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高大全

莊子的南邊是條河,名字就叫南河,一丈多寬,水也有一人深,一直向東北流入金水河裡。雖然今年大旱,這河裡的水卻不見少。

實際上此時的中原地區不缺水,沼澤遍佈,陂塘衆多,地下水位又高。與後世的情況大大不同,此時中原內澇得厲害。這一是黃河氾濫的後遺症,再一個朝廷爲了開封的漕運,拼命向這周圍引水,又沒有暢通的排水系統,不內澇纔怪。之所以天旱糧食沒收成,不是沒有水,而是沒辦法把水引到地裡。

沿着這條河,分佈着莊裡的菜地和果園,也有幾百畝地,正常年景,莊客耕種的就是這些地。

再往南,是一小片沼澤地,沼澤地的南面,就是原來淳澤監的範圍,現在零零星星也有幾家農戶,其他是牛羊司放羊的地方。淳澤監屬於羣牧司,背景比牛羊司硬得多,他們撤了之後牛羊司才慢慢擴展地盤。

徐平到了河邊的菜地裡,找了塊空地,對徐昌到:“都管,你找人做條壟出來。”

徐昌現在的任務就是看着徐平,不讓他闖禍,要胡鬧也就隨他,叫了個莊客名叫孫七郎的,讓他按徐平的吩咐挖地。

徐平把尺寸要求說過了,便在菜園裡轉。與想象的一般,果然又看見一些自己前世纔有的物種,比如捲心的大白菜和四季豆,這是正兒八經當菜種着的。在田邊,竟然還有辣椒、向日葵、土豆、紅薯,以及一排十幾棵玉米,都是當點綴撒在那裡。菜園的田埂上,還有一大蓬紫花苜蓿,伴着幾株棉花種在一起。這雖然算不上後世物種,但這些品種卻是後世改良了的。

轉過一圈,徐平開始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從種的方式看,這些作物不像是有人特意帶來的,因爲除了符合此時口味的大白菜和四季豆,其他都不是用心種植的。像玉米和土豆紅薯,這個時代還不像後世那樣有利用價值,這是適合中國北方和南方山地的作物,此時的北方人口不多,南方山地也還只是山地,沒有開發,要到幾百年之後的明清時期才人滿爲患,這些作物的價值才充分顯現出來。口味又不能與麥粟相比,當然不會引起重視。

尤其是玉米,對肥料的依賴很高,這裡的品種也明顯退化了,與此時的小麥相比算不上高產作物。至於與小麥形成一年兩作,這個時代根本就不需要,地多得種不過來,土地的肥力也不允許,更加缺乏人力搶收搶種,怎麼會種了虛耗地力?

莫非這個世界與自己所處的世界有通道,這些作物是偶然來到這裡的?徐平昨晚想通了之後,便樂觀起來,就當這些是自己穿越帶來的福利吧。

隨手摘了一個辣椒拿在手裡,輕輕一咬,還挺辣的。吃辣這種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養成的,尤其是在古代。實際上前世在很長時間也只是流行於某幾個特定地區,流行全國也只是在交流頻繁了之後的幾十年時間而已。

回到挖地的地方,只見孫七郎已經刨了一條田埂出來,正在與衆人評頭論足,端的是熱情洋溢,唾沫橫飛。

徐平看那土壟,卻是瓷的瓷,鬆的鬆,上部不平,側邊不齊,怎麼看怎麼彆扭。

走上前去把孫七郎手裡的鋤頭拿過來,徐平道:“七哥,我看你也不是個做生活的,農活豈是這樣做的?”

說完,彎腰揮起鋤頭,把壟重起一遍,端的是筆直如線,寬窄一致,起身對孫七郎道:“要這樣纔是用心。回去拿耙子來,把上面耙平了。”

這才發現,周圍的人都奇怪地看着自己,眼神分外怪異,便對徐昌道:“都管,不要看我在東京城裡只會走馬鬥狗,就當我是個不着調的。那是英雄無用武之地,我的天分都在種地上。”

孫七郎回去拿耙子了,徐昌收起自己怪異的表情,對徐平道:“大郎真是做得一手好農活。不過這田埂只是分畦擋水用的,需要這樣嗎?”

徐平撇了撇嘴,沒有理他。農業技術果然是落後,哪裡知道壟上種植的好處?花生壟作,就能提高一二成產量,這都不懂?

不一會,孫七郎拿了耙子過來,把壟頂細細耙平了。他怕再被徐平嘲笑,這次分外用心,平得跟鏡子一樣。

徐平讓秀秀找了一把小鏟子,在前面挖小坑,自己在後面撒種,又細細把種子埋起來。

種子不多,只種了短短兩行。

收拾完了,徐平對圍着的衆人道:“看見沒有?農活要這樣做,纔是做生活的,這田莊纔有前程。”

衆人不說話,只是用怪怪的眼光看着徐平。這眼光有兩重意思,一是讚賞徐平農活確實地道,這是自然的,他前世本就是農業出身。再一個意思是並不相信徐平說的那些花裡胡哨的,農活真得這樣做?

秀秀站到徐平身邊,小聲說:“官人,你把種子扒出來,還用水泡了,還能出苗嗎?要是出不來多尷尬。”

她家裡種花生都是連皮一起,在地裡挖坑埋下去,哪是這樣種的。

這事徐平卻不好跟她仔細講,因爲這是他前世的花生品種,所以才這樣種。山東大花生作爲優良品種,可不僅是籽大飽滿,出油率高,還有一個對花生非常重要的特性,那就是休眠期長。原始種的花生,休眠期很短,不等收穫就在地裡發芽,造成大量減產。山東大花生休眠期長,能夠保證收回家裡還不發芽。但相應的,爲保證出苗率,種的時候就要泡種催芽。

正在這時,從莊的後面路上來了一個大漢,身長六尺開外,膀大腰圓,頭上戴了一頂荷葉巾,上衣敞開,露出鐵疙瘩一般的肌肉。拽開大步,端的是虎虎生風,一看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力氣。

到了衆人跟前,大漢道:“諸位大哥,這裡莊上僱人嗎?”

徐昌看看徐平,帶着詢問的意思。

徐平小聲道:“這個大漢,實在是生平僅見。都管問問他是什麼來路,如果身家清白,就僱下來,多支兩成工錢也不虧。”

徐昌走上前,對那人道:“莊上自然僱人,不過要身家清白。你是哪裡人氏?姓甚名誰?怎麼來到這裡的?”

大漢道:“小的高大全,原是京東濟州鄆城人,因爲家裡遭災,朝廷招了做廂軍。原在五丈河上做漕運,後來轉到羣牧司牧馬,就在這裡淳澤監。因是朝廷關了這處牧馬監,失了生計,一直在附近討生活。聽說這裡莊主是原東京城裡開酒樓的徐大官人,一向好名聲,特來投奔。”

徐昌沉吟道:“如果有人作保,那便最好。”

高大全道:“這也使的。我有幾個好兄弟,一個人在附近有幾十畝田,還有一個現在牛羊司做羣頭,還有一個做估羊節級,還有一個做宰手,都是清白人家,可以作保。”

徐昌轉頭看徐平,徐平點了點頭,便對高大全道:“如此就好,我們莊上正缺人用。只要你不惜力氣,我們莊主自然慷慨,吃住都在莊裡,每月工錢一貫文省。如果你真能當大用,給你一貫足錢也有可能。”

聽見這話,周圍站着的幾個莊客便就喧鬧起來。他們的工錢都是一月七百文足,是這附近的公道價格。這大漢卻有一貫省,那就是七百七十文足錢,整整多出了七十文,而且還有可能得一貫足錢,那就多三百文了。

說起錢徐平就覺得蛋痛,宋朝的錢分省足兩種說法。錢倒是一樣的錢,不過如果不特別說是足錢,那就是省,意思是告訴你一百文,但實際上只有七十七文。這是官價,不同行業還有不同的省法,簡直反人類。

孫七郎拄着鋤頭嘆了口氣:“可惜諸位沒有這大漢的好筋骨。”

衆人看看高大全渾身的腱子肉,再看看自己,便閉上了嘴。

高大全卻猶豫了一會,對徐昌道:“幹辦給的價錢自然公道,小的沒有話說。不過我自小是個大肚皮,飯量比平常人大,這話卻要說在前面。”

徐平笑道:“只要不是吃了不幹活,誰怕你飯量大!”

徐昌給高大全介紹:“這是我們小官人,你撞見也是你的福氣。既然這樣說,那便定下來,明天一起去辦契約。”

高大全忙給徐平行禮。

徐平擺了擺手,看看他一身肌肉,轉轉眼珠道:“看你力氣不小,不知道幹活怎樣。我這裡種了兩行落花生,正要澆水,就由你來如何?”

高大全便對徐昌叉手:“勞煩幹辦給小的尋一副水桶來,這一路走得興起,正好活動活動手腳。”

徐昌笑笑,讓人到莊裡挑水桶出來。

徐平看着徐昌,心裡卻有些鬱悶。

要說這宋朝的僕人,可沒有後世清朝自稱奴才的覺悟,他們都是僱來,按時結工錢的,一樣是國家的編戶齊民,另立版籍,稱作客戶。雖然在僱傭期間,主僕身份有別,比如主人犯了法,只要不是謀逆這種大罪,僕人不能告。比如主人打僕人,和僕人打主人,法律上那是大大有別。但從根本上來說,一樣都是良民,不爽了也可以不幹,所以莊裡的莊客對徐平並不是畢恭畢敬,幹活吃飯拿錢,如此而已。

至於說此時地多人少,爲什麼還有這麼多人願意做莊客,而不是自己去開墾田地做自耕農,原因也很複雜。大的無非兩條:一是沒有農具,租賃農具就有很多不便;再一個就是這客戶的身份。雖然是良民,但客戶按宋朝律法不交稅,基本不服役,這好處就大了,要知道在這役上,多少人傾家蕩產。

按照宋朝的規矩,客戶是隻有浮財,沒有固定資產的。有固定資產就要交稅,而只要你交哪怕一文錢的銳,那就成了主戶,稅賦之外,還要承擔差役。對於下層民衆來說,差役是一個可怕的負擔,弄不好就把小命搭進去。在大宋朝,官家的差事不是那麼好乾的,秀秀家就是一個例子。

而像徐昌這種有點身份的僕人,那就更不得了了。從稱呼就能看出來,都管幹辦,這可都是官稱,而且是不小的官的稱呼。所謂宰相門前七品官,那是沒到宋朝,在我大宋,宰相家看門的怎麼能稱七品官?他們一向都是比自己家主人高上那麼一兩級的。主人是郎中,那麼怎麼也得稱呼他們尚書,主人做了尚書,那司徒太傅就可着勁上。

後來徐平自己做了官,少年得意,青雲直上,奮鬥了半輩子,才堪堪追上徐昌的官稱。讓自己的下人在官稱上沒法比自己高,這就是位極人臣了。

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63章 工場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217章 銀行(上)第43章 插手忠州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6章 酒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75章 人質第82章 祭奠續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9章 詠梅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01章 七源州第160章 呂公綽第98章 定策第230章 審計司第30章 殿試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94章 春狩防秋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04章 多賣酒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6章 酒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30章 分道揚鑣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12章 空調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47章 一年一考第14章 賜名第56章 緊急措施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214章 蠟丸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69章 光耀門楣第213章 預算第298章 夜襲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269章 對峙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90章 公人世界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49章 舊部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199章 外任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111章 根源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82章 祭奠續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82章 別機機杼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174章 砲戰第72章 魚水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90章 公人世界第4章 馬政第38章 統計學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9章 科舉冤家第83章 地形沙盤第80章 按規矩來第66章 金光洞第59章 致太平(一)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34章 一城二虎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29章 生活不易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70章 風波起第3章 屬下
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63章 工場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217章 銀行(上)第43章 插手忠州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6章 酒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75章 人質第82章 祭奠續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9章 詠梅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01章 七源州第160章 呂公綽第98章 定策第230章 審計司第30章 殿試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94章 春狩防秋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04章 多賣酒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6章 酒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30章 分道揚鑣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12章 空調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47章 一年一考第14章 賜名第56章 緊急措施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214章 蠟丸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69章 光耀門楣第213章 預算第298章 夜襲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269章 對峙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90章 公人世界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49章 舊部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199章 外任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111章 根源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82章 祭奠續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82章 別機機杼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174章 砲戰第72章 魚水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90章 公人世界第4章 馬政第38章 統計學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9章 科舉冤家第83章 地形沙盤第80章 按規矩來第66章 金光洞第59章 致太平(一)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34章 一城二虎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29章 生活不易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70章 風波起第3章 屬下