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

夜色漸漸深了,果酒雖然不烈,喝得多了酒勁總是慢慢上來。涼風吹在臉上,肥涌上來的酒意一逼,大家都有些上頭。這個時候在座的幾人慢慢放下身份的拘束,說話越來越直,不再像剛纔一樣有所顧忌。

一直沉默的李覯道:“自都漕到京西路,有兩件事影響最大。一是修了引洛入汴的新河道,雖然現在沒有通漕,還看不出大太的好處來,但在有心人的眼裡,自然知道一旦蓄夠了水,爲河必然會帶來無窮的益處。再一個就是讓百姓的現錢入戶等,恕下官直言,此事雖然有不少官員議論,說什麼的都有,但對百姓實際影響並不大。”

徐平笑道:“自然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真達到數額,手裡的現錢能算入戶等的纔有多少人家?十之八九成的百姓,這政策其實對他們沒有太大的影響。”

“話雖然是如此說,但有一件事下官還是想不明白。此事只是在西京城鬧的動靜大一點,其他州縣則全無消息。按說地方上的大戶,手裡總是有點錢的,而且從錢莊收上來的錢的數目看,也很可觀,說明影響到了不少人。”

徐平看着李覯,微笑着說道:“既然說到這裡,那我就考一考你,爲什麼除了西京城有人鬧,其他地方的人這麼老實?從錢莊收上來的錢看,其他州軍受到的影響可一點不小。”

李覯嘆了口氣:“這就是我想不明白的地方,若說是因爲西京城閒居的官員多,他們能夠鬧得起來,其他州軍無人敢這麼放肆,這說只是聽着有道理,實際卻經不起推敲。”

其他幾個人連連點頭,一起看着徐平,顯然也都想不明白。

“自古以來,便把民分四種,士農工商,要把這事情想明白,還是要從百姓的這四種身份說起。”此時徐平也來了興致,乾脆把話說明。“只要弄清楚,錢入戶等對這四種身份的百姓分別有什麼影響,道理就能想清楚了。士自不必說,官戶本有優待,他們每月到手的錢糧是有數的,哪怕就是廢了折支發實錢,手裡的現錢也到不了影響戶等的地步。”

有一句話徐平還沒有說出來,其實在京西路握有實權的官員,家基本都是外路的,這政策最少是現在根本影響不到他們。不與自己切身的利益相關,官僚天然傾向於遵從上級決策,能夠升官是第一選擇。除了幾個高官跟徐平說不到一塊去,絕大部分的中層官員是按上級的政策行事的,特別是握有監察權的徐平對他們的仕途有重大影響的情況下。

“至於農,京西路地廣人稀,鄉間的大戶其實本來就不多。這不多的大戶,手裡即使有現錢,又能有多少?鄉間又沒有什麼獲利生息的門路,把錢藏起來有什麼好處?最近幾十年物價一天貴過一天,藏的錢自然也就一天少過一天。錢莊不收費用,免費給他們存着錢,鄉間大戶求之不得。這樣說起來,其實對農也沒什麼影響。”

“錢入戶等真正影響到的,其實是工和商。京西路除了襄州和河南府,其他州軍靠着工做成大戶的,又有幾家?地方上的場務之類,其實都是在官府手裡。而襄州有張太尉在那裡,一切新政概不實行,可以略過不說。剩下的河南府,現在正在鬧着。”

說到這裡,徐平看着衆人笑了一笑:“其實影響最大的,是民間的商人,特別是那些豪商巨賈。他們要做生意,必須有本錢,貨物賣出去了更不消說,手裡的現錢成千上萬。以前這些人家資豪富,但在鄉間買田置地的並不多,地方上想從他們手裡收上錢來那是千難萬難。做工的還有各種行會,官府能夠用科配和買收錢上來,做商人的,特別是那些倒賣茶引鹽引,各種交引的,到哪裡去收他們的錢?現在錢入戶等,這些人家如果老老實實把錢交出來,那數目會嚇死人。你們說是這政策對民間影響不大?那是因爲你們以前就沒有注意到這些豪商手裡的錢是怎麼流動的。這大半年的時間,因爲錢入戶等,京西路各州軍的飛票可是比往常年多了許多,商人正在想着辦法離開京西路呢。”

不管是銀行還是錢莊,收攏起來的貨幣實際上是民間的流動資產,想平穩發展這個體系必須提供新的商業流通渠道。大額交易可以到錢莊交割,便就是新的交易方式,提供一種跟以往不一樣的商業交易模式。按說這樣做更加方便,也更加快捷,有利於商業的發展纔是。惟一的壞處,便就是商業行爲從此置於官方的監督之下,不好逃稅了。

王拱辰對這幾人說的東西沒有興趣,一個人喝着酒,坐在那裡笑吟吟地聽着,就當是聽故事。他管下的營田務商業行爲不多,基本都是在跟官府打交道。

趙諴想了一會,還是有些不明白:“若是按雲行這麼說,本路商人最多的,自然是首推襄州。那裡張太尉不行新政,我們也搞不清楚那裡百姓的想法。除了襄州外,自然應該就是穎州、許州、陳州和蔡州了,這幾州臨汝河、蔡河和汴河,往來的商賈衆多。河南府那裡官司衆多,把這影響排除開外,實際商稅也不比這幾州多多少。但是爲什麼只是聽說河南府鬧,這幾州卻風平浪靜呢?”

徐平道:“很簡單,我剛纔已經說過,真正影響最大的,是豪商巨賈。那四州雖然收上來的商稅多,但實際上主要是收的小商小販的稅。真正的豪商,能收上來多少稅?西京城裡的鉅商比其他州軍加起來都多,商稅不過是相當於一個大州而已,還大多是酒稅。”

不管是什麼時代,資本越雄厚逃稅的能力越強,真正收稅多的,反而是那些有商路普通商人多的地方,要麼就是有專門的大型交易市場。像河南府,不說別的,鹽茶交易比其他地方規模大得多了,官府能收上來幾個錢?酒稅還是因爲主要的經營場所都在官府的手裡,也沒什麼逃稅不逃稅,才佔了河南府商稅收入的大頭。

大商人手裡往往有鉅額的流動資金,錢入戶等受影響最大的就是他們。而且他們都是做大宗交易的,貨物往來經常跟王公貴族勾結,藉着運送官物的名義,把商稅逃掉了。西京城裡這種人最多,反應也最激烈,其他地方哪來的能跟王公貴族搭上關係的商人。

做爲一個大一統的龐大市場,商品經濟的鏈條中交換與生產和消費比起來相對不那麼重要,這是跟歷史上小國林立國際貿易佔主要地位的歐洲不同的地方。在這樣巨大的市場裡,大商人依靠雄厚的資金實力,往往傾向於投機交易,對於正常的商業行爲反而沒有那麼大的興趣。這樣是對商業環境有害的,也是徐平打擊的對象。

不能認爲商人都是對商品經濟有益的,是商品經濟的得利者,會支持商品經濟,那是一廂情願的空想。實際上商品經濟越不成熟,商業交易的偶然性越大,大商人越是能夠攫取超額利潤,越是能夠利用信息不對等打擊吞併從事正常商業行爲的中小商人。

西京城裡這種商人便就不少,比京西路其他各州加起來還要多得多,把他們的商業行爲置於官方的監督之下,一是被徵稅,再一個也少了很多獲得暴利的機會。

大商人從商業行爲中獲得的超額利潤,一部分來自對於消費者的過度剝削,但更大的來源是侵蝕官府的稅算收入。大商人獲得的超額利潤多上一分,官府手裡的稅收便就流失一分,從商業行爲中獲得的人羣只怕還要少上數分。

更不要說茶鹽這種剛需的消費品,超額利潤實際上是對全民收稅。連這個年代的官員都知道酒收的是奢侈稅,茶鹽則不是,徐平又怎麼能夠允許全民收稅的權利從自己手裡轉移到大商人手裡。投機性的鉅商跟官府是直接矛盾,衝突不可避免。

壟斷性的商業行爲,超額利潤都帶着收稅的性質,就連徐平前世的資本主義國家都知道這權力不能讓渡給商人,有反壟斷法,更何況這個年代。

哪怕是從私心上,這些人賺的錢,直接侵蝕的就是徐平的政績。徐平跟這些人無親無故,怎麼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一切的經濟行爲有利還是無利,歸根結底還是要放到生產、交換、消費、擴大再生產的商品經濟鏈條上來審視。有利於這根鏈條良性運轉的,都是良性的,凡是不利於這根鏈條的運行的,都是有害的。什麼重商主義各種亂七八糟的說法,都必須服務於這一點。

現在京西路的商品經濟鏈條還沒有真動地啓動,徐平允許那些人偷着躲着,一旦真正危害到了新的經濟循環,矛盾必然就會激化。

第129章 新場務第219章 星空(上)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298章 夜襲第234章 導洛入汴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236章 狂徒第46章 意料之外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118章突然遭遇第49章 串連第77章 訣別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104章 多賣酒第304章 話從前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71章 戰場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69章 國子監第36章 釀酒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43章 賜姓第78章 彈劾第238章 貨運馬車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65章 名將第186章 有錢人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80章 小人難纏第308章 怪物第5章 報恩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3章 護衛鐵騎第119章 審問第5章 和尚契嵩第27章 小隱君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109章 殺人越貨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76章 稅改第29章 生活不易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93章 新格局第160章 呂公綽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62章 新場務第99章 前奏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270章 震懾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196章 機遇第23章 秋意第173章 夜對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153章 攻城(上)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167章 獵犬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332章 建節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47章 吃點苦頭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43章 賜姓第77章 賬目第213章 預算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15章 詩文精進第84章 三衙改制第200章 營田務第127章 這屆言官不行第67章 決心已定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44章 打起來了第40章 誰承其後第103章 事發第14章 邊亂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129章 重貶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
第129章 新場務第219章 星空(上)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298章 夜襲第234章 導洛入汴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236章 狂徒第46章 意料之外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118章突然遭遇第49章 串連第77章 訣別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104章 多賣酒第304章 話從前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71章 戰場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69章 國子監第36章 釀酒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43章 賜姓第78章 彈劾第238章 貨運馬車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65章 名將第186章 有錢人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80章 小人難纏第308章 怪物第5章 報恩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3章 護衛鐵騎第119章 審問第5章 和尚契嵩第27章 小隱君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109章 殺人越貨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76章 稅改第29章 生活不易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93章 新格局第160章 呂公綽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62章 新場務第99章 前奏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270章 震懾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196章 機遇第23章 秋意第173章 夜對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153章 攻城(上)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167章 獵犬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332章 建節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47章 吃點苦頭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43章 賜姓第77章 賬目第213章 預算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15章 詩文精進第84章 三衙改制第200章 營田務第127章 這屆言官不行第67章 決心已定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44章 打起來了第40章 誰承其後第103章 事發第14章 邊亂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129章 重貶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