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留你兩天

到了此處軍營的官廳,負責此處的張亢才得了消息,急急忙忙趕了過來。

落座之後,徐平看了看韓琦,對張亢道:“韓經略新近帥涇原路,那裡兵少將寡,又缺宿將,等到秋後與番賊對敵,不免有許多難處。趁着這兩天無事,讓他到新兵營裡來看一看,回到涇原路之後對軍事不至於茫然不知從何處下手。”

張亢看了看韓琦,見他一直沉着臉,心裡大約就猜到了韓琦的想法。張亢一樣是進士出身,雖然轉了武職,跟同年文臣還是有交情,對於朝中關於秦州軍制的爭論不陌生。而且張亢自己最開始也對徐平的軍改不以爲然,只是作爲部屬,理解了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罷了。一直到最近兩場大勝,他轉過頭來再看軍改,纔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想了想,張亢道:“若是要讓韓經略熟悉軍事,不如在那邊的將校營裡待上兩天。這邊都是對新兵整訓,一路帥臣看起來有什麼意思?將校纔是軍中根本,他們平日裡在學些什麼,如何做事,韓經略看了當有大用。”

徐平點頭:“說的也是,士卒整訓,急切間做不起來。將校營那裡看一看,對軍中事務便就有了大致眉目,將來做事便就有了條理。——這樣吧,稚圭,也不差這一天兩天,你便到將校營裡住上兩天。你仕宦十數年,一直未管過軍中事務,到那裡看一看,對你在涇原路管軍有好處。往常禁軍裡面,許多大將不能識文斷字,日常事務不得不倚賴吏人。而文臣統兵,對於軍中事務不熟,一樣要受屬下將領擺弄。說起來,軍政管着許多人,又都是聚在一起,認真治理比理民政更加繁難。這麼繁難的事,便要求統軍的將帥,不只是要知武事,同時也要知文事,缺一不可。文武相參,才能把軍中治好。我這裡要求軍中將校全部要集中學習,每人都要識文斷字,能夠開弓射箭,知道如何行軍打仗。文臣統軍,應該也是如此,進將校營去學些日子是應該的。”

韓琦心裡是不願去的,按照徐平的說法,統兵的將帥要允文允武,這如何容易?文臣自小學的是讀書寫字,聖人經典,拿慣了筆的手如何開得了弓?武將更是如此,使慣了刀槍,讓他們拿起毛錐子來寫字,比讓文臣開弓更難。這麼難做的事非逼着大家去做,到底有何意義?一軍之帥,知道如何調兵遣將就好了,要不需要上陣殺敵。

見韓琦沉默不語,徐平又道:“藝祖在時,曾說欲讓天下武人盡讀書,當然,藝祖也說過欲讓文臣都知武事。英明神武如藝祖,自幼從軍,征戰無數,這話當非隨口而說。當時天下未定,此事做起來麻煩,現在天下承平已久,文臣武將衆多,再做就沒那麼難了。”

見徐平把太祖的話搬出來了,韓琦哪裡還好再說什麼?拱手道:“經略說的是,謹受教!”

徐平點了點頭:“對了,現在將校營那裡的行軍作戰、參謀籌劃都是李璋在管,稚圭便就到那裡跟李璋待上兩日吧。大致瞭解一些,不致於將來茫然無頭緒。”

韓琦面無表情,拱手答應。

看着韓琦的神情,徐平突然覺得有些失落。按照這個時候的常規,自己兼節制涇原路兵馬,其實並不需要管太多,只要到了戰時,把行軍作戰的軍令交給他們就好。完成了軍令自然有賞,完不成自有責罰,何必苦口婆心地跟韓琦講這些?說來說去,還是對現在的禁軍沒有信心,擔心到了作戰的時候,他們把自己辛苦經營的局面搞砸了。再一個,也是因爲韓琦是自己的同年,是真心實意地想幫他一把。但看韓琦的樣子,顯然他覺得這是多此一舉,徐平把他留在這裡兩天,說不定還滿心不樂意呢。

自己操心費力,強人所難,又是爲誰辛苦爲誰忙?

將校營是專門培訓軍官的,來源一是原有的將校,再一個從平時和戰時立功的士卒中選拔優秀的出來,到這裡來培訓。只有合格的纔會升遷,而如果連自己本級的考覈也不合格,便就會被分配到廂軍或者到附近的堡寨做巡檢,剔出野戰集團。徐平不苛刻,除非犯了大錯,不會對屬下動不動責罰,更加不會隨隨便便就奪官降職。在這裡不適任,換個能夠做得來的地方就是了,實在不行還可以轉爲州縣的武官差遣。

徐平一再跟屬下強調,行軍作戰是比地方事務更加繁難的政務,指揮作戰的將校自然而然地也要求掌握更多的本領。讀書識字是必須的,連軍令都要別人讀給自己聽,文書需要別人幫着寫,自己只會畫花押按手印,軍中不許有這樣的將校。初調入高大全軍中的賈逵大字不識一個,現在也能寫出似模似樣的軍報來了,文采雖然談不上,最少能把一件事情講清楚。這是徐平軍中最基本的要求,做不到這一點,便就跟軍官無緣,立再多的戰功也只能是多得賞錢,而不會得到升遷。

一年多的時間,現在五軍基本都能達到這個基本要求,有的因爲實在學不會,被裁汰出軍,補到了秦州的各處堡寨任兵職。其中有不少人,在被裁汰出軍,到了地方之後,自己繼續學習,又重新回到了軍中。有這樣的軍官隊伍,作戰方案的討論,軍中的各項制度廣採衆議纔有了基礎。作爲一支朝廷的正規軍,不可能跟不識字的番軍一樣,戰前招衆酋長來,坐成一圈商量怎麼作戰。朝廷還有官員似模似樣地把番軍的這種做法寫下來,向朝廷上書,認爲是他們善戰的原因之一。卻不知正規的作戰本來就是要求這樣,不但是要各級軍官討論,還寫成文字,統一彙總到帥臣面前。軍令的下達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必須廣採衆議,軍中上下再無疑議,上下同心才能決定。

聊了一會閒話,徐平站起身來,叫着韓琦在軍營裡隨便走一走。

此時已到正午,軍中開始放飯,王凱則指揮着準備酒宴。

軍營裡的日常伙食非常簡單,按照徐平的要求,每人中午要一大碗肉湯,一大碗米飯或者兩個大饅頭,還有一大碗菜。西北這裡牛羊便宜,軍中日日宰殺,軍官們吃肉,剩下的骨頭煮湯,給士卒們喝。反正人多了便就多放水,人多了喝得稠一點,也不怕不夠。

看着士卒們來來往往取飯端湯,徐平對韓琦道:“稚圭,有一句話我常常在軍中講,現在也對你講一遍。行軍打仗,是比地方政務更加繁難的事情,切不可看簡單了。地方政務是如何做的?比如要修一座橋,先由官吏帶人查勘,估計耗費的錢糧人力時間,再一步一步組織起來,最後少者數百,多者數千數萬,甚至於數十萬人一起做事。其間的事情靠頭萬緒,要多少官吏、百姓參與其中。行軍打仗也是一樣,戰前籌謀,臨戰指揮,比建橋修路要管的事情不知道多了多少。我們身爲一軍之帥,不需要知道這些事情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人力有窮盡,也不可能做到事事精通,但最少要知道做哪些事情。是也不是?”

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22章 清路第29章 名人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73章 點將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18章 草市第184章 錢明逸的機遇第83章 地形沙盤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65章 名將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14章 茶法第61章 入社第15章 擺攤第15章 擺攤第9章 變夷爲夏第125章 搜尋第7章 貴人相助第46章 外戚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101章 抽血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34章 一城二虎第100章 小人難防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218章 銀行(下)第84章 三衙改制第179章 宣傳戰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71章 少取多予第214章 蠟丸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124章飛來橫財第90章 捉襟見肘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218章 銀行(下)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177章 決戰第180章 投名狀第31章 探花郎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17章 盼盼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34章 期集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96章 改天換地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83章 有放有收說一下最近情況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167章 情報第104章 學生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40章 出人意料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35章 三輪車第82章 祭奠續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76章 增兵第150章 連你也說我?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21章 衆人到來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15章 分工第145章 三不朽第74章 埋伏第129章 刻漏社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11章 回莊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11章 德政第165章 試探第91章 軒然大波第3章 進城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52章 虛開中路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218章 銀行(下)第181章 錢明逸第125章 搜尋
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22章 清路第29章 名人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73章 點將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18章 草市第184章 錢明逸的機遇第83章 地形沙盤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65章 名將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14章 茶法第61章 入社第15章 擺攤第15章 擺攤第9章 變夷爲夏第125章 搜尋第7章 貴人相助第46章 外戚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101章 抽血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34章 一城二虎第100章 小人難防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218章 銀行(下)第84章 三衙改制第179章 宣傳戰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71章 少取多予第214章 蠟丸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124章飛來橫財第90章 捉襟見肘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218章 銀行(下)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177章 決戰第180章 投名狀第31章 探花郎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17章 盼盼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34章 期集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96章 改天換地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83章 有放有收說一下最近情況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167章 情報第104章 學生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40章 出人意料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35章 三輪車第82章 祭奠續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76章 增兵第150章 連你也說我?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21章 衆人到來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15章 分工第145章 三不朽第74章 埋伏第129章 刻漏社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11章 回莊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11章 德政第165章 試探第91章 軒然大波第3章 進城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52章 虛開中路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218章 銀行(下)第181章 錢明逸第125章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