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慎選西平王

在曹致順到洛陽的時候,終於等來了韓琦的奏章。韓琦上奏,因爲在元昊佔據瓜沙二州之前,曹致順舍中原而事契丹,歸義軍人心已不屬曹家,而思張家。

對歸義軍政權的處理由此定下,曹致順封譙郡開國公,從此居於京城。讓韓琦配合朝廷派去的官員,查訪張承奉之後,選賢者立爲西平王,於沙州開府,教化肅州以西之民。

三月十三,選官員安撫西北各路。

包拯爲甘肅路體量安撫使,除到西北安撫地方,要與韓琦一起尋張承奉的後人。只要有賢德,得地方人心,不計以前如何身份,立爲西平王,數月之後與包拯一起進京面君。

第二天包拯陛辭之後,到政事堂來辭別各位宰相。

晏殊和章得象吩咐過後,徐平對包拯道:“此去甘肅路,除安撫百姓人心,最重要的是選合適的張家後人。茲事體大,切不可掉以輕心。”

包拯行禮:“依朝廷之令,尋得張家後人,不論是何身份,一律立爲西平王。下官有一事不明,如果張家後人此時操持賤業,甚或爲奴爲僕,也要立爲王嗎?”

徐平道:“不錯,不管現在什麼身份,都立爲王。這是他祖先的功德,後人承之。張家在沙州興歸義軍,於遍地腥膻中,拔起於羣番環伺之中,重立唐制度,不絕漢祀。數百年後,西北依然有漢地,有漢之民,從漢之俗,張家功不可沒。此是天下之公義,非一人之恩德,你一定謹慎行事。如果真地爲人奴僕,記得朝廷給價贖之,這是示民以公。”

徐平並不知道西北還有沒有奴隸制度,這是包拯和韓琦要查訪處理的事情。但是如果張家後人做了別人的奴僕,那是他們以前的制度,應當尊重。立西平王,也要先把贖身的錢給付了。後邊廢奴,是後邊廢奴的話。

不尊重前人,對歷史以今論古,認爲所有的古人都是非蠢即壞,必將自食惡果。今人終有一天也將會成爲古人,後人翻看歷史,發現有的地方做的反不如古人,再看見這種大言不慚的言論,如何看一個時代就可想而知了。

政策沒有當然之理,沒有天然的正確,必然有其侷限性。不合於時,不合於地,那就去改。但不能因爲你改了,自己就比被改的人正確,只是時代變了而已。藉着批古人,批反對者,佔領道德制高點,來顯示自己的正確,一文不值。

制度和政策的合法性,來自於人民,來自於人民認同不認同。你放一個歷史規律在那裡做天條也沒有用,不承認有天命,不承認有神存在,歷史規律也是虛的。

徐平對自己所有要改革的制度和政策,一定要查清楚當時爲什麼要這樣做,是爲了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到了現在不合時宜了,是哪些條件變了,出現了什麼新的問題,要怎麼改去解決新的問題。都理清楚了,纔去試新的政策合適不合適。

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後人總不能連這點心胸都沒有。

徐平對包拯道:“此去沙州,如果張家只有一個後人,自然就一切休提,朝廷立爲王便是。賢德或有不足,朝廷敦促,時時監察,教其後人,以候其後人正位。”

包拯道:“若是後人還有數家呢?”

“那便要仔細體察人心,選一個最合適的人出來。那裡是佛國,與中原人情不同,萬不可以你們之意,代當地之民心。要查當地民情,來定人之賢否。以當地人情民心推之於後時,看這人能不能得人心。不要數年之後讓當地人嘆息,當時朝廷不定某,而封某爲王必然好於此時。以後那一帶地方,政事治理自有朝廷,凝聚人心歸於西平王,謹慎!”

包拯是個聰明人,在這些事情上,比歐陽修這些人豁達得多。徐平說得這麼細,他當然明白是個什麼意思,自己到了那裡該怎麼做。

說到底,立這個西平王,紀念歸義軍的奮鬥是其次的,得當地人心是主要目的。滅了党項,中原王朝再次入主那一帶,初期自然萬民擁護。但是時過境遷,中原王朝的治理必然與以前不同,有得利的,必然也有利益受損的。

民心先起自民欲,從民欲自然就得民心。但是沒有到大同,天下百姓不可能想什麼有什麼,總有滿足不了的慾望。政權只能有所取捨,最大程度的讓民心歸附。這就是對治下百姓示之以公,臨以大義的意義所在。公和義,就是讓人民認同的最大公約數。

立平西王,就是朝廷向西北之民示公義,從他們所欲。如若不然,從剛始到達的萬民擁護,很快就會變成當地百姓諸般不適應,離心離德。明朝驅逐蒙古而有天下,所以說歷史上得國之正,無過於明太祖。但明太祖登基,迷信天命,轉過頭去放下以前的大義,而去承認元朝的天命。再以明代元爲天命所屬而建立政權合法性,這假的天命撐不起明朝。

漢朝的天命不是完全的君權天授,在那之前,天聽即民聽,天視即民視,天心即人心的理論框架已經具備。那個天命,只是以天查民心,來獲得認同感,民心纔是根本。

神授和天授之後,政權的合法性必然來自於人民,所謂繼承前朝法統,根本不會獲得人民認同。徐平前世,新中國的立國之基是一切來自於人民,這纔是真正的立國之本。讓清帝退位而掌權的北洋民國,那個法統就是個笑話,接那個法統的都是笑話。

人從獨居到羣聚,必然是有了交集,纔有了集體的認同感。一方面性情和慾望來自於自己,另一方面來自於那個集體。政權要維持集體的認同感,應該要儘量不干涉私人的那一部分,而加強集體的那一部分,這就是政權的公和義。

不承認人性的兩面性,認爲人性是一元的,一切思想和行爲都是社會性的反應,這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大集體,只是人一元社會性認識在制度和文化上最基本的反應。不符合於人的社會性的思想和行爲,都是來自資本義腐蝕,是資本主義尾巴,應該教育、改造。社會主義的很多運動都根源於此,制度和運動不是憑空來的。

認爲人性是自私自利的,不承認或者弱化人性中的社會性,就是資本主義。自由等等很多思想,選舉、議會等等很多制度,都是來自於這些政權對人性的認識。

不管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走向近代化,政治上最根本的,就是政權的合法性不再是來自於神,也不是來自於天,而是來自於人民。政治文明的現代化,這是最基本的判別標準,具體的政治制度只是保證這個合法性的。

選舉制,必然要加以約束,約束的目的是取他們那個時代、那個羣體的公和義。不加約束的完全普選制,必然會讓私慾排斥公和義,成爲按人羣、按利益排排坐、分果果。這樣的政權無法長久,也不會有牢固的合法性,只是一盤捏在一起的散沙。

徐平現在把這種思想推行到政治制度和具體政策當中,略微有些超前。歷史上是歐陽修這一批人發展起來,把韓愈和柳宗元的思想深化,才初步完善的。他們當然不說這是政權的合法性,而是查治亂,究民心、辨性情,看政權的權正不正,皇帝和官員當位不當位。

以爲大軍過去,派出官員,誰不服就打誰的板子,再不服砍他的腦袋,就能夠建立起牢固的統治,實在是想多了。漫長的人類文明史,還沒有強盜集團能建立長久穩固統治的。

徐平斬了元昊,滅了党項,佔領那些地方,只是第一步。只有在後面的治理中,得當地人心,形成對宋朝的國家認同,纔算是大功告成。

在這之前,立西平王爭取當地人心,是不可缺失的過渡。沙州穩固,還可以憑此作爲號召,向西域開拓。宋朝已經沒有大漢的昭昭天命了,再建天命也不合時宜,是讓歷史走回頭路,徐平只好採取這種迂迴的辦法。

長時間的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朝廷的治理得到人民的認同,歸屬感增強,西平王凝聚人心的作用也就越來越弱。人民自然而然會向中原文化看齊,會主動改變風俗習慣,這就是教化的過程。教化是人民主動進行的,被動去做,事倍功半,還可能一敗塗地。

民爲國本,在這個年代不是什麼驚世駭俗的說法,實際上已經慢慢成爲共識。徐平向包拯詳細地解釋爲什麼要選張家的人,爲什麼要立西平王,讓他有清醒的認識。

對事情認識不清,認爲選個人來做王只是騙當地百姓的手段,是不能夠做好這件事情的。政權有扮有演,但不能夠欺騙,一有欺騙,人心也就失去了。

第29章 名人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28章 唐大姐第243章 算賬第83章 地形沙盤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240章 道理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112章 黑吃黑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74章 請君入甕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59章 合謀第33章 你是官了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47章 吃點苦頭第124章 死城第34章 都不可行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41章 中間派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57章 千里西來第41章 串香第28章 蟾宮折桂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37章 階級法第90章 捉襟見肘第25章 你們不懂第156章 明爭暗鬥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142章 審問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152章 橫死第154章 攻城(中)第129章 刻漏社第35章 申峒第9章 變夷爲夏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14章 邊亂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63章 在路上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31章 能否鑄錢?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28章 月夜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78章 彈劾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194章 富礦之地第117章 僵持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310章 死局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133章 矛盾第40章 軍令之外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65章 名將第61章 裂痕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59章 洞若觀火
第29章 名人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28章 唐大姐第243章 算賬第83章 地形沙盤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240章 道理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112章 黑吃黑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74章 請君入甕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59章 合謀第33章 你是官了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47章 吃點苦頭第124章 死城第34章 都不可行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41章 中間派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57章 千里西來第41章 串香第28章 蟾宮折桂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37章 階級法第90章 捉襟見肘第25章 你們不懂第156章 明爭暗鬥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142章 審問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152章 橫死第154章 攻城(中)第129章 刻漏社第35章 申峒第9章 變夷爲夏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14章 邊亂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63章 在路上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31章 能否鑄錢?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28章 月夜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78章 彈劾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194章 富礦之地第117章 僵持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310章 死局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133章 矛盾第40章 軍令之外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65章 名將第61章 裂痕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59章 洞若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