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銀行(上)

徐平說完,崇政殿裡一時靜了下來,大家都在思索。這樣的貨幣,除了最後的一項以賦稅作保的國債,其他的其實都已經實踐過了,還是三司鋪子購物券的路子。

想了一會,程琳問道:“諫議剛纔所說,我有幾點不明,還請解惑。以舊換新就不用說了,自然沒有問題。第二是按購物券的方法印鈔,所慮在於,鈔發出去了,民間貿易一直在用,而新貨物出來,再發新鈔,新鈔舊鈔疊加一起,會不會錢多物賤?”

徐平點頭:“如果規劃不好,會的。這一點我還拿不定主意,是按照每年比去年多出來的貨物發鈔,還是如同交子般紙鈔分界。不管是三年一界,還是五年一界,還是新舊雜用慢慢把舊鈔收回廢掉,總之有發有收,總是能管得住。不過按照新增貨物發鈔,也是個不錯的辦法。對三司鋪子也是個激勵,讓他們要越做越大。”

“既然拿不定主意,那就一起並行,試幾年看好了。這些事情,不必拘泥。”

李迪喜歡在大處着眼,有疑慮怕什麼,一起試就是了。

程琳又道:“好,一起試行也好,最後大家便就都心裡有底了。還有最後一項按照賦稅發錢的辦法,倒也沒有大礙,只是三司預借了一年的稅而已。關鍵是,這些錢印出來之後怎麼發出去?再跟以前一樣,可是不行了。”

銅錢的發行方法,是鑄出來之後收入內藏庫,當然外地的鑄錢監有時候只是過一下賬而已。遇到國家慶典,或者特殊日子,皇帝對禁軍賞賜,這錢便就到了官兵手中。不要小看了這個途徑,幾十萬甚至過百萬貫的銅錢不知不覺就出去了。還有就是當三司缺錢,向內藏庫借貸,進入左藏庫,通過發俸祿進入官吏手中,或者救災到災民手裡,或者三司向社會購買物資到商人手裡。新的貨幣,再這樣做顯然就不合適了,這種方式發行的速度太慢,流通的速度也讓人無法忍受,與徐平要推行的商品經濟不相適應。

程琳到底是老三司使,對於徐平所講的內容比別人看得更清楚,特別讀過《富國安民策》後,慢慢開始抓住問題的核心。徐平現在所做的跟以前最大的不同是什麼?以前的三司是從天下收錢糧,是斂財的,徐平要做的是生財的,要創造更多的財富。

徐平轉身向着程琳,道:“回學士,錢散出去的方法,我是這麼想的。前邊講過,要按錢莊的樣子做銀行,製出來的錢,便就是從銀行散出去。錢監管制錢,而且跟以前的銅錢不一樣,不再做賠本買賣。以前鑄錢,不說火耗,不說民間銷錢爲器可獲數倍之利,就說銅錢在天下運來運去,這運費朝廷就不知道要搭進去多少。飛票千文收二十文費用,但是銅錢在天下間的運費可遠不止二十文,這都是要三司搭錢進去的。以後有了銀行,錢監的錢散給他們,是要收利息的,這利息來支撐錢鈔在天下的散佈。”

“這銀行到底怎麼做?要怎麼散錢?”

“我現在是如此想,以三司的左藏庫爲一銀行,從錢監貸新制的錢出來,定一個合適的利息讓他們還本付息。這銀行要賺錢,就要把貸出來的錢再貸出去,當然利息就要更高一些了。當然對於銀行來說,這錢其實只是小頭,真正的大頭在他們可以收民間的錢,存到他這裡一樣有利息。這收到的存錢一部分放到錢監做抵押,大部分還是貸出去,存的利息遠低於貸的利息,這差額便就是銀行賺的錢。”

程琳皺了皺眉頭:“就還是京西路錢莊的法子,不用問,貸出去也只能貸給什麼公司而不能貸給民戶了?只是跟錢莊不一樣的,存錢的人也有利息可拿了。”

“正是。以前讓民戶存錢進錢莊,許多人老大不願,覺得不方便。以後有了利息,他們總不能夠還不願意吧?有了本錢,生息自是理所當然。”

有一句話徐平沒有講,如果讓社會保持一定的通貨膨脹,那麼民間的錢爲了減少損失就不得不存入銀行。用這種辦法,比在京西路時硬逼着向錢莊存文明多了,也隱蔽多了。

銀行的利潤應該是來自於存貸息差,把社會上的閒散資金投入到經濟發展需要的地方去,實現資金的優化配置。這個統一市場的規模越大,這種作用越明顯。

徐平所設想的,是讓新的錢監作爲中央銀行,發行貨幣,而後再成立幾家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完成資金配置的任務。本來一般中央銀行是兼職國庫的,但現在事實上國庫一分爲二,一是三司的左藏庫,再一個是皇宮的內藏庫,就不能這樣做了。

程琳微微搖了搖頭:“錢收進來好收,但貸出去只怕不易。那些公司,京西路做的都還不怎麼順利,其他地方開起來更加艱難。至於貸給百姓,當然想也不能想。”

當然不能想,徐平就從來沒想過讓銀行經營民間借貸。一是衝擊現在已有的富貴權勢之家的解庫生意,容易引起反彈,再一個經營風險太大,一個不好就把自己陷進漩渦。

歷史上王安石變法就是用青苗貸向民間放款,是新法中爭議最大的政策之一。把很多人逼到新法的對立面,就少不了青苗法的功勞。民間放貸,收不回欠款的風險極大,再一個是收款的成本過高,利息低了沒有利潤還可能賠本。

貸款到期之後,老老實實自己到銀行還款的人當然會是多數,但總有一部分是能拖就拖的。收這些人的錢,哪怕你一上門他就把錢還了,銀還得出跑腿人的車馬費呢。更不要說還有要跑無數趟,磨破嘴皮的,利息還不夠收錢的人的路費。至於那些賴賬不還的,就更加是把本錢搭進去了。這樣一些人,自然就把貸款的成本推高了許多。

要降低風險,降低貸款成本,也不是不行,最簡單的辦法是暴力。

把成本轉嫁到國家政權上,由國家暴力機關協助收款,到期不還直接抓到牢裡去,這就是王安石變法的老路。暴力機關的暴力使用可是不好控制的,不會老老實實地爲銀行服務,很可能他們花的成本比銀行更高,只是強行轉嫁到欠款人身上了,個人總不能跟國家對抗是不是?由此引發的社會矛盾,便就成了反對變法者的武器。

要麼這成本就由民間的暴力機關承擔,一樣是轉嫁到欠款人的身上,暴力討債從古到今都不是新鮮事。只是這後果,推行改革的徐平一樣不敢承擔,也承擔不起。

公司就相當徐平前世的法人,只向法人放款,其實是無奈之舉。

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97章 布衣上書第31章 探花郎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98章 民思無邪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39章 兄弟夜話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16章 嶺南故人第11章 清貴之選第33章 迷惑第134章 救星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56章 官督民辦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48章 做假貨的第63章 天大的功勞第209章 階下囚第8章 通判廳第58章 升任副使第151章 春狩第77章 訣別第149章 應急措施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51章 新的消息第61章 按戶配炭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22章 忠州來人第15章 軍改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295章 強兵策第180章 重召舊部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214章 僵局第3章 洞房第14章 治術(五)第180章 轉機第3章 護衛鐵騎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35章 食物和酒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195章 大變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68章 軍民魚水第12章 煙花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187章 時差第2章 父老第91章 軒然大波第119章夜戰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71章 意外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33章 有錢纔好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32章 五等戶制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289章 唐龍鎮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30章 斥責第121章 煙花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4章 許願第42章 酒名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60章 騷亂第50章 京城故人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74章 請君入甕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272章 換將第34章 雜事第230章 衆矢之的
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97章 布衣上書第31章 探花郎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98章 民思無邪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39章 兄弟夜話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16章 嶺南故人第11章 清貴之選第33章 迷惑第134章 救星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56章 官督民辦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48章 做假貨的第63章 天大的功勞第209章 階下囚第8章 通判廳第58章 升任副使第151章 春狩第77章 訣別第149章 應急措施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51章 新的消息第61章 按戶配炭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22章 忠州來人第15章 軍改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295章 強兵策第180章 重召舊部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214章 僵局第3章 洞房第14章 治術(五)第180章 轉機第3章 護衛鐵騎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35章 食物和酒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195章 大變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68章 軍民魚水第12章 煙花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187章 時差第2章 父老第91章 軒然大波第119章夜戰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71章 意外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33章 有錢纔好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32章 五等戶制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289章 唐龍鎮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30章 斥責第121章 煙花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4章 許願第42章 酒名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60章 騷亂第50章 京城故人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74章 請君入甕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272章 換將第34章 雜事第230章 衆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