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稅役改革

見徐平對軍隊的事情出言謹慎,趙禎也不再多談,對他道:“因爲京師銀行收貸,最近京城裡事端多發。有人跟我講,既然銀行惹出如此多的事端,不如停了。你覺得如何?”

說到這些徐平就放鬆下來,笑着道:“陛下,這不是潑洗澡水把孩子也倒掉了嗎?世上的事情,有一利必有一弊,我們要做的,只是把有利的一面發揚出來,防止弊端。銀行設了半年時間,朝廷得到的益處還少嗎?今年財政充裕,不管是內庫外庫,再也沒有乏錢使用的難處。上下官員,雖然沒有增加俸祿,但已經不需折支,誰不讚陛下聖明!年底臣還在算,下年準備減免一些稅算,對百姓也有天大的好處啊!”

減稅是最顯眼的德政,趙禎聽了不由眼前一亮:“兩稅可以減嗎?”

徐平點頭:“可以!臣現在初步的想法,是用三年到五年的時間,把兩稅中的絹稅全部免掉。下年先把全國的絹稅減三分之一,三年全部減掉,五年看要不要和買。”

“今年京西路的棉布比去年又多了許多,朝廷收絹已經沒有多大意思,若是三司算着對錢糧無礙,全部免了也沒有什麼。宮中用絹,和買就是,官員衣賜改爲發錢。”

徐平道:“不,現在還不能全部減免。雖然錢糧不需要這些絹,但三司鋪子卻需要。再者幾處市舶司,跟海外貿易也要用絹,還有跟北方市馬,都是少不了的。現在三司鋪子還是不完善,等到完善起來,便可以由鋪子和買,那時候纔不需要收了。”

兩稅在內藏庫收入中佔的比例已經變小,反倒是市舶司的收入變得重要起來,徐平提到市舶司要用絹,趙禎立即打消了立即減免的念頭。徐平跟他說是銀行賺錢,最近出了這麼多事,趙禎的心裡不由打鼓,對於其他增加內藏收入的渠道興趣明顯濃厚起來。

徐平又道:“兩稅還有幾件事要做。一是匣清全國兩稅的稅率,不要再像以前,州縣之間輕重不均,民間怨言不小。總的原則,是就低不就高,那些特別高的地方,跟正常的地方拉平,彰顯陛下聖德。有了營田務的錢糧收入,這一點做起來倒也不難。在稅減少的地方,同時方田,只有方過的田才減免,不願方田的,照舊交就是。”

趙禎道:“民間田地奇形怪狀,方田這種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夠做的,要選得力的人。”

徐平笑道:“三司官吏跟着司天監學了那麼久的算學,方田倒還不難。怕的只是民間隱匿田產不少,這些田主會抵制。所以纔有方過田的才減稅,沒方過的,便就照舊。同時民間買賣田產,要求必須立正式的契約,也一樣要方田。”

方田也就是全國耕地的普查,最難的當然是隱匿田產的地主抵制。自宋朝立國之後便就沒有做過全國方田,誰也不知道全國到底有多少耕地。查清之後必然要多收稅,地主當然不願意,會想各辦法反對。另外還有技術原因,耕地的形狀可不是方方正正,要算清楚面積必須要有幾何知識,要是以前,找出足夠的技術人員可不容易,現在倒是不難。

宋是滅掉了五代的許多小國統一天下,各國的稅收制度被部分地保留了下來。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不同的州,甚至不同的縣,稅率是不一樣的。統一前稅收重的小國,統一之後那些州縣的稅收依然還是重,再加上統一戰爭中,對某些抵抗激烈的地區加了懲罰性的稅,這個差距會非常大。極端的地方,相鄰的兩個縣稅率可以差近十倍。總地來說,是北方的稅比較輕,南方的稅比較重,最重的應當是南唐以前統治的範圍。

立國六十多年了,這種混亂的局面應該改變,稅率需要統一起來。南方北方稅率有差別是有現實原因,本來是因爲統一前北方是本土造成的,但統一之後軍事壓力主要由北方地區承擔,禁軍九成位於長江以北,州縣的駐屯禁軍糧草由地方負擔。這樣算下來,北方確實應該比南方的稅率低,是一種補償。但相鄰的州縣稅率也不同就不對了,特別是宣州一帶稅率高得不正常,讓那裡的百姓覺得跟二等人一般。

徐平的意思,是按照路一級統一稅率。現在三司財政充裕,原則是就低不就高,實際上是對稅率高的地區進行減稅。減稅的同時配合方田,方過的田稅就降下來,不方的田依然是按照舊的稅率徵收。因爲有的地方瞞報過多,即使降稅可能算起來也不划算,還是會抵制方田,那也就由着他們。這工作持續地推動下去,十年八年總能夠改過來。

趙禎聽了徐平的規劃,表示同意。只要三司自己算着不會錢糧緊缺,這種彰顯太平氣象的德政趙禎當然不反對,做皇帝有的時候就是爲了這麼個名聲。

徐平又道:“百姓的負擔,除了稅便就是役。徭役是減不得的,如果朝廷對地方不徵不役,不稅不賦,這地方也就不是朝廷的土地了。臣現在是這樣想的,以前徵役是由地方州縣決定,下年開始各路統一,每一丁一年服多少工的役。若是少了,分兩種情況,官府沒有勞作攤派下去,自然這役就免掉,因爲怨不得百姓。有勞作攤派,數目夠了,而百姓沒有服夠足夠的工,便就要交錢。同樣,如果做了比規定的工更多的,同樣發錢。”

“幾十年來,一直有臣僚提改役爲募,有差有徭官府僱人,百姓交募役錢就好。你這樣做,是把徵役和募役合在一起,倒也是個辦法。不過此事重大,由朝臣商議纔好。”

徐平道:“對徭役,確實如陛下所說。但對於差役,還是區分別白,把不一些不當作爲差役的單劃出來,改爲募的好。比如官府裡的衙前等役,全部取消,由官府募人。而像鄉間的耆長書手之類,還是合併進徭役裡。具體如何,以後再論。”

募役法是歷史上王安石變法的內容,當然不是他憑空想出來的。實際上跟青苗法差不多,早就有人提出來施行過,王安石進行了總結改良,推行到了全國。

凡事最怕走極端,王安石變法最大的問題就是事事走極端,很多好政策也生生搞出無數麻煩來。差役用募當然沒有問題,問題在強行攤派募役錢上,最後成了斂財之術。徐平不需要從這些方面斂財,他是用三司的銀行和工商業賺出來的錢,補貼這些政策的推行。

錢賺出來就是花的,特別是官府的錢,存着就相當於沒賺。三司財政增加,自然就要配合新政策的推行。一些明顯容易引起社會矛盾的地方,該改就要改過來。

趙禎是個有職業道德的皇帝,只要他手裡的錢財充足,實際上哪怕就是過得節儉一些也可以接受,這種對百姓有益的事情,他都是支持的。而徐平要利用這段時間,在西北戰事爆發之前,把國內的政策理順,儘量拆掉會引起衝突的地雷。

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10章 巡視河道第180章 轉機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26章 餘波第183章 擒獲第17章 盼盼第64章 善後第60章 騷亂第89章 魑魅魍魎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79章 後苑飲宴第254章 出路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44章 打起來了第36章 折騰契丹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215章 合夥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49章 應有權變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3章 屬下第21章 舊人第4章 許願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243章 算賬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69章 失意者第51章 菩薩轉世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270章 震懾第109章 殺人越貨第26章 不要失職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47章 法外之地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95章 西瓜種子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230章 約定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84章 蓄勢待發第59章 分歧第1章 宰相第51章 綠影亭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15章 閒事第15章 擺攤第4章 郊迎第32章 東華門第34章 期集第217章 銀行(上)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9章 進殿面對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59章 洞若觀火第27章 小隱君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53章 一條出路第45章 安撫第98章 東南茶法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100章 鑄錢第308章 怪物第67章 猜測第51章 大案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66章 以民爲師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33章 家信第147章 稱提之術
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10章 巡視河道第180章 轉機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26章 餘波第183章 擒獲第17章 盼盼第64章 善後第60章 騷亂第89章 魑魅魍魎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79章 後苑飲宴第254章 出路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44章 打起來了第36章 折騰契丹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215章 合夥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78章 劉小妹的願望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49章 應有權變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3章 屬下第21章 舊人第4章 許願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243章 算賬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69章 失意者第51章 菩薩轉世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270章 震懾第109章 殺人越貨第26章 不要失職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47章 法外之地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95章 西瓜種子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230章 約定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84章 蓄勢待發第59章 分歧第1章 宰相第51章 綠影亭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15章 閒事第15章 擺攤第4章 郊迎第32章 東華門第34章 期集第217章 銀行(上)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9章 進殿面對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59章 洞若觀火第27章 小隱君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53章 一條出路第45章 安撫第98章 東南茶法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100章 鑄錢第308章 怪物第67章 猜測第51章 大案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66章 以民爲師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33章 家信第147章 稱提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