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45章 將校營

bookmark

徐平與王凱和郭諮一起回到了定西城,他們還有許多事要做。自轉過年來,徐平便就開始在軍中推行武器裝備的統一制式,不管是刀槍劍戟,還是軍袍盔甲,以至於軍中用到的車輛,儲存糧草的軍倉,全部都有統一的樣式,或者分成幾種,編列成冊。如此一來不管是軍隊的擴張,還是平時的日常管理,都方便了許多。

從自己真正開始主持一方軍政,徐平便就開始致力於軍隊的正規化、標準化,以及一些關鍵崗位的職業化。這件事情做成了,以後哪怕自己離開軍隊,自己做出的努力也會通過各種規例、文件固定下來,不致於讓一番心血付之東流。

這些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在秦鳳路,主要分到了三個人的頭上。在鳳翔府主管武器裝備製造的郭諮,在秦州做隨軍轉運使的王拱辰,在定西城代替徐平監軍,主管秦州軍日常事務的王凱。沒有仗打的時候,其他人可能清閒,這三個人是永遠都閒不下來的。郭諮難得到定西城來一次,他們有大量的事情要談。

韓琦留在了新兵營,徐平雖然說的客氣,但讓他留兩天,卻是不能打扣的。同樣是一路帥臣,韓琦的地位跟現在的徐平可是天差地遠。徐平在朝中的地位已經超過了當時來到陝西路的夏竦,就連名義上的陝西路都部署夏守贇也必須給予足夠的尊重,更何況韓琦。

將校營現在是李璋掌管,徐平已經決定讓他秋後回至京城去,剩下的日子便是把握住一切機會熟悉軍中事務。等到回到朝中,哪怕臨陣經驗不多,但在知識量上,李璋要成爲熟知軍情的大將。惟有如此,才能建立威信,能才支持遠在西北的徐平。

韓琦以前對軍中事務所知不多,說起來其實跟新兵沒有多大差別,徐平只讓他在將校營裡待兩天,是足夠客氣。等到徐平有了足夠的權力和地位,說不定會讓轉職帶兵的文官在將校營裡待上半年,先學到足夠的軍事知識再說。

兩人騎馬向南行了五六里路,到了一處很大的山坳裡,李璋對韓琦道:“經略,這裡就是秦州的將校營。凡指揮使以上,必須在這裡學半年以上,諸般考校都過,才能進入軍中實任各級統兵官。在營裡軍中的方方面面都會學到,若要了解軍事,這裡最好不過。”

此時李璋已經升到恩州刺史、內園使,官階說高不高,說低也不低,但與以前在趙禎身邊不同的是,到了西北之後他是憑着軍功升上來的,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拋開那個皇帝表弟的身份不談,就以現在李璋的官職,韓琦也要客客氣氣。韓琦的官位,全在那個天章閣待制上,論起本官還要低於李璋。

不過韓琦對徐平把自己安排到訓練新兵的地方感到極爲彆扭,雖然不好反對,神情卻極爲冷淡。聽了李璋的話,拱手道:“文明學士用心良苦,到這裡我當用心體會,勞煩衙內。”

李璋見韓琦雖然說得客氣,神色卻不熱心,本來的熱情便就淡了。他自己系統的軍事知識幾乎全都是在各個新兵營裡學到的,哪個官員來了,就恨不得別人跟他一樣,在這裡學到足以受用一生的知識。對韓琦也是一樣,卻沒想到韓琦卻不是這樣想。

將校營其實應該分成兩部分,一是將營,在這裡作爲各級統兵官,邊訓練邊學習。還有校營,招來的是指揮使以下的小軍官,在這裡作爲士卒,歸在將營諸將之下。用徐平前世的話來講,這裡就是軍校和教導隊的結合體,秦州軍的各級統兵官,全部都是從這裡走出去的。只有經過這樣長時間的集中培訓,各種規例、制度才能推行下去,軍隊的正規化和專業化才能做得起來。有這些將校營和新兵營,秦州軍便就跟其他禁軍區別開來。

做整個將校營的主官,天天跟將校在一起培訓、學習,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已經向着一路帥臣轉變了。李璋從知識上已經開始向一軍統帥靠攏,只是沒有實際經驗,多是紙上談兵罷了。以他的身份,這輩子只怕也不會有真正上戰場殺敵的機會。

到了自己的帥帳,李璋對韓琦道:“經略,我們先到帥帳看一眼,對這裡有個大概的印象。軍中日常要做哪些事情,在這裡待上一天半日便就有個大概,不能不用心。”

說完,與韓琦一起翻身下馬,進了帥帳當中。

一進帥帳,首先映入韓琦眼簾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沙盤、地圖和各種圖表,掛滿了三面牆。從整個將校營方圓五十里的管轄範圍的山川地理,到各處兵營佈置,糧倉位置,兵甲庫的位置,以至各處馬場,甚至還有種的糧食、菜園,幾乎無所不包。在這裡看過,對整個將校營就能一覽無餘。還有整個將校營的編制,各級正副統兵官和僚佐的姓名,他們十日內的安排,以及優劣賞罰,全部都集中到了這三面牆上。

進來看見的第一眼,韓琦就明白了徐平爲什麼要留自己在這裡兩日。兩天的時間裡哪怕不能學會這些,只要留下了大概印象,便就對軍中事務有了直觀認識。軍事管理複雜而繁瑣,涉及到的事情方方面面,哪一項不到位都可能直接影響到軍隊的戰力。徐平說軍事管理比地方州縣的政務更加繁雜並不是虛言,只是平常軍中放任自流,不去管罷了。真正要把軍中事務管起來,可不是高高在上坐在帥位上發號施令就可以了。軍令一下,或者是作戰或者是移防,具體施行的軍隊能不能做到?發軍令的應該首先心裡有數,而不是讓屬下立什麼軍令狀,做不到如何如何。管理不細緻,導致作戰計劃沒有可行性,最後行動失敗,就免不了到時候上下推諉塞責。這種現象在現在的禁軍中很常見,一勝了上上下下歡宴慶祝,卻不知道勝在哪裡,敗瞭如喪考妣,到處找替罪羊,也不知道敗在哪裡。這樣的軍隊十年比不是秦州軍這裡認認真真地做上一年,勝仗絕不是靈機一動打出來的。 www ▲TTκan ▲℃ O

李璋任由韓琦四處觀看,自己到帥位處理一些日常的公文,並考慮能不能在這兩日內安排一場軍中演練,讓韓琦直觀感受一下軍中遇到戰事是如何行事的。

韓琦慢慢看着牆上掛的各種地圖和圖表,只覺得頭皮發麻。把軍中事務管理到如此細緻的程度,要花多少精力,用多少人力?而且做這些事情,非專業人才不可,不讀書認字的武人是絕對做不來的。難怪秦州軍中拼命補入讀書人,從落第進士,到鄉村學究,幾乎來者不拒。這樣猶不滿足,還不斷地軍中辦各種學樣,教人讀書寫字。

自己到涇原路,能不能做到這種做事方法的幾分之一?韓琦的心裡突然沒了底。他可以把牆上掛的各種地圖、表格的格式抄回去,但怎麼去填寫,讓什麼人去填,哪裡是急切間可以做到的。秦鳳一路已經把陝西的相關人才吸收大半,其他路想學又到哪裡去找人。

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11章 清貴之選第64章 歸來第20章 定計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49章 戰後忠州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41章 意外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72章 底氣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77章 決戰第88章 猛虎入狼羣(六)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26章 餘波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5章 和尚契嵩第77章 賬目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60章 致太平(二)第214章 僵局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52章 童七郎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151章 抓捕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87章 我們投降第173章 夜對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93章 王師北來第6章 知州第81章 試探第124章 死城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191章 反擊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215章 合夥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17章 盼盼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198章 演練第4章 郊迎第214章 內朝外朝第32章 小縣第54章 官與民第24章 大動作第42章 旬估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16章 難處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7章 貴人相助第33章 迷惑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134章 鬧事第198章 演練第166章 初戰第63章 瞎氈來歸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35章 申峒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273章 示威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18章 父母妻小第62章 新場務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51章 大典(下)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119章 審問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53章 查稅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89章 魑魅魍魎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11章 回莊
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11章 清貴之選第64章 歸來第20章 定計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49章 戰後忠州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41章 意外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72章 底氣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77章 決戰第88章 猛虎入狼羣(六)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26章 餘波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5章 和尚契嵩第77章 賬目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60章 致太平(二)第214章 僵局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52章 童七郎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151章 抓捕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87章 我們投降第173章 夜對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93章 王師北來第6章 知州第81章 試探第124章 死城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191章 反擊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215章 合夥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17章 盼盼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198章 演練第4章 郊迎第214章 內朝外朝第32章 小縣第54章 官與民第24章 大動作第42章 旬估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16章 難處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7章 貴人相助第33章 迷惑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134章 鬧事第198章 演練第166章 初戰第63章 瞎氈來歸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35章 申峒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273章 示威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18章 父母妻小第62章 新場務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51章 大典(下)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119章 審問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53章 查稅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89章 魑魅魍魎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11章 回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