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京城故人

天聖八年三月,又到了春暖花開的時候。這兩年邕州政通人和,市井日見繁榮,百姓手裡也寬裕起來,乘着風和日麗的日子,都呼朋引伴,到處遊玩。

徐平沒有這個福氣,他還從來沒像這段時間這麼忙。

朝廷對邕州要留廣西更戍廂軍的奏章年前就已經批覆,竟然全部照準。徐平和曹克明嘖嘖稱奇,兩人聚在一起討論了好幾次,樞密院到底被三司灌了什麼迷湯,竟然如此通情達理。奈何京城遠在萬里外,兩人也討論不出個結果。

隨着這道奏章,緊接着有中書檯旨,在邕州設蔗糖務,駐太平寨。所有更戍廂軍全隸蔗糖務,在本州不交賦稅。戶籍則隸州縣,各種官司糾紛也歸州縣管轄。邕州通判徐平兼提舉蔗糖務,同時兼提舉邕州坑冶事。

這道旨意對徐平無所謂,本來這就是他乾的活,但是卻把邕州地方坑慘了。這麼多人吃在邕州,住在邕州,日常事務還要州縣管理,日常處理的政務翻了一倍不止,卻收不到錢糧賦稅,政績考覈上顯示不出來,從州到縣裡不少地方官在背地裡罵娘。

最後還是徐平出來和稀泥,商稅由邕州徵收,包括運出去的蔗糖,邕州地方也抽過稅,每千文抽二十文,纔算把事情平定下來。

蔗糖務的設立不是爲了多給徐平一份俸祿,而是把這一大份利益直接掌握到三司手裡,繞開地方行政系統。這是三司的慣常做法,各地的茶務、鹽務無不如此。雖然從理論上說,地方上除公使庫外,其他錢糧都屬於三司掌控,但到底隔了一層,哪有這樣直接從財政到人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來得爽快。

爲了籌建蔗糖務,這幾個月徐平太平寨和如和縣兩頭跑,還要安排兩千多退役廂軍的食宿,未來的規劃,忙得腳底朝天。

這天上午,徐平呆在房裡畫未來太平寨附近的規劃圖。畫圖徐平已經用上了鉛筆,定稿後用鋼筆描圖。

製作鉛筆遇到的麻煩不多,把石墨研成粉,用黃泥代替以前用的膠,再製作筆桿,並沒有什麼特別困難的地方。鋼筆就不同了,徐平費了許多時間,纔在兩個月前完成。

鋼筆難不是難在筆尖,鐵片手工打製再熱處理精磨只是費時間多一些,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鋼筆難在用的墨水,因爲本來原理是用的液體的毛細作用,普通毛筆用的墨水是不適用的,堵得太利害,不能流暢地書寫。還是徐平想起前世的藍黑墨水,知道那是用的鐵氧化變黑的原理,纔算有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奈何鐵的化合物好找,配合的酸卻難找,徐平只隱約記得墨水裡用的是鞣酸,卻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東西。反正各種植物染料一直試,最終發現土人用來染布的五倍子汁液合用,纔算製出了藍黑墨水,鋼筆真正能用了。

沒有流暢的墨水,無論是竹筆、木筆還是鵝毛筆,書寫起來都相當麻煩,不是斷斷續續,就是一大灘墨,非專業人員很難掌握。明白了這一點,徐平也就知道了爲什麼中國古代毛筆牢牢佔住主導地位,不是因爲毛筆好用,而因爲紙筆墨配合起來,毛筆與其他各種五花八門的筆比較起來是最合適的。而一旦有了流暢的墨水,比如藍黑墨水,再配合光滑的紙張,硬筆就比毛筆好用了。

書房裡,徐平仔細描好了一張規劃圖,工整寫上各種標註,直起腰來伸了個懶腰,長出了一口氣。

一邊坐着百無聊賴的秀秀急忙端上茶來,歪頭看了那圖幾眼,嘟囔一句:“官人畫的東西越來越古怪,也看不出來是什麼。”

徐平笑道:“你一個小女孩,哪裡會知道這些?你只管學着畫些花花草草,鴛鴦鳳凰就好了,不需要學這個。”

秀秀嘆了口氣:“前些日子段姐姐還教我畫畫來着,這兩天她都不知道忙些什麼,也不教我了。”

“她有許多事做,哪裡像你一樣天天閒得慌?我讓你幫着她校書,你幹了沒兩天又不幹了,做事情沒個長性。”

秀秀有些委屈:“怎麼是我不幹?那些書我都沒讀過,怎麼去校對?官人原來說教我寫字的,結果也沒正經教我讀過幾本書。”

徐平搖搖頭,也懶得跟她鬥嘴。

自從上次高大全提醒,徐平才發現秀秀的生活確實無聊了些,便像以前在中原一樣,自己的雜事還是交給秀秀打理,沒事在書房陪着自己解解悶,省得她百無聊賴胡想瞎想。

喝過了茶,徐平正想接着做太平寨那邊的規劃,譚虎卻到了門口,報告說有人在外面求見,說是徐平在京城的故交。

徐平愣了一下,自己在京城的熟人當然很多,但卻想不起有哪一個會來嶺南看自己,前些日子也沒有信來。

怔了一會,纔對譚虎道:“你先把客人讓到客廳裡,我馬上就來。”

伺候着徐平洗手,秀秀好奇地問:“官人,哪個會來這裡看我們?你說會不是徐主管,家裡可就他最閒。”

徐平道:“再閒能有你閒?再者說了,他要是來能不先寄封信來?”

徐平一天總要說幾次秀秀閒得慌,她有些煩了,嘟着嘴道:“那就是李璋,明年他就與蘇兒姐姐成親了,跑來這裡要賀禮!”

徐平搖了搖頭,小姑娘就知道這幾個人,還這麼愛瞎猜。

到了客廳,就見到一個人坐在那裡喝茶,看身影有些眼熟,低着頭看不見面龐,卻無論如何也想不起是誰來。

那人聽見腳步聲,擡頭見是徐平,急忙站起身來,面帶驚喜地道:“小官人,這些年過得可還如意?”

“石閣長,你怎麼會到嶺南?”

徐平萬沒想到來人竟然會是皇上身邊的內侍石全彬,他與自己也算有不錯的交情,不過並沒有深交,怎麼也想不到他身上去。

石全彬道:“怎麼,難不成我不能來?”

“能,能,當然能。”徐平快步上前,見禮過了,又道“石閣長,坐下說話。不過說實在的,我怎麼也想不到是你來邕州。”

石全彬只是笑着,低頭喝茶。

徐平左右看看,低聲問道:“閣長是明來的,還是暗來的?如果身份不怕別人知道,我擺個筵席,請曹知州一衆同僚過來爲你接風。”

“這就不必了。我一路過來,並沒有驚動地方。小官人是自己人,我才特意來拜訪,其他人就不需要知道了。”

徐平點頭:“明白。閣長有什麼吩咐,只管跟我說。”

石全彬笑道:“實不相瞞,我只是路過,並沒有事情麻煩你這裡。我們只是敘敘舊,不談公事。”

徐平卻將信將疑。皇上身邊的內侍,沒事會出京城?

相對於其他朝代來說,宋朝內侍的約束少得多,基本武臣能幹的他們也能幹,從帶兵打仗,到地方上任知州都監,各種監當官,幾乎沒有限制。大多時候也沒有不許出京城的禁令,只要是不當差,到處走走也是允許的。

兩宋一朝沒有宦官之禍,靠的不是對他們任職的種種限制,而是制度上不允許宦官參與政務。當然外任出來有具體職事是另一回事,這種時候他們與其他官員沒有多少區別。

不匣政務指的是在皇上身邊,內侍只是端茶送水,聊天解悶,皇上處理政務不允許宦官插手。皇宮裡有內尚書省,中書和樞密院來的奏章都是她們在處理,甚至皇上的手詔很多也是內尚書省的女官草擬,與內侍無關。這就隔絕了宦官隔絕內外,上下其手的渠道,沒了直接插手政務的土壤。

這一制度倒不是宋朝首創,而是沿襲自五代。五代的那羣武夫有鑑於中晚唐的宦官之禍,想出了這個辦法,算是比較好地解決了這一隱患。

也正是因爲這樣的制度設計,劉太后垂簾聽政開始的時候,丁謂提出由內侍羅崇勳在太后和宰執之間傳話纔會被反對,不給丁謂和羅崇勳勾結的機會。

宋朝的宦官要升官發財,千思萬想地就是被差出來,撈個實權差事,跟外臣一樣有機會升遷。內侍十五年一遷,在皇上身邊呆到白了頭,也還只是芝麻綠豆大的小官,與之相比,武臣五年一遷就相當有吸引力了。

想到這裡,再聯想到剛成立的蔗糖務,徐平心裡一緊,這位石閣長不會打通了人脈,調來與自己共事吧?要不然,作爲皇上身邊的人,就是出來走走也不會一步跨到嶺南來,這也太遠了。

閒聊兩句,徐平終是忍不住,低聲問石全彬:“石閣長,我們兩個認識多年,有什麼話不能說?你身上到底擔着什麼差事,要來嶺南?”

石全彬道:“看,雲行你跟我見外了不是?這兩年你在邕州風生水起,年年高升,不是從前的少年書生了。唉,我也不瞞你,我這次是官家差出來,到南海去買些珍珠宮裡使用。”

“就爲了買珍珠?”

“你以爲有什麼大事?我們兩人故交,特意繞到邕州來看看你。從京城出發的時候,我還特意到過你家裡,令尊令堂還有令夫人都有東西帶給你。”

徐平自言自語一句:“把你派出來買珍珠?多好的珍珠不能讓兩廣州縣貢上去,要特意派人出來買?”

“有什麼辦法?這兩年貢上去的珍珠官家不滿意,才差了我出來。千山萬水跋涉,我這也是苦差事。”

徐平連連搖頭,哪裡肯信他。

這種事不是沒有,但是稀罕到了一定的地步,實在難以讓人相信。

石全彬見了徐平的樣子,微微一笑:“雲行,附耳過來。”

徐平知道這纔是實話,急忙湊上前去。

石全彬低聲道:“以我們兩人交情,我不瞞你。除了買珍珠,官家還吩咐我沿路看看各州縣的情況,以及地方長官施政如何,回去稟報。雲行,跟你說這話我可擔了干係,千萬不能讓別人知道。”

徐平點了點頭,這還能說得過去。小皇帝與自己同齡,二十多歲了,對劉太后再是恭謹,朝政上也有了自己的主意。這是派身邊人出來,從自己的渠道瞭解一部分屬下官員,爲將來的親政做準備。當然,不能忘了,南海邊現在還趴着一位前宰相,曾經把大宋朝堂玩弄於股掌之中的丁謂,只怕那纔是重中之重。自己這裡只是捎帶,或者就是因爲自己與石全彬的交情,他假公濟私來看看自己而已。不過自己與他有那麼深的交情嗎?

第118章 老臣的勸告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227章 超市第46章 外戚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30章 端午(中)第195章 大變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239章 馬帥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54章 官與民第43章 第一筆橫財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92章 可以招兵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109章 補天裂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17章 乾脆搞大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112章 黑吃黑第99章 前奏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37章 三頭目第178章 賈憲三角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250章 修兵書第53章 萬民雲集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16章 如和縣第269章 對峙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34章 同年歡宴第48章 私鹽販子第7章 貴人相助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83章 炸城門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288章 分岐第11章 治術(二)第32章 東華門第98章 破上思寨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184章 錢明逸的機遇第27章 牧草換豆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17章 盼盼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17章 盼盼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53章 查稅第1章 宰相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80章 起風雷第97章 布衣上書第11章 清貴之選第47章 吃點苦頭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152章 橫死第84章 南線北線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51章 三路佈防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90章 捉襟見肘第60章 釜底抽薪第164章 歐陽修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4章 許願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55章 官衙送別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51章 大案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71章 北巡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214章 蠟丸第229章 圍寨第9章 問道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39章 黃師宓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25章 歸正人第56章 國柄
第118章 老臣的勸告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227章 超市第46章 外戚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30章 端午(中)第195章 大變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239章 馬帥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54章 官與民第43章 第一筆橫財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92章 可以招兵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109章 補天裂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17章 乾脆搞大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112章 黑吃黑第99章 前奏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37章 三頭目第178章 賈憲三角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250章 修兵書第53章 萬民雲集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16章 如和縣第269章 對峙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34章 同年歡宴第48章 私鹽販子第7章 貴人相助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83章 炸城門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288章 分岐第11章 治術(二)第32章 東華門第98章 破上思寨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184章 錢明逸的機遇第27章 牧草換豆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17章 盼盼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17章 盼盼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53章 查稅第1章 宰相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80章 起風雷第97章 布衣上書第11章 清貴之選第47章 吃點苦頭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152章 橫死第84章 南線北線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51章 三路佈防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90章 捉襟見肘第60章 釜底抽薪第164章 歐陽修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4章 許願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55章 官衙送別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51章 大案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71章 北巡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214章 蠟丸第229章 圍寨第9章 問道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39章 黃師宓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25章 歸正人第56章 國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