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大典(下)

三呼“萬歲”畢,徐平的心情慢慢平復下來。前面宣旨的內侍再次出列,大聲宣着聖旨。這次徐平大致能夠聽明白,是對此次參戰的將士加官晉爵。雖然前面已經陸陸續續有了封賞,這次把李佛瑪帶到京城來,纔是最終封賞完畢。

徐平進位兵部郎中,賜三品服,金魚袋,永寧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食實封三百戶。站在徐平身後的幾人,從張榮和韓綜以下,各加官不等。

兵部郎中已到從五品,進入貴官行列,三品以上就是高官了。

所謂爵以酬功,官以任能,但實際上這個年代的爵位大多與官品掛鉤。到了從五品可以從開國男開始封爵,徐平以五品官,封正常三品才封的開國侯,才真正有酬功意義。永寧郡爲邕州郡名,封在這裡也是彰顯軍功。至於食邑的意義,就是隨着年資慢慢增加,加到兩千戶就升爲開國縣公,以次往上,食實封則是每月多些俸錢。

這便是這個時代,官是按照年資慢慢升,就連爵位也是這樣慢慢升。例外的只有宰相,一旦除拜,直封國公,一封到頂。

宣旨畢,有小黃門捧了新的官服過來,一一分發衆人,能換上的立即換上。

這樣大冷的日子,外面多穿一件衣服總是暖一點,不用再像當年中進士那樣狼狽。

還有一些其他的封賞,就得回家去後才能慢慢理清楚。比如徐平加封三代,可徐正本是個孤兒,無論如何也想不起自己爹的官名,只知道人人都稱其爲徐平二郎。最後還是皇上給起個名字徐威南,親筆寫在了官告上。

徐平草草穿上紫袍,一擡頭,才發現不遠處的滿朝文武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穿着這種顏色官服的官員,黑壓壓的人羣中百中無一,不知覺中,自己竟然已經站在了官僚隊伍的最前列。再加上開國侯,竟然快趕上宰執的待遇了。

在這一刻,徐平竟然也覺得心潮澎湃,自己可是這紫色官服隊伍中最年輕的一個。

強自穩定心神,徐平帶着身後衆人謝恩畢,便帶着他們行到一邊,轉過身來。

其他人的封賞就要等到典禮後了,數千人不可能在這典禮上全部封遍。

前面有禮官高聲贊禮,雖然這種場合很難把話聽清,不過大家早已排練熟了。

看着慢慢走上前來的李佛瑪,徐平都差一點沒認出來。不過纔不到一年的時間,李佛瑪就好像老了二三十歲,發頭已經花白,走路顫顫顫巍巍,再沒有半分梟雄豪氣。

這麼長時間的階下囚,鐵人也被磨得沒脾氣了,更何況李佛瑪自小養尊重優。特別是禮官教導上降表,那可是一點面子都不給,只要出一點差錯,或打或罵。

李佛瑪走到宣德門城樓下,雙手捧着降表,慢慢跪下來,口中說的什麼,反倒沒人聽清了,這個時候也沒人想聽他說什麼。

在李佛瑪跪下的那一刻,宣德門前再次想響山呼海嘯一般的“萬歲”聲。

趙禎從位子上猛地站了起來,雙手扶住欄杆,看着下面跪伏着的李佛瑪。雖然城樓太高,他看不清李佛瑪的面目,但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看着一國國王跪在腳下的感覺,纔是真正皇帝的感覺。

擡起頭,趙禎看見整個開封城的上空雪花在飛舞,向南望去,狂歡的百姓一直擠到南薰門。自太宗破北漢,這是最大的武功,甚至遠超過了澶州之戰。

親政的第一年,就能有這樣的機會,站在皇城正門的城樓上,看着當年讓太宗鎩羽而歸的交趾國王跪在自己腳下,還有比這更好的開端嗎?

文治武功,徐平已經開了一個好頭。

城樓下雪花中的徐平顯得很渺小,但在趙禎眼中,卻覺得分外鮮明。

官、爵,趙禎能給徐平的已經給了,職事官則要他自己去掙。沒那個本事,就是託到高位上也要跌下來,還有可能跌得很慘。大宋的朝堂上,要麼會做事,要麼會做人,兩方面都不沾,皇上想託都託不起來。政事堂和樞密院裡的諸公,都已經在官場上摸爬滾打修煉成精,一個愣頭青一頭扎進去,可能會過得很不如意。

內侍捧了李佛瑪的降表到城樓,趙禎受了。

其後是交趾臣僚,再然後是邕州百姓,蔗糖務百姓,京城百姓,各色人等,還有契丹、大理、党項等等使節,還有各大藩的使節,整個過程繁瑣無比。

徐平靜靜地站在那裡,看着各種各樣的人在他面前行禮如儀,心情從激動到平靜,從平靜到麻木,最後已經沒什麼感覺了。

今天下着雪,雖然天氣冷了點,但對站着不動的徐平來說,卻比太陽當空照着更加舒服。手腳麻木,身上卻不會癢得難受。

不知過了多少時候,朝拜隊伍終於結束,趙禎在城樓上宣了旨意,羣臣賜酒。

若是上元節的時候,皇上在這裡與民同樂,賜酒下來大家一起喝得高興。這個時節天上又下着雪,又經過了漫長的禮儀,哪個還有心情?最後只能草草結束。

徐平獲得上城樓,皇帝把盞的榮耀。但對徐平一個兩世爲人的人來說,這種榮耀是真的不覺得有什麼,遠沒有穿紫衣封侯來得激動。

最後皇上宮中賜宴,由宰執大臣陪同宴請邕州一戰的功臣。

折騰了一天,徐平已經精疲力竭,只覺得身體微微發抖,哪裡還喝得下去酒?

直到天色黑下來,天上的雪依舊下個不停。

徐平出了皇宮,由御賜的導從陪伴,一路起樂,向家裡行去。

馬是御賜的馬,金塗銀鬧裝鞍,下佩纓飾,這是五品以上貴官纔有的待遇。今天還特賜鹵簿,前呼後擁,跟上遇到的三品以下官,都要勒馬避道旁。

興奮了一天的百姓見到徐平的隊伍,紛紛歡呼。徐平在馬上強打起精神,向人羣致意還禮。今天的開封城是屬於徐平的,比狀元遊街更加風光。

徐平雖然已經筋疲力盡,但依然覺得興奮無比,雙頰都覺得發燙。

雖然並不是特別熱衷於功名利祿,對徐平來說,榮耀依然是有效的興奮劑。

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10章 新的生意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270章 震懾第119章夜戰第145章 三不朽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204章 換相(下)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110章 小大人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100章 鑄錢第15章 軍改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44章 增兵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45章 孟州李迪第42章 旬估第91章 災年第55章 利用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66章 以民爲師第91章 災年第209章 階下囚第22章 新米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80章 伏羌寨前第187章 包拯第1章 桂州第192章 鑿齒蠻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63章 瞎氈來歸第36章 折騰契丹第14章 故人第17章 盼盼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215章 妥協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15章 軍改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37章 逼迫第22章 忠州來人第60章 騷亂第111章 根源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32章 五等戶制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15章 對抗第124章 死城第45章 追來了第33章 你是官了第193章 拔牙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98章 破上思寨第168章 大新聞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2章 準備第24章 大動作第61章 入社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233章 學習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54章 買馬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29章 攻略(一)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57章 原則第94章 春狩防秋第80章 按規矩來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47章 生意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49章 應有權變第64章 善後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253章 收網第21章 矛盾第54章 買馬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22章 忠州來人第10章 生財之道第5章 歲除
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10章 新的生意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270章 震懾第119章夜戰第145章 三不朽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204章 換相(下)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110章 小大人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100章 鑄錢第15章 軍改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44章 增兵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45章 孟州李迪第42章 旬估第91章 災年第55章 利用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66章 以民爲師第91章 災年第209章 階下囚第22章 新米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80章 伏羌寨前第187章 包拯第1章 桂州第192章 鑿齒蠻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63章 瞎氈來歸第36章 折騰契丹第14章 故人第17章 盼盼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215章 妥協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15章 軍改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37章 逼迫第22章 忠州來人第60章 騷亂第111章 根源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32章 五等戶制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15章 對抗第124章 死城第45章 追來了第33章 你是官了第193章 拔牙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98章 破上思寨第168章 大新聞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2章 準備第24章 大動作第61章 入社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233章 學習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54章 買馬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29章 攻略(一)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57章 原則第94章 春狩防秋第80章 按規矩來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47章 生意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49章 應有權變第64章 善後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253章 收網第21章 矛盾第54章 買馬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22章 忠州來人第10章 生財之道第5章 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