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可以招兵

趙禎沉吟一會,道:“秦鳳路兵力不足,但若是從其他幾路抽調,又怕出意外——”

李迪戴上老花鏡,仔細看着地圖,聽了趙禎的話搖了搖頭:“其他路調不得!徐平的奏章也一再說,今年党項必然向東邊鄜延和麟府兩路大舉用兵,也正是要向那兩路用兵,才造成党項西部空虛,被秦鳳路抓住了空檔。戰事集中於涇原和秦鳳兩路,再怎麼說是來年的事情,今年防党項進犯,還是在鄜延和麟府兩路。”

從興慶府到橫山地區,中間要過大漠,對党項來說這樣的調動也不是易事。此時党項的主力實際上已經集中到東線,只是還沒有大舉進犯而已。元昊急需速戰速決,在東線打一場勝仗,對宋朝造成壓力,然後來看揮兵向西,全力爭奪葫蘆川穀道周邊要地。

趙禎點頭,想了想又道:“不錯,鄜延和麟府路的兵調不得,難道要再調京城禁軍?”

呂夷簡道:“京城禁軍已經抽調大半,不好再調了。再者說,沿邊除了秦鳳路外,其他幾種都說京城禁軍不能戰,花費又大,讓地方駐泊禁軍不滿。補充秦鳳路的兵力,還是另行招募吧,現在朝廷錢糧充足,再招一二十萬人,還支持得住。”

聽到招兵,趙禎就覺得有些肝顫。党項一亂,這一年間軍隊規模快速膨脹,真宗天禧年間天下禁軍不足四十五萬,其中三衙直屬禁軍三十八萬。而到了現在,天下禁軍加起來已經過了六十萬,三衙直屬的禁軍則不足三十萬了,大量的兵力調到了西北。再招上一二十萬,就直奔着百萬禁軍的規模去了,這個數字實在有些嚇人。

李迪道:“陝西沿邊四路兵馬,計二十二萬人。鄜延、涇原兩路各七萬,環慶五萬,秦鳳路原有員額不足三萬,徐平整訓部伍,直隸禁軍的也只有三萬五千餘人。如果下年戰事轉到秦鳳和涇原兩路,則秦鳳路必須增加兵力,最少也要比照涇原路,到七八萬人。重新招募也好,現在三司錢糧足以支撐,用兩三年的時間打敗党項,纔是長治久安之計。”

與黨項開戰,契丹虎視眈眈,也必須向河北和河東兩路增兵。現在禁軍的大部分,其實還是在防備契丹,偏偏那裡是不能動的。京城禁軍已經調出大半,確實無法再調。

形勢擺在這裡,趙禎也沒有辦法,道:“最近一兩年招兵不少,再行招募,只怕北方几路也沒有那麼多閒散人員。而且沿邊幾路的青壯,即使不隸軍籍,也爲鄉兵弓箭手——”

呂夷簡明白趙禎的意思,傳統的幾處兵源地都位於邊地,從那裡招人,實際上就是變相削弱了當地的防守能力。現在這種時候,應當非常謹慎纔可以。

見李迪不說話,呂夷簡道:“陛下,徐平提出來從川蜀招軍。那裡人口密集,地方又富足,招上一二十萬人當不致於引起地方人力稀缺。”

一直不說話的晏殊搖了搖頭:“蜀地的人孱弱不堪戰,如何能招入軍中?”

“人都是一般的人,怎麼就有哪個地方的人不堪戰之說?只要按着兵樣招人,身材中式的才招入軍中,又有河北和陝西的兵有什麼不同?”

李迪道:“樞相,話不是這麼說。本朝招兵向來是用河北、河東和陝西沿邊三路,少一些的是京東和京西路,川峽四路和江南各路都極少禁軍。那裡的人不但身材瘦弱,而且不習兵戈,入軍中只怕也是湊數而已,徒費錢糧。”

呂夷簡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曹克明帶蜀兵入隴,徐平驗過尚可。從川蜀招兵,也是秦鳳路自己提出來的,他們自己打仗,應不是信口開河。”

北宋的地盤雖然不小,實際上兵源非常狹窄,主要是沿邊三路。禁軍世兵世將,也跟這招兵政策有關。沿邊三路本來人口就不多,又有大量的人力招入軍中,直接就造成這幾路人口增長緩慢。徐平要從川蜀招兵,不但是那裡離隴右近,招兵方便,也有意藉此打破傳統的招兵格局。只從沿邊三路招兵,軍中關係盤根錯節,想改革阻力太大。

各地人口的身材差異自然是有,但以此來限制兵源地,就不過是藉口而已。從五代時起,中原政權的軍隊主力就是從後唐的沙陀政權脫胎出來,形成了自己的軍隊文化。其他地區兵源不適合入禁軍,與其說是身體原因,不如說是與這種獨特的軍隊文化有隔閡。

禁軍的軍事文化,與傳統的中原王朝軍事文化是有區別的,帶有強烈的胡化色彩。北宋傳統上的將門,要麼本身是漢化的胡人,要麼是與胡族有淵源,曾經胡化的漢人,包括楊文廣出身的楊家將。在北宋文士出身的軍人極難融入禁軍系統之中,以及非世代從軍的人很難在禁軍出頭,都跟這獨特的軍事文化有關。

不能夠從這種軍事文化中掙脫出來,禁軍就不能脫胎換骨。徐平在軍中的改制是一方面,改變軍隊的來源又是一方面,他自己的軍隊就很少再用沿邊三路的兵源。

見李迪和晏殊兩人還是不同意,趙禎道:“徐平做事有條理,自然有自己的道理在。他要從川蜀招軍,想來是考慮得清楚,這種事情可以由他。”

“陛下聖明!徐平最近所上奏章,多講當年諸葛武侯北伐故事。當年武侯所帶的便是蜀兵,與魏軍對陣並不落下風,可見蜀兵也不是不能戰。”

趙禎點了點頭,沒有再說話。他信任徐平,但徐平到底能不能打仗,僅憑對禹藏花麻的一場大勝還不能夠給他充足的信心。曹瑋三都川大勝收穫了無數榮眷,那是他出身曹家將門,有無數的親朋故舊爲他鼓吹,軍中一片讚揚。徐平則恰恰相反,勝了禹藏花麻,在趙禎身邊說話的將門世家,都說的是蕃部不能戰,這一場大勝說明不了徐平能打。還都特意提醒趙禎,不能因爲這樣一場水分極大的勝利,就把軍權放給徐平,以免將來鑄成大錯。

本來趙禎因爲這樣一場勝利,欣喜自己用對了徐平,對党項勝利在望。一直被身邊的人灌輸這勝仗不算什麼,時間長了,自己的心裡也打鼓。

李迪看罷地圖,取下老花鏡道:“從徐平上的山川地理圖來看,下面党項必然重兵跟本朝爭鎮戎軍以北地域。秦鳳路是其左翼,戰事必然不少。徐平所部三萬餘禁軍,其實只有歸明神武軍原一兩千人是京城禁軍精銳,其餘新招禁軍實力如何着實不好說。既然他要從川蜀招軍,也不好違他。這樣吧,除了從川蜀招兵,再允他以本地漢蕃人戶,選青壯爲保捷、保毅指揮。那裡土著善戰,是沿邊諸將都提到的事,以防意外。”

第25章 追捕逃亡第67章 晾到一邊第97章 流年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11章 潑皮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81章 臭味相投第10章 詔旨回京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34章 一城二虎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61章 官吏鬥法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50章 牛羊滿欄第125章 歸正人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44章 增兵第38章 兩地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109章 代君受過第94章 萬事俱備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230章 審計司第97章 試探第12章 知己知彼第41章 亂局第16章 難處第63章 瞎氈來歸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1章 桂州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5章 人與人不能比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24章 大動作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38章 必勝之勢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13章 折支第25章 你們不懂第230章 約定第3章 護衛鐵騎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51章 新的消息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19章 出行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183章 擒獲第54章 解散佛社第4章 馬政第61章 官吏鬥法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31章 牛官司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66章 文臣武將第58章 步步爲營第2章 黯然離去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91章 大勢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86章 兩全其美第62章 新場務第237章 任福之死上架感言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318章 解甲第92章 收權第172章 夜戰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310章 死局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231章 購物券第36章 釀酒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96章 改天換地第312章 郵寄司第60章 新的門路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11章 潑皮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172章 農事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26章 慶祝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53章 查稅第66章 同年知縣
第25章 追捕逃亡第67章 晾到一邊第97章 流年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11章 潑皮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81章 臭味相投第10章 詔旨回京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34章 一城二虎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61章 官吏鬥法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50章 牛羊滿欄第125章 歸正人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44章 增兵第38章 兩地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109章 代君受過第94章 萬事俱備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230章 審計司第97章 試探第12章 知己知彼第41章 亂局第16章 難處第63章 瞎氈來歸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1章 桂州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5章 人與人不能比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24章 大動作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38章 必勝之勢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13章 折支第25章 你們不懂第230章 約定第3章 護衛鐵騎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51章 新的消息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19章 出行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183章 擒獲第54章 解散佛社第4章 馬政第61章 官吏鬥法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31章 牛官司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66章 文臣武將第58章 步步爲營第2章 黯然離去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91章 大勢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86章 兩全其美第62章 新場務第237章 任福之死上架感言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318章 解甲第92章 收權第172章 夜戰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310章 死局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231章 購物券第36章 釀酒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96章 改天換地第312章 郵寄司第60章 新的門路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11章 潑皮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172章 農事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26章 慶祝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53章 查稅第66章 同年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