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晚生司馬光

確認了徐平的病情並沒有大礙,徐正和張三娘才徹底放下心來。喝了口水,歇了歇抖落身上的疲憊,徐正把徐平拉到一邊,小聲問道:“大郎,你的身子並沒有什麼大礙,那請好了的‘尋醫’假如何說?歇在家裡,會不會有御史閒話?”

徐平指了指自己的嘴裡:“閒話什麼?如今我的嘴裡腫得,像是天天含着個核桃一樣,難不成不要去尋醫?阿爹不要管,且樂得在家裡清閒兩個月!”

如今兒子位高爵顯,是朝堂裡的風雲人物,徐正自己只是個不匣務的小官,心裡就覺得官場上的事情,兒子說什麼都是對的,自己到底是見識有限。可他的心裡總是覺得有些不安,這在家裡面生龍活虎的,好好一個人,卻不去上朝,不到衙門裡去視事,背後總會有人嚼舌頭吧?在前朝文德殿上朝的那些小官,爲了請個假,那可是什麼法子都想了出來,這種“請醫”長假更是每個月都有造假被處罰的。

尤其是最近聽說要恢復轉對制度,御史臺抓得特別嚴。徐正自己歇了這些天,在中牟莊園裡還不時覺得一陣心慌,生怕被御史抓住了自己的把柄。

前殿上朝的不匣務小官,沒幾個像徐正一樣有個能幹的兒子,還有家財萬貫吃穿不愁,很多人是要養家餬口的。徐正就知道,有幾個同僚爲了補貼家用,早晨起來還在京城裡賣早餐呢。爲了照顧生意,又要不誤點卯,每天上朝就跟打仗一樣。

生活環境決定了眼界,徐正每天接觸的都是這些官場上的小人物,平時走得近的富貴人家,也大多都是趙允初這種怪人,自然對朝堂裡的生態不瞭解。前殿上朝的這些不匣務小官,哪怕就是親王郡王,國舅附馬家裡的人,三不五時的也有臺諫官員參他們上朝怠慢,沒有朝禮,但真正掌權的大臣之家,再怎麼樣也沒有人說。

就像徐正,去不去上朝,有沒有按制度請假,御史臺都裝作沒看見,只是他自己疑神疑鬼而已。道理也很簡單,這些掌握實權的大臣家人,不借着權勢到處去惹事生非就非常不錯了,按不按時上朝還不就那麼回事。

臺諫官員心裡面都門清,眼睛盯着的恰恰是那些身份地位很高,但手裡卻沒有實權的人。他們家裡的人一不守規矩,各種奏章就遞了上去。

徐正見兒子不在乎,自己心裡又沒個底,實在要找個人說一說才痛快,只好把張三娘拉到一邊,老兩口交頭接耳嘀嘀咕咕說了半天。

大家歇了過來,張三娘便安排着準備開家宴。兒子身體沒有大礙,自己終於能夠放下心來,怎麼也得慶祝慶祝。

正在這時,徐昌從前面進來,到徐平身邊小聲道:“大郎,外面來了兩位客人向您辭行,無論如何都得見上一見。”

徐平道:“什麼人這麼重要?不是說了,這兩天不見客,家裡清靜幾天!”

徐昌有些無奈地道:“是司馬池御史和判國子監的範待制,他們說是馬上要離開京城,到河陰縣去公幹。事情牽扯到大郎,怎麼好不見?”

徐平還不知道朝廷裡派人到河陰縣查自己,聽了一怔:“他們到河陰縣儘管去好了,跟我有什麼關係?我又不是那裡的知縣!”

“唉,我聽說,昨天朝廷裡呂相公作主,讓這兩人去河陰縣就是要查大郎。那個王沿被貶之前,說是大郎在河陰縣什麼荼毒地方,派人去查。”

徐平好一會沒說話,心裡琢磨着這話的意思。崇政殿裡那一番奏對之後,王沿被貶已經是必然,只是他也沒再問貶到了哪裡。沒想到這傢伙出城之前,還要再坑自己一下。王沿提這樣的話很正常,朝廷裡當沒聽見就是了,呂夷簡怎麼藉着這個機會生事?沒有宰相作主,大家肯定就當沒聽見這種話。

想來想去不得要領,徐平對徐昌道:“既然不得不見,你就出去讓他們到花廳等候,我收拾一下,馬上過去。”

徐昌稱是,到前面回覆去了。

在原地想了一會,徐平也搞不明白呂夷簡是個什麼意思。修河的事情呂夷簡併沒有反對,還沒有王曾給自己的壓力大,事情定下來了他又搞什麼鬼?

回到書房裡,秀秀伺候着換了公服,徐平想了想,叫過劉小乙與自己一起去見客。

小花廳裡,范仲淹和司馬池兩人坐着靜靜喝茶。這差事攤在他們身上,兩人都覺得倒黴無比。這種時候,徐平上朝病發,皇上正拿着當典型宣揚,如果兩人回來用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攻擊徐平,趙禎先就不幹。剛纔兩人陛辭,趙禎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是讓他們到河陰縣找找徐平是怎麼在那裡累病的。吃不好,睡不好,一心撲在工作上面,這種事跡,越詳細越好,最好有老鄉口述,畫上花押把供狀帶回京城來。要是能帶兩具萬民傘什麼的回來,那就最好不過了。

可這種事情兩人怎麼能幹?出去是找麻煩的,結果回來天花亂墜地誇上一番,討好皇上近臣,兩人還要不要臉了!哪怕徐平真的沒事,最大限度他們也只是回來稟報一番,徐平在地方尚算奉公守法,並無他事。

趙禎那裡可以糊弄過去,反正做皇上就是被下面大臣糊弄的,徐平這裡他們卻不得不過來說明白。這一趟去是身不由己,有什麼意見以後找呂夷簡。

徐平換了公服,神色坦然地走進小花廳。自己哪裡病了就是哪裡病了,沒必要裝神弄鬼地拄個柺杖扮個怪樣子給人看,將來傳出去讓人笑話。

范仲淹和司馬池聽見腳步聲急忙站了起來,敘過了禮,范仲淹問道:“不知徐待制現在身體如何?這個時候冒昧前來打攪,萬望恕罪!”

徐平指了指自己腫起來的臉道:“沒什麼大礙,就是最近長了一顆牙不對,弄得口裡腫了起來,身體犯了虛火。說起來昨天多虧範待制,着實丟醜!”

范仲淹忙道:“徐待制客氣,都是同朝爲臣,自然該守望互助。”

說完,與司馬池對視了一眼。徐平這樣坦承,反而讓他們的印象好了一些。

司馬池微微側過身子,向徐平引見身後站着的一位十五六歲的少年:“犬子司馬光,最近在京城裡隨在我的身邊。這次出京,帶他去增廣一下見聞。”

司馬光上前以晚輩之禮拜見徐平:“晚學司馬光,拜見徐待制。”

聽見這名字,徐平不由多看了司馬光幾眼。想起前世上課,也沒少學這小傢伙的東西,不成想現在竟然成了自己的晚輩。只見他雖然正是青春年少的時候,卻一副老成模樣,這循規蹈矩的樣子,跟高若訥有一拼,只是細節處有些不修邊幅。

晚輩拜見,不能不送個見面禮,特別是這種留名千年的人物。可惜徐平出來的時候沒有準備,在身上摸了摸,最後摸出一枝鋼筆來,遞給司馬光道:“剛剛出來的匆忙,也沒準備什麼禮物。這枝筆雖然粗糙了些,但是我親手製成,自在邕州用着一直到現在也有些年頭了。你拿了去,好學上進,寫些錦繡文章出來。”

司馬池沒想到徐平會送出如此珍貴的禮物,忙道:“待制怎麼如此客氣?這是你心愛的物事,犬子如何當得起?”

徐平擺了擺手:“唉,左右不過是寫字的而已。看你這兒子老成持重,將來必是宰相之才,這筆拿了去,多用功些。”

司馬池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徐平雖然並不以文學出名,但少年進士,當年也是探花郎。尤其是多立功勳,二十出頭就做到待制,不誇張地說就是現在年輕一代的領袖,身份非比尋常。更重要的是以前還沒聽過他隨便夸人,現在直接說自己的兒子以後是宰相之才,這評語着實讓他覺得重甸甸的。

反倒是司馬光落落大方,把筆接了過來,行禮道:“多謝待制厚賜,晚生一定記在心裡,以爲砥礪!常聽龐伯父信裡提起,待制在嶺南建功業,開一方天地。五嶺以南,無論老幼,賢與不肖,無人敢直呼待制姓名,常使人心向住之!”

龐籍與司馬池的關係極好,不似兄弟勝似兄弟,他到了邕州任職後家裡的孩子便是託給司馬池照顧,與司馬光一起求學。嶺南的事情龐籍常寫信回來,說起徐平在那裡的聲望,也是充滿了敬仰讚歎。

徐平倒不知道自己竟然還有這種聲望,雖然每到年節都有邕州百姓送禮物到自己家裡來,也想不到到這種程度。聽了司馬光的話,心裡也美滋滋的。

畢竟思想上還是有隔閡,徐平並不能真正理解這個時代人的情感。他在邕州,真正最大的功績,不是滅了多少勢力,破了交趾,而是躬行教化,括蠻人爲丁。從這個時候起,那裡才真正成爲大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教化萬民,是儒生心裡至高無上的功績,這纔是司馬光所從心裡敬重的。

第66章 金光洞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90章 捉襟見肘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81章 談不攏第122章 甩鍋第7章 第一權臣第81章 談不攏第88章 改制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187章 攻防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15章 理政(一)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109章 補天裂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162章 你的尷尬我的機會第12章 煙花第31章 探花郎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60章 慶功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11章 酒精燈第32章 位極人臣第41章 購置新宅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51章 新的消息第71章 少取多予第28章 唐大姐第93章 新格局第67章 晾到一邊第151章 新市場第61章 入社第93章 王師北來第29章 生活不易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42章 強買第58章 夜戰(中)第15章 理政(一)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161章 特旨升遷第177章 用番錢的人第88章 改制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65章 因地制宜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7章 學以致用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55章 左右虞侯第134章 亂局第258章 拆借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73章 點將第47章 吃點苦頭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22章 兩個小孩第31章 能否鑄錢?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14章 治術(五)第62章 算計第59章 夜戰(下)第173章 佈置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48章 下忠州第7章 學以致用第172章 夜戰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81章 臭味相投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37章 閒散日子第153章 攻城(上)第84章 蓄勢待發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187章 攻防第14章 規劃第20章 定計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142章 審問
第66章 金光洞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90章 捉襟見肘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81章 談不攏第122章 甩鍋第7章 第一權臣第81章 談不攏第88章 改制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187章 攻防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15章 理政(一)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109章 補天裂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162章 你的尷尬我的機會第12章 煙花第31章 探花郎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60章 慶功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11章 酒精燈第32章 位極人臣第41章 購置新宅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51章 新的消息第71章 少取多予第28章 唐大姐第93章 新格局第67章 晾到一邊第151章 新市場第61章 入社第93章 王師北來第29章 生活不易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42章 強買第58章 夜戰(中)第15章 理政(一)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161章 特旨升遷第177章 用番錢的人第88章 改制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65章 因地制宜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7章 學以致用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55章 左右虞侯第134章 亂局第258章 拆借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73章 點將第47章 吃點苦頭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22章 兩個小孩第31章 能否鑄錢?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14章 治術(五)第62章 算計第59章 夜戰(下)第173章 佈置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48章 下忠州第7章 學以致用第172章 夜戰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81章 臭味相投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37章 閒散日子第153章 攻城(上)第84章 蓄勢待發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187章 攻防第14章 規劃第20章 定計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142章 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