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自傷身世

豈止是勾院,三司都是分分合合,變過來變過去,到了真宗後期才定下來爲一個衙門。合在一起三司使權限過大,衙門大了推諉塞責的事情也多,分開之後衙門之間又相互扯皮,事情拖延,同樣不變。

說穿了,之所以造成這個局面,還是因爲地方權限太小,事情都收歸朝廷,諸般不適應。鑑於唐朝藩鎮的教訓,收地方精兵入禁軍,歸三衙統管,地方錢糧則收歸三司,全國統管。這個時候,中央集權達到了歷朝歷代都沒有過的程度,作爲中央的朝廷際面臨到了以前從來沒有面對的局面,自然要慢慢調整。

這樣的大國,不收權就亂,收權之後地方便就會有諸多不便。這是無法解決的矛盾,只能隨着現實情況不斷修改,收收放放,放放收收。徐平可以提供一定的先進手段,緩和這個矛盾,但將來發展了,矛盾還是會突顯出來。

諸位侍從大臣在涼亭裡坐了下來,趙禎問道:“這些新制刻擺,你們看了之後覺得如何?可還有些意思?”

龍圖閣待制王博文道:“依臣觀之,外面的刻擺制作精美,且大小合適。先不說其計時精與不精,僅這樣子,就適合富戶人家買了擺設。”

衆人聽了一起都笑,王曾道:“徐平管着鹽鐵司,只怕早就想着把這些刻擺拿到三司的鋪子裡面去賣。製成這個樣子,本就是有意。”

呂夷簡道:“現在看來,新制的刻擺也沒什麼不好的地方,惟今之計,就是看與蓮花漏比較,到底計時準也不準。這要的是水磨功夫,不是一天兩天。就是可惜了燕待制,費盡心力制了蓮花漏,剛剛擺在宣德門還沒有一年。”

燕肅笑着搖頭:“那有什麼可惜?在下官心裡,只要計時精準,那是比什麼都重要的。再者說了,現在刻漏,也有我一份心血在裡面。”

說過一會閒話,呂夷簡問徐平:“跟才忘記問你,怎麼涼亭裡擺了兩臺一模一樣的刻擺?若只是用來校時,一臺也就夠了,另一臺做什麼用?”

“回相公,這兩臺是要一臺擺在宣德門,跟現有的蓮花漏比較。另一臺則想着要送到洛陽司天監去,跟原先的漏刻比較,看看有哪些不同。再者說了,洛陽居天下之中,天時地理本來也要以那裡爲準。”

其他的人這才明白,爲什麼要制兩臺一模一樣的出來,原來還要送到洛陽司天監去。洛陽司天監雖然簡陋,但到底有特殊的地位,徐平這樣做也無可厚非。

常說天子居天下之中,哪裡是都城哪裡就是天下的中心。但這個時候,大家公認的天下之中卻不是開封,而是洛陽。就連官話,也是以洛陽的口音爲最正宗。

剛剛立國的時候,太祖便就有心遷都洛陽,只是因爲各種客觀條件,沒有成功罷了。那個時候洛陽的一切都是比照着都城來,並不比開封城差。太宗之後遷都的事情不再提起,洛陽慢慢衰落,與開封的距離越拉越大,但一些國家儀制的重要備份那裡一直都是有的。洛陽不但有留守司,還有御史臺,有國子監,當然也有司天監。

而且由於天下之中的地位,洛陽司天監雖然破敗,人員也不多,但卻有幾樣代表着正統的東西。比如度制,開封司天監所用的天文尺也是以洛陽所藏古尺爲準,計時的圭表同樣是如此。真正精確的計時,還是在那裡。

徐平要以新式的刻擺代替原來的計時儀器,便就要到那裡去校準,一步到位。

新式的計時儀器與舊制的比較,不但是要比兩者的精確度,換成用徐平前世的話說,就是相對誤差。還要跟圭表所測的時刻進行比較,並結合天象,如日食月食等等之類,計算出來的理論發生時間與實際發生時間的差距,算是絕對誤差。

對司天監來說,後一項尤爲重要。由於舊的歷法與天象和節氣不合,天聖年間制了崇天曆,他們特別緊張。一般的小天象司天監還能糊弄過去,像是日食月食這種全國都能夠看到的,一旦跟曆法計算的不合,就會追究制曆法的人責任。

現在司天監有了望遠鏡,看到了很多以前看不到的東西,楚衍和賈憲又從徐平那裡學了些數學和力學知識,計算的精度高了很多。相應的,對時間的精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刻擺跟他們的利益最息息相關。

又說一會閒話,趙禎和宰執大臣們也問了徐平新式刻擺的原理,徐平粗略地說了一遍,擺的等時性哪裡是一下子就能夠接受的?哪怕徐平用細繩吊了重物,現場制了個簡單的擺,表演給大家看,他們也只是點點頭,原來還有這麼回事而已。

見再無大事,徐平便就讓家人上了酒菜來。所謂慶功宴,對大臣們來說又何必真地瞭解清楚每個細節,只要好用,重要的還是慶功,喝酒。

天氣炎熱,依然是喝的冰涼的果酒,茶餚主要是各種水果和蔬菜,這個時候大魚大肉也沒有人吃下肚下。

酒到半酣,趙禎吩咐在場的學士們作應制詩,自是對國家盛事的慶祝。

直到太陽西垂,涼風漸起,衆人盡興,才準備散了。徐平的府第在城外,不能待得太晚,影響城門的啓閉。

乘着酒興,趙禎對學士們道:“徐待制說起過兩天要送一臺刻擺到洛陽司天監那裡去,此是朝廷盛事,不知有哪位願意走這一趟啊?”

衆人面面相覷,大熱的天氣,路上辛苦,沒有人吭聲。

正在這時,喝得滿臉通紅的歐陽修高聲道:“陛下,臣願往!”

趙禎看着歐陽修,點點頭道:“好,便就由你,與司天監的官員和宮裡內侍,一起送去洛陽司天監。此事涉及國家禮制,不可疏忽了!”

歐陽修高聲應諾。

等到趙禎轉身與宰執們說起其他事情,蔡襄對歐陽修道:“如此炎熱天氣,永叔怎麼想起來要跑這一趟?這刻擺是徐待與人制的,他左右無事,爲何不是他去?”

歐陽修道:“君謨想的差了!我到洛陽,是想到錢思公家裡弔唁一番。當年我們爲河南府幕僚時,錢公待我們甚厚,有此機會怎能放過?”

“原來如此,永叔有心了。等明天我也備一份祭禮,你一起帶去。”

錢惟演在隨州去世,此時他家裡已經把棺槨迎回。當年在他河南府幕下的歐陽修等人受他恩惠不少,一直想着親自去拜祭。既然要送刻擺去洛陽司天監,要館閣出人隨行,歐陽修便就搶先提出來,藉着公事,順便去弔唁。

衆人散去,一夜無話。

到了第二天,便有人知會歐陽修,明日起程。一早先從永寧侯府裡取了刻擺,直接裝車沿着驛路去西京河南府,洛陽城,限五日內送到司天監。

當晚,歐陽修召集了當年的錢幕文人在京師的聚會飲宴,告訴大家這個消息。席間回憶起錢惟演的種種好處,有的人不由失聲痛哭。

錢惟演改官隨州後,王曙接任河南府長官,就已經變得嚴厲,衆人再沒有以前閒散舒適的日子。後來被薦入館閣,還想着從此又過上了快活日子,沒想到來了京城之後卻諸事不順。像歐陽修等人,錢惟演在的時候,待他們這些人如上賓,沒有絲毫上司的架子,是以文友相待。那個時候他們剛剛出仕,過的就是無案牘之勞形,往來無白丁的神仙日子,起點實在太高。錢惟演一走,他們的心理落差非常大。

尤其是歐陽修,自視甚高,結果幾次徐平都不給他面子,上次更是當着許多人的面斥責。歐陽修再是表現得灑脫,也只是把心裡的失落壓到心底深處,不讓人看出來而已。那是徐平,不是什麼元老重臣,文壇名宿,跟自己也不過差不多大的年紀。又沒有半分文采,純靠着運氣比自己早一屆登第,有什麼了不起的嗎?

當年都是一起參加省試的,歐陽修因爲粗疏,詩賦再次出韻而未過省試。徐平不顯山不露水,順順當當地一路走到最後。本來只是一甲進士,誰想到天突然放晴,張知白的靈機一動,就此當上了一等進士。從此一騎絕塵,如今兩人已是天壤之別。

梅堯臣見歐陽修眼睛通紅,失魂落魄,對他道:“永叔何必做小兒女態,錢思公在隨州雖然落魄,殃後朝廷還是以禮相待,並沒有什麼遺憾!”

蔡襄笑道:“聖俞這話說得不得要領,永叔不但是爲錢公傷心,怕也是在自傷身世。當年在洛陽時人人都道他是第一才子,到了京城卻處處受挫,難免傷感。”

梅堯臣冷笑道:“有什麼好傷感的!我年過三旬,卻幾次科場失意,至今沒個出身!想人把蘇舜欽與我合稱‘蘇梅’,今年蘇舜欽也已經中第,只有我依然失意。你們在館閣是育材,我在館閣卻只是讀書,說起來不是丟死個人!大丈夫豈可因爲一時頓挫,便哭哭泣泣自怨自艾,那還有什麼出息!”

尹洙咳嗽一聲,道:“聖俞不必這麼說,當年在洛陽,錢公最是看重永叔。如今他英年早逝,永叔傷感,也是人之常情。”

梅堯臣搖了搖頭,再不說話,只是喝酒。

要講自恃才華,梅堯臣又何嘗差於歐陽修?詩文並稱,此時梅堯臣的名頭已經漸漸有要超過石延年的架勢,是文壇最被看好的未來詩壇領袖。卻在今年再次落第,還是靠着叔叔梅詢,才賴在館閣不走,等着下一次制科考試的機會。要說不得意,他比歐陽修不得意多了。只是梅堯臣性格剛強偏激,最看不得別人哭哭啼啼。

第68章 別跟着我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160章 呂公綽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6章 書生張載第10章 新的生意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37章 逼迫第87章 我們投降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25章 對決第36章 折騰契丹第52章 童七郎第47章 生意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117章 僵持第20章 匪訊(下)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77章 你倒黴第23章 生意第9章 準備抓人第243章 算賬第210章 狄青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81章 祭奠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168章 交權第20章 定計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146章 分別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24章 嫉妒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27章 衝突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180章 投名狀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24章 富貴田園第10章 治術(一)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27章 牧草換豆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22章 星第117章 僵持第28章 月夜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51章 大案第36章 組織第59章 致太平(一)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33章 你是官了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288章 分岐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151章 抓捕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第12章 空調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200章 營田務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25章 對決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227章 超市第117章 僵持第69章 山雨欲來(下)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33章 矛盾第122章 甩鍋第247章 誰不知我高提轄!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1章 再臨鄭州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202章 換相(上)第175章 火海第24章 嫉妒第13章 折支第193章 拔牙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233章 學習第168章 大新聞第26章 峰迴路轉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42章 旬估
第68章 別跟着我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160章 呂公綽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6章 書生張載第10章 新的生意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37章 逼迫第87章 我們投降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25章 對決第36章 折騰契丹第52章 童七郎第47章 生意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117章 僵持第20章 匪訊(下)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77章 你倒黴第23章 生意第9章 準備抓人第243章 算賬第210章 狄青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81章 祭奠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168章 交權第20章 定計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146章 分別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24章 嫉妒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27章 衝突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180章 投名狀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24章 富貴田園第10章 治術(一)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27章 牧草換豆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22章 星第117章 僵持第28章 月夜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51章 大案第36章 組織第59章 致太平(一)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33章 你是官了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288章 分岐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151章 抓捕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第12章 空調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200章 營田務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25章 對決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227章 超市第117章 僵持第69章 山雨欲來(下)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33章 矛盾第122章 甩鍋第247章 誰不知我高提轄!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1章 再臨鄭州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202章 換相(上)第175章 火海第24章 嫉妒第13章 折支第193章 拔牙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233章 學習第168章 大新聞第26章 峰迴路轉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42章 旬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