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大動作

李迪聽着有些糊塗,問徐平:“龍圖,你這又是要開河,又要修路的,人從哪裡來?現在各州的民夫都有用處,誰來修西京城周圍的水渠?河南府可是真抽不出人來!”

“哦,相公多慮了,轉運使司本來就沒想用京西路的人力。”徐平笑了笑,“今年京東路和兩淮水旱無常,招了不少災民爲廂軍,許多隸在三司之下。這些災民不好安置,京西路地曠人稀,便就移了幾萬過來。冬天修河修路,等到來年春天,一部分隸營田務開墾荒田,另一部分則進轉運使司管的場務裡做事。要說人力,這些足夠了。”

孫沔聽了這話,差點吐出血來。自己費盡了心機,讓河南府周圍各州的民夫都有了用處,爲的就是讓轉運使司沒人幹活,要看徐平的笑話。哪裡想到他早就找好了人,自己做的全都是白費工夫,還白白把整修河道的主導權讓了出去。早知道有人,那何不由河南府主持?這一次把主導權讓出去,後患無窮。

李迪和陳堯佐等一衆人也覺得奇怪,問徐平:“即使有了人,糧從哪裡來?各州常平倉的糧全部加起來,也喂不飽幾萬人的肚子。更不要說常平倉是爲了防災年,裡面的糧輕易動不得。徐平,你可要想清楚了,這事情出不得一點紕漏!”

徐平指着客位上坐着的王拱辰道:“這不是叫了管營田務的王提舉過來,營田務今年豐收,那裡有的是糧食。開墾荒田,還是隸營田務之下,他們要用京西路的地,借我們幾十萬石糧食也是應該的吧?沒有營田務支撐,我們怎麼能夠一下子接下數萬人?”

幾位知州看了看王拱辰,又看了看王拱辰身邊的劉沆,這才明白,徐平叫這兩個人來是有目的的。地方上不支持,卡人卡糧,徐平自然能夠從三司借來,他這一年的鹽鐵副使也不是白當的。地方錢糧說起來大多都是系省,胳膊怎麼能擰得過三司的大腿?

王贄心裡暗暗搖頭,孫沔真是瞎想,徐平是從鹽鐵副使任上出來任轉運使,怎麼能夠跟一般從知州升上來的轉運使比?更不要說,京城傳來的消息,徐平這一任做完,很可能回到三司任三司使,三司的人還要巴結他。這一下可好,賠了夫人又折兵,一個不好事情傳了出去,不要說孫沔,連自己都要跟着倒黴。

徐平在京西路要爭取時間,必須要用一些非常手段。党項叛亂在即,戰事一起,就再沒有從容改革的機會,留給徐平的時間已經不多,他哪裡還有耐心跟地方官員鬥心眼玩小手段。開封府和京東路之間的閒田一年的時間開墾得已經差不多,雖然全部種上糧食還要慢慢養地力,但都有了框架,王拱辰在那裡的意義已經不大。而京西路閒田極多,今後營田務的重點要轉到這裡來,乘着這個冬天,便就一起做了。

宋朝的救荒制度在歷朝歷代中都是最完善的,雖然災害不斷,但從沒有因爲天災引起過全國性的動亂,最多隻是侷限在幾州之地。最重要的當然是常平倉和與其配套的賑災制度,實在不行了,還有招災民爲軍,移到別的地方就糧這一招。

今年京東路和兩淮不少州軍受災,京東路轉運使張存因爲救災得力而升官,范仲淹也被派出去當了幾個月的安撫使,都是爲這災情。那裡人口密集,除了賑災之外,還招了近十萬人入廂軍,一部分補入營田務,大部分都被徐平要了過來。這些廂軍不屬於樞密院管轄,而是隸在三司之下,徐平有這個便利。再者說了,這麼多吃飯的口,別的地方都是推之惟恐不及,誰會主動去要。

有營田務的糧,有三司鋪子的錢,還有數萬的人力,哪怕就是打仗,徐平也能把京西路給推平了,哪裡怕地方上搞什麼小動作。他一直擔心的是河南府李若谷戀權,不肯把洛陽城的權力讓出來。現在河南府放權了,那便再無阻礙。

在座的知州現在才明白,徐平手裡握着的不但是權,還有充足的錢糧人力,要做什麼事情根本就不是地方上能夠擋住的,現場一下子肅靜了許多。

徐平看衆人的神情都嚴肅起來,道:“修河的事情便就這樣定下來。汜水縣以下河道由陳相公提舉,孟、鄭、許、汝四州人力錢糧由其調用,各州務必成全,如果有困難,及時報漕司,我想其他辦法。汜水縣以上,包括洛河和伊河的河道,築壩整理由漕司主持,河南府治下各縣,一定要聽從吩咐,誰無端生事我便參哪個。——楊副使,明天便就由漕司發個佈告,知會伊、洛兩河沿岸各縣,讓縣令們都心裡數。”

楊告應諾。

李若谷鬆了口,徐平便就直接去管他治下的各縣,繞開河南府。河南府是京府,知府又兼管留守司,轉運使管不了,下面各縣還是得老實聽話的。徐平的目的不僅是築壩開河用船運輸,還要利用水力來發展各種工業,把在京城做不了的事情補上。

見衆人都不再說話,徐平接着道:“今天除了說修河,還有兩件事情。”

“一是營田,京西路的閒田衆多,尤其是汝、唐、鄧、蔡四州,人戶稀少,境內曠土極多。往年州縣雖然也斷斷續續辦過一些營田務,但都是一年兩年便就廢棄。今天就不說以前的不足之處了,萬事要向前看。王提舉來,便就是因爲去年一年,開封府周圍的閒田大多都已經開墾。第一年,營田務收糧數十萬石,數目不小,這就是本錢。今年營田務開田主要是在京西路,以前邊說的那四州爲主,加上黃河、洛河、汴河三河沿岸五十里以內的閒田。轉運使司會有專人配合營田務,各州縣原則上是以通判和主簿輔助。當然,不能只做事沒有好處。有營田的州縣,收成分成三份,一份歸營田務,一份歸轉運使司,剩下的一份給州縣。大致上,是營田務得五成,轉運使司得三成,州縣得二成。至州和縣怎麼分,那便由各位知州通判商量,最後報到轉運使司這裡來。以後漕司下去巡視,這些賬籍都在查點之列,諸位不要馬虎了。”

趙賀皺着眉頭道:“地方得兩成,是不是太少?還比不是兩稅呢!”

“兩稅什麼時候是州縣的了?好了,具體的比例,後邊大家再商議,今天只是講個大略。我們這次集議,還有好幾天呢。”

兩稅原則上是要送省的,跟州縣沒有關係。徐平給出兩成去,就已經是照顧地方,讓州縣手裡有點財權,也好做事,不要動不動就向地方攤派。

王拱辰一年收了幾十萬石的糧食,這個數字太大,說起來難免讓地方動心。如果自己治下的營田務也有這種效率,多分上一點,以後做事便就方便很多。州里還好,縣一級基本沒有財權,以後肯定會經常向營田務伸手。

縣的分等,一千戶以上的爲中縣,每多一千戶加一等,到四千戶以上爲望縣。五百戶到一千戶爲中下縣,不足五百戶的爲下縣。這個年代的縣,大多都不如徐平前世的鄉鎮管的人口多,與鄉鎮相似,不是完整的行政層級。實際上除了兩淮和江浙,最多再加上一個開封府,其他地方按人口基本就沒有望縣。作爲西京的河南府,除了附郭的洛陽和河南兩縣,其他只是上、中,而人口最少的永安和鞏縣,戶口都不過千。

徐平慢慢已經習慣,把這個年代的縣與自己前世的鄉鎮同樣看待。

見再沒人說話,徐平又道:“除了營田,第二件就是三司的鋪子。現在京西路已經有了幾個州有三司的鋪子,帶來的便利大家應該感受到了。接下來,三司的鋪子要開到每一個州每一個縣去,就從在座諸位的治下開始。劉判官來,便就是商量這件事情。鋪子屬於三司所有,但是開在地方,便就少不了地方幫忙。我還是那句話,做了事情就該有好處,三司鋪子的利息地方也要分潤。不過不可能像營田比例那麼高,後邊我們再商量。”

徐平要把三司的鋪子開成這個年代的供銷社,當然是要遍佈城鄉,最少要深入到縣一級。最重要的是這些鋪子不但是賣貨,還要收各地的土特產,有買有賣,在全國形成一個大的商業網絡。沒有鋪子,地方州縣的土特產只能作爲貢物上貢,地方得不到好處,很多好東西白白爛在了產地。有了供銷系統,便可以刺激地方經濟。

至於讓地方分利潤有兩個目的,一是提高地方的積極性,再一個也是爲了對賬目進行監督。畢竟單靠查賬,不能夠防止所有的弊端。

說起三司鋪子,在座的人明顯有了精神,就連一直沒有表情的李若谷,腰板也不覺直了起來。洛陽的那個三司鋪子,首先就是給這些達官貴人帶來便利。別的地方買不到的好東西,鋪子裡可以買到,而且價格穩定,貨源充足。三司鋪子發行的購物券,現在可是比金銀還要好用,攜帶方便,價值堅挺。

第279章 破城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93章 新鐵錢第27章 西南邊事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113章 教閱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208章 使氣第1章 太后崩殂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195章 反攻第48章 私鹽販子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191章 反擊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48章 轉折第8章 通判廳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84章 蓄勢待發第98章 三人成虎第47章 跑了的狀元第59章 分歧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180章 投名狀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73章 點將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29章 邕諒路第214章 僵局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188章 百官圖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65章 名將第307章 萬事皆要本錢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36章 近視眼鏡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63章 在路上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67章 海外琉璃第24章 留客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138章 憤怒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118章突然遭遇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226章 自助餐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151章 春狩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6章 書生張載第42章 旬估第120章 破陣子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174章 砲戰第55章 左右虞侯第180章 轉機第310章 死局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29章 其心可誅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146章 泉布第26章 前奏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25章 官身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17章 新的產業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168章 田園風第226章 自助餐第46章 意料之外第90章 捉襟見肘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62章 宰相氣度第5章 公路第42章 方田均稅第83章 炸城門第35章 災民第92章 猛虎入狼羣(十)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83章 以打促和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11章 遇仙樓第53章 一條出路
第279章 破城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93章 新鐵錢第27章 西南邊事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113章 教閱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208章 使氣第1章 太后崩殂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195章 反攻第48章 私鹽販子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191章 反擊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48章 轉折第8章 通判廳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84章 蓄勢待發第98章 三人成虎第47章 跑了的狀元第59章 分歧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180章 投名狀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73章 點將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29章 邕諒路第214章 僵局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188章 百官圖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65章 名將第307章 萬事皆要本錢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36章 近視眼鏡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63章 在路上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67章 海外琉璃第24章 留客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138章 憤怒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118章突然遭遇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226章 自助餐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151章 春狩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6章 書生張載第42章 旬估第120章 破陣子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174章 砲戰第55章 左右虞侯第180章 轉機第310章 死局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29章 其心可誅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146章 泉布第26章 前奏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25章 官身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17章 新的產業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168章 田園風第226章 自助餐第46章 意料之外第90章 捉襟見肘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62章 宰相氣度第5章 公路第42章 方田均稅第83章 炸城門第35章 災民第92章 猛虎入狼羣(十)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83章 以打促和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11章 遇仙樓第53章 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