅成只是個弱冠少年。

雙方的年齡和閱歷不同,導致應對的策略不同。遇到實力比自己強大的對手,劉義方、範仲謀這些沙場老將會不求完勝,先求不敗。而血氣方剛的少年人們則會想盡一切辦法擊倒對手,就此來證明自己的本領。

所以,羅成的反應一點也不能算錯。錯的只是運氣,是運氣讓他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遇到了即便是成名多年的老將軍都未必願意遇到的敵手。是運氣傷害了他的自尊,導致他兵敗後不敢回頭!

“我們…….”秦濟被訓得臉上發燒,畏縮地看着羅藝,等待對方的指示。

“算了,讓他繼續說吧!”幽州大總管羅藝也嘆了口氣,低聲命令。“沈炯肯定全軍覆沒了,這種地形”他向擺在桌案上板帶指了指。“進去容易,被人從後邊一堵,便成了悶鍋蹄膀,再硬都能煮得爛。”

“大帥明鑑!末將,末將等當時已經盡力了!”秦濟非常難堪地低下頭,以蚊蚋般的聲音迴應。

“算了,你繼續說吧!”羅藝又嘆息了一聲,重複命令。

“是!”秦濟低聲答應,“第二天,外邊傳來沈炯被俘的消息。敵軍趁機兵臨城下,少將軍閉門不戰!”

“應該出城一搏,即便敗了,也能從容退回城裡去!”秦雍恨得直拍桌子。“沈炯帶的即便是兩千多隻鴨子,他們也得抓上小半宿。趕到城下時,正值筋疲力盡時候!”

“秦兄不要生氣。其實即便換了你我在場,聽聞夜襲的部隊全軍盡墨,信心也必將受到打擊,不再想對方會不會是虛張聲勢!”劉義方輕輕搖頭,勸阻。

“唉!”秦雍長嘆一聲,滿臉遺憾。接下來的戰鬥經過已經沒必要聽了,僅僅通過開頭的兩次接觸,幽州將領和博陵將領之間的差距已經完全暴露。他們絕對不是李仲堅的對手,即便再提起十二分小心,結局也不會相差許多。羅藝想了解戰爭的詳細過程,無非是希望東路幽州軍被擊敗的同時,也給博陵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那樣,從易縣撤下去後,虎賁鐵騎還有機會對李旭所部進行一次突然打擊。而河間之戰的最可能的結果卻是,幽州兵馬全軍覆沒,博陵兵馬只傷到了皮毛!

“大夥都覺得需要謹慎,所以沒有領兵出城迎戰。並且在城頭點起了狼煙,以便撤回來的弟兄們能及時警覺,別被姓李的鑽了空子。結果,平舒和魯城的守軍卻沒有及時趕回!”秦濟的臉色越來越紅,幾乎有血從皮膚下滲出來。敵軍虛張聲勢的伎倆,他和羅成也看出來了。但當他們看出來時,敵軍已經在城下修整了一天一夜。

“這是攻心戰!”羅藝嘆息着想。如果他與李旭易地而處,在渡過滹沱河的同時,肯定會派遣輕騎迂迴到束城附近,將城內的信使出來一個捉一個。這樣,非但能有效防止分散在三地的幽州軍向羅成所在位置集結,而且能同時給三個地方的守軍制造慌亂。

但他不想再打斷秦濟的敘述,只希望能心平氣和地將整個戰鬥過程聽完。‘成兒的確沒犯什麼錯,他唯一的不足便是獨當一面的機會太少。’想到平素自己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懷,羅藝暗自懊悔。如果他這個做父親的更盡職一些,考慮得更長遠一些,早在兩年前就應該把兒子放到草原上,讓他跟着步將軍一道與突厥狼騎周旋。老鷹羽翼下的雛鷹最安全,可是離開了父輩的視線範圍,它就可能從半空中跌落。

“第二天一早,敵軍先後兩次佯攻。接着便向北而走,少將軍唯恐前來馳援的弟兄們被人堵在半路上,不得不領軍出城接應。末將帶領三千士卒於城中堅守,本以爲少將軍能很快趕回來,結果兩個多時辰後,敵軍便將束城緊緊包圍!”秦濟垂下頭,聲音中依舊帶着幾分恐慌。他非常不願意回想起那次戰鬥。對所有留在束城的將士來說,那簡直是場惡夢。敵軍從四面攻打,而自家非但沒有援軍,主帥也音信全無。

“天剛黑,東城牆下有一隊援軍打着火把從敵軍背後衝入戰場,將他們殺退。防衛那一側城牆的崔將軍已經連續兩天一夜沒合過眼,疲憊至極,顧不上分辯對方身份,就命人打開了城門!”

打開城門後,一切就結束了。被“援軍”殺“死”的敵人全從地上爬了起來,尾隨着“援軍”衝進了束城,他們逢將便砍,見兵就殺。頃刻之間奪取了整個縣城。崔懷勝被俘,盧省身戰死,趙全忠自殺。當敵將舉着羅成的帥旗走到西城望樓下的時候,秦濟已經沒有了任何選擇。

“這麼說,你沒親眼看到過少帥脫離險境?”帶着一些不甘和一些期待,劉義方低聲追問。

“姓李的和他麾下的將領都證明說少帥沒有戰死。少帥被他們擊敗後,先想返回束城,發現束城被圍,不得不又向南方走了!”秦濟想了想,迴應。“我相信姓李的不會騙人。他已經沒有必要騙我!”

“他的確沒有必要騙你!”羅藝恨得咬牙切齒。“這正是李仲堅的高明之處,他故意放成兒向南去,好把他送到竇建德手中。然後老夫南下找竇建德的麻煩,他剛好坐山觀虎鬥!”

“劉將軍和範將軍都戰死了。姓李的收斂了他們兩個的遺體,以將軍之禮葬於束城外的山坡上!”不敢看範、劉兩位老將軍那失望的目光,秦濟低聲補充。

這倒是一個出乎人預料的答案。像劉德馨和範仲謀這樣的中級軍官戰死後,人頭剛好可以拿來四下傳遞,一方面藉此打擊幽州軍的士氣,另一方面可以增長博陵軍的聲威。

尊重你的敵人,哪怕是恨之入骨。這是古之名將才有的胸懷,李旭這樣做,更充分證明了他爲人光明磊落。當然,不排除此舉有沽名釣譽的可能,但是,至少這樣做不會讓幽州和博陵兩家之間的仇恨變得更深。

“大將軍,咱們還是和李賊言和吧!”劉義方紅着眼睛看了看和自己一樣強忍悲傷的範恆大,重新提起下午時他曾經在衆人面前提出的建議。

“你們兩個的心思,羅某都懂!”羅藝嘆息着推開河間地圖,將涿郡的地圖擺在了衆人面前。“子義,恆大,你們兩個今天爲了幽州所做的一切,羅某永遠不會忘記。但眼下戰局的主動權已經不在咱們手裡。即便言和,咱們手裡也沒多少籌碼和李旭交換!”

他將手指向淶水、桑乾水與矩馬河圍起來的數百里平原上,“這一帶是咱們幽州南下的門戶,好不容易纔奪下來,如果言和,李旭必然會將其要回去。歸還了固安、涿縣和良鄉,咱們下次南進,就只能繞走璐水以東。不將這幾個地方歸還給他,姓李已經佔了上風,豈肯割地求和!”

“如果再打一仗,咱們未必能扳回局面!”劉義方沉吟了片刻,低聲分析。“東線戰敗的消息傳開後,定然會給我方士氣造成巨大打擊。而我等轉頭去攻李旭,後路便賣給了呂欽。若是分兵兩路作戰,除了大帥您本人之外,末將不知道誰還是李某人的敵手!”

“子義,莫非你也不敢與李旭一戰?”羅藝動容,目光直直地盯在心腹愛將的臉上。

“不是不敢,而是不堪此重任!末將眼下已經亂了方寸。即便方寸不亂之時,也未必能對付得了姓李的。”劉子義點點頭,兩眼坦然地與主帥相對。“如果將軍想讓末將領兵斷後,頂住呂欽和劉弘基,您親自率領虎賁鐵騎去和李旭交手,末將或許能支撐一段時間。可萬一他把竇建德再引到幽州去,咱們還有機會翻身麼?”

“的確,李旭只要把河間的肥肉割一兩塊丟給竇建德,足夠讓他動心!”範仲謀的話聽起了令人的心直向下墜。

眼下正是其他勢力介入戰局的最佳時機。而任何力量加入進來,都會幫助“道義”上有着天然優勢,軍力上也暫時佔據了上風的博陵軍。這倒不是因爲李旭的人脈有多麼廣,而是因爲付最小代價收穫最大利益是人的本能。

“卑職也認爲,咱們應該與博陵軍議和!”大部分時間都在旁聽的老長史秦雍走到輿圖前,低聲附和劉、範兩位的意見。“但卑職不認爲咱們手中沒籌碼跟李旭交換,他那個人一向沒什麼野心!”

“不是沒有野心,是沒有實力。人只有實力到達一定程度,野心纔會顯現出來!”羅藝搖頭,苦笑。

他自認也不是個有野心的人。但曾經有一刻,中原就像一顆被剝了殼的雞蛋……

“他應該知道自己沒有將幽州生吞下去的實力,否則也不會放少將軍南下!”秦雍搖了搖頭,否認了羅藝的悲觀看法。“卑職以爲,他放少將軍南下,就是在竇建德和幽州之間製造麻煩。而如果他有實力吞併幽州,自然也不願意再多個人前來分羹。至於竇建德,此人也未必願意跟咱們把仇結得太死,即便不對少將軍以禮相待,至少也不會讓少將軍在自家地盤上出了差錯!”

“是麼?”羅藝皺緊眉頭,追問。這也許是他一天來聽到最令人欣慰的話,雖然有些一廂情願。

“應該如此。卑職見過一種胡凳,只有三條腿,卻和四條腿的一樣穩當。對於整個河北而言,咱們幽州是一條腿、博陵是第二條,竇建德是第三條。任何一條太強了,都會打破局勢的平衡。先前竇建德幫助李旭對付咱們,是因爲咱們實力最強。眼下強弱之勢互轉,咱們怕竇建德進入幽州,竇建德未必不怕李旭攻破了幽州後,轉頭攻擊他!只要咱們幽州的使節能搶先一步與竇建德達成和解,李旭自然不敢逼人太甚!”秦雍越說思路越流暢,轉眼功夫已經把三方之間的互相提防,互相牽制的關係分析得明明白白。

“想不到我羅藝打了半輩子仗,到頭來居然需要求一夥蟊賊幫忙!”羅藝大聲長嘆,聲音聽上去無比落寞。

“大將軍欲成非常之事,必忍非常之辱!”劉義方正色勸諫。

“你們說,我手裡有什麼東西能讓竇建德看得上眼?”雖然不情願,羅藝卻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名分!還有土地!”秦雍快速給出答案。“竇建德現在急需要擺脫強盜身份。您以幽州大總管身份推舉他掌管河間,想必他非常樂意接受!至於河間的土地,他能搶到多少算多少。反正那些傢伙也不肯支持咱們!”

“那我以什麼籌碼向李旭言和?”羅藝嘆了口氣,又問。到了眼下這般田地,他依然不願意捨棄位於桑乾河南岸那幾個已經到手的縣城。更不想捨棄南下問鼎逐鹿的機會。他只需要一點點時間喘息,一點點時間去重整旗鼓。待幽州軍從這次打擊下恢復過來,整個河北依舊將在虎賁鐵騎的腳下顫抖。

作爲心腹幕僚,秦雍非常明白此刻羅藝的心情。笑了笑,他上前在輿圖上找到懷戎和歷陽山所在,低聲道:“薛家父子原來佔據的這塊地方,雖然很貧瘠,但是也屬於涿郡。劉武周和突厥人都對那裡虎視眈眈,咱們與其握在手裡生禍,不如轉給別人。”

他無須把話說得太明白,在場所有人臉上都露出了會意的微笑。如果突厥人趁虛進攻中原的話,取道懷戎將是一條相當合適的選擇。多年來,突厥人之所以不敢以此爲突破口南下牧馬,就是因爲忌憚虎賁鐵騎的存在。

如果虎賁鐵騎袖手旁觀的話……

第四章 補天(一)第四章 干城(一)第一章 雷霆(八)第四章 干城(二)第八章 疊唱(一)第七章 盛世(十三)第四章 干城(五)第三章 曠野(三)第三章 扶搖(五)第二章 出仕(五)第五章 歸途(一)第三章 何草(三)第四章 故人(六)第三章 曠野(一)第一章 雷霆(二)第五章 獵鹿(九)第一章 雷霆(四)第三章 浮沉(四)第四章 故人(一)第二章 展翼(七)第二章 吳鉤(二)第二章 壯士(三)第二章 背棄(五)第二章 出仕(六)第五章 歸途(四)第五章 諾言(四)第五章 無家(六)第四章 烽火(四)第四章 國殤(七)第五章 歸途(一)第三章 出仕(四)第三章 爭雄(三)第二章 出塞(三)第七章 盛世(一)第二章 出仕(二)第一章 雷霆(一)第八章 疊唱(二)第一章 羽化(一)第三章 扶搖(六)第四章 國殤(一)第六章 持槊(三)第四章 干城(二)第四章 醉鄉(二)第二章 虎雛(六)第一章 擊鼓(六)第四章 變徵(八)第一章 擊鼓(一)第七章 盛世(十二)第一章 擊鼓(二)第五章 諾言(五)第三章 曠野(三)第五章 無名(七)第三章 扶搖(二)第四章 故人(六)第七章 盛世(十)第三章 爭雄(五)第四章 故人(四)第三章 扶搖(二)第七章 盛世(六)第一章 雷霆(八)第四章 補天(五)第五章 君恩(三)第三章 何草(五)第五章 君恩(六)第六章 持槊(一)第三章 何草(六)第一章 出柙(三)第一章 肱股(四)第七章 盛世(四)第五章 無名(三)第六章 持槊(二)第四章 補天(六)第五章 無家(二)第一章 肱股(三)第三章 扶搖(四)第四章 變徵(六)第六章 持槊(一)第一章 擊鼓(六)第七章 盛世(一)第五章 無名(三)第四章 取捨(六)第一章 雷霆(六)第五章 無名(三)第一章 出柙(四)第一章 雷霆(三)第五章 獵鹿(二)第一章 出柙(二)第二章 吳鉤(八)第一章 肱股(一)第一章 盛世(三)第五章 無家(三)第六章 持槊(三)第一章 雷霆(四)第二章 虎雛(一)第一章 雷霆(一)第四章 取捨(三)第一章 大賊(二)第二章 展翼(一)第五章 無家(二)第二章 壯士(二)
第四章 補天(一)第四章 干城(一)第一章 雷霆(八)第四章 干城(二)第八章 疊唱(一)第七章 盛世(十三)第四章 干城(五)第三章 曠野(三)第三章 扶搖(五)第二章 出仕(五)第五章 歸途(一)第三章 何草(三)第四章 故人(六)第三章 曠野(一)第一章 雷霆(二)第五章 獵鹿(九)第一章 雷霆(四)第三章 浮沉(四)第四章 故人(一)第二章 展翼(七)第二章 吳鉤(二)第二章 壯士(三)第二章 背棄(五)第二章 出仕(六)第五章 歸途(四)第五章 諾言(四)第五章 無家(六)第四章 烽火(四)第四章 國殤(七)第五章 歸途(一)第三章 出仕(四)第三章 爭雄(三)第二章 出塞(三)第七章 盛世(一)第二章 出仕(二)第一章 雷霆(一)第八章 疊唱(二)第一章 羽化(一)第三章 扶搖(六)第四章 國殤(一)第六章 持槊(三)第四章 干城(二)第四章 醉鄉(二)第二章 虎雛(六)第一章 擊鼓(六)第四章 變徵(八)第一章 擊鼓(一)第七章 盛世(十二)第一章 擊鼓(二)第五章 諾言(五)第三章 曠野(三)第五章 無名(七)第三章 扶搖(二)第四章 故人(六)第七章 盛世(十)第三章 爭雄(五)第四章 故人(四)第三章 扶搖(二)第七章 盛世(六)第一章 雷霆(八)第四章 補天(五)第五章 君恩(三)第三章 何草(五)第五章 君恩(六)第六章 持槊(一)第三章 何草(六)第一章 出柙(三)第一章 肱股(四)第七章 盛世(四)第五章 無名(三)第六章 持槊(二)第四章 補天(六)第五章 無家(二)第一章 肱股(三)第三章 扶搖(四)第四章 變徵(六)第六章 持槊(一)第一章 擊鼓(六)第七章 盛世(一)第五章 無名(三)第四章 取捨(六)第一章 雷霆(六)第五章 無名(三)第一章 出柙(四)第一章 雷霆(三)第五章 獵鹿(二)第一章 出柙(二)第二章 吳鉤(八)第一章 肱股(一)第一章 盛世(三)第五章 無家(三)第六章 持槊(三)第一章 雷霆(四)第二章 虎雛(一)第一章 雷霆(一)第四章 取捨(三)第一章 大賊(二)第二章 展翼(一)第五章 無家(二)第二章 壯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