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三不朽

這一世,如果說還有一件事足以讓徐平自傲,覺得不枉一生,便是自己離開邕州的時候,那一個雨夜。數十里山路,連綿的燈籠照亮了他的歸途,是對他在邕州六年辛苦的最好回報。世間最難得的是人心,得了人心,還有什麼能夠比得上?

與離開的那一夜相比,什麼平定叛亂,開疆拓土,反而不重要了。

如果沒有那一夜的經歷,徐平回到京城之後或許就不會如此小心,做什麼事情都有一種戰戰兢兢的感覺。生怕自己一不小心,一個失誤給百姓造成無數苦難。

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說,“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衆”,“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徐平在邕州,平定了治下諸蠻叛亂,消除了廣源州的隱患,破交趾,擒敵酋,獻於君王前,算是立功。只是交趾小國,當時禍患不顯,算不得大功。而在治下括土爲丁,廣施教化,變化外之地如中原,可算立德。只是侷限於邕州之地,雖然這德是公德不是私德,依然影響有限。

但這一州一地之功德,給徐平帶來的,是對自己這一生的清醒認識。

卻外敵,平內亂,在邊蠻之地,有這種功勳的人並不少,比如丁謂。丁謂在夔州路五年,因爲做得太好,沒有人可以代替,滿朝都覺得對不住他,讓他舉人自代。丁謂也不客氣,舉薦能吏薛顏代替自己,回京之後從此一飛沖天。徐平超越丁謂的,恰恰就是離開的時候,滿州百姓雨夜相送。他比丁謂強的,就是得人心。

想起丁謂,徐平就不由苦笑。外邊的人說自己什麼,多多少少總會傳到徐平的耳朵裡。說的最多的,只怕就是拿着徐平跟丁謂比了。

講良心,徐平怎麼能夠比得了丁謂?丁謂淳化三年進士,當時排在第四名,他覺得屈才,老大不願意。太宗說,甲乙丙丁,你姓丁排在第四不是正合適?丁謂這才委委屈屈地謝恩。授官做大理評事,饒州通判,一年多就招回京城,加直史館。僅僅三年多,就做到了福建路轉運使。中進士的第五個年頭,就做到了三司判官。

那個時候轉運使不講究資序,只要被上面看對了眼,再小的官再淺的資歷也都可以去做。拋開這一點不講,徐平可是在邕州做滿了兩任六年,立下了無數功勳,纔有機會回朝。加直史館還是因爲李用和的關係,三司判官也脫不開這個原因。

跟丁謂比起來,徐平的仕途可以說是坎坷了。拿自己去跟丁謂比,那不是寒磣人家丁謂嗎?丁謂壞名聲,是很晚的時候了,他做權相也就兩年多。在這之前,丁謂一直是能吏的代表,而且詩文也是天下一時之選,徐平什麼也都比不上啊!

淡黃色的燈光灑滿屋子,照在一邊認真做着針線的秀秀臉上,透着溫暖。

徐平靠在桌子上,看着秀秀,想着自己的心事。

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別人都看着徐平這一年來升遷飛速,想着要不了多少年就要做三司使,就要進兩府任執政了。徐平自己卻知道,三司使那個位置,哪怕就是帶上個“權”字,離着自己也非常遙遠。

三司總管財政,真正從制度上確定下來,始自寇準任三司使時。而到徐平的這個年代,功績最突出、任職時間最長的三司使,則是丁謂。

這兩個天才人物,影響實在太大了,生於這個時代,徐平只能活在他們的陰影裡。

寇準耿直任性,剛愎自用,爭強好勝,虛榮心強,好許願,對人施恩還一定要讓人家領情,而且還被摯友張詠評價爲不學無術。張詠自己都是好氣任俠的人物了,他說是不學無術,可見寇準在當時人眼裡的形象。可以說,讀書人所認爲的毛病,寇準滿身都是。做官還專權跋扈,不但是同僚受不了,無限信任他的皇帝都受不了。

范仲淹曾經這樣說寇準,“左右天子,天下謂之大忠。”皇帝他都要管着,事事聽自己的,別說別人了。跟他一起做宰執的,那官當得是個啥滋味,也就可以想了。

丁謂完全是另一個風格,簡單說就是罔上欺下,貪權弄權,排斥異己。別看對人和和氣氣,朝廷裡完全容不下跟自己作對的人。關鍵是心辣手黑,動不動就要奪人的出身,甚至置人於死地,從精神到肉(體)徹底消滅你。

呂夷簡弄權,好多人看不順眼,但跟這兩個人比起來,就是個和和氣氣的老好人。

人年輕,官升得快了,肯定就會有人拿着去跟這兩個人比。一比就壞了,滿朝文武官員,是再也不想跟這麼樣兩個人同殿爲臣了。別看現在范仲淹等人一說起寇萊公來,都要稱讚一聲忠臣,保國家社稷,有大功於國,讓他們跟寇準一塊做官試試?

無論寇準還是丁謂,做宰相之前的踏板都是三司使,這是徐平面前的一座大山。

只要朝裡的老臣不去,徐平要想接近權力中樞的阻力就是無限大,特別是三司使那個位置。三司掌管國家財政,有大權,殿上又排得有常班奏事,碰上個強硬的,宰相都壓不住。呂夷簡和王曾,哪個放心讓徐平坐到那個位子上去?

與其想三司使,還不如去想知制誥呢。知制誥掌外製,做上一段時間轉翰林學士掌內製,也到權力中樞了。兩制詞臣,一是宰執的影響小,皇帝的權威大,而且不接觸直接權力,別人也容得下。但詞臣這個行當,徐平是真做不來啊,有什麼辦法?

徐平心裡暗暗嘆了口氣,去年一上任就重修三司條例,現在想想,實在是有些莽撞了。前些日子注重農事,還想着編農事條例,幸虧沒有動手。

丁謂任三司使的當年,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分別上了《三司新編敕》和《景德農田敕》,好死不死,徐平做的事情又與丁謂撞車。怪不得都過了這麼久,關鍵部分徐平都已經編制好了,新條例中書那裡就是卡着不讓正式頒行。

天地良心,那個時候徐平剛回京城上任,怎麼會注意當年丁謂幹了什麼?等到現在遇到阻力了,再去注意這些也就晚了。

這一兩個月,徐平因病休假,從公事裡脫出身來,才真正清醒意識到自己現在的處境。隨着三司新場務和鋪子的功績慢慢顯現出來,徐平現在再提出什麼意見,就不像以前那麼順利了。有意無意的,宰執那些人都要把徐平壓一壓。

徐平靠在桌子上,無奈地搖了搖頭。若不是這種處境,他又何苦爲場務裡的鋪子這一件小事,還要把插手其中的權貴名單附在奏章後面?若是以前,自己只要上個奏章事情就定下來了,誰會攔着?現在不行了啊,徐平提什麼事情,都有人不同意。

要想讓事情辦下來,只能用這種手段作爲交換。呂夷簡那裡必然會把這份名單壓下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作爲交換,徐平的意見他就要幫着推行下去。

古人所說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言最簡單,徐平卻偏偏選了最難的立德去做。德不是私德,不是靠修身養性,不是靠做好人。

所謂德被蒼生,立德是要有大恩德於天地間,之爲不朽,非神即聖。

僅僅是推行商品經濟,讓國家富強起來,尚算不得立德,只能算立功。如徐平這樣想着在這個過程中,讓每一個人都得到益處,不管得到的益處是大是小,總之不讓普通百姓成爲這一過程的犧牲品。做到了,纔是立德,足以不朽。

這樣的事情,做起來哪裡有那麼容易?以前徐平只是悶着頭去做,沒有理性地去想一想,現在阻力越來越大了,就不能不想了。

放下劉沆等三人的來書,徐平提起筆來,迅速寫了上報的奏章,把鄭戩提供的名單附在後面。把奏章封了,徐平對秀秀道:“秀秀,你把這奏章收着,明天一早讓徐昌派人送到三司衙門去,交給判官劉沆。讓劉沆、郭諮、鄭戩三人用印畫押,一起上奏。還有,現在我鹽鐵副使的印在度支王惟正副使那裡,讓他幫我用印。”

秀秀接了奏章,仔細收好。以前在邕州的時候,這些事情都是她做慣的,徐平很多公文都是讓他收着,按照吩咐發給相應的人。

寫完奏章,徐平只覺得意猶未盡,把前些日子李覯來的信又取了出來。

李覯在方城縣上任,學着當年徐平在邕州的爲政舉措,開辦營田務開墾荒田,不再招人指射,而是直接由縣衙管理。一些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他寫信來問,同時也談了自己在這一過程中的經驗,以及自己的看法。

李覯是飽讀詩書的人,說起對經典的學習和理解,滿天下的讀書人都算上,他也是數得着的。一些以前徐平覺得困惑的問題,李覯反而能有自己的見解。

第93章 新格局第54章 買馬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54章 心有不足第229章 圍寨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253章 亮劍第43章 第一筆橫財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20章 早朝第191章 反擊第64章 善後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54章 買馬第156章 破城第41章 購置新宅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12章 煙花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74章 埋伏第22章 兩個小孩第24章 賭鬥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第34章 期集第118章突然遭遇第97章 雪中論兵第28章 蟾宮折桂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161章 開課第210章 狄青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14章 賜名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15章 開戰第67章 猜測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38章 必勝之勢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288章 分岐第179章 宣傳戰第230章 約定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44章 增兵第22章 三司集議第25章 官場浮沉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56章 驚變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21章 矛盾第83章 炸城門第89章 魑魅魍魎第26章 峰迴路轉第73章 地方反應第214章 僵局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25章 官身第156章 銅版第135章 **未遂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73章 點將第15章 閒事第152章 橫死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49章 舊部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40章 清香白酒第40章 出人意料第151章 新市場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56章 城狐社鼠第63章 瞎氈來歸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3章 一路千里第37章 階級法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
第93章 新格局第54章 買馬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54章 心有不足第229章 圍寨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253章 亮劍第43章 第一筆橫財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20章 早朝第191章 反擊第64章 善後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54章 買馬第156章 破城第41章 購置新宅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12章 煙花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74章 埋伏第22章 兩個小孩第24章 賭鬥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第34章 期集第118章突然遭遇第97章 雪中論兵第28章 蟾宮折桂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161章 開課第210章 狄青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14章 賜名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15章 開戰第67章 猜測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38章 必勝之勢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288章 分岐第179章 宣傳戰第230章 約定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44章 增兵第22章 三司集議第25章 官場浮沉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56章 驚變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21章 矛盾第83章 炸城門第89章 魑魅魍魎第26章 峰迴路轉第73章 地方反應第214章 僵局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25章 官身第156章 銅版第135章 **未遂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73章 點將第15章 閒事第152章 橫死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49章 舊部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40章 清香白酒第40章 出人意料第151章 新市場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56章 城狐社鼠第63章 瞎氈來歸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3章 一路千里第37章 階級法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